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

第25章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25章

小说: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被陈明遇寄以厚望的同僚却遭受清兵重创,陈明遇急得直如热锅上的蚂蚁。但江阴城内的郎中都束手无策时,有人提议让高旭入城救治。高旭那个画着白色十字里面装着稀奇古怪却又精致器械的急救箱,多次在战后的救死扶伤,再加上那次在三官殿力竭假死之后又活了过来,以及在黄田港那晚对一个溺死身亡的妇人一番急救竟然起死回生,高旭神医的名声早已在外。

    “他会来么?”

    让许用去请高旭之前,陈明遇也是忐忑不安。这些日来,高旭在江阴城外闹得动静这么大,而且昨晚请他入城时却又借故推托,对于高旭来不来,陈明遇心里没底。只是当与高旭有过一面之缘的夏孝廉指着城下许用身旁的年轻人道:“陈兄,那个就是高取义。”

    陈明遇看着火光下的高旭,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好一个气度不凡的少年英雄啊!”

    城头上的乡民们对着高旭指指点点地议论着。有好事者叹道:“那高老头猥猥琐琐,生个儿子怎的这般英气迫人?”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这高氏的祖坟冒清烟了。”

    有人指着高旭的短发,道:“他是剃过发的!”旁人听罢,道:“那又如何,他当初还是鞑子辎重营的千总呢。什么叫权宜之计你懂不懂?要不是他当日与常州的宗知府虚与蛇委,那明伦堂外的大批辎重能从石头缝里变出来?”

    “他娶妻了么?你知道,我那个女儿生得国色天香的,眼界实在太高,估计这个高取义能入她的法眼。。。”

    “去,就你女儿那货色,能与崇明沈尚书沈大人的千金而比么?崇明高氏与沈氏早定亲了。”

    “那又如何,我前些日子去过崇明,早就听说过沈氏要解除婚约。”

    “老猪八,如果你有高取义这样的女婿,你会不会解除婚约?”

    “当然不了。”

    “你以为沈大人比你老猪八还笨?”

    “。。。。。。”

    在江阴城的一处小巷子内,一个瘦削的小女孩借着月色飞快地跑着,一边喊着:“阿浪,阿浪。”

    角落时走出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看着女孩跑近,道:“阿燕,干什么?”

    那个小女孩喘着气,急道:“我看见了,我看见了。”

    “看见什么了?”

    “我看见救活娘亲的那个人了。”

    少年听罢,从腰间倏地摸出一把短刀。小女孩见了短刀,惊叫一声:“阿浪,你要做什么?”那少年不答,只顾向城头狂奔而去。

    小女孩发了一阵呆,转身向巷子里的一户人家跑进,大叫着:“娘亲,娘亲。”

    一位容色绝丽的女子闻声而出。这个女子正是高旭在黄田港用人工呼吸救活的那个投江妇人。这个时代男女授受不亲,这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太过惊世骇俗。这妇人虽然活了过来,却要面对旁人无数异样的目光。她本来可以乘船避难到崇明,但她却携着一对双胞胎儿女回到江阴城里,躲着高旭有多远就多远,但流言仍然紧随着她像风一般吹进江阴城里。

    在医生的眼里,病人是没有男女之别的。高旭当时感慨于那个少年郎在滔滔江水救母的执着和英勇,急救这个妇人时也是不遗余力,更没想过什么男女大防。却不料高旭的无心之失,让这个幸存的家庭活在无穷无尽的流言和中伤之中。

    这个时代的女子大都早嫁,一般十三岁左右就出阁了。像沈廷扬强留着女儿到十七八岁也不完婚,自然是对高氏父子有极大的怨气,一天到晚想的就是如何解除婚约。不过现在的高旭也非吴下阿蒙,以沈廷扬亲临黄田港的样子看来,高氏的高攀又有奔头了。

