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新三国终结者 >

第49章

新三国终结者-第49章

小说: 新三国终结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一股香粉扑面而来,款款走进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髻高挽,面容俊秀,紫色裙服,婀娜多姿,带着甜甜的微笑。

    刘靖忙起身,刘表介绍,原来是夫人

    这就是刘琦的亲生母亲陈氏?不像有病之人!

    “小侄刘云天拜见叔母大人。”

    “贤侄快起,总听老爷夸奖贤侄,今日一见,高大英武,果然不同凡响!听说贤侄还没成家,不知哪家小姐有这福气?”爽快、透着亲切。

    “多谢叔母大人夸奖!”

    “贤侄在这多吃点!”说完告辞。

    丫鬟开始上菜。

    “贤侄回来了!”门帘掀起,一个熟悉的身影走进来,出爽朗的笑声。

    原来是叔父刘恺。

    “小侄拜见叔父大人。”

    “快快请起,贤侄已是荆州湘东郡的行太守大人了,老夫没看错!”叔父扶刘靖起来。

    “多谢叔父夸奖。”刘靖扶叔父坐下,从酒樽里用长勺先把二人的酒爵斟上,然后给自己斟上,双手把爵举起。

    “小侄敬两位叔父大人一爵。”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足饭饱。

    大家起身,净手,随刘表来到客厅,丫鬟端上热茶,告辞出去,室内飘着一股淡淡的茶香。

    “不知贤侄今后有何打算?”刘表问道,眉宇中透着一丝忧虑。

    刘恺也瞄着刘靖。

    “不知两位叔父大人对小侄有何建议?”刘靖不假思索的问道。

    “贤侄乃旷世之才,文韬武略,为人处事,堪称上品,将军之材!现在我朝正处多事之秋,用人之时!贤侄可帮朝廷治理一方,保一方百姓平安。”刘恺说道。

    “贤侄,大家不是外人,你二月不到就得到桂平、湘东两郡上上下下的爱戴,前途无量。大将军有书信传来,举荐叔父进京出任北军中侯,监督北军。老夫打算向朝廷举荐贤侄出任桂阳郡太守,不知贤侄意下如何?”刘表说道。

    看来历史步伐并没有受到刘靖的影响,刘表出任北军中侯。初平元年(一九零),孙坚杀死荆州刺史王睿,朝廷迁北军中侯刘表出任荆州牧。

    那当今的荆州刺史王敏命运是怎样的?王敏和王睿是什么关系?不能多问,只能看事态的展。

    要刘靖当桂阳太守?那湘东行太守之职怎么办?没有刘靖的大力支持,湘东郡的百姓吃饭都成问题!当了桂阳太守,刘靖就不得不辞去讨贼校尉之职,那些降卒如何处理?刘靖好不容易得到的一支军队就这么送给别人去了?

    刘靖面色平静,但大脑飞转动,权衡得失。

    “多谢叔父大人提携!两位叔父大人是否愿听小侄对天下大事的理论?”

    “贤侄请讲,错了也没有关系,这里没有外人!”刘表说道。

    “不是小侄拨弄是非,制造耸人听闻的事端!小侄观天下大势,宗室势力日渐衰落,士人明哲保身,外戚、中常侍如日中天,把持朝廷;天子暗弱,官员**。长此以往下去,我大汉刘家的江山将会遭受灭顶之灾!”刘靖面色严峻,停顿一下,看看两人的反响?两位平静似水,波澜不惊,不愧是人中豪杰!对天下大势洞察秋毫,了如指掌,只是不说出来而已!说出来了会被认为大逆不道,搞不好诛灭九族!

    “外有鲜卑、乌桓和羌人等侵扰边境,占我草原,抢我财物、人口。小侄游学边疆多年,现边境驻军极少、装备陈旧,军饷常常被拖欠和克扣,士气低落!只可怜边疆百姓痛不欲生,苦不堪言!我大汉军队为什么不能保护边疆的百姓?”

    两位叔父低下头,默默无语!

