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冷战破幕者 >

第44章

冷战破幕者-第44章

小说: 冷战破幕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振华说:“不如去问问人家船员,人家每天都在这船上工作,肯定会捕鱼的。”
  船员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捕鱼,毕竟每天都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工作,航海是很枯燥乏味的工作,看上去很轻松愉快,但是工作任务却很繁重,谁也没空去捕鱼玩。面对这些好奇的军人,船员们无可奈何的一摊手,表示自己也不会捕鱼,毕竟这是艘货轮,不是专业渔船。
  倒是李林海笑呵呵的走了出来:“各位小同志,我曾经在海军服役过,倒是知道一些捕鱼的知识。”
  杨天华也走了出来,好奇的问:“海军难道还教学如何捕鱼?”
  李林海摇摇头,苦笑着说:“海军当然不教捕鱼。”
  杨天华问:“那你们是咋学会捕鱼的呢?”
  李林海说:“因为我们的战舰吨位普遍较小,所以没有较大的舰载仓库,一次出航能带的食品和淡水有限,要是近海航行还好说,没几天就能回港口补充物资。”
  李林海指了指边上的海水:“但如果是执行远洋航行的任务,一旦遇到台风之类的天气,我们的战舰可能就要停留在风圈外等待台风过去,时间一长,我们就可能会饿肚子。因此,我们特意从老渔民那儿学会了捕鱼,还准备了渔网以备不时之需,没想到今天倒是用上了。”
  任锋说:“好的,李船长,那我们该怎么操作?”
  李林海走向船的侧舷,说:“我记得老渔民是这么说的,捕鱼的时候要和大海做朋友。”
  杨天华好奇的问:“什么意思?”
  李林海说:“简单来说,那就是要注意海浪的方向,鱼类到浅层海水中很可能会抵挡海浪的冲击,有时候想往你的网子里游都很难做到,但如果顺着海浪方向布置渔网,有时候连诱饵都不用放就能抓来很多条鲜鱼。”
  杨天华瞪大了眼睛:“这么神奇?”
  李林海点点头:“是啊,实在不行还能看看船身后的情况,那里可能有被螺旋桨打碎了的鱼类尸体,捞上来必要的时候也能熬一锅汤,就是混上海水可能有点苦,其他的都还好。”
  杨天华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海军的老经验。”
  李林海看着远处的海空,惆怅的叹了口气:“我倒宁愿没有学过这些经验,要是咱们的海军能拥有那些动辄数万吨排水量的航空母舰,能拥有那些可以全球航行的重型核潜艇、重型巡洋舰,或者是大型驱逐舰,远洋护卫舰之类的先进装备,我们也就不用这样近海防卫了。”
  杨天华坚定的说:“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李林海点点头,说:“希望在我有生之年,我们国家的海军能真正的强大起来,那我也就死而无憾了。”
  在这位老海军的指导下,战士们第二次的捕鱼进行的很顺利,一网下去居然捞上了一吨多的海产,简直看花了战士们的眼睛,兵们兴奋的将这些沉重的海鲜放在甲板上,分门别类的摆放好扔进池子。
  然后在船员们心惊胆战的眼神中,兵们从池子里先把对虾和螃蟹给择选出来,然后露着残忍的狞笑,抽出多功能战术刀,小臂猛然发力,一刀下去,这些玩意儿的背壳无比干脆的统统被劈裂,兵们然后再用锋利的刀尖在嫩肉上刻出一道道划痕,将各种调料涂抹均匀,在肉隙中铺上蒜蓉,整整齐齐的放在一张大铁网上,十分壮观。
  杨天华笑了:“看来咱们今晚能吃上一顿海鲜大餐了。”
  余音刚落,任锋的怒吼就传来:“我说朱振华!能不能别拿你的开山刀去劈螃蟹了!你他娘的砍头呢!力气能不能小点!一刀下去螃蟹都成两截了!”
