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

第105章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05章

小说: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兆奎来到崇明才知道,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不论是同盟军的战力,还是同盟会的声势,按照他与吴易在太湖创下的局面来说,实在是小巫见在巫,不值一提。

    孙兆奎想罢,不由叹道:“真的要说中流砥柱,其实不是眼前这擎天的碑石,而是立下这碑石的人啊。”

    谁是立下这碑石的人?

    这个答案显而易见。

    俩人只是相顾无言,直觉一个充满希望而又激情澎湃的新时代已经从这里拉开了序幕。

    ∶∶∶∶∶∶

    隆武元年十月初二的黄昏,就在陈子龙与孙兆奎在英雄记念碑之下感慨万千的时候,高旭在同盟会大本营军政司的办公桌上,签署了同盟军第一镇次日凌晨从浦东发起反击的命令。

    徐疯子耐着性子在浦东磨刀一个月之后,光复松江府的淞沪之战在十月初三正式启动。

    在吴淞城下折腾得精疲力竭的尼堪还没有身为猎物的觉悟时,高旭就吹响了秋猎的号角。

    决战吧,**吧,该是时候了。)


………………………………

第八四章

    黄昏之时,立在黄浦江畔,望着斜阳的余辉在江水鳞鳞滚轮着,徐玉扬随手摘下一片芦苇叶子,放在嘴里有意识地嚼着,苦涩的草汁味让他皱了皱眉,眼底那份黯然的神伤越发的浓重起来。

    几个月前,他还有一个幸福的家,但自从鞑子南下,兵祸蔓延到他的家乡之后,一切都失去了。每当有空闲的时候,徐玉扬的眼前总浮现起妻儿的音容笑貌,特别是在常熟之战重伤之时,随着生命力的极度透支,在那半昏半醒之间,他清晰地听到了妻儿近在耳畔的热切呼唤,就在他以为终于可以与妻儿们团聚时,高旭凭着高明的医术又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在外人看来,徐疯子是铁铸的汉子,凭着与满清铁骑一场又一场的死战而创下了赫赫威名,他的疯魔气质被视作一种无敌的勇气,一种不屈的精神。但徐玉扬自已却很清楚,事实其实很单纯,每一次战斗,只不是一种求死的途径而已。每遇战事之前,他心中总对于妻儿们念叨着:“等着我,我马上就来陪你们了。”

    但每次他都无法如愿,然后,越来越沉重的责任加注在他的身上——不光是追随他的数千疯子营兄弟,还是高旭口中时常唠叨着的那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他必须活着,活着承受思念妻儿的痛苦。

    对于大多数男人来说,家破人亡之后,时间是最好的医药,逝者如斯,总有一日会娶新的妻子,也会有新的儿女。但是三年前,徐玉扬在一次与山匪的恶斗中,他下身受到重创,娶妻生子,对他来说,今生再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他弯下腰,捡起脚下的一块石块,扬手一扔,石块飞掠过江面,激起数处水花,然后没在江水之中。

    徐玉扬默默地望着远处江面上石块沉没的那个地方,他有一种如同身受的感觉,他就像那石块,不论如何挣扎,总有一日,沉沦在对妻儿无尽无休的怀念之中。

    ∶∶∶∶∶∶

    远远的,鲁无巧就望到了徐玉扬那立在江畔孤寂聊落的身影,他转过头,对着身后的几个兵丁催道:“小心点,别摔了。”那几个兵丁端着一小坛绍兴老酒,一盘茴香豆,一碗大闸蟹,几个冷菜,以及一些精致的调料。

    以鲁无巧看来,自从徐玉扬在常熟之战身受无数的重伤,在阎罗殿走了一遭又一遭之后,他的性情似乎变了很多。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了,就算他想,以他严重透支了生命力的身体来说,也能以经受这样的折腾了。于是,鲁无巧就经常准备一些清淡的小菜,度数极低的老酒,以及他最爱吃的大闸蟹。

    对于风起云涌的时代来说,每个人都在挣扎求存,每个人都在适应残酷的现实。对于鲁无巧这个往常酷爱云游四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绍兴师爷来说,已经没有以前一丝“老狗才”的风范了。

