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周昏君 >

第88章

大周昏君-第88章

小说: 大周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一道人影匆匆闯了进来,对威尔逊说道:“威尔逊阁下,女王陛下来了!”
 “什么?”威尔逊没有想到,自己的回归,竟然引来了女王陛下。
 不敢怠慢,威尔逊急忙起身出去迎接。
 其他的贵族见此,也纷纷跟着出去……
 英吉利女王一来到码头,顿时便被华美的丝绸、精美的瓷器所吸引。
 但好歹还算记得自己的身份,女王虽然对那些丝绸、瓷器十分心动,但还是向威尔逊走了过去。
 “威尔逊见过女王陛下!”
 女王则是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相比威尔逊此次前去大周,收获必然不少。
 不知可以带我去船上看一看吗?”
 码头上挤满了人,确实不是说话的地方。
 船上则静谧许多。
 更何况,船上丝绸、瓷器多的很,等到了船上,什么样的好东西见不着?
 正是出于这种想法,女王才提出了上船一看的提议。
 “陛下的要求,臣哪有不答应的道理?请跟臣来!”说着,威尔逊便将女王引上船……
第二百一十八章:天竺总督的请求
 到了船上,女王只是向船舱内轻轻一瞥,目光便挪不开了。
 只见船舱内放置的到处都是丝绸、瓷器及茶叶。
 特别是那些绣着各色花纹的丝绸,闪的直刺眼。
 原本,威尔逊还想向女王说一些前往大周的经历。
 却发现女王神思不属,目光自始至终都没有从船舱内的丝绸上挪开。
 如果此刻威尔逊还猜不到女王心中所思所想,那这些年可就真的白混了。
 “如果女王陛下对这些丝绸满意的话,臣愿意奉上十匹。”威尔逊的这句话,女王倒是听清楚了,也没有开口拒绝,直接点头便应承了下来。
 并且,女王还直接向威尔逊索要了一批瓷器和茶叶。
 威尔逊哪敢拒绝?
 可是心里,威尔逊却十分苦涩。
 一匹丝绸卖给其他贵妇,可是要上百枚金币,而女王这里是分文不取。
 再加上瓷器及茶叶,威尔逊这一下子便损失了五六千枚金币。
 不过想到这才丝绸、瓷器、茶叶的售价是进价的十倍以上,心里便也没有那么苦涩了。
 在大周,茶叶、瓷器暂且不说,单说这些丝绸,每匹的进价是白银一百两。
 可运到欧洲之后,威尔逊竟然敢卖到一百枚金币一匹。
 有此可见此间利润之大。
 威尔逊心里也明白,只怕这样的发财机会只有这么一次了。
 这样的暴利肯定会引来无数的眼红之人,如此,威尔逊还有没有再次出使大周的机会,还很难说。
 在回来的路上,威尔逊也是碰到了法兰西等国出使大周的使臣团。
 到时候列国竞争,现在这样的价格肯定不会再次出现。
 所以威尔逊才会这么迫不及待的‘贿赂’女王陛下,来换取自己下次出使大周的机会。
 收了好处之后,女王陛下开始向威尔逊询问起正事。
 “大周国内究竟是什么情况?你又了解多少?”女王陛下问道。
 威尔逊回道:“大周实在是太大了,从最南面的广州到京城,就要耗费一个月的时间,臣并不能了解详情。
 不过虽然行程很忙,但臣多少听说了一些大周朝廷的情况。
 臣听说,现在大周的皇帝正在酝酿一个大的改革方案,遭到了南方贵族的反对,不过却被大周皇帝无情镇压……”
 在威尔逊眼中,士绅就是大周的贵族,这才这么称呼。
 待威尔逊将自己了解到的事情一一告知女王陛下之后,女王陛下沉吟片刻,说道:“上个月,天竺总督弗兰克再次发来一封书信,建议大英帝国向大周的附属国缅甸进攻,你觉得如果议会同意这次出兵,大周会不会派兵支援缅甸?”
