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

第173章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73章

小说: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永华没有与历史上的郑成功,现时代中的郑森产生任何的交集,在去年九月底,他几乎像绑架一般被邬含蓄的黑衣卫请到了崇明的高老庄。

    高旭让邬含蓄把陈永华父子“绑架”到高老庄之后,由于诸事繁忙,早就忘了这事。直到福建海贸危机发生后,崇明岛发起排闽的风bo之后,在一次高老庄的大街上,高旭偶然看到陈永华面对众人的欺凌时,仍然保持着不卑不亢、应付自若的气度之后,陈永华才正式进入高旭的视线。

    而这时,陈永华父子在高老庄同盟公塾几个月的浸泡下来,耳濡目染了如火如荼的同盟会运动,再加上公塾中高旭新编的教学课本之后,在不知不觉中被同化了。(。最稳定,)在国破家亡的形势之下,高举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同盟会的确像一块磁铁一般,吸引着天下仁人志士的目光。正如刘中藻一般,陈永华也从开始的抵…制、怀疑,再到思考、接爱,最后直到追随的过程。总之,作为同盟会活动的暴风眼,崇明岛就像个大浸缸,只要你心怀救亡思想,最终会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素闻同盟会不拘一格用人才,自从接触高旭之后,陈永华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他当然不知道在高旭所熟知的历史上,他陈永华是当仁不让的人才,面对高旭国士般的招揽与重用,陈永华也只有以国士相报。

    “复甫,我充其量也只是个领航者,这个时代最终能成为什么样子,靠的是你们这些人的努力。”

    陈永华无法忘记高旭第一次接见自己所说的这句话。在高旭介入福建事务之前,高旭领着陈永华参观了高老庄的核心地带高氏工坊。见识过高氏工坊内朝气蓬勃的新技术之后,陈永华震撼之余,又听高旭问道:“复甫,你说说,什么是科学?”

    陈永华当时愣了一下,然后答道:“科学,自然就是科举之学。宋代陈亮有云,‘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

    在古汉语中,科学的意思即为“科举之学”,也就是科举制度下的学科统称。高旭听罢,笑着摇摇头,道:“复甫,总有一日,你会明白真正的科学是什么?”

    陈永华当时没有寻根问底,在xing格上,陈永华不是浮夸的人,他总是沉言寡语,多看,多体会,非到万不得已,才会不耻下问。

    “复甫,以你看来,一个饱读诗书的士子重要,还是这高氏工坊里的一个开创了新技术的工匠重要?”

    面对高旭的问讯,陈永华只是沉默。在明代,工匠是贱籍,地位低下,但在同盟会的新措施中,工匠的地位大大提高了,以时人看来,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高旭又道:“其实,一个好的工匠,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实践,也需要才学上的基础。我希望,将来有一批士子,比如说你,不要空谈于四书五经,空谈于于道德歌赋,而要投入于实干领域。……你应该知道,北京城,南京城内,那些奉满清为主子的,十之*都是那些所谓满腹经伦的士大夫们。而高氏工坊内这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他们制造出的枪炮,成为我们同盟军所向披靡的利器。”

    在高旭领着陈永华参观了高氏工坊之后,高旭把一本高氏印刷坊出品的《天工开物》精装本交给他,道:“复甫,真正的科学,不是科举制下的八股文,而是像这样的技术著作。我要求你对于其中记载的每一项技术,都要了如指掌。有朝一日,你希望你成为东方的牛顿。”

    当时高旭心中也是感慨不已,西方的牛顿已经在英国的伦敦出生了,西方的自然科学也开始起步,而东方的却还是一张白纸。尽管他有着后来人的优势,但光凭着他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以高旭看来,这个陈永华年纪尚轻,又家教良好,自小饱读诗书,难得的是xing格不浮夸,务实而又内敛,在科学方面,是传承自己各种来自后世新式思想和技术的最好人选。

