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周昏君 >

第164章

大周昏君-第164章

小说: 大周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奈之下,希尔将军只得下令:“来人,竖起白旗,向大周军队投降!”
 希尔将军所在的这段城墙上还有数百名英军,原本就是大周军队进攻的重点。
 不过因为上面的英军人数较多,所以周军这边并没有选择先行进攻,而是命人时刻监督着这边,待收拾完城内其他的英军,在合力攻下这片城墙。
 这个时候,周军的监督人员看到城墙上竖起的白旗,明白这是投降的意思,急忙派人乘船返回高地向孙定宗禀报。
 而高地上,孙定宗时刻都在主意着这边的动向。在城墙上竖起白旗的第一时间,孙定宗就注意到了。
 所以并未等人前来报信,孙定宗就带着几名亲卫乘坐木筏,向这片城墙处划去……
 希尔将军认出来到城下的孙定宗就是大周军队最高将领之后,果断下了城墙,乘坐大周军队提供的木筏来到孙定宗面前,说道:“身为英吉利帝国驻天竺的最高军事长官,我已经下令全军投降。还希望将军秉持人道主义精神,不要再对我军将士肆意屠杀了!”
 “这是当然!”孙定宗笑道,“只要贵国将士不反抗的话,我大周还是优待俘虏的。”
 “如此,就多谢将军了!”
 孙定宗不置可否的点了下头,向希尔问道:“你说你是英吉利驻天竺的最高军事长官,想必一定知道天竺总督弗兰克的去处吧,还希望将军你好好配合我们!”
 “当然!”希尔说道,“事实上,弗兰克总督就在城墙上。”
 闻言,孙定宗眼前一亮,笑道:“希尔将军果然识趣,老夫也会信守诺言的。”
 说着,孙定宗就回头对旁边的亲卫吩咐道:“传令下去,让已经入城的兄弟们注意点,只要那些英军将士乖乖投降的话,一律不得射杀!”
 希尔虽然已经代表英军投降,可加尔各答城内的英军绝大多数都已经被洪水冲散。
 也就是说,他们对于希尔投降的事情并不知情,所以孙定宗才会下这样的命令。
 “多谢将军!”道了一声谢,希尔便引着孙定宗登上前方这片屹立不倒的城墙,指了指早已躺在地上昏迷不醒的弗兰克说道:“这位就是英吉利帝国驻天竺总督弗兰克爵士。”
 带人确认了弗兰克的身份之后,孙定宗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来人,吩咐下去,让兄弟们押着这些俘虏回军营,给他们每人准备一套干爽的衣服,另外再熬上几锅热汤,想来这些俘虏也是又冷又饿了吧!”
 “是,将军!”听到命令,亲卫带人将这些已经缴了武器的英军俘虏押解下城墙,乘坐木筏返回军营。
 当然,这其中自然少不了主动下令投降的英军将领希尔和昏迷不醒的天竺总督弗兰克了……
第四百一十一章:分兵
 随着大周军队成功拿下加尔各答,连续多日的降雨也逐渐停歇下来。
 三天后,洪水逐渐消退,只留下满地的狼藉。
 虽然拿下了加尔各答,可孙定宗还有很多的善后工作要做。
 无家可归的灾民要进行安置,被俘的英军要进行看管,防疫工作也要同时展开。
 都说大灾之后有大疫,现在孙定宗最担心的就是加尔各答会爆发瘟疫。
 洪水过后,加尔各答城内连一口清洁一些的水源都没有,想要预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便孙定宗已经下令,禁止城内任何人喝生水,可瘟疫依旧无可避免的发生了。
 不过好在,军队里面因为卫生条件较好的原因,到没有出现疫情,这让孙定宗安心不少。
 每天处理不完的事物,让孙定宗这位统帅心烦不已。
 孙定宗到底是军人出身,对于政务不是很善长,军中其他将领也都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孙定宗便修书一封,命人八百里加急传送至洛阳,自己则留下一万余普通将士驻守加尔各答并看管英军俘虏外,就率兵马不停蹄的向西进发。
 此时,因为弗兰克叫天竺境内所有军队全都调到加尔各答,而后又被孙定宗来了一个包饺子之后,天竺境内已经再没有一个英军驻守了。
 面对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孙定宗又怎会放弃?
