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新三国终结者 >

第170章

新三国终结者-第170章

小说: 新三国终结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芪为义从营统领,张成为假统领。

    典韦为义从营左队统领,曹晖为右队统领。

    李凌锋为义从营神箭曲统领,薛飞为假统领。

    许褚为义从营重骑曲统领,许武为假统领。

    庄兴陪刘双在牧苑放牧。

    典韦也出来领兵。

    马德的同乡好友姜炯,高大魁梧,射得一手好箭,为人忠厚,话语不多,和典韦差不多,调他为贴身义从,和魏延、牛威、许浩护卫左右。

    姜炯能轻松举起大纛。

    刘靖望着一望无际的牛羊和马驹,这就是粮食,这就是钱!

    想不到鲜卑人这般疏忽,真的以为大汉没有骑兵!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刘备登场

    ps:感谢读者朋友东东。米虫昨日打赏本书一百起点币。

    由于读者朋友的厚爱和支持;本书的周推荐、月推荐在秦汉三国中暂时保持在十二名、十四名。

    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三水城。

    “父亲大人,不好了!汉人来了,沙土坡草地上的牛羊都被抢走了。”长子侯挈慌忙跑进来大声禀报。

    侯挈,二十五岁,彪悍,是达奚手下万夫长。

    “挈儿,来了多少汉人?朝何处逃去?”纥骨族部落大帅达奚从皮凉席上站起,有些着急的的问道。

    沙土坡草场上放养了九万头牛羊,还有二千多头马驹,这次南征带来的牲畜将近四成都在那里,要是被汉人掠走,十几万大军的粮草就只能维持二个多月,回家的粮草就困难了,这还了得?

    “父亲大人,据报信的族人禀报,有二千多人,赶着牛羊朝高平川水而去。”

    “赶紧派人禀告大王;请大王放心;末将一定把抢走的牲畜夺回来!命令乌青(富平城的守将;万夫长),赶紧把牛羊赶回城去,关闭城门,小心汉人突袭!”大王和西部大人正率领大军猛攻朝那和萧关,要是汉人的大军突然出现在三水或富平?达奚背后一阵寒战。

    不抢回牛羊,大军的粮草将成问题。

    “末将遵令!”

    “挈儿带为父坚守三水城,为父带五千人马去把牛羊追回来!”

    “是,父亲大人!”

    ---------

    沙土坡。

    “大帅,有五千多鲜卑人追上来了!”田英汗流浃背的跑来。

    轰隆隆……地面震动,尘土飞扬。

    呼嗬……呼嗬……一股旋风席卷而来。

    “大家跑到牛羊的前面,用牛羊作掩护,继续带着牛羊向青牛峡谷跑。”

    “末将遵令!”

    轰隆隆……

    鲜卑人追了上来,密密麻麻的牛羊挡住了去路。

    “大帅,可恶的汉人,我们冲过去杀了他们!”千夫长叱罗咆哮。

    “不行,践踏了牛羊,大军靠什么养活?”达奚急忙上前阻止。

    “大帅,我们不能总跟在汉人的后面?”

    “叱罗,你带三千人从北面绕过去,防止汉人跑进青牛峡谷。”

    “末将遵令!”

    呜呜……

    呼嗬……呼嗬……

    叱罗带着大军呼啸而去。

    咚咚……地面剧烈晃动。

    轰隆隆……

    杀呀……长水中郎将刘民和凉州校尉徐荣;建威中郎将黄忠和西部校尉华雄各率一万五千骑兵一南一北;像滔天洪水向鲜卑人席卷而下。

    “不好!汉人有埋伏!命令大军朝三水城突围!”达奚一看架势,上当了!

    呜呜、呜呜……鲜卑人急忙跳转马头,会合成一股洪流向东面奔流而去,但为时已晚!

    杀啊……刘靖带着义从营调转马头杀了回来。

    三股洪流朝猎物追逐而去。

    陇县的骑兵倾巢出动,还带着射声中郎将武虹的二万混合营(有五千屯骑营和五千步兵营),田英的斥候营,韩琦的辎重营,共八万四千多将士,二万民夫和六千多辆大车的辎重。

    虎牙校尉辛曾、虎豹左都尉韩丰和虎豹右都尉黄天霸率领三万骑兵待在青牛峡谷没动,刘靖不想过早暴露实力。养精蓄锐十多天,要干就干大的!

