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冷战破幕者 >

第64章

冷战破幕者-第64章

小说: 冷战破幕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谷桐暗说大事不好。
  杨天华一怔,这老头还真是怪,夸他倒还不乐意了,却仍然是脸不红心不跳:“高先生,我可没有拍你的马屁,我是真心诚意的。”
  高穆辉:“哦?那你倒是说说看,我说的哪里好。”
  杨天华一本正经的说:“计算机很强大,可谓是本世纪甚至下个世纪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的灵魂所在,强大的运算速度将超过人脑无数倍,这一点在二战的德英情报战争中就得到了体现,但在我眼里看来,计算机还不足以掀翻整个社会,威力最大的实际上是计算机衍生出的互联网系统。”
  高穆辉突然来了兴趣,眼睛发亮的说:“你接着说。”
  杨天华说:“整合信息,让所有的微型机都能融入一个巨大的体系之中去,把所有的信息流送入服务器,让每一个终端都能够获得宝贵的信息,把庞大的地球变成一个渺小的村落。。。。。。”
  高穆辉连连点头,边上的谷桐和陈朗则无比诧异,这二位还从来没见过怪老头对谁的观点如此赞同呢。
  杨天华接着说:“在十年前,美国人就已经开始了阿帕网的构造,而现在,贝尔实验室已经提出了UUCP概念,互联网将首先席卷全球新闻行业,然后是社交,然后是文化,当然,没人会把它忘记在军事行业中的。。。。。。大洋彼岸如此,我们的网络化,或者说信息化事业更是应当刻不容缓的跟上去。”
  高穆辉紧紧的握住了杨天华的手:“年轻人,你是我见过目光最深沉最遥远的年轻人了!了不得!了不得!你抓住了时代的命脉啊!”
  杨天华内心OS:五十年前的时代命脉,没什么了不得的。
  谷桐走了上来,介绍了一下各人的身份。
  杨天华坐了下来:“二位学者,感谢你们来到这块原始的大陆,二位的想法应该和我一样,即在这块无人登顶的大陆上开创一番辉煌的视野,占据一个时代的制高点,为五十年后甚至一百年后的共和国之命运做一番伟大的铺垫。”
  高穆辉沉思片刻,说:“互联网和非洲,年轻人,你的想法真的很深邃。”
  杨天华彻底开启了没羞没臊模式,说:“高穆辉同志,陈朗同志,为了这项伟大的事业,我们必须要抓两手命门。”
  陈朗说:“经济和军事。”
  杨天华点头:“没错,经济和军事。”
  陈朗眼神一锐:“这也是一个国家要抓的两手命门。”
  杨天华说:“经济方面,我计划开创巨型跨国集团,包括基建、材料、交通、能源、军火、食品、航空甚至航天在内的模块化集群企业。”
  高穆辉问:“规模多大?”
  杨天华说:“可能会超过一个中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陈朗和谷桐都惊到了,高穆辉却明显有些兴奋。
  陈朗问:“我们有那份实力吗?”