 威尔逊想了想,说道:“只怕会的。”
 “你方才不是说大周国内的贵族反对大周皇帝的改革,国内一片混乱吗?这种情况下,大周还有能力出兵缅甸?”
 “女王陛下只怕对大周并不了解。”威尔逊解释道:“虽然现在大周国内并不十分安定,可皇帝却掌握了绝对的权力。
 就在去年冬天,大周南方的贵族集体起兵反对大周皇帝的改革,却遭到了大周皇帝的无情镇压。
 只是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叛乱便被平定下来,由此可见大周的国力并不弱。”
 吞了下口水,威尔逊再次说道:“况且大周讲究的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即便现在大周皇帝腾不出手来支援缅甸。
 一旦大周国内局势稳定,也会向缅甸增兵的。
 臣在大周听过一句形容皇帝的谚语,叫‘卧榻之下,其容他人酣睡’。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大周周边,是不容许有威胁他的国家存在的。
 即便这个国家是他的盟友,也是不允许了。”
 “大周皇帝竟然这么霸道?”闻言,女王陛下十分吃惊。
 威尔逊点头说道:“大周皇帝确实十分霸道,臣曾了解过这个国家的历史,从一千年以前开始,他们就是这么做的!”
 见威尔逊这么说,女王陛下便不想去招惹大周这头猛虎了。
 可英吉利这个国家,女王本身并没有多少权力。
 也就是说,即便女王本身反对,只要议会大多数议员支持天竺总督弗兰克的决定,出兵缅甸便会成为既定事实。
 苦笑一声,女王陛下说道:“只怕过几天,议会就要召你去咨询大周的情况,你知道该如何回答吧?”
 “女王陛下放心,臣明白该如何回答。”威尔逊握拳,抬起右手放在胸前,向女王陛下郑重的行了一个礼。
 果然不出女王所料,在威尔逊回国后的第三天,议会便转换威尔逊咨询大周的具体情况。
 做为一个真正的贵族,威尔逊没有一丝隐瞒的向议会的议员详述了自己在大周的所见所闻。
 “这么说来,大周虽然很大,可武器依旧以刀枪为主,并不曾使用火器?”有好战派的议员听了威尔逊的叙述之后,兴奋的说道。
 “确实如此!”威尔逊回了一句,话锋一转,又说道:“可大周人口有五万万之多,常备士兵更是多大两百万。
 如果帝国贸然出兵缅甸,只怕会遭到大周的无情反击。”
 “这有什么?”主战派议员轻蔑道:“天竺也有两万万人口,可如今不还是成了帝国的殖民地?
 大周虽然土地、人口都要比天竺多上许多,没有火器的情况下,也不是帝国的对手。”
 威尔逊反对道:“大周的国情与天竺不同,天竺虽然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可国内却有数十个邦国,之前就不统一,要不然,帝国也不会这么容易就殖民了天竺。
 大周不同,大周的权力全都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只要大周皇帝同意向帝国开战,到那时,大周将会派成千上万的士兵前往缅甸。
 我们虽然有火器之利,但面对数十乃至上百倍的大周士兵,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威尔逊阁下,你的话有些严重了!”主战派议员说道,“也许确实如你所说,大周兵力强大。
 可据我所知,大周的敌人主要来自北方的草原,他们也因此将国内最精锐的兵力驻扎在北方边境……”
第二百一十九章:风波乍起
 “议员阁下,我不赞成您的意见!”威尔逊反驳道,“据我亲眼所见,大周皇帝是一个锐意进取的君主,根本就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藩属国被帝国进攻而无动于衷的。”
 “大周皇帝是一名锐意进取的君主?”主战派议员嗤笑道:“我怎么听说,眼下的大周皇帝是大周建国以来,最有名的昏君呢?”
 “这些话,议员阁下是从哪里听说的?”威尔逊吃惊的问道。
 “自然是同大周贸易的商人口中!”主战派议员说道,“帝国来往大周的商人不是一两个,可这些商人无不说大周皇帝昏庸无能,贪花好色且不理国政。
 我还从那些商人口中得知,大周皇帝经常一两个月不上朝理政,这些难道阁下都没有听说过吗?
