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昏君-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现在只是九月份,张凌阳说在第一场雪之前给出结果就行。
看起来,这时间很是丰沛。
可韩笑却明白,时间很紧迫。
毕竟,天知道第一场雪会在什么时候下?
说不定十月份就下雪了呢?
再说,孔家是那么好拿下的吗?
如果没有足够有力的证据,即便天子再是厌恶,也是不能将其如何的。
除非是真的昏君。
可历史上的昏君不乏其人,却也没谁敢打孔家的主意!
……
一场秋雨一场凉。
在萧瑟的秋雨中,户部尚书朱开山带队来到了山东首府济南府。
原本,像朱开山这般的朝廷重臣前往地方,必定有官员夹道迎接。
可因为朱开山身上肩负使命的缘故,当其到达济南府城下之时,却不见一个官员前来迎接。
见此情形,朱开山的心已经凉了一大半。
毕竟,早在三天之前,朱开山便已经修书与山东巡抚衙门。
如今不见一人迎接,说好听点,是因为下雨的缘故,
可实际上呢?
其实这是山东所以官员及士绅对朱开山、对朝廷沉默的表达着自己的反抗。
不止朱开山,跟随而来的周畅、李泰二人看到空荡荡的城门,心里也不是那么的乐观。
“咱们进城吧!”沉默了片刻,朱开山开口说了一声,便率先走入城内。
直到了山东巡抚衙门的大门前,朱开山才见山东巡抚赵毋带着一众山东官员为姗姗来迟。
“下官不知朱尚书前来,有失远迎,还请恕罪。”无论赵毋为心中是如何想的,可此刻,赵毋为脸上却挂着淡淡的笑容。
至于其他官员,除却几个功夫不到家的之外,其余人等脸上亦是挂着笑容。
“赵巡抚客气了!”朱开山脸上亦是挂起笑容,热情的回道……
第一百六十四章:意外发现
简单的寒暄了两句,赵毋为便将朱开山等人迎入了巡抚衙门。
落座、喝茶……
“朱尚书此番前来,可还是因为丈量土地之事?”这回,赵毋为没有再寒暄,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
朱开山点了点头,说道:“自然!”
“下官收到风声,说陛下此番下旨丈量全国土地,是为将来摊丁入亩做准备,请问朱尚书,不知此事是不是真的?”赵毋为开口问道,目光紧紧盯着朱开山的眼睛。
朱开山淡然一笑,说道:“只怕这是没有的事情吧!”
抿了一口茶,朱开山说道:“老夫入京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有大半年的时间了。
缘何老夫竟然不知道此事?
不知赵巡抚是从呵斥听到的这个消息?”
“都是一些流言风语而已!”赵毋为干笑一声说道,“既然朱尚书说没有此事,只怕是真的没有了!”
又打量了一番朱开山的眼色,赵毋为问道:“朱尚书,既然陛下不打算摊丁入亩,那为何要丈量土地?
下官想不明白,这么做到底有何意义!”
朱开山笑道:“赵巡抚此言差矣!
眼下国库入不敷出,陛下担忧地方官员隐报税收,这才特命老夫带户部官员丈量全国土地。
不知赵巡抚主治的山东,可有隐报税收的问题?”
“怎么会?”赵毋为‘义正言辞’道:“本官世受皇恩,恬为一方父母,不说兢兢业业,却也不敢辜负圣上隆恩!”
“没有就好!”朱开山只是淡淡一笑。
从赵毋为的眼睛之中,朱开山发现赵毋为的眼神有些发虚,心道:“难不成这赵毋为真的隐报过税赋不成?”
“不如老夫且试上一试!”心中如是想着,朱开山便开口说道:“赵巡抚,老夫自任户部尚书之后,曾翻阅地方上缴朝廷的税赋记录,发现这些年来,地方向朝廷上缴的税赋越来越少。
特别是山东,自十年前开始,上缴的税赋是每年下滑,今年山东上缴的税赋已经不足十年前的七成。
不知赵巡抚对此做和解释?”