    鲜卑人一边用刀背猛砍马臀,一边惊慌的朝后面瞧,髡头在阳光下亮。

    咻咻……漫天箭矢铺天盖地泼了下来。

    扑哧、扑哧……成百上千的鲜卑人中箭跌落马下,被奔涌的洪流吞噬,血浆飞溅,青绿的草地顿时枯萎。

    黄忠和华雄并驾齐驱,许暹、张涛、马成(华雄手下别部司马)和华明(侄儿,军司马)紧随其后,大军朝鲜卑人的前锋杀了过去。

    黄忠和华雄手中的硬弓都对准了前面二百步远处的一身金盔金甲的达奚。

    咻……黄忠的箭矢率先飞了出去。

    华雄一看自己慢了半拍,箭矢转向千夫长叱罗。

    三万二千多精锐对付五千惊慌失措突的鲜卑人,毫无悬念!达奚被黄忠射落马下,叱罗背部中箭带着三百多人向三水城疾驰而去,大军紧随其后。

    ------------

    三水城。

    “禀报万夫长,大事不好,大帅中了汉人的埋伏,叱罗千夫长带着几百人突围出来,身后跟着三万汉人的骑兵!”一队斥候呼啸着进了西门。

    “快关闭城门!叫千夫长向富平方向逃去!”万夫长侯挈早早的站立城楼上向西面瞭望,喊杀震天,逃回的队伍中没有熟悉的身影,父亲凶多吉少!

    -----------------

    平原郡,乐陵。

    “大哥,出事了!”兵曹从事关羽急匆匆走进帐来,抓起案上的陶壶咕噜咕噜一饮而尽。

    关羽,字云长,二十六岁,并州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市)常平村人,身高九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四年前,关羽在解县城市面上,一怒之下,杀死欺负民女的恶霸邓五,招官府通缉,亡命出走,隐名埋姓,先到卢奴贩粮度日,后辗转到了涿县。

    中平元年,流民四起,黄巾军叛乱。

    一天,关羽在涿郡(今河北涿州)涿县县衙门前,看到县令招募义勇的公示,一日三餐饱饭,每月还有二百军饷,他报了名,等取得功名,再返回家乡,以功抵罪。在军营中遇到了聚众起兵的本城人刘备(自称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人)和张飞,三人志同道合,一见倾心,张飞提议,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刘备、关羽齐声叫好。

    第二日下午,三人来到张飞家的后院桃树下,备下祭礼,焚香结拜。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为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从此三兄弟在军营同吃同睡,形影不离,亲如兄弟,追随校尉邹靖奋勇杀敌。

    黄巾叛乱平息后,刘备被委任为安喜县尉,关羽、张飞随大哥到安喜县就任,管一方平安。

    一日,督邮张嵩因公差来到安喜县,刘备上门求见,张嵩听说刘备两手空空,闭门不见。刘备回到家里,异常郁闷。张飞听说后,一怒之下,径直闯入衙门,冲上前去,将张嵩踢到在地,一阵暴打,无人敢上前劝架。刘备闻讯赶来,一看二弟坏了大事,忙将印绶解下来套在张嵩的脖子上,兄弟三人扬长而去。

    后经平原太守邹靖举荐,刘备拜为乐陵县尉,兄弟三人又来到了乐陵县,关羽为兵曹从事、主兵事,张飞为啬夫,主兵械。

    兄弟三人向县令郭怀告假回乡,将家眷都接到了城内,三家住在一个大院子里,其乐融融,相敬如宾。

    “三弟,你去给二弟再盛一壶水来!”

