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周昏君 >

第156章

大周昏君-第156章

小说: 大周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可没有这么说!”
 这里可是大周京城,而大周皇帝刚刚说的那番话使得他们背后生出一层冷汗。
 要知道,即便是欧洲最为霸道的罗斯国皇帝,也不敢说出那样的话来。再说,他们这些使臣,大多都是些小国的使臣,又能、又岂敢发表什么不同的意见?
 毕竟他们又不是英吉利、法兰西那样的强国?
 即便是英吉利这个海上霸主的使臣威尔逊,刚才不也在大周皇帝面前吃瘪了吗?
 “要起风了!”
 使馆区,法兰西使臣皮埃尔倒了一杯红酒,端着站在窗前抿了一口,看着窗外摇曳的树枝,口中喃喃自语。
 英吉利使臣威尔逊回道使馆之后,则是连续摔了好几个杯子,口中还不断的大骂:“这个该死的弗兰克,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挑起事端?这下好了?”
 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威尔逊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
 再怎么说此次天竺的英军入侵缅甸,是英吉利理亏在先,必须要给大周一个交代。
 可大周皇帝的要求,英吉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的。
 甭管天竺总督弗兰克到底犯了多大的罪行,即便要将其枪毙,也该由英吉利审判,如果就这么交给大周?那英吉利的主权将受到严重的挑衅。
 可现在距离英军入侵缅甸已经过去四个多月的时间了,威尔逊还没有收到哪怕一封关于国内的书信,这让威尔逊不得不怀疑:入侵缅甸的事情,国内到底知道多少?
 还是说,这场战争根本就是内阁推动的!
 要不然,他这位驻大周的使臣怎么一点风声都不知道呢?
第三百九十章:张凌阳‘阴谋’
 五天后,驻周大使馆使臣威尔逊终于接到国内的书信,并且还是女王陛下的亲笔书信。
 看过这封书信,威尔逊的心情极其糟糕。
 一直以来,威尔逊都以为英吉利是不想同大周开战,只是想要通过正常手段来维持和大周的贸易的。
 所以威尔逊一直往这方面努力,即便英吉利驻天竺总督弗兰克贸然同大周开战,威尔逊也以为是弗兰克自己的一厢情愿。
 可现实却是,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英吉利的上议院便就大周进行了具体的报告。
 结果发现,这两年英吉利每年对大周的贸易逆差已经达到了近千万两白银。
 如果仅仅只是如此,作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吉利还能接受。
 可比这更糟糕的是,这几年每年都有上千名优秀的科学技术人员前往大周。
 这个情况,一开始的时候英吉利政府并没有重视,直到去年年底的时候,英吉利皇家学院的院长向内阁首相出示了一份证明,才得以确定这种情况。
 从泰安四年开始,英吉利皇家学院每年流失的科技人才就高达五百名之多。
 这其中,前往大周的人才就有一半之多。
 一开始,英吉利皇家学院的院长还没有重视这种情况,直到去年年底的时候,皇家学院院长突发奇想,就做了一番统计,这才发现这种情况。
 事实上,到了泰安七年的年底,英吉利前往大周的科技人才已经达到了五千人之多。
 经过深入调查,英吉利皇家学院院长经过调查更是发现,除却高级别的科技人才之外,这几年前往大周的高级技工累计已经达到了五万人以上。
 这不得不引起院长的重视。
 所以在经过调查之后,院长义无反顾的向内阁首相提交了这份报告。
 看过这份报告,内阁首相顿时就做不住了,急忙命人前去调查。
 而事实上,结果比院长报告的情况更加的糟糕:这几年英吉利前往大周的高科技人才已经不下万人,而高级技工个人能够不下十万人之多。
 于是在得到详细情报的当天,内阁首相就去白金汉宫与英吉利女王进行了秉烛夜谈。
 最后两人决定,就此事通知上议院进行讨论。
 而结果就是,在得知大周的情况之后,上议院的议院纷纷叫嚷着与大周开战。
 毕竟,贸易逆差损害的不仅仅是英吉利国家的利益,更是他们自己的利益。
 所以年初的上议院的会议之中,对大周开战的议题很顺利就通过了。
 可另一方面,这些议员又垂涎大周的丝绸、茶叶以及瓷器,所以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和享受,他们才选择了不通知威尔逊,而是直接向英吉利驻天竺总督弗兰克直接向大周藩属国缅甸开战。