 还有大周皇帝现在进行的改革,据我分析,此次大周皇帝的改革,触犯了所有大周贵族的利益。
 此前大周皇帝虽然镇压了南方贵族的暴动,可这件事也只是开始而已。以后,只怕大周会爆发更多的动乱。
 到那时候,大周皇帝又哪还有心思去想缅甸之事?
 因此,我敢断定,大周皇帝肯定没有精力取应付缅甸之事!”
 听了主战派议员的话,议会上下议论纷纷,很多人都是心动不已的样子。
 另外一个议员起身说道:“我觉得阁下说的十分有道理,这个时候,即便大周想要同帝国开战,只怕也不会派出多少军队。
 我觉得帝国正好可以趁此机会试探一下大周军队的战斗力……”
 这个议员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急的威尔逊额头直冒冷汗。
 顾不得擦拭额头的汗水,威尔逊大声说道:“诸位,你们都说此次帝国进攻缅甸如何如何,可难道你们忘了不成,帝国刚刚同大周建立贸易关系。
 一旦帝国在这个时候进攻缅甸,大周肯定会切断同帝国的贸易。
 到那个时候,不知诸位议员阁下又会作何感想?”
 “大周不会切断同帝国的贸易关系的!”主战派议员摇头道,“据我所知,大周皇帝对帝国的机械十分感兴趣。
 如果大周敢切断同帝国的贸易关系的话,那么这些机器他将一台也得不到!”
 “得了吧!”威尔逊讥讽道,“如果真发生了这种情况的话,大周确实不能从帝国手中得到一台机器,可却能从法兰西等国得到。
 可诸位议员先生不要忘了,大陆上的法兰西、普鲁士等国已经派出使臣团前往大周。
 到时候,只怕帝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的!
 更何况,大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同时也是最富庶的国家。帝国的工业品,还要不要卖给大周?
 诸位议员先生可曾考虑过?”
 从大周运来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究竟能获得多少利润。别人不知道,可却不代表议会的这些议员不知道。
 而向大周倾销工业品,这些议员也不得不考虑。
 要知道,这些议员虽然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出身,肯他们本身却也拥有着很多工矿企业。
 如果能够同大周展开正常贸易,不止帝国获益,他们这些议员本身也将从中获得丰厚的利润,由不得他们不心动。
 因此,在威尔逊说出这番话之后,还是有不少议员心动了。
 议长看了下时间,开口说道:“时间已经差不多了,诸位开始进行表决!”
 “赞成进攻缅甸的请举手!”
 看着场上大半议员都没有举起手来,威尔逊心中不由长出一口气。
 “反对同缅甸开战的请举手!”
 随着议长先生的话音落下,又有一小半人举起手来。
 最后,议长先生拿着统计完的数据说道:“此次会议参加人数共计三百二十三名,其中一百三十二人赞成,一百二十三人反对,六十八人弃权。
 赞成人数没有超过一半,此次会议无效!”
 听到议长先生的话,威尔逊不由长出一口气。
 同时,威尔逊也明白,随着时间的推延,特别是在加深对大周的了解之后,这样的会议会召开无数次。
 到那时,不知道又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威尔逊心中隐隐有一种直觉:帝国迟早要和大周开战!
 ……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在大周,时间已经进入了十月份。
 自欧洲使臣团带着大批采购的货物离开之后,大周各地频繁发来捷报。
 先是云贵总督张广之彻底剿灭苗人叛乱,改土归流政策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后是湖广两地风调雨顺,获得了大丰收。
 不久,国库今年征收的钱粮也已经全部统计了出来,共计白银三千二百八十三万两。
 去年的税收只有一千万两白银不到,今年居然超过了三千万两,税收一下子提高了三倍有余,可以说无论是张凌阳这个皇帝,还是朝中大臣,都是喜不自禁。
 只是大臣中究竟有几分是真心喜悦的,就不得而知了!