赵毋为不由一愣,眼神之中闪现出一丝惊慌,却恰巧被一直盯着他的朱开山看到。
咽了一下口水,赵毋为说道:“下官自任山东巡抚一来,一直兢兢业业。
可山东却土地贫瘠,这些年来,更是屡受洪灾、旱灾、蝗灾等影响,土地减产严重。
现在百姓朝不保夕,在如何说,下官身为山东巡抚,又如何看得见治下百姓忍饥挨饿?
是故,先帝之时,下官便曾上书,请求减免山东税赋。
先帝仁慈,这才下旨让山东少上缴一部分税赋。”
见赵毋为这么说,朱开山不由皱了一下眉头。
一旁的李泰则来到朱开山耳边,对其轻轻说道:“朱尚书,进入山东地界之后,下官确实见到不少面黄肌瘦的百姓。”
闻言,朱开山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对着赵毋为说道:“不想赵巡抚如此爱民如子,是老夫孟浪了!”
“哪里?哪里?”赵毋为赔笑道:“朱尚书也是为朝廷着想!”
……
离开巡抚衙门,回到歇息的客栈,朱开山将李泰、周畅二人喊来。
看了眼李泰,朱开山问道:“之前在巡抚衙门所言之事,可是真的?”
李泰点头道:“千真万确,自入了山东地界之后,下官确实见到不少面黄肌瘦的百姓。
而且,这些百姓也大都衣衫褴褛,根本就不像是装出来的。
再说,赵毋为即便有天大的能耐,可以将一个地方的百姓佯装成灾民。
可咱们这一路上路过的又岂是一府一县?”
见李泰如此说,朱开山心中不由狐疑起来。
要说,朱开山以前担任豫南巡抚之时,曾与山东的一些商人打过交道。
特别是去年豫南遭受洪灾之时,有山东粮商前往豫南贩粮。
朱开山清楚的记得那名粮商说过,去年山东风调雨顺,是个丰收之年,又如何会有满地的灾民呢?
朱开山想不明白。
“只怕其中必有蹊跷!”心中如是想着,朱开山便对李泰、周畅二人说道:“这几日,你们二人先将手上的事情放下,去附近几个府县转转,看看山东这几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下官遵命!”李泰、周畅二人回了一声,便回屋歇下……
另一边,锦衣卫指挥使韩笑带着一众手下也进入了山东地界。
自然,韩笑也看到了满脸菜色、衣衫褴褛的百姓。
“本官并未曾听闻这两年山东发生过什么灾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韩笑皱着眉头想道。
“去,派两个人下去打探一下,看山东究竟发生了什么?”韩笑吩咐了一声,便去了一家客栈歇息。
傍晚时分,外出打探消息的属下回来向韩笑禀报道:“大人,咱们兄弟打探清楚了,山东巡抚赵毋为为了自己的政绩着想,这几年屡次向百姓增收税赋。
原本,山东去年是个丰收之年,相比往年,百姓多收了一成粮食。
可本相赵毋为去年竟然向百姓多摊牌了两成税赋,百姓自然便填不报肚子了!”
户部之事,韩笑虽然不大了解,可还是觉得这很不正常。
仔细想了想,韩笑当即便修书一封,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养心殿内,看到韩笑的加急书信,张凌阳直气的浑身发动。
虽然韩笑书信上只是说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可张凌阳却明白,去年山东并未多上缴哪怕一文钱的税赋。
相反,去年山东的税赋相比前年还少上缴了一些。
百姓的税赋征缴的多了,而向朝廷上缴的税赋又少了,那剩下的银子被谁吞了,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也是因此,张凌阳这才气愤不已。
想山东上下官员,竟然没有一人将此事上报朝廷,而朝中大臣也对此一无所知,想想张凌阳便觉得气愤不已。
同时,张凌阳也觉得自己后背发凉。
地方官员隐瞒不报,朝中大臣不闻不问,这……长此以往下去,只怕大周的江山想保也是保不住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后补
“万岁爷,户部尚书朱开山送来八百里加急。”
张凌阳刚看过锦衣卫指挥使韩笑送来的奏折,还未来得及处理,孙胜便又进来向张凌阳呈送了一份奏折。
张凌阳打开奏折一看,见朱开山所奏之事与韩笑一般无二,心中越发笃定山东上下官员沆瀣一气,横征暴敛并欺上瞒下之事。
“孙胜,即刻传内阁首辅郑永基、宁国公孙定安、吏部尚书陈一鸣、刑部尚书高霈、督察院左都御史李广泰五人入宫觐见!”