 所以孙定宗就做出了大胆的决策:分兵。
 不错,在英吉利在天竺的驻军全军覆没之后,孙定宗决定分兵进发,自己率兵两万向天竺首都德里进发,而另外两支队伍分别拥兵四万,向孟买、塞勒姆两个方向进发。
 从希尔口中,孙定宗已经得知了英吉利国内向天竺增兵的事情。
 通过分析,孙定宗发现,如果英吉利国内的援军如果想要登陆天竺的话,孟买是最佳的港口。
 所以一开始孙定宗是想亲自前往孟买的。
 可现实的情况却是,德里才是天竺的首都,如果攻占了那里,大周将在政治上获得很大的优势。
 毕竟天竺当地很多大贵族都生活在那里,如果收服他们,那么以后大周对天竺的统治将稳固下来。
 就是看中了德里的政治意义之所在,孙定宗才决定亲自率兵前往德里的。
 不过与其他两支军队各四万人相比,孙定宗只带了两万人马,且除了一营五千人的火枪营之外,其余一万五千人都是普通士兵。
 此次孙定宗率兵前往德里,又不是为了打仗,所以才没有带那么多兵马。
 而事实也确实如孙定宗所料,在行军的过程中,凡是路过的城池,基本上都是望风而降。
 在天竺的贵族看来,之前殖民他们的英吉利人都被大周大败了,他们这些被殖民者又哪是这些大周军队的对手?
 所以这一路上,孙定宗走的是顺风顺水,基本上没有耽搁多长时间,大概也就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孙定宗就到达了德里城。
 与孙定宗相比,另外两支军队的行军速度也是不慢,西路军已经到达了博帕尔,而南路军也已经到达了埃卢鲁,都可以说是进展神速。
 一路上也都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很是顺利。
 而与此同时,英吉利向天竺增派的第一批一万人规模的援兵已经到达了孟买西部海域。
 这支援军的统帅纳尔德站在舰首,眺望这前方的港口,向身边的参谋问道:“这两天可有弗兰克发来的消息?他现在在加尔各答的情况如何?”
 “还没有消息!”参谋摇了摇头,说道,“不过根据之前弗兰克爵士传送过来的消息分析,此时他应该还在加尔各答与大周的军队相持。”
 “希望吧!”对此,纳尔德并不报太大的希望,“这么些年来,我看帝国在天竺的驻兵一个个都成了老爷兵了。
 接连丢掉阿萨姆、孟加拉两个邦,弗兰克怎么没有去撞墙自杀呢?”
 “咳咳……”见自家将军这么说,参谋急忙咳嗽一声示意这话千万不能让别人听到,要不然传到弗兰克耳中,那可就麻烦了。
 纳尔德对此却不以为意,依旧自顾自的说道:“大周军队人数虽然众多,可真正能与帝国驻军作战的,也就那么两万人而已。
 弗兰克手下可是有着足足四万人马,如果他能够主动出城与大周军队展开决战的话,只怕大周的那些人马,早就被赶出了天竺。
 现在倒好,竟然呆在加尔各答按兵不动,也不知道他的猪脑子是怎么想的。”
 “也许,弗兰克爵士认为,咱们这批援军到达战场之后,他的把握更大一些,这才没有与大周军队展开决战吧?”
 “你真的是这么想的?”斜视参谋一眼,纳尔德问道。
 “是的,将军!”参谋只能硬着头皮这样回答……
 不知不觉间,军舰就驶入了孟买港口。
 “通知士兵们休息一天,待明天早晨吃过早饭之后再向加尔各答进发!”刚踏上孟买的土地,纳尔德就对参谋吩咐道。
 此时,纳尔德还不知道加尔各答的英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在入城之后,依旧悠闲的逛着这里古老的街道和寺庙。
 “将军……终于找到您了,将军!”孟买城内的一处寺庙内,参谋喘着粗气跑到纳尔德面前,说道:“将军,据刚刚从加尔各答方向过来的商人说,帝国在加尔各答的驻军全军覆没了!”
