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1820 >

第122章

崛起1820-第122章

小说: 崛起1820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火山爆发似的突突冒了出来。

    “该死的美国佬,”对于美国落井下石的行为,巴扎特十分的愤怒,对着西边的方向连续进行半个小时不重复的国骂输出,周围的德国高层面面相觑,不敢吱声,生怕惹祸上身,低头数落着地面上有几个条纹。

    作为一名一国最高层人员,该有的眼光还是有的,北非对于轴心国的重要性巴扎特十分清楚。决定派出50万兵力进入北非地区,再多对于德国来说后勤有些大。

    至于意大利,巴扎特对于意大利军队的实力已经感到绝望了。

    约翰·罗素中将把北非战场的详细战报已经告诉了国内,意大利军队糟糕的表现让约翰·罗素中将十分愤怒,在战报中约翰·罗素中将抱怨着说道,“假如意大利保持中立,我们只需要10个师驻扎在边境上,就能震慑住意大利人;假如意大利作为敌人,我们只需要5个师就能将他们完全消灭;但现在意大利是我们的盟友,我们必须得派20个师来保护他们。”

    对于美国200万北非远征军,巴扎特感觉到压力十分大,当然这只是在北非战场上感觉到压力大,在欧洲大陆,拥有500多万军队的巴扎特十分有信心消灭这群家伙。

    征服了整个西欧地区,面积扩大了许多,轴心国需要防御的地方也是很多,一方面兵力实在紧张,又刚刚经历了第一次莫斯科会战的失利,巴扎特只能够抽调50万部队过去增援,另一方面就是补给的压力过大。

    巴扎特对西欧的工业实力进行了整合,工业实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世界科盟差不多,隐隐能够与美国工业实力相对抗,唯一缺少的就是工业原材料。这也是巴扎特进攻北非的一个最重要原因,获取足够的工业原材料。

    面对200万美国远征军,约翰·罗素中将在获得50万增援部队后调整策略,采取积极防御策略,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突尼斯地区,准备与协约国展开长期的对抗。

    北非战场协约国与轴心国上演爱恨情仇的同时,华夏帝国此刻也是十分不平静。

    从民间开始的一股支持帝制的风气逐渐旺盛起来。

    最开始是一批热血青年,鼓吹“华夏帝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就应该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

    这股风气在有心之人的推动下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最后很多人在媒体上对帝国或者共和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争辩。

    对于这种是否采取帝制的消息,宋肖是没有怎么放在心上的,作为原时空共和制下的居民,对于这种消息不是十分的敏感,除了半岛上的某个王朝,世界上帝制与共和制也没有多大的区别。

    一些政治敏感的高层看到宋肖没有任何表态,也没有做出任何明面上的反应,只是暗地里采取各种动作。

    他们的目的不一样,或许是想要一个贵族的头衔,对于这种工作期限的限制,在高位上的他们有些厌烦;

    也许认为宋肖作为一个90多岁的老头子了,没有多少可以活的,当宋肖百年之后,帝国的权利还不是要落到自己的手中。

    也许对共和制之下流水的官阶十分不满,总是想求稳,能够为子孙打下一个最好的环境。

    在不同心思人员的带动下,帝制的呼声越来越高,不仅引起华夏帝国国内人们的关注,就连正在战争的轴心国与协约国也对华夏帝国的帝制之争进行关注。无他,华夏帝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其一举一动都能够对世界产生强大影响。。CoM

    美国、世界科盟、德国都呼吁华夏帝国沿用当前的制度,继续采用共和制度,因为这是最为公平的一种制度,是代表未来的制度。

    大英帝国、意大利王国则强烈建议华夏帝国采用帝制,因为它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寄托,带领国家一块成长。

    看着国内对于帝制与共和制的争辩越来越激烈,已经对正常生活产生了影响,宋肖授意华夏帝国政府举行全民公投,让人民来决定采用哪种制度。



    第315章 帝制

    

1893年5月20日,华夏帝国针对是否采用帝制进行了全民公投,按照大区进行。

    经过一个月的汇总统计,从全国不同岗位挑选了100监票人员全程进行了监督,华夏帝国媒体和世界各国媒体都进行了舆论监督。

    6月28日,公投结果出炉,赞成帝制人员比例为82。88%,赞成共和制人员比例为17。12%。

    公投结果出炉,各媒体以头版头条报道了公投的最终结果,很多公知对此结果十分不满,在媒体公开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人们的愚昧,非得要给自己戴上一个无形的锁链。

    7月6日,按照华夏帝国政府的安排,宋肖在故宫登基皇帝,年号神武。

    神武皇帝发布一号圣旨,废除华夏帝国中央政府,成立内务府、政务府、军务府、督察府。

    内务府管理皇室产业,根据宋肖安排,盘古基地、女娲基地、华联储、华宇银行、十四大企业并入皇室产业,由宋肖派出专人负责;

    政务府负责华夏帝国各省政务,原各部委并入政务院,随着科技的发展,废除原有大区;