    以前的老狗才厚颜无耻,贪生怕死,但他当初亲眼目睹了江阴耆老们自杀袭击的舍生取义,就算卑微如他,也对江阴人的拳拳忠义之心肃然起敬,而且投奔同盟军之后,高旭委以重任,成为掌握实权的第一镇辎重营统领,这不像以前他投奔刘良佐一样,只是成为那种可有可无的幕僚,高旭的赏识让鲁无巧起了士为知已者死的心思,而且在江阴耆老的自杀袭击事件之中,作为联系人的他难辞其咎。不得已之下,不在同盟军里好好混,根本没别的选择。

    于是鲁无巧革心洗面,他戒赌,而且同盟军军纪严格,不像当初刘良佐的绿营军,根本没有聚众赌博的可能,要真是犯了,可中一百军棍的下场;也戒色,特别是让高旭极为鄙夷的男色,他把以前高旭要挟他的那个娈童送回绍兴老家,让其自谋生路。

    而且,在第一镇当中,作为一镇提督的徐玉扬是个性情中人,第二营统领罗子牛是个没有心眼的实在人,第三营骠骑营统领项真达也是个勇将。也就是说,在第一镇的将领当中,都是武勇著称,而他鲁无巧是唯一一个能提供鬼点子的狗头军师。

    鲁无巧曾是绍兴的一个落破秀才,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由,性情酷爱游历,十几年来走南闯北,去过西域出过关,凭着绍兴师爷的身份四处骗吃骗喝,也积累得一身见识,熟悉各地风物,掌握十几种方言,甚至是关外的蒙古语、满语。在第一镇当中,鲁无巧就以见多识广著称,什么事落到他的嘴里都能牵强附会地说个所以然。

    至于行军打仗,鲁无巧读过一些兵书,也混在刘良佐军中很长一段时间,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半吊子的水平。

    所以,鲁无巧认为,他寻寻觅觅数十年,时到今日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

    一个是江阴豪杰,一个是绍兴师爷,一个爱吃螃蟹,一个爱嚼茴香豆,俩人坐在江畔惬意地对饮着。

    江畔小酌的同时,也是俩人议事的时候。作为第一镇掌握后勤的辎重营统领,鲁无巧要掌握一镇人马的衣食住行,又作为第一镇的随军幕僚性质的狗头军师,鲁无巧要对徐玉扬解读、分析来自崇明大本营的命令,并且协助徐玉扬执行这些命令。

    作为江阴人,徐玉扬自然无法坐视在清军重围之下危在旦夕的江阴城,他总想带着他的第一镇人马杀回江阴,救民于水火。但是高旭的命令是要第一镇挺进浦东。对于这个命令,徐玉扬自然是有抵触的。但在同盟军的军纪之中,第一条就是“军人以服从为天职”。而且在崇明的训练营中,教官无时无刻不提醒之点。所以,经过大练兵活动之后,徐玉扬已经有了正式军人的觉悟,尽管有抵触,还是不折不扣地实行了。

    对于高旭挺进浦东的命令,鲁无巧也极力向徐玉扬解读与分析。比如以江阴的坚守牵制满清主力,以换取同盟军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光复苏州、松江两府,那些江阴的危局就不战自解。所谓苏州财赋半天下,满清绝不会坐视财赋重地的失守诸如此类的战略设想等等。

    十月初将来进行的浦东反击战在九月底就已经确定下来,具体的实行细节经过高旭无数次的推敲,已经下达到第一镇。九月初,第一镇挺进浦东时,先是从沿海地带自北而南地夺取了川沙堡、南汇咀以及最南端的金山卫,然后自东向西向内陆推进,直达黄浦江东岸,把同盟军的势力覆盖了整个黄浦江以东地区。到了十月初一,第一镇的主力都集结在松江府治所在地的华亭县的黄浦江东岸,只要高旭下达反击命令,第一镇就开始渡江,向浦西的华亭、青浦、上海三县推进,继而光复整个松江府。