    在同盟会的第二代人才梯队之中,高旭看好夏完淳、沈从文、陈永华、汤志远这几个后起之秀。除了原名汤浪的汤志远,夏、沈、陈三人都算是士子,但高旭对他们几人的培养方向不同。汤志远的xing格偏僻,难以大成,但菱角磨去之后,要成长为同盟军中一个能征擅战的名将,还是有可能的。夏完淳这个江南才子,已经专注于军务方面,在高旭的新式建军方略指导与栽培下,已成为浦东军区的教导队长。沈从文则是专注于同盟会的政务领域,他成为同盟会执政体系中最年轻的县级理事长,主政上海县。

    至于这个陈永华,高旭则是期望他在自己的引领下,成为科学领域的主导者。如果将来高旭想要组建一个科学院,陈永华有足够的学识与能力能担当院理之职。

    牛顿是谁,陈永华也没有问,但从高旭的推崇之sè中,知道这个人必定是了不得的人物。大都时候,陈永华总是问得少,看得多,然后再去做得多。

    自此之后,陈永华的案头移去了四书五经,而是摆上了《天工开物》,以及高旭为同盟公塾编写的算术、几何、天文、地理方面的教学课本。

    在高旭编写的公塾课本之中,很多的理论是前所未闻的。在算术方面,高旭“发明”的简易阿拉伯数字以及相应的加减乘除表,足以让人敬佩不已。此外,还有几何学上点、线、面之类的相关定理;在天文上,提出的宇宙的形成,太阳系的概况,对月亮yin晴圆缺的解释;在地理上,对世界地形、各大洲洋,西方诸国的大略概述……尽管高旭编辑这些课本相对于后世来说,极为简陋粗略,但对于这个时代的有识之士来说,比如陈永华这样的年轻士子,引起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在高旭的影响下,陈永华知道高旭所提倡的新科学,除了在自然、数学方面的理论之外,就是新技术的创造革新。而且,高旭也不是光嘴上说说,福建的局势稳定之后,他的重心就转移到了冶铁业这样的军工领域。

    高旭看过了商政署周福生收集的福建冶铁报告书之后,然后又召见了陈永华。在大殿中悬挂的福建全省简易地图上,高旭指着地处闽中的尤溪县,对着陈永华道:“复甫,我打算在尤溪打造一个实验基地,需要一个主管人。”

    在高旭的计划之中,这个实验中心,不仅利用本地丰富的水力资源进一步研发水力机械,以及丰富的石灰石矿产开创堡垒建筑方面所急需的水泥技术,最重要的还有冶铁技术的革新。

    在人力方面,工匠的骨干自然由崇明的高氏工坊派驻,一般的工匠可以本地招募。福建的冶铁业发达,所需的熟练矿工很多。至于所需的物力财力,全部由商政署的周福生负责调度。在安全方面,高旭打算在尤溪驻扎一个旭卫镇预备营,一个安义镇预备营,一个邬含蓄的宪兵黑衣卫情报支队,主将为同盟广场事件的主角耿云,再加上尤溪正处闽中,地利上足够保障秘密与安全。

    对于要开创的新项目技术方向自然有高旭提出,但具体的执行人,高旭却没有适合的人选。在高氏工坊之中,威望最高的自然是毕老拐子,但老拐子年事已高,牛脾气火爆,而新技术的开创要面对无数次的失败才能成功,老拐子万万没有这个耐心的。此外还有一个人选是老拐子的高徒马三炮,但马三炮受限于学识,除了铸造方面能力出众,但不是全面人才。想来想去,最终高旭的注意打到了陈永华身上。

    面对高旭的委以重任,陈永华没有欣喜若狂,却是沉默了一分钟,然后神sè迟疑地道:“总理,我能行么?”