    “当今天子高高在上,每天沉迷于女色和搜刮奇珍异宝,不理朝政;任用奸佞之徒,宦官、外戚掌权,上欺皇上,下压百官!上效下仿,官府**,官府和豪门勾结,欺压百姓,巧取豪夺,囤积粮草,抬高粮价,百姓无地可种,税务繁杂沉重,苦不堪言;辛苦劳作一年,上缴赋税后,所剩无几,食不果腹,衣不遮体!遇到天灾,只能卖儿卖女,流离失所,四处乞讨,百姓没有活路,只要有人出来站高一呼,揭竿而起,百姓纷纷加入,天下大乱也!”

    刘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说完又停顿一会,看看两位叔父的面色,两人频频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好在桂阳郡有叔父大人治理,百姓信任叔父大人,没有跟随黄巾反叛,上下齐心,终于平息了叛乱!”

    刘表微微点头。

    “民富则社稷兴!虽平息了叛乱,但情况并没根本改观,据小侄了解,湘东郡、桂阳郡几十万百姓完全靠官府的赈济,每日一升米不到,田地荒芜;如错过今年的春播,夏收无望,百姓如何活下去?反叛又起!”

    “贤侄所言极是!叔父正为这事烦心,不知贤侄有何高策?”刘表一脸忧愁,有些急切地问道。

    “是呀,前段时间,八万灾民消耗了城中存粮,老夫的两家米店中的陈粮也所剩无几,就是有钱一时半刻也买不到粮食,周围郡县的谷价已经从去年初的一百二十钱涨到如今的二百二十钱!这段时间还在涨,已涨到了二百四十,城中的百姓已买不起粮食了。”刘恺也忧心忡忡。

    粮食成了头等大事!

    “这都是小侄惹的祸……”刘靖一五一十告诉他们刘靖采购了四十万石粮食的前因后果。

    “贤侄绝顶聪明,贤侄救了几十万灾民的命!又帮了叔父的大忙!”刘表面容舒展。

    “叔父大人,现在桂阳郡有多少灾民?”

    “有七万二千四百余人。”刘表脱口而出,不同凡响。

    “湘东郡的七个县这次遭受了天灾**,剩下七万灾民,全部需要官府赈济,圣上拨下了二千万赈灾款,按郴县如今的粮价只能购买八万石粮,一日一餐也熬不到夏收。还有二万多降卒及家眷,加上七千多士卒!光口粮都是个无底洞!”刘靖叹了一口气。

    “对了,贤侄,那些降卒如何处理?”刘表有些急切,这大概也是他的一块心病。

    “除了湘东郡的二千七百多俘虏外,其余的一万六千多降卒,小侄承诺过照顾他们,让他们跟着本官,讨一口饭吃,小侄不能言而无信!小侄已经让他们自己选择,愿意走的,路费;不愿意走的跟着本官屯田,养活自己。”

    “屯田,这可是好主意!湘东、桂阳两地人少地多,只要愿意种地,不生天灾**的话,吃饱饭没有问题。”刘恺眉头舒展。

    “小侄升迁太快,已受人妒忌。听小黄门田章所言,大将军、司空大人等朝廷官员已对小侄有微词,要不是皇上恩宠,小侄不可能当上湘东郡行太守之职!小侄只想做个讨贼校尉,打算辞去湘东郡行太守之职!”

    “这万万不可!有多少人想着这个位置?”刘表不等刘靖说完就急忙劝道。

    “是呀,贤侄,不要一时冲动,要三思而后行!”刘恺也慌忙劝道。

    “请二位叔父听烧毁不少,大小官吏杀戮一空,没有了一兵一卒,留下七万灾民,全部需要赈济,修缮城池需要耗费大量钱物,光吃饭这是一个无底洞!靠湘东郡自己解决不了,小侄一时半刻也解决不了!只能靠朝廷赈济,但据小侄所知,朝廷现在连平叛的军费都需要向少府借!小侄想奏请朝廷撤销湘东郡,并入桂阳郡,成为桂阳郡的七个县。甩掉一个大包袱,朝廷求之不得!湘东郡并入桂阳郡,不需增加郡府官吏,也不要重新组建郡兵,小侄手下的将士也不需要解散,让他们跟着小侄在原地屯田养活自己;小侄已备好湘东郡七万灾民三个月的口粮和种子,不增加桂阳郡的负担,不知叔父大人意下如何?”

