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冷战破幕者 >

第135章

冷战破幕者-第135章

小说: 冷战破幕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天华眉毛一挑:“我问你,国内此刻一定要装备三代机吗?”
  李剑一下子怔住了。
  杨天华说:“换句话来说,要是国内突然成建制装备了一款三代机,瞬间鹤立鸡群,你想想会在国际上造成什么后果。”
  李剑思考了一会儿:“北极熊必然会加强对我们的防范,甚至会将更加剧烈的将军事资源向我方倾斜,这可能会让一种形式在震颤中脱节,会让一切的形势预判都会在嘶吼声中乱套的。”
  杨天华点点头:“没错,为了威慑老毛子,我在国内已经进行了歼11的外形展示。那位前来参观的苏联空军上校的眼睛很毒,一眼就已经看出了它的真实存在性。根据情报显示,远东苏联空军很明显的进行了布局调整,他们甚至还撤出了一批图22战略轰炸机的基地部署,太平洋舰队也已经可以刻意调整了活动范围。这还只是我放出的一个小小信号,就已经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李剑点了点头。
  杨天华说:“如果国内突然成建制的装备了大量三代战斗机,老毛子必然将会将更多的军事资源向远东倾斜,我们目前要做的是经济发展,而不是穷兵黩武的军备竞赛,我们在非洲做的事可不能在三北地区同样的做一番,一个终将进入坟墓的敌人可换不来我们的百年国运。”
  李剑说:“道理都对,但你就那么确定老毛子不会对我们下手?”
  杨天华转过头来,看向瀑布外的万千景色,说:“我确定。”
  李剑说:“原来如此,我说军事建设怎么会从数量型转为质量型呢,感情上面是同意你的想法了,天呐,真是惊险啊,可如果老毛子向我们发起进攻,我们自废武功恐怕会。。。。。。”
  杨天华眉头一挑:“我们恐怕会怎样?就算我们以举国之力武装了一支武器落后而规模又极为庞大的军队,那又能怎么样呢?我们能挡得住北极熊数万辆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吗?我们数千架歼6和歼7能挡住庞大的飞机海洋吗?我们的南海舰队、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加在一起能挡得住老毛子的太平洋舰队吗?别说我们,在常规军事力量方面,北约都干不过这头力量巨大的北极熊。”
  顿了顿,杨天华又说:“但光靠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老毛子的后勤能力也无法支撑起一场巨大的超级战争。这也是我自信的来源之一。”
  李剑说:“如果北极熊采用以战养战的作战模式呢?”
  杨天华摇了摇头:“计算过了,可能初期会有巨大的效果,但一旦陷入持久战中,以战养战将成为自掘坟墓的第一招错棋。”
  气氛变得有些缄默了。
  杨天华接着说:“打从战争爆发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损失就必然会超过收益,所以我们就永远不可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我要做的,就是让这场战争永远不会发生。”
  李剑感叹道:“置之死地而后生,老杨,你的决心很坚定。”
  杨天华说:“当然,为了保全之策,我也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
  李剑瞪大了眼睛:“什么准备?”
  杨天华说:“根据计划,国内的飞行员将会一批又一批的向非洲这里输送,然后在非洲战场上进行一次又一次训练,还可以用实战来进行升级技能。这些国内的种子飞行员将在这里学会第三代战斗机的战斗方式和现代空战的技巧,然后再返回国内教会更多的年轻飞行员。当然,其他方面的作战人员也将按照同样的模式进行升级。”
  李剑点点头:“这样一来,现代战争中的国内军事人员素质就可以迅速提高了,而且这些军事人员还是从实战中磨练出的精锐人员,比任何一个训练场都来的高效,这一招,妙啊。”
  杨天华点点头:“一旦后院失火,我有能力从特殊渠道立刻得到数以百计的第三代战斗机,上千辆第三代主战坦克,其他的主战兵器也能迅速补充完毕,让我们的军队不会输掉任何一场战争。老李,我们从不欢迎战争,也从来不畏惧战争。”