  杨天华点点头,斩钉截铁的回答:“有。”
  实力自然是有的:
  基建方面,武器库系统里有战略导弹列车、战略导弹发射车选项,而与之配套的便是可以单独拎出来铺设的铁路与公路,军用信号发射站可以当成无线电发射塔,军用基地可以摇身一变成为顶级的民用机场,反正一切擦边球的建筑都可以化身基础建设硬件,成本极为便宜,质量却又全球顶级,其中能赚的差价是很惊人的。
  材料方面则也是如此,混凝土、沙石、各种型号性能的钢材、各种焊接设备、大型机械设备都可以通过武器库系统源源不断的变出来,这些建筑设备和材料中间能搞到三分之二的价差,算上利润就接近一倍,有些特种设备甚至接近十倍,形成的良性循环将产生惊人的现金流。
  能源方面一个道理,武器库系统里可以单独购买军用规格的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甚至是航天燃料,能源的价格在国际市场总是在不停的刷新,小规模出口还可以,但要是规模搞的太庞大断了别人的财路那可就难办了。但是杨天华却可以搞一搞石油期货市场,突然一笔巨大的汽油制成品单子砸下去,简直相当于一枚深水核弹,庞大的离岸热钱将瞬间被自己捞一个金满钵满。
  至于军火更不用讲,其他的副业都是杨天华钻武器库系统的空子搞出来的衍生品,武器库的本行就是军火,下到步枪子弹刺刀,上到战斗机导弹航母,只要本钱足够,军火公司就能让全球都布满土鳖系列武器。
  食品也是副业了,不过这一行是赚不到什么大钱的,没人会把野战速热食品当成正餐一天吃三回,而且技术规格也不高,很容易就会被别人给仿制了去,杨天华决定将食品就放在非洲市场上搞定,赚些零用钱花一花。
  航空则是最凶猛的,歼5、歼6、歼7系列、歼8系列、歼10系列、枭龙、歼11系列、歼15系列、歼16系列、歼20A/B、歼25、歼35这些凶猛的空中雄鹰;运5、运8、运9、运20、运30这些搞运输的大肚婆;空警200、空警500、空警2000、空警3000这些天空哨兵;直5、直8、直9、直10、直18、直19、直20、直25这些低空杂技高手;强5、轰5、歼轰7系列、轰6系列、轰20这些雷霆一击的空中死神;一大票高新系列反潜机、电子战飞机、空中加油机、AG600水上飞机等一大票其他用途飞机;还有翼龙、云影、暗箭、翔龙、毒蜂、天鹰、鹞鹰、刀锋、旋风等花样百出的军用无人机,中国航空工业运用几十年积攒的丰硕成果在武器库系统内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个三代机还没普及的时代,如果全拿出这些先进装备,那么必将横扫全球市场,但很明显,为了未来考虑,这些装备只能拿出其中一部分低技术的来卖一卖。
  航天方面也不用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北斗系列导航卫星、天宫系列空间站都很先进,中国也已经拥有了完全谱系的航天卫星系统,在2030年甚至还玩起了电磁加速运载系统和太空电梯这两样新技术,不过和航空产品一样,这些国际市场上的香馍馍是不能拿出来轻易示人的。
  杨天华选择性的给几位介绍了一番。
  高穆辉坚毅的点头:“我明白了,有了如此坚实的基座,我有信心去破开全球商业之壁建立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停了一下,高穆辉笑着说:“嘿嘿,让凯恩斯和亚当斯密见鬼去吧!”


第121章。120 装甲旅和快速反应团

  高穆辉二话不说便掏出了小本子,从领口抽出一支钢笔,开始奋笔疾书,罗列出一系列堪称详尽的大纲,其中也不乏天马行空般的思路和轨迹,在他的笔尖下,一个庞大商业帝国的雏形和骨架开始慢慢诞生,十几个圆圈和方框图依次展开,让人看得很是热血沸腾。
  杨天华暗暗点头,果然不是一般人。
  陈朗发问:“高老爷子去做经济,那么我呢?”
  杨天华说:“我还却一个军事后勤主官。”
  陈朗一笑:“你想让我转行去给你当后勤官?”
  杨天华说:“你研究的是管理学和统计学,和后勤工作几乎不谋而合,我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陈朗笑着说:“我可从来没接触过军事,一不小心就会出马虎的。”
  杨天华认真的摇了摇头:“管理和统计在哪里都一样,原理就是将东西精准的输送到最需要它的地方,诸如弹药、物资、粮食、零件、设备甚至是士气,都可以算入后勤管理中。”
  陈朗说:“在企业中,一个错误只能造成经济的损失,而在军事上,一个错误却往往可能让千百人死伤。”
  杨天华说:“这就是我为什么需要你的原因。”
  陈朗沉思片刻,抬头说:“我尽力。”
  杨天华紧紧的握住了高穆辉和陈朗的手:“二位,这个世界未来的命脉此刻已经我们的手中握着了,这个时代,终将在我们的手中风起云涌!”