    不光三个月,就是半年的口粮刘靖都备好了,先下手为强!

    毛爷爷说过,深挖洞,广积粮!

    “小侄分析得有理,朝廷和荆州刺史府也无钱重建湘东郡,只能同意;但这样的话,贤侄的太守之职没有了!难道贤侄不觉得可惜吗?”

    “小侄只想掌管一支军队,为皇上保一方平安!”

    得到太多,失去也会很惨!

    真话、假话一半,你刘表进京当你的北军中侯,不是说要举荐自己当桂阳郡太守之职的吗?到时,桂阳、湘东两郡都成了刘靖的根据地!

    这叫先弃后取!

    “贤侄前途无量!”

    “多谢叔父夸奖!”

    “我大汉为什么总受外夷的侵扰?军队太少!为什么军队少?是因为当今朝廷没钱养军队!为什么朝廷没钱?因为钱都在皇上和豪族的手上!我大汉其实很有钱!叔父大人认为小侄说得对吗?”

    “贤侄言之有理!”两人点头说道。

    “四场战斗,我部共缴获了一亿八千余万!”少报了一亿一千多万钱!

    停顿一下,看看刘表的表情,没有变化,刘恺也平静似水。

    他们心中有数!

    “小侄在湘东郡缴获了八千万,给湘东郡留下了四千万钱用作修缮城池和购买粮食,赈济灾民;分给孙都尉部一千万、周都尉部一千万,自己留下了二千万!给孙大人和周大人各一千万托他们为湘东郡购买粮食和种子。后来把郭都尉(郭睢)运粮的马车和牛、驴、辎重马全部买下,又花去一千零六十余万。”

    “托蒯鹏举和蔡德珪在南郡周围购置赈灾粮食和种子,花去四千八百万。给叔父大人买粮二千万。给将士了三次双饷、二次奖励、二次抚恤金共三千二百七十余万!给酃县六百万,其它县城各一百万;耒阳、便县、汉宁各一百万,黄天霸部、孙威部各三百万路费,为黄光荣部准备了六百万路费!加上购买药材和军服等开销,总共支出一亿四千余万钱!加上朝廷拨付下来的一千万奖励和二千万赈灾款,小侄手上还有五千万!今年不需郡府掏一个铜钱!”刘靖一口气说完,两位老人听着都有些晕。

    这些数字已在脑海中过滤了好几遍,一个老教师常年备课练出的本领。

    “贤侄的脑袋真好使!贤侄要是不当官,去经商的话,定会富甲一方!”刘恺微笑道。

    “多谢叔父大人夸奖!”

    “那贤侄如何打算?”刘表问道。

    “小侄需要叔父大人帮忙?”停顿一下。

    “贤侄需要叔父帮什么忙?”

    “几场仗下来,缺胳膊、少腿的士卒有了四百多!这些人拿着一万钱的抚恤金也会坐吃山光,几年后不得不乞讨,冻死、饿死街头。小侄不愿看到手下是这种结局!小侄想用皇上赏赐的钱买下虎啸山,让这些伤残的士卒在山里屯田,养活自己,相互照应,安度一生!小侄不需要郡府、朝廷为他们出一个钱!叔父大人把虎啸山卖给小侄,但出价不能太高,不然小侄就没有钱养活更多的伤残士卒了。”

    “贤侄太厚道,实属罕见!桂阳郡府可以把那座荒山划给军营,不需要贤侄掏一个铜钱,贤侄如何?”

    “多谢叔父大人好意!但小侄还是想自己出钱买下那座荒山,有官府的地契,最好能终身免除这些伤残士卒的税赋。也许哪一天?小侄战死沙场,叔父大人又不在此处为官,那座荒山就有可能被官府收回或征收税赋,小侄那些伤残的手下还是有可能流落街头,四处乞讨!小侄不想看到这种事情生,还是决定买下整座山,算是给他们留下一块活命的田地!就是哪天小侄战死沙场?他们也可以靠自己残疾的身体耕种,能吃上一碗饭!就请叔父大人答应小侄的请求吧?”说着、说着,刘靖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贤侄不要说这伤感的话,叔父也流泪了!”刘恺抹了一下眼泪。
………………………………

第二十七章 新苑和子苑

    “还是贤侄考虑周全,叔父就答应贤侄,郡府就以荒山、荒地的价格卖给贤侄,明日叔父让鲍县令派人丈量山地,商议价格,出示公文,贤侄再交钱给郡府,郡府出示地契和终身免除税赋的文书,那座山就属于贤侄永久所有。”

    “小侄代那些伤残士卒叩谢叔父大人!”