    只码了半章,先传上来,会继续码,补齐本章。)


………………………………

第八五章

    在高旭离开崇明再次踏上战场的前一个晚上,沈府又来家仆请他去赴家宴。

    时到如今,虽然沈家大小姐还没有过门,但沈府上下都没把高旭当外人,看作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沈家姑爷。沈家眼巴巴地期望着高旭早点把沈家大小姐娶进门,但高旭如今处在创业初期,根本没有精力应付这种事。随着高旭的声望越来越高涨,沈高两家的门槛,自然是高氏越来越高,俩家的亲事在如今算起来算是沈氏高攀了。这真是应了那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老话。

    家宴之后,高旭随着沈廷扬走进他的书房,商议起同盟会的未来规划。随着同盟军的控制区越来越大,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行政机构经营地方,这就必须倚仗同盟会行政司的努力。沈廷扬作为行政司的司理长,职能相当于吏部尚书,未来在同盟军控制区的各级行政司分支机构,都将由他负责。

    同盟会这套新式行政机构,根本糊弄不了隆武特使刘中藻,论起来可是谋逆造反。但如今隆武朝廷积弱,而且地盘也是从满清手中虎口夺食来的,就算刘中藻反对,也是无济于事。

    “如果松江府真的在十月份光复了,要是朝廷派来知府知县,该当如何?”

    沈廷扬意味深长地问着眼前这个行事越来越出人意表的女婿。高旭笑笑,应道:“同盟会是文治,同盟军是武功。以后同盟军的战线推进到哪里,行政司的触角是延伸到哪里。要是松江府光复了,立即把松江府改称为上海市,任命一市之首为市长,以别于知府的称谓;在华亭、上海、青浦三县设县长,以代知县;甚至在各地的乡镇设立镇长、村长,把我们同盟会的推进到控制区的每一个角落。如此一来,我们经营得铁桶一样,要真是朝廷的知府知县来了,大不了烧高香养着,落个虚名罢了。”

    听了高旭的话,沈廷扬深思了一会,苦笑道:“你这市长代知府,县长代知县,根本是掩耳盗铃之举啊。还有,你还想在乡镇设镇长、村长,这样会与地方的宗族势力冲突的。”

    高旭道:“不冲突,我们既然是同盟会,自然本着同化、联盟的原则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我所用。对于每级乡镇之长的推举,由地方的宗族提出候选之人,然后这些候选人都到同盟会总部的行政司培训和学习,经行政司部部考核合格之后,再任命为镇长、村长。同时,我们又在各级乡镇的本地青壮中招募新兵,经过同盟军训练基地的集训之后,再回去组织民兵预备役。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让那些受伤的同盟军士兵复员回乡。这样,只要我们掌握了地方上的枪杆子,那些宗族豪强就翻不了天。”

    听着高旭如此一番滴水不漏的说辞,沈廷扬望着他的目光有点发直,然后忍不住长叹一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强压着心底有点震荡的情绪。深思良久之后,沈廷扬道:“旭儿,你把这些想法写出具体纲要,让老夫细细看看。”

    “好的。”

    高旭应道,能取得沈廷扬的支持,对于同盟会事业的开拓至关重要。将来要在同盟军的控制区建立有效的统治,还是要仰仗沈廷扬这样有威望又有能力的积年老吏。

    这时,书房外传来敲门声,沈廷扬道:“进来。”

    高旭抬眼望去,进来的是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年书生。在刚刚结束的沈氏家宴上,高旭见过他。他叫沈从文,沈家有名的才子,是沈廷扬的小侄子,高旭未婚妻沈小姐沈洁的堂弟。

    崇明沈氏是高旭重要的支持力量,骨干除了家主沈廷扬,还有他的大侄子沈从武。沈从武是武举人出身,先是担任崇明城的城守,后来同盟军训练基地的主力营全部离岛之后,又招募了一万新兵进入基地训练,组建了预备军,沈从武则出任预备军的统领。崇明岛的守卫力量,除了邬含蓄驻扎在同盟会总部大楼的宪兵营之外,就数沈从武的崇明城城卫军,以及训练基地的预备军了。