  高穆辉和陈朗的眼神中也折射出万千光彩,仿佛看到宏伟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实现般壮阔纷呈。
  军营中,数以百计的黑色新兵正忙着训练。
  军营外,新的营地和建筑正在开辟和建造。
  原野上,七八台耕种机在轰鸣里开辟田垄。
  悬崖上,中国士兵和黑色新兵正立着哨塔。
  公路上,连成长龙的解放牌卡车奔驰驰骋。
  。。。。。。
  杨天华走出营地,看着清澈碧蓝的天空松了口气,这片黑色大陆上的第一块基石,总算落下了。
  一阵喧嚣引起了杨天华的注意,在仓库外,尼泊尔雇佣兵们正依次根据身高和体重去领取新的作训服和军装,并且领取新式枪械和武器,领完服装的尼泊尔雇佣兵们在中方人员的安排下排队进入浴室洗浴,锅炉房的火力开到最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热水,尼泊尔雇佣兵们还是第一次享受到如此的热水供应,洗的那叫一个不亦乐乎。
  不过澡堂子的规模肯定是不够三千多号人同时使用的,这些尼泊尔雇佣兵得排着队去洗,先洗完的就先去吃饭。
  晚饭很丰盛,司祭部落对当地的狩猎过程很熟悉,再加上枪械和弹药的加持,放出去的狩猎连每天都能拉回来七八车各种猎物,给三千多人做饭可不是闹着玩的,老炊们只能搞起了赫赫有名的大锅饭,直接米饭加上牛羊肉块蒸熟,和新疆的手抓饭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再加上大量的直筒骨和野猪肉熬汤,美味的香味扑鼻的勾人。
  “还不够的话就煮面!宁肯撑死也不让他们饿着!”老炊狠狠的说。
  于是乎,四十个不锈钢大桶抬了出来,下面挖出连成一条火龙的火塘,放足了木炭和木柴点燃,通红的火光一下子就把不锈钢桶里的水烧的沸腾,四千包方便面和六百多个牛肉罐头一股脑的扔下去煮熟,热气让整个军营都充斥着香味,还从来没吃过这玩意儿的尼泊尔士兵们大快朵颐了起来,先搞定一碗喷香流油的手抓饭,然后吃上一饭盒泡面,最后再喝下一饭盒肉汤,吃的肚皮都鼓了起来,一个接一个的打着饱嗝。
  杨天华再一次摸起了下巴:“连军营超市里的方便面都能变出来,嘿嘿,咱又有生意可以做了。”
  欢呼声从军营一侧响起,兴奋的司祭部落士兵们在篝火的照耀下跳起了舞蹈,而手脚明显笨拙一点的尼泊尔士兵们则坐在一边鼓掌,低低的吟唱着家乡的歌谣。
  而在这个热闹的晚上,断崖一号要塞中,第一次非洲总前指会议正式召开了。
  杨天华、李剑、丁日辉、谷桐、高穆辉、陈朗、达利格特、苏尔亚围绕着一张圆桌坐了下来。
  “大家好,我是李剑,目前负责部队情报工作、对外交涉、指挥战斗等工作。”
  “大家好,我是丁日辉,目前负责部队训练和指导、部分军事指挥、军营建设指挥等工作。”
  不同于两位职业军人的自我介绍简短,谷桐就风趣了不少。
  “大家好,我是谷桐,目前负责给部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语言课培训,嘻嘻,按道理,你们都得叫我一声老师呢。”
  “老师好,大家好,我是达利格特,嘿嘿,我是加强营的副营长,是神灵的一位忠诚战士,是司祭部落的曾经首领,是。。。。。。。”
  等达利格特的一大堆自我介绍结束之后,苏尔亚开口了:“大家好,我是苏尔亚,是尼泊尔雇佣兵团的指挥官,现在是老板的部下。”
  陈朗说:“我是陈朗,一个普通的管理学者。”
  高穆辉说:“我是高穆辉,一个不普通的经济学家。”
  众人哑然失笑。
  杨天华说:“好了,下面进入本次会议的第一项议题,部队编制。”
  几位军人显然来了精神,高穆辉和谷桐则兴趣索然,陈朗也摊开本子,准备记录。
  高穆辉则低头继续为巨型企业构思。
  杨天华说:“十一月份,我们将再次迎来一批新的兵员,和司祭部落的战士与尼泊尔战士不同,这是一批来自国内的退役军人。在乙种师补充完老兵兵员之后,还有一批从野战军退役一年以内的军人愿意来到非洲。”
  丁日辉问:“有多少老兵?”