 “你说什么?”闻言,纳尔德有些难以置信。
 参谋硬着头皮说道:“据从加尔各答那边来的商人说,半个月前,加尔各答突降暴雨,大周军队统帅孙定宗就命人故意堵塞了胡格利河,待水位上升之后,孙定宗又命人凿开堤坝,最后水淹加尔各答,导致帝国军队全军覆没!”
 “消息确切吗?”纳尔德依旧有些难以置信,“不会是哪个商人胡说八道的吧?”
 “消息很确切,将军!”参谋解释道,“听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我就找了好几个从加尔各答来的商人询问,他们无一例外都确证了这个消息。
 现在,整个孟买城已经有大半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第四百一十二章:兵临城下
 “那大周军队的动向呢?”纳尔德吃了一惊,很快回过神来问道,“可有人知道在攻占了加尔各答之后,大周军队向哪个方向进发?”
 “这个……信息比较杂乱!”参谋迟疑道,“有的商人说,在攻占了加尔各答之后,大周军队直扑德里方向去了。
 也有人说,大周军队是向南进攻塞勒姆。还有人说,大周军队是向孟买方向而来的。
 因为信息太杂,我无法判断。”
 闻言,纳尔德眼睛不由一眯,说道:“会不会是大周军队进行了分兵?”
 “有这个可能!”参谋点头道,“大周军队有十万人马,在攻占了加尔各答之后,帝国在天竺已经没有了驻军,在这个时候,大周的那位统帅进行分兵也是极有可能的。”
 “现在所有的消息都是那些商人带回来的,可靠性并不确切!”纳尔德吩咐道,“你现在就派人前去探查大周军队的真实动向!”
 纳尔德心中隐隐有种直觉,大周军队在攻占了加尔各答之后,肯定进行了分兵。
 参谋走后,纳尔德也没有心情再闲逛寺庙了,直接回到城外的军营,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墙上的天竺地图。
 从地图上来看,天竺首都德里距离加尔各答最近,且德里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天竺任何一个地区,所以纳尔德分析,如果大周军队没有分兵的话,肯定会选择进攻德里。
 在攻占了德里之后,大周军队会南下孟买这座天竺最大的城市,而后才会继续南下,拿下天竺最南端的塞勒姆。
 可现在英吉利在天竺境内兵力空虚,大周军队选择分兵,同时向德里、孟买、塞勒姆三个方向同时进攻也不无可能。
 可无论大周军队是否分兵,纳尔德都不能轻举妄动。
 这是因为现在纳尔德手底下只有一万兵力,他无法判断大周最精锐的火器营到底在哪路军队之中。
 如果大周所有的火器营都在进攻孟买的这支军队之中,纳尔德轻举妄动的话,极有可能面临跟弗兰克一样的下场。
 所以纳尔德选择按兵不动。
 考虑清楚之后,纳尔德一边命人火速回国,将消息告知议院,另外一方面,加紧时间在孟买附近构筑防御工事。
 现在天竺国内的局势已经彻底糜烂,纳尔德所能做的,无非是给英吉利帝国在天竺留上一个桥头堡,为后续援军全面入驻做准备。
 而此刻的德里城,孙定宗在会见并安抚了一众城内的天竺贵族之后,回到住处,也在盯着墙上的地图发呆。
 “算算时间,英吉利的援军应该也快要到达孟买城了吧?就是不知道现在西路军到达了什么地方?能否在英军登陆之前到达孟买?”