第240章。240 雷霆汇聚

  西伯利亚大铁路。
  一列冒着凛冽寒风喷薄着滚滚云白色烟雾的重型军列正在轰鸣声中从西方的万顷平原上开过来,这列灰黑色的军列前端飘扬着红星军旗,手持着AK47的苏联士兵站在火车上警惕的四处张望,当然,在空闲时刻,怀里的伏特加将成为天寒地冻中最好的取暖良药。
  这不,列车上,隶属于铁路保卫第十七团的苏联士兵瓦廖沙正从怀里掏出一个小酒瓶,然后灌下一口足以瞬间点燃喉咙和内脏的伏特加,热气从胃一路冲上喉咙,让瓦廖沙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畅快的呼吸。
  “即将抵达彼得罗巴戈罗夫军区!”列车前方传来一声通告。
  瓦廖沙将小酒瓶塞入军服防止酒液被冻住,然后举起了手中的AK47,进行警戒保卫工作。
  庞大的列车开始缓缓减速,成千上万吨的钢铁重量在无动力状态下依靠摩擦力来缓缓减速,但在巨大的惯性下,这条长长的军列的前进势头仍然很猛烈,白色的蒸汽和摩擦产生的烟雾围绕下,这条军列看上去就像是一条磅礴从地底下冲出的恶龙。
  “轰隆隆”
  军列在无边的旷野和寒风中停止,寒风原野中的火车站格外具有工业主义美感。这里是苏联陆军远东军区彼得罗巴戈罗夫分军区,与驻蒙古苏军南北遥遥相望,具有钳制、抵御、进攻等多个军事功能,目前掌管着六个缺编摩托化步兵师和机械化步兵师,以及四个独立混成坦克旅和一个空军前线基地,力量不俗。
  一名上尉手持记录册,确认性的问道:“列车上是第十八近卫坦克师的先头部队吗?”
  一名留着络腮胡的中校豪迈无比的说:“没错,我们就是荣膺劳动红旗二级战斗勋章第十八近卫坦克师的第324坦克团,也是世界上最强大最精锐的英雄坦克团!我是团长卡拉佩索中校,同志,你好!”
  上尉笔挺的敬礼,说:“团长同志!你好!请部队下车,部队驻地已经安排妥当,有接待部队在列车站台外等待。”
  团长卡拉佩索中校小声神秘的说:“上尉,我们的到来是机密中的机密,你们要做好保密工作才行。”
  上尉说:“放心吧团长同志,列车周围闲杂人等已经清空,新型坦克的存在绝对机密。”
  卡拉佩索中校点点头:“很好。”
  随后,一辆辆外形低矮但却看上去十分狰狞的主战坦克从缓缓的通过斜角安置板从列车上开了下来,这些坦克拥有着在七八十年代令北约感到恐惧的特质——这是一台由复合装甲、大口径滑膛炮、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自动装弹机、冰冷天气下仍能正常工作的大马力柴油发动机和超长续航力组成的钢铁怪兽,这型钢铁怪兽最可怕的是它甚至比西方一水性能落后的105炮坦克还要更加的廉价和易于生产。
  它的单位价格更低,使用成本更低,生产速度更快,性能却还要比那些西方坦克高出一大截来,什么AMX30、豹1、M48、M60、百夫长在它出现之后都已经被拉开了技术和数量的双重差距,这样的巨大差距足以让西方那些还停留在纸面上的三代坦克感到如芒在背,更令西方的坦克设计师无比焦虑,只能去一门心思的去研制更新更强的坦克,来殚精竭虑的去思考如何对抗这型钢铁怪兽。
  这些特质组合在一起,使得这一型主战坦克几乎完美的适应了苏联陆军大纵深的战略指导思想,它的出现真正的让苏联陆军形成了一道不可阻挡的钢铁洪流,数以万计的产量将苏联大兵团装甲突击作战的战略方案推向巅峰,在它的面前,西欧大平原、阿尔卑斯山脉、巨大的城市、产油区都将樯倾楫摧,没有什么问题是一万辆坦克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加上两万辆坦克作为补充。
  介绍到这里,相信各位已经猜到了它的身份。
  没错,它就是T72主战坦克。
  从1973年开始,T72的初期版本首先列装苏联陆军的二三线部队,一线精锐部队则仍然在使用T62和T55坦克。直到近几年开始,苏军精锐才开始大量换装T72A型主战坦克,驻捷克斯洛伐克苏军精锐部队、驻蒙军精锐部队、外贝加尔军区、波罗的海军区纷纷配上了新型的T72A,拥有了更强的冲击力和更高的突击力,地面部队的装甲力量大大增强,产生了巨大的兵力和装甲优势,在任何一个战区都有着令任何一个对手感到胆战心惊的战术优势。
  而由于杨天华的一手战略欺骗所造成的影响,外贝加尔方面在远东方面的申请下得到了一个坦克师的力量补充支援,部署力量为精锐的荣膺劳动红旗耳机战斗勋章第十八近卫坦克师,第十八近卫坦克师直接从波罗的海军区吊装,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一路轰鸣的运输过来,首先抵达的是第18近卫坦克师的第324坦克团,已经完全换装了T72A型主战坦克,具备强大的战役突击力量。