  朱振华嘿嘿讪笑,挠挠头,收回了那柄锋利无比的开山刀。
  在他身边立着的几名船员这才松了口气,这把长达一米、有着锯齿、泛着冷光的长刀可真够吓人。
  几名船员们从上次仓库里抬出了几块集装箱的外壳,这是上次被利剑突击队打破的材料,一直留在仓库里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到了它们发挥价值的时候了。兵们将这些外壳架起来,然后平铺上一层炭火,再将大铁网放在炭火上进行烤炙,这些虾和螃蟹的外壳很快就发红了,喷香的嫩肉香味开始飘扬而出,在整个甲板上回荡,勾起了所有人肚子里的馋虫。
  这还不止,另一边,炊事班的兵们干起了老本行,将捕获的一条条捕获的海鱼去鳞抽骨,将内脏给挖出来,然后扔到一边清洗,清洗完,剩下的炊事兵们先把这些海鱼过了一遍水,然后往油锅里一扔,葱姜蒜先爆香,少量盐用来调味,几块红糖炒的融化,老抽往里面一倒,猛烈至极的鲜香味简直就是一个炮兵师在齐射,进攻着所有人的味觉。
  李林海笑着称赞道:“杨老弟,你的兵们的厨艺很不错嘛。”
  杨天华竖起大拇指,骄傲的说:“那是,我的兵,逼格十足!”
  李林海脸上一排黑线,内心OS:为毛你们厨艺好也能叫逼格十足啊!
  此时,黄昏的光芒从远方的海水波涛中折射而来,给振华号长长的甲板上镀上了一层黄金色彩,战士们在甲板上兴奋的吃着海鲜,一边啃着蟹肉与虾肉,一边喝着碗中鲜美的鱼汤,吃的不亦乐乎,战士们让船员们一同参加这场别开生面的宴会,船员们便也很大方的搬出了几箱子啤酒与战士们分享,欢笑声不断,嬉笑声不停。
  杨天华用筷子夹起一条沙鱼放在嘴里啃,混着鱼汤吃的稀里哗啦,鲜嫩的鱼肉十分美味,谷桐开怀的笑着给他倒上一杯啤酒,杨天华二话不说,举起酒杯便一饮而尽,看的谷桐一愣一愣的。
  “杨天华同志,你很能喝酒呀?”
  杨天华笑着说:“当初我和战友一同参加过西伯利亚集训营,那里的老毛子一个比一个能喝,和我们一个宿舍里的毛子特种兵一次能干掉两瓶伏特加和一大堆啤酒。你要是想和这帮老毛子做朋友,不会喝酒是万万不行的,所以在三个月训练完成后,我的酒量也练出来了。”
  谷桐好奇的问:“那么杨天华同志,你的酒量是多少呢?”
  杨天华一本正经的说:“搁别人那儿,几两,但在你这儿,海量。”
  谷桐笑的像朵花:“讨厌,就会骗人。”
  李剑和丁日辉投来了鄙视的目光,不过随后便扭过头去,对两人正抢着的一个王蟹暗暗较劲。
  丁日辉凶神恶煞:“这螃蟹是我先看中的!”
  李剑不甘示弱:“这螃蟹是我先拿到手的!”
  丁日辉针锋相对“这螃蟹的酱料是我涂抹的!”
  李剑怒发冲冠:“这螃蟹的壳是我劈的!”
  丁日辉直接上嘴:“是我先咬到的!”
  李剑本想跟着一起咬上去,不过觉得影响不太好,便只能忍痛放弃了这个王蟹,转而寻找下一个目标。
  朱振华赶紧抱着怀里的螃蟹和对虾悄悄的溜走了。
  任锋倒是乐此不疲的将肉渣全部收集起来,明天还要用这些诱饵来捕捉下一批海鲜呢,可不能浪费了。
  其他的战士们则一杯接一杯的开怀畅饮,海鲜与啤酒,欢笑与歌唱,爽快与开怀,海风与波浪,甲板与栏杆,星空与海面,共同汇成了一曲无比美丽的合奏曲,让一切都变得和谐而又欢快,最后,战士们共同唱起了军歌,嘹亮的音浪冲破天空,在辽阔的印度洋上留下属于人类的痕迹。
  李林海看着欢快的甲板,笑着说:“我们这艘船,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杨天华走了过来:“这样热闹的日子,以后就不多了。”
  李林海说:“杨老弟,我不知道你们这次要去执行什么任务,但大家都是共和国军人,在这里,我诚挚的祝福你们,圆满完成任务,尽数排除一切危险,平安归来!”