    高旭拍拍他的肩膀道:“你可以怀疑自己,但不能怀疑我的眼光。……其实,我也只是个工匠而已,把你弃到炉火中,最终能不能化铁成钢,一切都要靠你自己。”

    八月上旬,陈永华带着高旭的规划书,以及商政署周福生调度来的大批人力物力来到尤溪,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开拓尤溪基地的序幕。

    八月中秋过后,马三炮也带着高氏工坊的骨干技术力量从高老庄来到福建,加盟尤溪基地的建设。

    ∶∶∶∶∶∶

    (晚上12点能再更一章。)g!。


………………………………

第六十章 尤溪基地 三

    高旭新婚一月,就离开崇明,如今又因为福建初定事务繁忙的原因,在中秋节也没有回高老庄,高少夫人沈洁的肚也一直没动静,今年过年老头也别指望抱孙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此,高老头大发雷霆。

    高旭暂时的确不能离开福建,虽常州战役的战火连日不熄,但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军需和钱粮,没有高旭坐镇福建后方,阎应元哪能安心抗战。何况尤溪的实验基地,以及闽江口长乐造船厂这些大项目刚刚启动,初期也离开不开高旭身体力行的支持。

    除了尤溪基地在陈永华的主持之下,领着马三炮为首的高氏工坊的技术骨干,实验着高旭推出的冶铁新技术之外,长乐太平港的同盟造船厂也在筹建当中。对于造船,赵明月的兴致显然来得比高旭要高。

    对于她这样的女海盗来,巨舰利炮正是纵横大海的梦想。但是在明末,大明的造船业规模已从郑和下西洋的巅峰时期落到了谷底,要造适合于远洋航线的西式战舰,急需要一些西方造船工匠的技术支持。为此,一是为了去澳门去寻找造船工匠,二是长久没出海,按她的话,整个人都生锈发痒了,需要吹吹海风,所以,赵明月过了中秋之后,就驶着她的明月号,“挟持”着不愿离开高旭的汤嫣儿,领着她的巾帼营出驶澳门了。

    当汤嫣儿登上明月号驶离福州港之后,悻悻对赵明月道:“姐姐,我们这一离开,岂不是便宜了那群秦淮河的骚蹄们?”

    赵明月呵呵一笑,敲着汤嫣儿的脑袋道:“看开点吧,比起以前,他不知好了多少了。想当年,整个高老庄的大娘们都让他祸害了。这男人,都这个德性。但是,妮,放心,老娘不会让那些妖精抢走的高少爷的。”

    汤嫣儿不放心地哼哼一声,挺挺自己已经有点规模的胸脯,道:“姐姐,这出海要多久,没有爷磨的日,那该怎么过呀?”

    赵明月嘻嘻笑道:“嫣儿,要真是发…春了,没爷磨,大可以磨镜,这明月号上可有三百姐妹呢。”

    “姐……姐姐……”,汤嫣儿红着脸道:“又不正经了。”

    赵明月道:“嫣儿,谁女不如男,只要我们独立自强,那少爷自然会对我们刮目相看。嫣儿,可别学娘亲那样柔柔弱弱的,得学姐姐这般刚强,哼哼。”

    汤嫣儿也是哼哼一声,道:“姐姐得有理,嫣儿是要刚强一点,到时我们母女刚柔想济,大相得,哪还怕少爷……”

    汤嫣儿突然顿住嘴,很显然,她漏嘴了,幸好赵明月性大略略的,对于以前高大少爷的放纵也是司空见惯,听了汤嫣儿的话,也是不以为然,笑道:“可惜,嫣儿,还得要磨爷几年,到十八岁呢,要不,姐先让磨磨……”

    汤嫣儿听罢,羞得掉头便跑。赵明月却是在她身后哈哈大笑。

    ∶∶∶∶∶∶

    自从赵明月、汤嫣儿领着巾帼营离开福州行宫之后,偌大的行宫内就冷清了许多。内院服侍高旭的尽是以顾君眉和秦淮六这些个个花容月貌,有着花魁之姿的绝色女。当然,她们都穿上宫装之后,倒让外臣们看不出一丝风尘气息。而在事实上,由于顾君眉的超凡手段,在外界,人人都不知内院那些端庄至极,而且艺双全的宫女来自风尘。