    军务府负责华夏帝国军事,皇帝为华夏帝国军事负责人。实行军区和战区分离制度,军区主各种后勤保障,战区负责训练和战争,各军区、战区负责人实行三年轮换制度;。c0m

    督察府负责华夏帝国监管事宜,检察院、法院、反贪局、军事法庭并入督察府。

    内务府、政务府、军务府、督察府四府地位一样,向皇帝负责。

    和古代封建时期不一样,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女娲基地生命科技发展,宋肖的生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远不是古代皇帝的短命所能相比的。

    虽然已经登基为皇帝,宋肖在大众面前仍然十分低调,常年居住在长白山疗养基地。现在长白山疗养基地已经变的更加完善,更加保密,宋肖最大的依靠之一女娲基地就在这里。

    作为一个隐藏的手段,每次开重要会议之时都在长白山疗养基地专门设置的会议室内召开,一是这里的保密程度非常高,不会有泄密的危险,另一个就是智脑的作用。作为和宋肖一同来到这个时空的智脑,对于宋肖的帮助非常大,能够清晰的辨别出每一个人对宋肖的态度,敌意、中立、支持。

    这也是宁古塔时代、北华时代、华夏帝国时代三个时代政局都比较平稳的原因所在。

    作为对贡献人员的奖赏,宋肖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爵位赏赐了过万人的爵位,最高的就是公爵职位,爵位每代降爵一等。

    已经去世的龚自珍、魏源等人也被追封为不同的爵位,其后代获得降一级的爵位。

    宋肖意图通过封爵行为,建立一个贵族阶层。在宋肖看来,贵族阶层是与皇室最为亲密的阶层,利益高度一致。只有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敌人多多的,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四府负责人按照约定,如果没有明显错误,在卸任之后都会获得皇室的爵位赐予,爵位高低按照贡献程度来定。

    对于盘古基地、女娲基地和其他科技机构里的科技人员,宋肖更是不吝爵位赏赐。

    对于每年给社会带来最大正能量的人物,比如慈善家、媒体记者、感动社会人物,宋肖为了鼓励人们向他们学习,赏赐爵位。

    对于生命之丹,宋肖要求女娲基地改造成一种叫做生命之杯的酒,虽然功效降低了许多,却也能够让人延年益寿。生命之杯作为御酒,皇室举行活动时候专门使用,不对外销售。

    华夏帝国成为真正的帝国,拥有皇帝的消息传遍了世界,让世界各国王室、皇室十分激动,在这个时代皇冠、王冠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掉落了一地。

    尤其是美国、德国和法国、世界科盟的崛起,共和制度已经成为了大多数国家的选择。

    “陛下,英国皇室发来消息。”

    “哦,”宋肖也是非常好奇,想知道英国皇室的意思。

    信中首先对宋肖成为华夏帝国皇帝表达了祝贺,另外也告诉了宋肖,为了世界王室和皇室的共同利益,世界上的主要皇室、王室组建了世界王室会议,每年举行一次聚会。今年王室聚会由英国皇室负责,决定于8月10日在南非开普敦举行,邀请华夏帝国皇室参加这次会议。

    对于全世界主要王室、皇室参加的会议,宋肖也是十分好奇,决定参加。在原时空宋肖就经常在新闻里看到欧洲各个王室之间举行的聚会,让宋肖十分的羡慕。

    这个时空,组建了华夏帝国皇室,和其他王室、皇室相比,华夏帝国皇室掌握着华夏帝国的实权,可以说是世界上实力最为强大的皇室。

    不过影响力与英国皇室相比可就差了很远,英国称霸世界二三百年,英国皇室的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影响力这不是刚刚成立的华夏帝国皇室能够比拟的。

    自7月6号登基以来,作为华夏帝国的神武皇帝,宋肖的工作十分之多,华夏帝国官制改制,爵位封赏、华夏帝国重大事务决定,虽然很多日常繁杂的工作已经交给四府负责,作为一个人口接近8亿,领土6500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国来说,事情还是非常的多。

    得意于生命之丹的效果,宋肖的精力还是十分的充足,远远不是其他八九十岁的同龄人所能比拟的。

    随着时间慢慢即将来到8月10日,宋肖也没有耽搁,坐上皇室专用飞机,首先飞到澳洲,在澳洲获得补给后直飞开普敦。

    这是宋肖首次离开国内,对于宋肖的安全,华夏帝国高层也是十分的担心,多次向宋肖建议不要冒险前去,或者与英国皇室商议,会议直接在华夏帝国举办。

    宋肖对此是呵呵一笑,也是十分清楚他们的担心。对于自身的安全宋肖是十分放心的,不说皇室保卫人员的专业保卫,就说英国皇室也不可能让宋肖在其领土内出现危险。



    第316章 犹太人的灾难

    

在华夏帝国全面转向帝制的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仍然没有停歇。

    在北非,英国、美国、法国和其他协约国200多万军队与德国、意大利轴心国80万军队在利比亚、突尼斯地区上演钢铁与血肉的碰撞,四个月的战斗,上百万人的伤亡,战争的惨烈让双方都不敢后退半步。