    “贤侄快快请起!”

    “小侄还有事和叔父大人商议!”刘靖趁热打铁,现在最棘手是俘虏的去向问题。

    “贤侄请讲!”

    “桂平、湘东两郡养二万士卒太多,但现在还处在多事之秋,叛乱四起,军队少了,百姓也会遭殃!”

    二人频频点头。

    “这些降卒就是回到故乡,要是又活不下去,定会加入叛军,危害郡县。小侄打算从他们中间精选几千人,达到一万士卒,组建一军;剩下的一万多降卒组成屯田营,在桂平、湘东二郡屯田,以屯田的收成养活整支军队,不需要朝廷、郡府和两地百姓出一个钱、一粒粮。有这支军队驻扎在两郡地界,谁敢反叛、危害当地百姓?两郡百姓定会安居乐业,商贾富人蜂拥而至,商贸繁荣,百姓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的!两位叔父大人,小侄的想法是否可行?”

    “贤侄行事周全,老夫赞成!老夫马上给圣上写奏折,说明事由!”

    “那多谢叔父大人,时间不早了,打扰叔父大人很长时间了,小侄告辞!”今天得到的太多,不能太贪!

    “和贤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叔父要是有个要出嫁的女儿,定会许配给贤侄!对了!堂哥,侄女刘云和刘雨不是还没有许配人家吗?这么好的贤婿就在身旁,堂哥难道不愿意?”

    “叔父大人开小侄的玩笑?”

    刘靖不是一个道貌岸然者!既然已经生活在另一个世界,无法改变现实,就应该好好的活下去!一个人孤苦伶仃,父母妻儿肯定也希望他好好的活着!只要留住生命,也许有一天老天让他完成任务后;又会送他回到未来。

    “老夫愿意,不知贤侄如何?”

    “岳父大人在上,请受小婿三拜!”

    刘恺起身扶刘靖起来,满脸笑容。

    “老夫不光得了贤侄,还得了一个贤婿啊!”

    “恭喜堂哥!”

    哈哈……

    刘靖又给刘表磕了三个响头。

    穿上铠甲。

    走得时候,夫人牵着一个小男孩出来送行。

    不用猜;那小男孩就是小刘琦!刚满六岁,清秀文静,像女孩,皮肤白皙,一双大眼睛;显得有些害羞。

    韩段、张成和庄兴(和岳父一起来的)在外面等候多时。庄兴见到刘靖,老爷长、老爷短的叫个不停。

    一行人出了郡府,夜风吹来一阵寒意。

    一轮弯月挂在天空,繁星闪烁。

    街道恢复了清静,居民们都已熄灯安睡,偶尔的一声犬吠和婴儿的啼哭,更添一股安宁、和谐。

    刘靖扶岳父上马,漫步回家。

    刘靖以为大家都已安睡,那晓得刚到巷口,就听见有佣人喊叫:“老爷回来了!”

    叔母、刘云、刘雨、刘福、小萍、林芝等一大群佣人、丫鬟跑了出来。

    韩丰、王俭等一身便装跟在后面。

    刘靖跳下马,急跑几步,单腿跪下。

    “拜见叔母大人!”

    “贤侄回来了,回来就好!”老人抹着眼睛。

    “夫人,老夫刚才在太守府把云儿许配给贤侄了!”

    “好、好!刘靖家云儿这下好了!”

    “岳母大人,请受小婿叩拜!”

    刘云满脸羞红,用衣袖遮住面,跑进府去。

    “恭喜大人!”

    “恭喜老爷!”

    “大哥怎么不喜欢小妹?”刘雨眼泪汪汪,生气的跑了进去。

    众人愣住了,刘靖很是愧疚。

    一个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