 如果西路军能在英军登陆之前赶到孟买,就意味着大周将彻底控制住天竺的局势,因为英军想要强行登陆的话,就要面临大规模的死伤。
 第一批增援的英军只有一万人规模,即便最后他们成功击溃了西路军,只怕也剩下不了多少军队,守住孟买也就无从谈起了。
 可一旦增援的英军赶在西路军之前登陆孟买,那可就糟糕了。
 在加尔各答,孙定宗是用计将那里的英军包了饺子,可孙定宗同时也明白,事实上在正面战场,英军的战力并不比大周军队弱上多少。
 如果说大周军队有手榴弹和地雷这两样大杀器的话,那英军的火炮无疑要比大周的要优秀许多。
 大周国内的火炮技术虽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可综合考虑的话,现在大周的火炮技术还远远称不上是世界之最。
 放在欧洲,大周的火炮技术其实与佛郎机、意大利等国一个水平,至多算是二流。
 毕竟生产火炮远远不是一张设计图能够搞定的。从铁矿石的冶炼到最后的生产工艺,其实已经是一个产业链条了。
 可大周无论是铁矿石的开采、冶炼还是最后的生产工艺,至多是赶上了欧洲的水平,远远称不上领先。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周境内的优质铁矿其实很少,现在大周已经进行开采的铁矿,其铁矿石含硫量较大,远远无法与欧洲的优质矿石相提并论。
 这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界的后世,用于生产高精密设备的铁矿石大多都是从澳洲采买的,由此就可见一斑。
 当然,这些孙定宗并不知道,他所知道的是,英军的战力其实不输于大周军队多少,所以在安抚好德里城内的一众天竺贵族之后,留下五千人马驻守,就带着剩余的一万五千人马向孟买方向赶去。
 一边赶路,孙定宗一边命人通报西路军,令其在行军的过程中务必要小心谨慎,以防中了英军的埋伏。
 如果英军已经登陆了的话,确实有很大的可能会半路伏击西路军,这让孙定宗不得不担心。
 结果最让孙定宗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在出德里城五百里后,孙定宗收到了来自孟买城的消息:英吉利第一批一万人规模的援军已经登陆天竺。
 不过好在西路军一路上平平安安的,倒没有出现什么意外,此刻的西路军已经到达孟买城外。
 见孟买城内已经有英军驻守,在试探性的进攻了两次之后,西路军统帅就明白自己碰到了一块硬骨头,便没有再急着进攻,而是命人将这道消息火速禀报给孙定宗。
 收到消息之后,孙定宗一边命西路军在孟买城外按兵不动,自己这边一边加紧时间赶路。
 十天后,孙定宗终于率麾下一万五千将士赶到了孟买城下与西路军汇合。
 此时这一万五千将士因为急行军的缘故,早已疲惫不堪,孙定宗索性让他们在军营内好生修养,自己则与几名将领进行商议军情,看如何能以最小的代价攻占孟买城。
 最后经过分析,孙定宗发现,因为英军将领纳尔德早已构筑了防御工事的缘故,大周军队想要在不付出丝毫代价的情况下占领孟买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看来,一场硬战是在所难免了!”孙定宗长叹道……
第四百一十三章:夜袭?
 三天后,天气晴朗。
 这一天一大早,孙定宗就下令麾下将士按照原计划向孟买城内的英军发起进攻。
 是的,没有任何试探,孙定宗就下令对英军进行总攻。
 “开炮!”
 随着孙定宗的一声命令,大周这边的炮兵好似不要钱似的,将炮火倾泄到英军的防御工事中去。
 英军虽然人少,可纳尔德却爷不甘示弱,下令己方炮兵进行回击。
 一时间,双方的阵地上满是炮火轰鸣的声音。
 “全军出击!”
 三轮炮火之后,孙定宗就压上所有兵力,开始向英军阵地发起进攻。
 说是所有兵力,其实也只是一万五千名火器营的将士而已。
 之前西路军的四万人中,有一万火器营,后来孙定宗又从德里将麾下的五千火器营全部带了过来,这才有了一万五千人的火器营。
 即便只有一万五千人,可相对于英军来说,大周这边在兵力上还是相对占据了一些优势的。
 可到底孙定宗这边是进攻方,所以真的发起了进攻,孙定宗这边的优势其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