 这么一来,英吉利既可以维持自己的利益,同时一旦出现战况不利的事情,他们又能有足够的理由推脱责任。
 英吉利距离大周这么远,光是一个来回就要花费半年的时间,所以英吉利并不担心大周皇帝会知道英吉利的谋划。
 看过这封书信,威尔逊是又悔又恨。
 恨的,自然是国内上议院的那些老爷们,悔的,是帝国贸然选择同大周开战。
 在大周已经好几年的时间了,英吉利国内没有人比威尔逊更了解大周的国情。
 事实上,威尔逊早已知道,这几年,大周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单凭英吉利帝国一国的国力,在东亚地区是无法战胜大周的。
 可自己送回国内的书信,威尔逊却不知道女王陛下和内阁首相有没有认真阅读,所以朝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威尔逊笃定,女王陛下和内阁首相肯定没有认真分析过自己的书信,要不然也不会选择贸然和大周开战。
 可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
 四个月前英军已经入侵缅甸,而且一个月前英军已经攻陷了缅甸都城曼德勒。可现在倒好,入侵缅甸的一万英军全军覆没不说,大周皇帝更是毅然决然的宣布向天竺进军的消息。
 ‘向天竺进军’这句话虽然大周皇帝没有明说,可作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威尔逊早已经知道这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
 事实也确如威尔逊所料,在送走了一众欧洲使臣之后,张凌阳即刻下秘旨,令西宁伯马进忠为帅,并调北方二十万精兵向天竺进军,。
 原本,北方长城沿线有三十万精兵,已经按照张凌阳的规划开始重新打乱。
 可现在事发突然,张凌阳不得不进行重新整编。
 除却留下十万精兵防卫瓦剌之外,其余二十万精兵尽皆前往西疆。并由西疆出发,经由葱岭进入天竺境内。
 这么做,张凌阳自然是胸有城府。
 北方将士原本就不适应南方的潮湿气候,更别说更加闷热潮湿的缅甸地区了。
 而从西疆出发,可以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更关键的是,在缅甸,孙定宗可以有效的吸引英吉利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放松对北方边境的防御。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张凌阳也向云贵总督张广之下了一道明旨,令其务必要在一个月内调集十万精兵入缅。
 这一方面,自然是为了吸引英吉利的主意力,而另外一方面,则是为了缅甸的局势能够实现平稳过度。
 云贵两省的十万精兵,说起来很多,其实对火器的掌握几近于零。对阵英吉利的近代化进队,他们自然不如,可对于缅甸来说,他们可是难得的雄兵。
 云贵两省与缅甸接壤,无论是气候还是自然环境都极其相似,而之前云贵两省的兵丁多参与平定苗人之乱,作战经验也极其丰富,如果再加上文化的优势,靠着十万精兵控制缅甸目前的局势,自然不成问题。
 所以,张凌阳才选择了这么做。
 甚至,为了保密,张凌阳甚至没有命人通知孙定宗这位入缅大将。
 为的,就是防止消息泄露。
 现在,无论是英吉利政府还是天竺总督府,都已经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缅甸国内,北方边境的守备必定空虚至极,这就给了张凌阳调虎离山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百九十一章:得失利弊
 第二天,威尔逊再次入宫,向张凌阳递交英吉利帝国的宣战国书。
 无论威尔逊是否赞同内阁的意见,两国战争已经成为了既定事实,所以容不得威尔逊迟疑犹豫。
 “尊敬的大周皇帝陛下,对于这份国书上的内容,我很抱歉。”
 “你也无须道歉,这场战争并不是你一个驻外使臣左右的了的。”张凌阳道,“朕给你三天的时间,三天后朕会命人礼送你回国的。”
 说完,张凌阳又想到了什么,说道:“还有一件事情朕要通知你,既然你们英吉利的宣战国书已经送到,那从即日起,朕将下旨驱逐大周范围内所有英吉利商人。”
 “这是应该的!”对此,威尔逊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两国已经正式宣战。
 张凌阳点了点头,将小福子喊来,吩咐道:“小福子,你马上去拟定一道旨意,责地方及各藩属国,在收到圣旨的第一时间,务必要将英吉利国籍的商人驱逐出境,不得有误。”
 “奴才遵旨!”