  杨天华碰了碰他的酒杯:“谢谢,我们一定平安归来!”
  所有的战士都端起酒杯:“平安归来!”
  星垂海空,宁静安详。


第八十七章  抵达

  清晨雾霭间,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口。
  在拖船前后左右不断的推动中,振华号货轮慢慢的被顶入了港口,万吨巨轮庞大的船身靠向岸边的时候简直就是一座小山,不过和现在船满为患的港口比起来,振华号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瞭望员说:“这个港口可够繁忙的,船简直比广州港还多!”
  见多识广的李林海说:“咱们国家目前正在支持坦桑尼亚进行反侵略战争,这些船大部分都是运输军事物资的,枪炮弹药、卡车坦克,运啥的都有,整整十万人的军事装备呢,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你看北边,一排坦克正从船上开下来呢,59式,很壮观。”
  是的,此刻的达累斯萨拉姆港已是俨然一片繁忙的运输景象,大量货轮停泊在港口上,军用物资则成百上千吨的从货轮上卸下来,通过公路和铁路一路运往坦桑尼亚军事部门,一刻不停。在那里,这些海量的军用物资将被详细的分类和登记,通过神经般的交通网送往各个部门,比如一线作战部队、比如新兵训练营、比如新组建的作战单位、比如后勤中转站,这些军用物资就像是源源不断注入坦桑尼亚军队血管中的养料,让坦桑尼亚国防军的反攻浪潮如同一把高速旋转的铁锤,一刻不停的向前加速撞击,直到把一切阻挡都给彻底粉碎才算截止。
  如此壮观的景象让利剑突击队的兵们看的入了迷,众人指着港口上的各式物资说个不停,一个比一个兴奋。
  “老天爷!那是59式样130毫米加农炮吧!是我军各个集团军炮兵师的主力当家装备,展开速度快,威力非常大、弹种足够多、射程足够遥远,而且还无比精准,简直就是对付山体堡垒的不二利器!”
  “130毫米加农炮有什么厉害的,俗话说得好,口径即正义,看那里,66式152毫米榴弹炮,我们当初在炮兵侦察连的时候就招呼过这玩意儿进行火力支援,我的乖乖,一炮下去简直能轰碎一个排!”
  “这两型炮都太重了,要知道,非洲缺乏公路,这些重炮很难快速机动至指定位置,你们看远方,那是退役的54式122毫米榴弹炮,这才比较合适当地的状况,而且威力也不弱,130加农炮和152榴弹炮那些重型装备不是非洲军队能玩得转的。”
  。。。。。。
  杨天华说:“可别小看了人家,坦桑尼亚的国防军可不是鱼腩之旅,经历过这场战火的考验,他们将脱胎成为一支真正的强军。”
  李剑点点头:“是的,除了来自我国外援的军事装备,坦桑尼亚也已经自我建立了一座56式自动步枪制造厂和一座54式高射机枪制造厂,再加上正在修建的几座冶炼厂和炼钢厂,坦桑尼亚最基础的工业底子正在慢慢的竖立起来,他们生产的第一批枪械也已经装备了部队,经过实战考验后,坦桑尼亚国防军发现武器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要求,光凭这一点,坦桑尼亚已经在非洲算的上十分优秀了。”
  杨天华说:“上级给我们安排的接待人员呢?”
  李剑说:“是一名坦桑尼亚国防军的少校军官,应该会直接来到港口接待我们的,我们先下船吧。”
  杨天华点点头,与李林海船长以及一票船员们告别,然后从振华号上的侧舱门上踏上侧舷梯,然后整齐的列队站在港口上等待,周边的坦桑尼亚港口工人很友好的给这些黄皮肤的军人送来水和大饼——这些日子里,经常有来自东方的军人来到这里,努力的支援他们国家的反侵略事业,因此,这些坦桑尼亚的人民对这些东方军人一直都很是尊敬,也非常友好。
  得到了杨天华的同意后,兵们开始品尝起了富有坦桑尼亚特色风味的大饼,仍旧是狼吞虎咽的吃相。
  这倒是让周围的坦桑尼亚人看的啧啧称奇,难道东方人吃东西都这么凶猛吗?简直就像是一群凶猛的猎豹!