    刘备,字玄德,二十七岁,涿县人,身高七尺,相貌堂堂。

    刘备早年丧父,与母亲靠贩草鞋、织芦席为生计。在他家庭院东南角篱笆墙边上有一棵桑树,树高五丈有余,远远望去,枝繁叶茂形同车盖,过往行人都觉得此树长得非同一般,有人预言这户人家要出贵人。刘备儿时与族中小孩们在树下玩耍,曾逗趣说:“我长大了一定会乘坐这个羽盖车。”叔父刘子敬训斥他说:“不要胡言乱语,以免招灭门之祸的!”

    十五岁那年,母亲命他外出游学,于是他与同族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道师从同郡人卢植(前九江太守),刘备、刘德然与公孙瓒交情深厚,因公孙瓒年长,两人即以兄长之礼对待他,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并把他和刘德然同等看待。

    中平元年,刘备想征募一支人马保一方平安;中山巨商张世平和苏双,正贩马到涿县,见到刘备,认为他非凡人,于是馈赠他二百万钱和十匹战马,刘备便用这些钱招募了一支队伍。

    “是,大哥!”张飞答应一声,双手从二哥的手上接过喝光的茶壶大踏步走了出去。

    张飞,字翼德,二十一岁,涿县人,身高八尺,魁梧雄岸,浓眉大眼,仪表不俗。

    中平元年,结义大哥刘备在涿县招募义勇,训练士卒;张飞说服母亲拿出家中二十万钱的积蓄购买一百件军械和二马匹送上。

    张飞初次上战场就杀死黄巾大将邓茂;崭露头脚,从此追随刘备辗转,和关羽护卫左右。

    “二弟,坐下来,歇息一下,慢慢说。”刘备拉着关羽的手坐到凉席上,拿起芭蕉扇给他扇风。

    “大哥,小弟自己扇。”关羽想抢过扇子。

    “二弟,你我兄弟三人,还分什么彼此?”刘备假装生气。

    “多谢大哥!”

    “大哥,小弟刚从北门回来,现大批难民从城外慌慌张张涌进来,小弟上前质问,乌桓人来了!竟然是叛逆丘力居的大旗,听说有上万骑兵,赶着上千辆大车,浩浩荡荡几十里,一路抢劫了章武、浮阳、高城、重合及周围村庄,正朝乐陵县城而来。”

    “二哥,水来了!“张飞双手捧着陶壶跑了进来。

    “多谢三弟!”关羽接过,大喝一口,用手抹了一把嘴角,把陶壶放到案上。

    “二弟、三弟,你们快随大哥去见县令大人!”

    县衙。

    县令郭怀,三十多岁,瘦长,面色慌乱,来回踱着脚步,一看县尉刘备三兄弟大步走来,眼睛一亮,率县丞方进快步迎了上去。

    “拜见县令大人!”刘备率关羽、张飞上前行礼。

    “刘县尉,不必多礼,本官正要找县尉商议大事!”郭怀亲热的说道,一行人来到议事厅,分左右坐下,关羽、张飞矗立在刘备身后。

    “县令大人不必惊慌!下官已听说了!依下官之言,县令大人赶紧派人给太守大人(邹靖)送信,请求支援!然后紧闭四门,召集城中百姓,拿上军械上城墙防守。”

    “一切听刘县尉安排,本官全力支持。”

    “多谢大人!”

    “张翼德听令!”

    “末将在!”

    “本官命你带上县令大人的书信,带人骑马赶往平原城,告知太守邹大人,请求支援!”

    “末将遵令!”张飞答应一声,大步走出大门去召集人,准备马匹。

    “关云长听令!”

    “末将在!”

    “本官命你立马关闭四门,告知城外百姓朝南逃命!”

    “末将遵令!”

    县令郭怀召集城中豪门富商商议大事,县丞方进在城内召集义勇,准备军械和粮草。

    一时间,城内忙碌一片,乌云压顶。
………………………………

第一百二十章 得不偿失

    ps:昨天本人一吹本书取得的成绩,读者朋友们立马不投票了!

    得不偿失!郁闷!