  一辆辆T72A型主战坦克从军列上缓慢的移动而下,大功率柴油发动机喷出淡蓝色的烟雾,电瓶为发动机燃油点火器供暖,让这些坦克不会在冰冷的寒风中失去动力供应,一列列低矮且十分狰狞的T72A型主战坦克轰鸣着朝着不远方向的驻地开去,钢铁履带碾压在冰冷的冻土上,只能留下两道浅浅的痕迹。
  卡拉佩索中校也跳下了列车,感受着扑面而来的西伯利亚寒风,那冰冷的寒风如同钢针一般扎在脸上,要是暴露在这样的寒风中超过一个小时,恐怕都会被活生生的冻成一座冰雕。
  但这位团长毫不在乎,豪爽的笑着说:“这就是远东的气息吗,看上去真是比波罗的海方向要冷淡多了,不过我喜欢,我要征服这片冰冷的土地!”
  乌克兰卡空军基地。
  一架架图95战略轰炸机正从高空中呼啸着压低高度,准备降落。
  和白头鹰的B52和B1B的设计线条美感完全不同,图波列夫设计局蹿出来的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充斥着一种浓厚的工业美感,其四台动力澎湃的NK—12涡桨发动机的大直径对转螺旋桨产生巨大的力量,向后方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在高空高速中,涡桨发动机后方的尾喷管排出的高温气流也能提供一部分动力,凭借这套特殊的动力系统,图95可以轻轻松松的绕着东西两个岛国远程巡航画地图。
  每到这个时候,约翰牛和脚盆鸡都会气的恨不得咬碎一口钢牙,捂着额头郁闷的看着这玩意儿发满肚子的牢骚:该死的熊又来了。
  从F4到F16,从狂风到台风,从F14到F15,从F22到F35,几乎所有西方的二代机和三代机都曾经伴飞过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西方的祖孙三代都得陪着我们该死的图95熊大爷满世界的乱飞,它那恐怖的对转螺旋桨产生的巨大噪声足以震的三代机座舱内的西方飞行员耳鸣,就连阿拉斯加海域和太平洋海域的核潜艇的声纳都可以捕捉到图95的信号。
  当它从波罗的海起飞时,整个欧洲都会听到它的噪声,当它从远东起飞时,整个亚洲都能听到它的噪声,令人不胜其烦。而且不防还不行,这玩意儿能携带二十五吨航空炸弹,要是一不留神它能瞬间砸下六枚500万吨当量级别的热核炸弹,这简直是让敌方作战人员感到头痛的传统工业武器。
  现在,这些狰狞的熊式战略轰炸机正一架接一架的降落在规模宏大的乌克兰卡空军基地。
  这还不止,一架顶着大圆盘的伊尔76战略运输机也紧紧跟随在轰炸机队的后方呼啸而来。
  这是A50预警机的测试型号,在杨天华展示的空警2000的刺激下,北极熊的设计师们加紧了速度,大大催生了A50的诞生速度,电子设备比较落后也无所谓,只要能飞起来并且进行空中指挥就行,至于其他的以后再慢慢改进——敌人有的,北极熊一定也要有!
  在这一理念的驱动下,一同抵达乌克兰卡空军基地的还有两架苏27(T10)测试机和两架米格29的测试机,跟在后方的则是一架架安12战术运输机和伊尔76战略运输机,庞大的飞机编队足足用了四个小时才慢慢的减速降落停止。
  当巨大的编队全部降落完毕之后,乌克兰卡空军基地立刻变得机满为患,原本装备的图22轰炸机和米格系列战斗机不得不压缩了机库部署密度,给其他大型飞机挤出空间。
  在海参崴。
  一艘从未在情报部门中出现过的黑色核潜艇浮出了水面,这艘排水量高达18300吨的核动力潜艇出现之时,不少港口上的水兵都快感到窒息了,太庞大了,太庞大了,这恐怕是目前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核潜艇了,圆润的艇首撞破滚滚波涛,勾勒出一道巨大的白色浪迹,看上去格外的雄浑壮阔。
  一名水兵喃喃道:“我的天呐,这是什么潜艇啊,太庞大了,比我见过的任何一艘核潜艇都要庞大。”
  一名中年海军军官说:“949型,终于服役了。”
  不错,这正是北极熊红宝石设计局苦心孤诣研制十年之久的第四代949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一艘便可以搭载整整24枚花岗岩潜射型和28枚威力巨大的鱼雷,且都可以换装核战斗部,如果足够疯狂,它可以将数以千万吨当量的威力扩散在辽阔的海面上,是水下反航母名副其实的一把锋利之剑。
  而现在,这艘体型庞大的核潜艇提前了四个月加入了苏联红海军的阵列之中,在冰冷的太平洋海水之中初露狰狞。