    而这个妇人虽然有一对双胞儿女,但她的年纪也不过二十五六左右。再加上她本是出自大户人家,平时不像一般农妇劳作,无论容颜还是体态都保持得极为良好。正因为她容貌不俗,又有妇人所特有的成熟风韵,丈夫一死,寡妇门前是否就多。这世事很操蛋,如果高旭救的是一个老太婆,或者是个钟无盐,人们或许会相信高旭的人工呼吸仅仅是一种救治之法而已。偏生这妇人却是娇柔熟媚之辈,在江阴城里又颇有艳名,人们便怀疑高旭的动机了。人不风流枉少年啊,何况高旭昔日的名声一蹋糊涂。天地良心,对高旭来说,这个随手救活的女子长得什么样他都忘了。

    小女孩跑入家门,对那妇人道:“娘亲,阿浪要去杀那个人了。”

    妇人听罢花容失色。

    君山之下,清军大营连绵数里。刘良佐在帐中正喝着闷酒,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片鼓噪喝采之声,不由恼道:“来人。”

    老狗才鲁无巧缩头缩脑地探头入帐,道:“大帅,何事?”

    这老狗才自从那日激荡之下狗嘴里吐了一番象牙之后,为了老命,现在低调得就差四肢着地装了。

    刘良佐恼道:“营中何处喧哗?”

    老狗才小心翼翼地道:“禀报大帅,不是营口,而是江阴城内。”

    刘良佐一愣,自从他兵临城下之后,一箭射入招降书,言道:南北两直、川、陕、河南、山东等处地方俱已剃发,惟尔江阴一处故执违国令,何不顾身家性命!即令本府奉旨平伊江阴,大兵一、二日即到。尔等速剃发投顺,保全身家。。。。。。念尔等皆系清朝赤子,钱粮犹小,剃发为大。今秋成之时,尔等在乡者即便务农,在城者即便贸易。尔等及早投顺,本府断不动尔一丝一粒也。特谕。

    但江阴城民的答书也很干脆利落:江阴礼乐之邦,忠义素著;止以变革大故,随时从俗。方谓虽经易代,尚不改衣冠文物之旧。岂意剃发一令,大拂人心。是以乡城老幼,誓死不从,坚持不二。屡次兵临境上,胜败相持,皆以各乡镇勤王义师闻风赴斗。若城中大众齐心固守,并未尝轻敌也。。。。。。况既为义举,便当爱养百姓,收拾人心,何故屠戮、、烧抢、劫掠,使天怒人怨,怆目痛心。。。。。纵百万临城,江阴死守之志已决,断不苟且求生也。

    这江阴人宁死不屈,众志成城,这江阴城不仅坚固无比,而且城内有当年防御倭寇的一百多门大小不一的红夷炮,如果攻城,付出的代价肯定极其巨大。再加上刘良佐初降满清,为了保存自己实力,也有一丝出工不出力的心思。他先是分兵四掠城外的乡镇,清除江阴的外援,让江阴成为彻底的孤城一座,只是在小石湾,高字营的顽抗却让他头痛。

    刘良佐愕然道:“这江阴鼓噪什么?这些日,这江阴不是死气沉沉的么?”

    刘良佐领大军征讨江阴,只是这数日来任刘良佐如何招降,如何威胁利诱,这江阴城除了一份答书之外,只顾紧闭城门,加强守卫,沉默得让人害怕。这突如其来的鼓噪让刘良佐极是意外。

    老狗才偷偷地瞧了刘良佐一眼,道:“大帅,听说那高旭要入城。”

    刘良佐勃然大怒,作声道:“我留了十多营人马围在江阴城外,这高旭怎么说来说来?!”

    老狗才道:“大帅息怒,那高旭不过是趁着夜色而已。”

    刘良佐哼了一声,他这些绿营兵纪律涣散,白天四处抢掠,夜里回营喝酒,这高旭要钻空子实在是轻而易举。刘良佐道:“天堂无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偏来。你这般不知死活,就怪不得我了。那高旭从小石湾而来,必定从北门入城。急调健锐营,直扑北门。趁那高旭入城之前,务必拿下他。”

    一旁的参将得令而去。老狗才听罢,不由喃喃低语道:“死高旭,竟然把我的小妾押到崇明去做人质了。。。你要寻死,也要还我小妾再死啊。。。”

    刘良佐一听老狗才似乎在说什么,瞪着他恼道:“你说什么?”