“还有,将小福子也传来!”最后,张凌阳又将东厂提督小福子喊了过来。
“奴才遵旨!”孙胜知道山东的事情极其大发,不敢怠慢,急匆匆命人出宫……
“几位爱卿,你们可真是朕的好臣子啊!”郑永基等人刚刚走进养心殿,还未来得及行礼,便见张凌阳阴阳怪气的说道。
“不知陛下这话是何意?”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郑永基开口说道,“如果微臣等有什么做的不够让陛下满意,还请陛下明示,微臣等一定痛改前非!”
“朕不满意的地方多了去了,只怕还未等你们痛改前非,朕的江山就要完蛋了。”张凌阳冷嘲热讽一顿,将手中的奏折扔到郑永基怀中。
郑永基一开始摸不着头脑,想不明白天子怎么这么大的火气。
等看到张凌阳扔过来的奏折,便多少明悟过来:只怕地方上又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果不其然,刚打开奏折,郑永基的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十分精彩。
刚打开奏折的第一眼,郑永基便以为是韩笑搞错了,毕竟山东发生如此大的事情,自己怎么丝毫不知情呢?
可随即又一想,韩笑还没愚蠢在没有调查清楚事情之前便上奏折的地步。
再说,这里还有户部尚书朱开山的奏折。
如果说韩笑的奏折不可信,那朱开山的奏折呢?
“微臣竟不知山东官员竟然猖獗倒如此地步,微臣有罪,请陛下责罚!”郑永基急忙认罪。
孙定安、陈一鸣、高霈、李广泰几人看过奏折之后,脸上也均是精彩纷呈。
一是因为他们没有想到,山东官员竟然猖獗到如此地步。
二自然是因为他们身为朝廷重臣,对此居然一无所知,所以感觉有些羞愧难当。
所以在郑永基开口请罪之后,其余几人亦纷纷请罪。
“呵!”张凌阳冷笑一声,说道:“治了你们的罪,难不成山东就能好起来了?”
“刑部尚书高频、左都御史李广泰二人听旨!
朕命你二人为钦差大臣,持尚方宝剑前往山东,将这些欺上瞒下之辈全给朕缉拿下来。
另外,东厂提督小福子跟随你二人前往山东,并调派一万京营从旁协助。”对于山东之事,张凌阳不得不慎重考虑。
又怕山东官员狗急跳墙,因而便做了一些防备。
“陛下,这么做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毕竟山东这么多官员,如果将其一网打尽的话,那整个山东便彻底废了。以微臣的意思,山东之事,还是缓一些比较好。”郑永基劝说道。
毕竟,牵扯到此事之中的官员不是几人,也不是几十人,乃是成百上千人,几乎牵扯到了山洞上下所有官员。
如果按照张凌阳的意思,只怕整个山东的官场就要空了。
这不止是郑永基一人的担忧,其余几名大臣对此也是担忧不已。
张凌阳则是冷笑一声,说道:“如果再缓缓图之,只怕整个山东的百姓就要反了。
再说,我大周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做官之人,朕还怕他们不成?”
看了吏部尚书陈一鸣一眼,张凌阳问道:“陈爱卿,吏部还有多少后补官员?”