    沈廷扬指着沈从文,转头对着高旭道:“旭儿,以后你有什么新想法,让你的这个小舅子整理一下。”

    “以后请姐夫多多指教。”

    高旭笑着谦让了一下,这个沈从文举止不卑不亢,看上去很不错。

    ∶∶∶∶∶∶

    出了沈廷扬的书房之后,在婢女兰儿的引领下,高旭又来到内院看望沈小姐。因为沈小姐大病未愈,再加上她不出闺门,家宴时,她并没有出场。

    “最近小姐怎么样?”高旭问着兰儿。

    “其他都好,就是记性比以前差了一点。”兰儿皱着俏眉,眼圈忍不住发红道:“……其实不是差了一点,而是越来越差了。隔个三天二头的,她就问兰儿是谁?——兰儿算是她最贴心的人,她都快要忘了,呜呜……希望她还记得姑爷……呜呜呜……”

    在庭院之外,高旭远远地看着室内一灯如豆,美丽如昔的沈小姐静静地端坐在椅子上,犹如沦落凡尘的仙子。

    “你是谁?”

    沈小姐依然静静地望着高旭,然后问道。那美丽的大眼睛里带着一丝好奇,一丝警惕。

    “小姐,他是姑爷,是你将来的夫君。……你可不能忘记他的啊。”

    兰儿一边流着细泪,一边提醒着沈小姐。

    “哦,是吗?”沈小姐听了兰儿的话,轻抹着兰儿俏脸上的细泪,那如梦如幻的大眼睛里闪出一丝歉色,朝高旭浅笑一下,道:“我记性不好,夫君大人,你不要见怪,好吗?”

    “当然不见怪。”对于沈小姐记忆力的退化,高旭已是无能为力。这是当初她撞梁守节时,脑袋受到重创之后的后遗症。高旭也只有笑笑道:“只是下一次,你别忘记我,好不好?”

    “好。”沈小姐拍着自己的额头,道:“不过,我想到一个法子,能让我不会忘记你。”

    “哦?”高旭听罢,抬起脸,望着沈小姐那分外认真的神色。

    于是,高旭坐在烛光下,看着沈小姐坐在面前,在桌上摊开纸,拿起画笔。像读书、写字、画画这些本能,沈小姐没有忘记。

    沈小姐把高旭画得很传神,眉目之间栩栩如生。画好之后,她在画像下写上两个秀丽的小字:夫君。

    然后,她放下笔,目光如水地望着高旭,道:“你放心,只要每天看你一遍,我就不会忘记了。”

    ∶∶∶∶∶∶

    当高旭深夜回到高老庄时,邬含蓄来到高旭的书房,道:“少爷,有个人你需要见一见。”

    “谁?”

    高旭一边着汤娘子刚热好的当作宵夜的参汤,一边有点好奇地问道。高旭向来知道邬含蓄目中无人的脾气,能得到他如此慎重其事地向自己举荐,想必这个人非同小可。再加上邬含蓄负责情报处,这个人大约会是情报渠道的关键人物。

    “锦锦楼的老板娘,顾君眉。”

    高旭听罢,忍不住把刚咽下的参汤呛了出来,然后皱着眉望着邬含蓄,等待着他的解释。自从在江阴遇到孙芸之后,高旭就对那些秦淮名妓敬而远之。虽然高旭也能把历史上的秦淮八艳如数家珍,但要特意地去猎艳,高旭是万万没有这个闲情逸致的。

    邬含蓄一本正经地道:“自从那大汉奸洪承畴南下以来,他在南京城内全力追查我们的探子眼线,查封我们高氏在南京城内外的所有产业。情报处的干员在南京城内损失惨重,情报工作几乎陷入停顿。就在这时,那顾君眉向属下毛遂自荐……”

    邬含蓄顿住口,见高旭只是皱着眉听着,只得又说道:“她说在秦淮河上有一群好姐妹,比如降臣钱谦益的夫人柳如是,比如豫亲王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