  杨天华伸出五个手指。
  丁日辉问:“五百人?”
  杨天华摇摇头:“五千人。”
  李剑颇有些惊讶:“这么多?”
  杨天华点点头:“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说实话,我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兵员会愿意来到非洲征战,而且听说国内老兵的报名十分踊跃,精挑细选了五遍之后居然还有五千多人的兵员,这个数字可够惊人的。”
   事实上,杨天华还有一个理由没说,那就是未来将发生在八十年代中期的百万大裁军,他已经将这些资料写了下来,相信在那位老人的战略眼光中,这些兵员们一定可以更好的发光发热——不过并非在亚洲,而是在遥远的非洲。
   杨天华说:“这样一来,我们手头上可就足足有一个师的兵力了。”
   丁日辉说:“一个师的兵力,训练得当,配上重武器,横扫里桑共和国都不是问题。”
  李剑说:“你怎么老想着把人家国家给横扫了呢?”
  苏尔亚倒吸一口凉气,说:“老板,你们居然有这么多战斗人员?”
  杨天华说:“接近九千人的战斗力量,再加上未来需要补充的后勤人员,破万都是基本的。”
  苏尔亚很震撼,这哪是一个企业,这简直就是一个超大型防务公司啊!
  杨天华说:“但各位要注意,一个师的编制只能应对一个方向,且效力高出了需求,而我们将要面对的挑战却不可能只是单纯的一个方向,编制成一个师很显然不妥,太臃肿了。”
  陈朗点点头:“这符合管理原理。”
  丁日辉放下钢笔,说:“编制成两个旅呢?”
  杨天华说:“这也是我的想法之一,两个装甲旅。”
  陈朗说:“虽然我不懂军事,但是我认为你们应该再保留一支机动力量,和企业中保留一笔三分之一的应急现金流一个道理,可以随时填补空缺和进行增援。”
  李剑点点头:“有道理,应该在两个旅的编制外再建设一个高机动团,平时担负要塞保卫工作,出事的时候哪里兵力不足放在哪里,灵活机动,增援迅速。”
  杨天华说:“两个装甲旅,一个高机动团,听上去很强大的样子。”
  李剑说:“装甲旅配属59式坦克、63式步战车,高机动团则配备我们正在用的猛士装甲车,一个重型,一个轻型,相辅相成。”
  杨天华说:“不,咱们要干就干一票大的,59式坦克无法达成巨大战略优势,63式步战车也是一打就爆的货色,我要更强的坦克和步战车,要别人打死都不爆,一炮能把别人祖坟干翻的那种,在这种强大兵器的加持下,两个装甲旅都会很强,强大的令人发指。同时,我认为高机动团也要改个名字,叫快速反应团,这个团除了配备猛士高机动装甲车,还要增强一批轮式步战车,甚至还要配备一批武装直升机,实现空中突击化,提升其运动速度。”
  李剑摊开手:“国内都没有这样的部队,我们能做到吗?”
  陈朗说:“建设这样的一支军队,价格恐怕也不便宜吧。”
  杨天华点点头:“建造难度不是问题,钱才是问题,在钱财的方面,我们得依靠高穆辉同志。”
  一直在为商业帝国构思的高穆辉仍然在埋头苦干,听到自己的名字才抬起头,问:“怎么了?”
  杨天华笑着说:“你现在可是我们的财神爷了。”
  高穆辉问:“缺钱是吧?”
  杨天华点点头:“是的,缺钱,很缺钱。”
  高穆辉说:“现在可拿不出那么多钱,要钱的话得等到企业第一季度结束,那时候才会有足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