    作为正常男人,高旭兴之所致,大可猎艳一番。除了顾君眉之外,像叶、包、勾、夹、媚、刀诸女,除了包、媚年届十八,其他也不过是十五六岁左右的年纪。对于古人来,十五六岁的女早就已经嫁人,但在现代人高旭看来,实在太青涩了。所以,自从那夜不得已的荒唐之后,高旭再也没有染指这些萝利。倒是包和媚,人如其名,十八年华,且又早熟,她们的身段与风姿有点让高旭侧目。

    只是这些秦淮六,论起风情和魅惑来,以及那股透到骨里的女人味,都抵不上一个顾君眉。

    按道理来,以顾君眉的经历和年龄,要不是她天生闭膜,肯定不可能至今保持处之身。高旭在那个荒唐之夜表现得太强势了,强势得让她无法承受,特别高旭对她破体而入的那一刻。有句话是得对,通过女人心灵的通道就是阴…道。

    自那夜之后,顾君眉已全身心地依附在高旭这棵大树上了。

    但是对于顾君眉,高旭自始至终都保持着几分警惕与清醒,尽管高旭感觉得到,她对自己已经算得上是死心踏地了。

    对于高旭的芥蒂,顾君眉也是心知自明,知道在短期之内,高旭的这种心态不可能消除。除了心翼翼的侍候高旭,顾君眉暂时想不到别的好办法。

    无论如何,顾君眉那种藤蔓的野望,终究是实现了。

    高旭在情…欲方面的节制,也越发增强了顾君眉对他未来成就的期待感。像顾君眉这般久经风月场的女来,没有人比她更理解色字头上一把刀的含义。她看过不计其数的少年俊杰把大好的年华荒废在女人的肚皮上最终一事无成。但这个高旭不管他从前的名声如何不好,但在现在,他虽然不致于过得像苦行僧一般,但在***的节制无疑是做到了。

    顾君眉深知奉迎的手段,无论自己的姿色如何魅惑众生,但以她的经验,一个人天天山珍海味也会有腻了的时候。如果高旭是一个超级食客,她顾君眉也不过是他餐桌上的比较特别一点的菜肴罢了,万万不可能成为主食的。

    所以,怎么样来保持食客持续的注意力?

    ——只有连续地上菜,把一盘盘不同花色的美味搬上桌来。

    以顾君眉阅人无数的目光来看,高旭很钟情于有着成熟风范的女。比如那个媚得滴出水来的汤娘,还有她这个沧桑得让人魅惑的顾娘,至于那些年轻略显青涩的秦淮六,高旭的眼光里欣赏的成份总比欲…望的来得多。

    这些天,顾君眉时不时把锦绣楼的柳如是请到内院来玩。

    很显然,顾君眉打算再给高旭上一盘好菜。

    柳如是当然不知道顾君眉的算盘,对于天下英雄,柳如是有一份难解的英雄情结。她对高旭神往已久,所以自然赴约而来。但高旭留在内院的时间不多,基本上都在外殿上处理公务,回到内院时,也是深夜时分了。

    如她所愿,柳如是倒是见到了高旭一次面,但高旭在她的脸上停驻的时间没超过一个呼吸的时间,这让柳如是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以柳如是想来,自己的容貌虽然谈不上国色天香,但也算万中挑一,也不至于让高旭如此视若无物,而且好歹她柳如是在江南士林当中也是响当当的,要论节气和名声,她自负不亚于任何女。

    在九月上旬的某一日,柳如是又应顾君眉所邀来到行宫。到了宫外,却见高旭正领着一支旭卫镇人马整装待发。柳如是望着高旭穿着同盟军装,一付英气勃勃的样,实在太触目了,使得她的目光忍不住有点晕眩。她花痴没发了多久,就见到顾君眉了,立即收起散乱的心神,问道:“顾姐姐,这高督帅要出征哪里?”

    “督帅去尤溪秋猎。”顾君眉笑着应道,目光却是有点游离不定,甚至有点忧色。

    柳如是也是个人精,见了顾君眉的目光,便抓着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