 而与此同时,高贵妃、曹妃、严妃、贺妃也先后诞下皇子、公主,更是喜上加喜之事。
 其中,高贵妃诞下的二皇子取名赵晗,曹妃诞下的三皇子取名赵旭,严妃诞下的长公主取名赵簪,贺妃诞下的二公主取名赵曚。
 母凭子贵,虽然高贵妃、曹妃的位份并未晋升,可自婴儿诞下之后,每天前去恭贺的朝廷命妇已经挤破了两人寝宫的门槛。
 对此,曹妃是头痛不已,而高贵妃却是洋洋得意。
 而朝堂上,高贵妃之父,刑部尚书高霈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前来投靠的门人络绎不绝,竟有隐隐压过户部和吏部的趋势。
 对此,张凌阳是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左都御史李广泰对此则是忧心不已。
 “二皇子有如此强势的岳家,只怕是祸非福!”想起历朝历代皇子争储的情况,李广泰不得不担心。
 “还是早些打掉某些人的痴心妄想才是!”心中仔细想了一下,李广泰便纠结督察院的御史向张凌阳上了不少奏折。
 只为一件事件,那就是:立储!
 至于立何人为储?
 自然是嫡长子赵昊无疑……
第二百二十章:立储风波
 养心殿内,看着督察院御史们这几日接连不断的上书,张凌阳沉吟了片刻,对孙胜说道:“传内阁首辅郑永基、宁国公孙定安并六部九卿入宫!”
 “奴才遵旨!”
 孙胜正欲退下,不料又被张凌阳喊了回去,“再传定国公姜诚、安国公王国威一同入宫!”
 勋贵之中,宁国公孙定安已经卸下身上的官职,定国公姜诚因为儿子之事,一直闭门不出,安国公王国威身上也没有实权。
 可以说,这三人,现在身上只有一个空爵,而无一点实权。
 这么说,也有一点不尽事情。
 孙定安虽然卸下了身上的官职,可论及在军中的威望,却无人能及。再加上,孙定安的堂弟孙定宗如今手握大权,亲兄弟孙定武正在为皇家办事,儿子孙启承更是封疆大吏。即便孙定安已经卸下了一身的官职,但说句话,还是会影响很多人的。
 定国公姜诚虽然受儿子的影响,一直在府上闭门思过。但其本身却德高望重,在担任宗人府宗正令之时,因处事公正的缘故,赢得了不少人的尊敬,在皇家及勋贵当中,也是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的。
 至于安国公王国威,虽然只是一个十足的酒囊饭袋,但无可争议的是,王国威有一个好女儿。王皇后为张凌阳生下嫡长子赵昊之后,安国公府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翟加上张凌阳同安国公府世子夫人沈氏之间不清不楚的关系,也有很多人巴结王国威。
 虽然真正一刀一枪从战场上拼出来的勋贵并瞧不上王国威,但更多的勋贵却都是如同王国威一般。
 说是猪朋狗友也好,说是狼狈为奸也罢,王国威身旁,自然也是集结了不少勋贵。这些勋贵虽然也多是有爵无权,可加在一起,影响力也是不小的。
 更何况,此次张凌阳召集群臣商议立储之事,六部九卿中的外戚都参与了进来,王皇后的娘家不参与进来,反倒不合适了。
 原本,张凌阳并没有想这么早立储,现在也没有想急着立储。
 可自二皇子赵晗、三皇子赵旭先后出生之后,群臣便安奈不住,争先恐后的蹦跶出来上蹿下跳,这便给张凌阳敲响了警钟。
 现在大皇子赵昊还不到两岁,二皇子赵晗、三皇子赵旭更是还不满月,群臣便已经安奈不住,如果等到几个皇子长大成人,那还了得?
 因此,张凌阳不得不喊几位朝廷重臣前来,给他们敲敲警钟,让他们暂歇下心中那份心思。
 半个时辰之后,众人陆陆续续到达养心殿外。
 因为传旨之时,孙胜并未透露出半点口风,众人都是不明所以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从旁人眼中看出一丝究竟。
 可到底什么都没有瞧出来。
 “万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