第241章。241 一场悲剧

  时隔164年,高卢军队再一次遭遇了滑铁卢,这一回是在他们的非洲后花园。
  在装甲一师三那气势磅礴的钢铁洪流的猛烈冲击力之下,看似不可撼动高卢军队防区如同被十级风浪冲击的木舟一般被接二连三的劈成两截,三百辆99A和96主战坦克的钢铁履带在大地上勾勒出一道道风卷残云般的痕迹,50倍径和48倍径的125毫米高压滑膛炮不断的喷吐出雷霆万钧的怒吼和闪光,将一枚枚沉重的炙热战斧抛向数公里开外的法军阵地,释放出死神大爷来自地狱的问候,一个个高卢连、营、团纷纷在装甲一师这头猛兽的嘶吼中被打没了建制,破坏力简直无与伦比。
  王疯子已经彻底变成了一个疯子,师指挥部距离一线攻击部队甚至只有不到十公里的距离,能清楚的听见来自前线的隆隆炮声,在他的指挥下,装甲一师下辖的各个团营级部队配合默契,穿插战术玩的出神入化,整个师在战场上就是一个被打磨的锋利无比的巨人战斧,哪里需要火力支持,哪里就能传来那些钢铁巨兽柴油发动机的轰鸣作响,一线推进,狼烟纷卷。
  利威尔中将不得不调集更多的部队去挡住这头彪悍至极的怪兽,但这些操作都没用的:
  为了能够实现最强的战役突击力量,杨天华在武器库系统中暂时打开了装甲车辆无限补充燃油和弹药的权限,这意味着此刻的装甲一师压根就不需要后勤的辅助,只要人员吃得消,整个师就能持续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发起攻击,这可真是给前线部队扎了一针强心剂,所有部队都不再停下来等待后勤力量了,没什么好说的,挥霍弹药发起猛攻就是了,战况真可谓是山呼海啸,一波接一波密集的攻势揍的高卢陆军喘不过来气,几乎被按在地上一顿猛揍,血肉横飞。
  利威尔中将杀红了眼,将部署至北部方向的第33装甲师和第6坦克团给抽调了过来,在平原上构建起一道防线,企图暂时阻挡住装甲一师的攻击速度,为后续部队的展开提供宝贵的时间。
  结果在区区四十分钟之内,第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