    老狗才吓得全身一抖,趴在地下,一个劲道:“属下只是喉咙发痒而已,什么也没说。”

    刘良佐看着老狗才的衰样,一直奇怪自己怎么不一刀剁了他。

    站在这座千古义城之下,高旭虽然能透过历史的迷雾看清这江阴城玉石俱焚的未来,但面对着城上这些成千上万的人们在二个多月之后个个先死为幸,全城皆亡,他心中就堵得慌。幸好高旭的自制力素来过人,所有的感慨之情都压抑在他冷静的表情之下。但看在许用眼里,这高旭年纪轻轻,面对江阴城民如何隆重的欢迎,丝毫没有自满之色,着实不易。

    高旭看着城门在缓缓打开,只听一旁的许用道:“高将军,请。”

    高旭收拾好感慨之情,对着城上的民众微笑地招招手,正要举步的时候,却听身后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骤雨般由远及近。

    刘良佐的三千健锐营疾风般卷到北门城下。
………………………………

第三九章 身在义城中(二)

    护城河上的吊桥刚刚放下,城门也刚刚打开,这时清兵三千健锐营骑兵风卷残云般突袭而到,如果拉上吊桥的话,高旭以及他的三百高字营护卫势必无法全部入城。(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许用神色由不得有些仓惶,转头一看高旭,只见他回身看着气势汹汹的清兵,容色自若,心中不由喊一声惭愧。城头上的陈明遇见了高旭在危急之下仍然没有乱了方寸,也是暗暗点头。

    在城头上江阴城民的万众瞩目之下,高旭也不愿在清兵的驱赶下灰溜溜地入城。高旭的三百护卫一半选自高氏船队中的海盗,这些海盗都是经历杀场的好手;另一半选自妻儿移居崇明的乡兵,其中有经历了舍桥之战的,也有在黄田港外与清兵血战余生的,这三百护卫皆是高字营当中最彪悍的兵士。高旭面不改色,这些兵士也非胆怯之辈。高旭掉转马头,领着三百护卫在城门之前背城而立。

    那健锐营的清营将领也是立功心切,见高旭领着三百人马没有仓惶入城,反而打算背城一战,不由心中大喜,却是忘记了已进入江阴城上火炮的射程之内。只听北门城头上的数十门火炮轰隆隆地先后一阵爆响,数十颗炮弹划过夜空,狠狠地击在健锐营的冲锋阵形之内,一时间血肉横飞,兵势为之一凝。那清将心中盘算,就算健锐营在火炮的轰击下死伤虽重,但只要冲到城下,火炮因为有死角问题就不足为虑,而且与高旭杀在一起,城头上的箭矢也是不足为虑。

    高旭见清兵历经炮击之后仍然冲势不减,正要发起反冲锋时,却见从北门城内奔驰而出一支人马,正是季从孝的北门冲锋营。因为季从孝的外号,也被城民们戏称为螃蟹营。这螃蟹营都是江阴北城当中那些好勇斗狠之辈组成,端的是季从孝那般嚣张,那般横行霸道的风格。

    “高大哥,你先入城,我去收拾这些鞑子。”

    高旭笑着点点头,看着季从孝领着螃蟹营呼啸而上。高旭只是替他压阵。不到万不得已,高旭也不打算上阵杀敌,不是他怯战,而是因为他的体力问题。如果像舍桥之战那样激战虚脱的话,这个躯体说不定又进入当机状态。在这个身体没有完全恢复之前,把体力挥霍一空的后果是严重的。

    季从孝生性急燥,不耐久战,杀敌的气势也仅仅凭着一鼓作气而已,随后便是再而衰,三而竭。幸好清兵的战斗意志被火炮轰走了大半,也被季从孝那股拼命三郎的气概唬住了。那健锐营的参将本想仗着以多击少击溃高旭的三百护卫,擒杀高旭,那知这江阴城冲出的这支援兵是这般的不要命。