  李剑小声提醒:“是不是要让战士们改改吃相?怪难看的。”
  杨天华摇摇头:“这是我们的特色,逼格十足。”
  李剑简直快被雷翻了:“为啥什么事到你嘴里,都能用逼格十足这四个字来形容啊!”
  杨天华一脸傲娇:“因为老子逼格十足!”
  正吃着,一辆墨绿色的吉普车从繁忙的港口上开了过来,是众人很熟悉的北汽212吉普车,不过由于港口全是军用物资,所以交通十分拥挤,吉普车的速度并不是很快,直到二三百米才被兵们看见是特意朝他们开来的。随后,吉普车停稳,车门打开,一名精干的坦桑尼亚军官和一名解放军军人一同从车上跳了下来。
  国内军人先问:“你们好,是来自国内的0133481号部队吗?”
  杨天华点点头:“没错,我是部队主官,杨天华。”
  军人点点头:“你好杨天华同志,我是奉上级命令来接待你的何冲骁,驻坦桑尼亚的一名武官,这位是坦桑尼亚陆军少校,炮弹同志。”
  李剑好奇的问:“炮弹同志?你的名字就叫炮弹吗?”
  坦桑尼亚少校咧开嘴唇笑笑,用生疏的汉语说:“这是我的家庭给我取的名字,因为当时家庭附近有战乱,所以不停有炮弹坠落,我的父亲便叫我炮弹了。”
  朱振华笑着说:“那你是多少毫米口径的炮弹呢?”
  杨天华瞪了这货一眼:“给我闭上你的鸟嘴。”
  坦桑尼亚少校笑着说:“父亲分辨不出来炮弹的口径,他只知道炮管里塞的东西叫炮弹,在家里,我的哥哥叫炸弹,我的弟弟叫手榴弹。”
  任锋打趣道:“那你的爸爸一定叫原子弹!”
  杨天华又瞪了这货一眼:“你的鸟嘴也别张开!”
  炮弹少校说:“没关系的,经常有人对我们这儿的取名习俗表示不解,我们都习惯了,好了,中国同志们,我们该出发了。”
  一百五十名精锐的突击队员在口令声中向左转,然后拎着大包小包向港口外跑,脚步声整整齐齐的在混凝土地面上砸响,坦桑尼亚的工人们惊讶的看着这支精神面貌完全不同的部队从自己身边滚雷般的跑过,扩散而出的精悍气息扑面而来,驱散了清晨港口的雾霭。
  八辆军用越野卡车在港口外等待着,兵们很快便登上了车厢,被帆布给隐藏的严严实实的卡车随后启动,沿着风沙遍布的公路向前推进,路上,战士们看见了如同河流般向前涌动的后勤线,这些海量军用装备正一同跟着他们前进,壮观而又磅礴。
  杨天华说:“目前你们这儿的战局进行的如何了?”
  炮弹少校神情兴奋,说:“很顺利,我军的大象步兵团在昨天晚上打下了卡盖地区的入口,斯尔徳瓦小镇已经飘起了我们的军旗,进攻通道打通之后,我们的猛虎师将挥师前进,夺回卡盖地区,甚至击破乌干达人的首都!”
  杨天华说:“希望你们顺利。”
  炮弹少校点点头,自信的说:“在十万大军,数百辆坦克,数百门重炮,几十架战机组成的钢铁洪流面前,乌干达人必输,我们必胜!”
  卡车车队一路向着西方开去,在那里,坦赞铁路的一座火车站矗立着。
  坦赞铁路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也就是利剑突击队到达之处,西迄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在1976年7月全线修建通车,由中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三国合作建成,贯彻东非,足以横亘成为一条动脉,沟通调节资源能力。
  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境内,这条铁路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奇迹,象征着未来。
  此刻正处于战争状态的火车站自然也成为了重中之重的守卫节点,整整一个警卫营的兵力驻扎于此,还有几门65式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