陈一鸣回道:“启禀陛下,五品以上后补官员共计七十八名,五品至七品的后补官员共计九百七十二名。”
这些后补官员,除却一小部分之外,大部分都是历年来回家丁忧之人。
历代王朝都特别注重孝道,大周也不例外。
但凡家中父母亡故,所有官员均要归家守孝三年。
可三年之后,早已物是人非。
这些丁忧之人想要再寻一个满意的位置,只怕也就难了。
毕竟,朝中重要的职务,根本就没有出现过空缺。
既然无法寻到一个合适的职务,这些人索性便赋闲在家。
也是因此,吏部才会有如此多的后补官员。
想了想,张凌阳对陈一鸣吩咐道:“回去之后,你立刻拟定一份替补名单,三天后送到朕的面前。”
“臣遵旨!”陈一鸣明白,张凌阳这是铁了心要查办山东官员。
只怕山东大小官员下马之时,便是这些后补官员上位的时候。
可张凌阳显然不是这么想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如此着急,只给了吏部三天的时间。
三天时间看起来很长,能办很多事情。
可三天的时间却又很短,在三天时间里,吏部可是忙乱了一通。
终于,在第四天上午,吏部尚书陈一鸣拿着整理好的后补官员名单来到了养心殿。
张凌阳大概看了一下,当然主要是看几个五品以上后补官员的履历。
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张凌阳便命孙胜盖上印玺,并对陈一鸣吩咐道:“回去之后,吏部要立刻加盖文牒,命这些人务必在一个月内到达山东。
如果虽然延误时间,革除其身上的所有功名,永世不得录用!”
后面一句话可就严重了。
可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大周所有士绅都明白,眼下户部执行的丈量土地,是为后面即将到来的摊丁入亩做准备。
有些墙头草,在这个关键时刻估计会进行观望,拖延上任时间。
可张凌阳又怎会给他们时间?
再说,以山东如今的局势来说,如果长期没有官员执政的话,只怕下面必定会有动乱发生。
也是因此,张凌阳给出的期限是一个月。
以古代的交通条件来说,一个月的时间很是急促。
京城距离山东也算是很近了。
可如果一个人从京城前往山东,一路舟车不停的话,也需要五六日的时间。
这还是距离山东比较近的几个行省。
那距离山东远一些的地方呢?
只怕最少也要将大半个月的时间花在路上……
第一百六十六章:反意
陈一鸣退下去之后,张凌阳亲自修书一封,对孙胜吩咐道:“你即刻命人前往山东,将朕的这封书信交给韩笑。”
“奴才遵旨!”
孙胜没有看这封书信里的内容,也不敢去看,更不敢去问张凌阳。
张凌阳眼下正在气头上,孙胜可不想招惹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
在向京城传递了八百里加急之后,锦衣卫指挥使韩笑便呆在济南府附近,并未动身南下曲阜府。
在韩笑看来,山东官员欺下瞒上之事乃是当务之急。
所以,在济南府附近住下,韩笑便命跟随而来的锦衣卫前去探查具体情况。
可不想,这时却收到了张凌阳的亲笔书信。
看着书信上的内容,韩笑不由苦笑一声。
原本,韩笑还想着能够利用山东官员欺下瞒上之事让自己留下济南府,最不至也拖延一段时间,不去捅圣衍公孔家这个马蜂窝。
可张凌阳却命其不要去管山东官场之时,让其在收到书信的第一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前往曲阜府调查孔家。
在张凌阳看来,山东的那帮官吏,都是写跳梁小丑而已,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再说,即便那些山东官员想要兴风作浪,只怕也作不起来。
须知,此次跟随高霈、李广泰二人一同前去山东的,不止有东厂提督小福子,还有一万京营将士。
这些京营将士,可不是那些酒囊饭袋,而是宁国公孙定安精挑细选出来的精锐之士。
有这一万大军坐镇,只怕山东的那些官员想要兴风作浪,也没有这个胆子了。
看过书信之后,韩笑便收回布下了人员,带着这些锦衣卫匆匆前去了曲阜府……
因为行程极其保密的缘故,直到高霈、李广泰一行进入了山东地界,山东巡抚赵毋为才得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