    望着清兵仓惶逃窜在夜色之中,城头上的江阴乡民一片嘲讽之声。季从孝今日大出风头,得势不饶人,根本不顾穷寇勿追的道理,竟是追杀着清兵不亦乐乎,悍然不顾前头就是清军大营。刘良佐得知健锐营的败北也是震怒不已,又点一将,领重兵出营。待清军连夜一番折腾之后,那季从孝和高旭早就入了城。而在坚城之下,黑夜之中,江阴乡兵严阵相待,清军的攻城器具又没有完工,只有待明日天明之后再图攻城之事。

    今夜的江阴城是无眠的,高旭在城门之下的临危不惧,给江阴城民极为深刻的印象。而季从孝冲锋营的出击,也算得上江阴城与刘良佐的首次交锋,刘良佐招降的心思如今也是彻底冷了。高旭领着三百亲兵走在江阴街头,街旁的城民犹如过节一般兴致勃勃。这高旭高取义的名头虽然在江阴境内已是老少皆知,但大多数城民抱着眼见为实的心思蜂拥而来。

    在陈明遇为首的江阴城内的头面人物的簇拥之下,高旭从北门来到孔庙的明伦堂。这个明伦堂就是当初江阴城民首次倡议留发不留头的地方。对于陈明遇陈典吏,高旭也是久仰已久。初次见面,高旭也是不亢不卑,相应的礼节行得一丝不苟。陈明遇本想这高旭年少出名,难免气盛,那知他面对城民如此的狂热相迎,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端的是一副气度从容之色,心中不由大赞。

    高旭也料不到自己的到来搞得满城风动,但进入明伦堂,看到昏迷不醒的阎应元时,作为医生那种特有的职业性素质马上让高旭专注起来。高旭先是检查阎应元的伤口,询问一旁几个束手无策的郎中相关的病情。

    阎应元身上的刀伤比薛一刀身上还多,还重。只是薛一刀已近中年,久经沙场,身上伤口无数,生命力早已透支过度,这次的重伤他没有挺过去。但阎应元却正值体魄强健之时,受伤虽重仍有生机。他最致命的伤口在于腹部的那一刀,这一刀极深,内脏都露了出来。此外,还有左臂上的粉碎性骨折之类的外伤。

    了解了伤情之后,高旭让人把阎应元从人多杂乱的大堂转移到一处幽静的偏房,除了留下两个郎中作为助手,其它闲杂人等一概赶出房外,甚至陈明遇也不例外。然后,打开了急救箱,开始了让郎中们瞠目结舌的现代急救之法。

    大堂上,江阴城里所有的头面人物都聚会一起,焦急地等待着。除了主事的典吏陈明遇,还有训导冯厚敦,中书舍人戚勋,老贡生黄毓祺,诸生许用等人。堂外则是无数的江阴城民在翘首以待。到了天明时分,只见偏房的门缓缓推开,高旭满脸疲惫地走了出来。

    陈明遇急急问道:“取义,阎兄怎么样了?可有醒来?”

    高旭道:“阎大哥也无性命之虑,只是若要醒来,起码静养二至三日。”

    众人听罢,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随后便是对高旭一阵夸张,高旭只是应道:“这是我应该做的。”

    众人到偏房里看望仍然昏迷不醒的阎应元。那中书舍人戚勋见高旭满脸倦色,道:“取义一夜无眠,疲乏之极。这明伦堂喧哗之地,势必无法休息,不如下榻舍下如何?”

    老贡生黄毓祺听罢不依了,道:“你那蜗居怎能让取义去屈就?不行,取义若要休息,非我府上不可。”

    那戚勋是万历举人,青阳人,与黄毓祺和许用等人都参议了江阴举义反清的诸多决策。作为书香门弟之家,戚家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着实有余,绝不是黄毓祺所说的蜗居。但若是要与那黄家比起来,却又真可谓蜗居了。这黄毓祺生于万历十七年,恩贡生。虽然他十次乡试都名落孙山,但他学识渊博,急公好义,在江阴颇有名望,而且家室巨富,号称黄半城,并多次资助钱饷抗清。

    训导冯厚敦见状也不甘落后,也想把高旭这个“奇货”请到自家府上。

    知晓江阴反抗剃发令始末的高旭,清楚地知道眼前这些人在城破之时是如何舍生取义的。这个冯厚敦可谓是与陈阎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