    8月中旬,约翰·罗素中将带领剩余的20多万部队撤到西西里岛。美英法协约国军队获得了北非战场的胜利,在突尼斯地区集结,准备攻打轴心国的腹地意大利。

    经过了残酷的北非战争,美国远征军也是付出了70多万人的伤亡,其中日本雇佣军就付出60多万人的伤亡,每到攻坚战阶段,美国远征军司令亨利·坎贝尔·班纳曼总是派出日本雇佣兵出场。

    除了北非战场,轴心国在英国欧洲领土和欧洲大陆建立了防御协约国进攻的战线,被称为“大西洋铁壁”,派出200万部队在西部边境防御。

    另外重整300万部队开始了对世界科盟第二次征讨。

    随着战争的逐步开展,轴心国资金和物资逐步缺乏,巴扎特打起了犹太人的主意。

    在欧洲地区犹太人被称为商业民族,投机倒把,十分富裕。欧洲地区一向有反犹传统。巴扎特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更是把反犹主义、反对科学主义作为其口号。

    巴扎特是一位狂热的爱国分子,一直以来他都坚信德国可以获得胜利,然而德国最终却战败了,这种长期必胜信念的崩溃,让巴扎特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

    一战后期,整个德国在精神上是分裂的。

    前线的德国士兵拼死拼活时,后方的犹太人疯狂搞事。

    他们搞出了个十一月革命,在后方制造骚乱,反对政府。

    巴扎特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执念,让他对这次革命充满敌意,这成为他反犹思想的直接源头。

    加上一直以来接触的反犹思想,巴扎特认定犹太人是导致德国战败的罪魁祸首。

    在他眼里犹太人就是叛国的蛀虫。

    因此巴扎特声称地球应该由日耳曼优等种族进行统治,必须消灭犹太人。

    对于刚上台的巴扎特来说,军事复国才是他的梦想。

    他明白一个道理,有强大的军工业就能富国,但当时的德国只能用穷困潦倒来形容,嗷嗷待哺的德国人民急需他想办法改善生活。

    资本家不能碰,人民等着改善生活,工人要维持高福利,军工厂也得烧钱,那么钱从哪里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迫害犹太人,剥夺财产。

    当时德国的经济命脉和军工业全部控制在犹太人手里,巴扎特虽然早已对犹太人心生不满,但他还是选择先跟犹太人谈谈。

    可惜谈判没有成功。

    这在巴扎特看来,生活在德国的犹太人就没有把德国视为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这种话根本打动不了他们,而且他们也不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去生产,价格还高得离谱,这严重损害了德国政府的财力资源。

    巴扎特不是没想过撇开犹太人重新组织生产,但他发现犹太人太会做生意了,别人根本竞争不过。

    犹太人的不识时务,让巴扎特认为他们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德国的复兴和崛起。

    此时,本就反犹的巴扎特心中杀机已起。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灭了犹太人把他们的军工厂充公,一步到位完成军工复国的理想。

    同时没收犹太人的财产,得到大笔财富用来解决民众福利问题,安抚日耳曼人的情绪。

    以犹太人的生命和财富为代价,保障德国的工业化进程。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犹太人是因为“太适合当敌人”,所以被巴扎特拉来当了敌人。

    千百年来被欧洲人仇视,不是欧洲的主要人口,在欧洲各国混居,虽然人少还特别有钱,大家被战争洗礼吃不上饭时,犹太人锦衣玉食,这不就是“混入人民内部的敌人”吗?

    巴扎特替德国人民打倒了犹太人,他们的资产不就可以充公和分给德国人民了吗?

    如此一来,犹太人果然适合被当作“敌人”。

    一战后,德国又遭受了经济大萧条时期,这个时候的德国,不仅巴扎特仇视犹太人,大多数德国人都十分厌恶犹太人;此时的犹太族,几乎大部分都是各国的富豪、科学家、经济学家型的人才,他们掌握了一些国家上层的经济命脉。

    一个国家的立身根本就是本民族在国内的强势发展;但是,德意志人在德国境内所拥有的财富远不如犹太人,甚至经过一战后,德国籍犹太人通过军火买卖、国际贸易等方式掌握了社会大量的财富。

    因此,在德国经济十分低迷的状况下,德国人吃不饱穿不暖,而犹太人住着豪宅、开着汽车夜夜笙歌;并且犹太人有极强的商业利益性,没有一点同情心,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他们宁可把牛奶倒掉,也不降价卖给饿肚子的贫民。

    这种强烈的民族贫富差距,点燃了德意志人对犹太人的仇富心理,他们甚至认为,犹太人的存在就是为了贪婪汲取德意志的财富,他们把德意志发展如此缓慢,国家经济困难的原因,都归咎给犹太人。

    巴扎特以“民族纯洁性”作为理由,大肆地压制、残酷、掠夺犹太人,派遣军队警察,大量地逮捕犹太人士,并且直接把犹太人士所有的财富都充公来发展德国工业建设。

    把犹太人集中起来作为没有任何报酬的免费劳动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