    ---------

    “元功(韩琦),这些牛羊就交给你们辎重营,由令舒(辛曾)护送你们过高平川水;赶往石门关;交到子光(黄光荣)的手里;然后赶往三水城。(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_书_网 _)”

    漫山遍野的牲畜是军费;带在身边也是负担。

    孙嵩、王国和荀彧率领飞豹右营留守陇县大本营,黄光荣率五千人驻守石门关。

    黄忠围住了三水城。

    “属下遵令!”韩琦露出一副贪婪的笑容。

    孙威率领十九艘楼船和五十多艘桥船沿高平川水南下,在双井子沟入高平川水处搭设浮桥,留下四艘楼船守卫,其余楼船继续南下,不惜代价烧毁鲜卑人沿途架设的浮桥和船只,然后赶回双井子沟坚守。

    延缓鲜卑人从高平城救援三水城。

    楼船别部司马秦可率领剩余的七艘楼船沿河水(黄河)顺流而下,烧毁沿岸的渡船。

    一条条河流就是鲜卑铁骑无法逾越的天险;楼船就是我现在的优势。

    黄河、长江是中国阻挡北方蛮夷入侵的二道天险!只可惜历朝历代汉奸众多(如今更多)!对待鲜卑这个几乎让汉人灭绝的民族(汉人在他们的眼里称为两脚羊),刘靖不会手软的!

    荀攸、贾诩、黄攸、庞柔、韩丰、黄天霸和义从营随我朝三水城呼啸而去,射声中郎将武虹、辎重别部司马马斯带着步卒和民夫带着六千多辆大车的辎重紧随其后。

    -------

    三水城。

    “禀报大帅,叱罗带着三百多人朝富平城方向跑了!我们围住了达奚的儿子-万夫长侯挈,城内还有一万骑兵、三千多牧民,听说城内粮草辎重充足,请大帅下令!”黄忠、刘民、徐荣和华雄迎上前来,黄忠一脸笑容,他这次立了大功,杀死一个鲜卑大帅,夺得一套金盔金甲。

    上次从吾雉身上缴获的一套金盔金甲献给了刘宏,价值千金,意义重大,刘宏大喜。这一套刘靖就留下来收藏,战场上,穿在身上太显眼了(除非想死)!

    想不到老奸巨猾的达奚一个照面就被黄忠射杀!阴沟里翻船?死在黄忠的箭下,他一点不屈!黄忠可是三国排名第七的武将,箭术排名在前三位!

    围三阙一!

    田英的斥候营四处散开,碰到小股鲜卑人的斥候,格杀勿论。

    刚出石门关,刘靖就消灭了五千鲜卑人,夺得九万多头牲畜,还围住了一万鲜卑精锐,威胁到了鲜卑人的退路,大获全胜!谨慎一点,先把眼前的障碍拔掉再说。

    “公达,文和,我们是攻城、还是继续袭击鲜卑人的牧场?”

    制定的计划是攻取三水城,断绝鲜卑人的退路,他们不得不从萧关撤退,但想不到袭击这么容易,一下子得到这么多牲畜。

    计划赶不上变化!

    “回禀大帅,以属下之见,趁鲜卑大王的援军没有赶到之前,我部应按在原定计划,集中优势兵力,攻占三水城,断绝鲜卑人的退路!”

    荀攸主张攻城,占据三水城,取得战略地位,以城池为中心,进可攻;退可守!

    “回禀大帅,三水城虽然是座人口不到一万的小城,护城河和城墙也不够宽厚,鲜卑人守城也是门外汉,有骑兵配合,武(虹)大人的二万步卒夺取城池问题不大;但末将担心,城内的鲜卑人一旦走投无路,必鱼死网破,伤亡必大,属下认为得不偿失!以末将之见,不如围住城池,派骑兵长途奔袭云雾山草场,毁掉鲜卑人身边的牲畜,鲜卑人还能在高平、萧关待得下去?”

    贾诩主张袭击鲜卑人的牧场,断绝鲜卑人的粮草,也是从战略高度考虑。

    “德仪、汉生,你们的意见呢?”

    “回禀大帅,末将同意荀司马的建议,先占领城池,然后以逸待劳,等候鲜卑人退回。”武虹支持荀攸的观点。

    “回禀大帅,末将同意贾司马的建议,大帅常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