 下面,威尔逊张了张嘴巴,想要向张凌阳求情,给那些商人多一些时间。可话到嘴边,威尔逊还是没有开这个口,也开不了这个口
 待威尔逊再次回到使馆区不久,使馆区的各国使臣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其中,最为高兴的莫过于法兰西使臣皮埃尔了。
 要说其实欧洲各国对大周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意见,毕竟他们辛辛苦苦开采出来的金银都通过贸易的手段流入了大周的口袋。
 可与此同时,大周出产的丝绸、瓷器以及茶叶实在太精美了,容不得他们拒绝。
 作为仅次于英吉利的第二大对大周贸易国,法兰西每年都要向大周输送八百万两白银左右。
 现在好了,英吉利已经正式同大周宣战,同时也意味着周、英两国的贸易关系正式停止。
 那么很自然的,法兰西将会取代英吉利,成为大周第一大贸易进出口国。
 皮埃尔想来,即便英吉利已经同大周宣战,可英吉利国内的贵族老爷们肯定舍不得那些精美的丝绸、瓷器和茶叶。
 如果这个时候自己国内的商人向英吉利贩售这些奢侈品,那么法兰西将会从中获得海量的利益。
 还有就是,现在欧洲各国前来大周的专家、学者以及高级技术工人已经不下二十万人。
 相较于以往,大周现在并没有那么迫切的需要科技人才了。
 现在大周所需要的,是各行各业的工业设备。毕竟大周的工业化进程才刚开始没几年,国内的生产远远需大于求。
 所以现在大周已经开始大肆从欧洲采购各种工业设备了。
 皮埃尔做过一番详细的调查,泰安四年的时候,大周用于采购欧洲机械设备一共花费了五百万两银子。
 而到了泰安七年这一年,大周从欧洲采购的工业设备总和折合白银一共是一千五百万两。
 而今年距离年底还有三四个月,大周就已经从欧洲采购了价值一千六百万两白银的工业设备。
 如果到了年底,只怕这个数目要突破到两千万两白银。
 这其中巨大的利润,随着英吉利的退出,大头自然而然就变成了法兰西。
 欧洲完成工业化的国家不少,可能够大批次的向大周出售工业设备的,除了英吉利,也就只剩下法兰西一个国家了。
 至于其余的国家?
 欧洲也就那么几个大国,除了英、法两国之外,剩余的奥地利帝国和罗斯帝国都没有完成工业化,本国生产出来的工业设备自己还满足不了,更遑论向大周输送了。
 至于其他的国家,大都是些小国,又能向大周输送多少工业设备呢?
 所以随着英吉利的退出,法兰西必将成为向大周输送工业设备最多的国家,而这也意味着,法兰西将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皮埃尔可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学习英吉利那般贸然同大周开战。
 所以,皮埃尔紧急写了一封书信,将自己的分析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命人加急送回国内。
 如皮埃尔这般看清楚局势的欧洲使臣其实并不少,可与英、法两国相比,他们每年对大周的贸易额只是占据了一个很小的比例。
 所以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法兰西,希望法兰西在吃肉的同时,能让他们这些小兄弟喝一口热汤。
 所以,在英吉利使臣威尔逊离开后的第二天,好几个国家的使臣便联袂来到法兰西大使馆寻找皮埃尔谈判。
 每年价值两千万两白银甚至更多的贸易份额,皮埃尔自然明白法兰西不能吃独食。
 要不然,法兰西会将这些欧洲小国主动推到英吉利的怀抱。
 所以经过连续三天的讨论,双方达成了协议,以后每年对大周输送的工业设备,法兰西要占据其中的六成,至于另外的四成,则有其余国家一同瓜分。
 对于皮埃尔等人的谋划,其实张凌阳是心知肚明的。
 现在大周的科技人才及高级技术工人还十分的短缺,工业化也是刚刚起步的阶段。
 而欧洲能够大批量向大周提供工业设备的,除却英吉利之外就剩下法兰西了。
 所以无论怎样,张凌阳也不会贸然得罪法兰西,否则大周的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必将受到一定的阻碍。
 而至于工业设备的采购订单交给哪个国家?张凌阳其实没有具体想过。
 毕竟只要在价格一致的情况下,订单交给谁不是交呢?
 而且这其中未尝没有张凌阳利用法兰西的成分在内。
 张凌阳对于英、法两国的矛盾心知肚明,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积极拉拢法兰西,从而加深法兰西同英吉利之间的矛盾。
 所以张凌阳便暗示商务监掌印太监小吴子,让其出面去见皮埃尔,并且给了皮埃尔一个价值三百万两白银的大订单。
 当然,小吴子还给皮埃尔拍着胸脯保证,以后每年,大周商务监会向法兰西出售价值不少于五百万两白银的优质丝绸、瓷器及茶叶。
 这让皮埃尔兴奋不已,因为任是傻子都知道,越是质量上乘的丝绸、茶叶、瓷器,在欧洲越受欢迎,其中的利润也越是大……
第三百九十二章:血债血偿
 在洛阳,以皮埃尔为首的一众欧洲使臣正在掀起瓜分英吉利离开后留下的利益空间。
 而在遥远的婆罗洲,大周皇家海军的屠刀却已经染满了鲜血。
 事实上,一开始韩良还有些犹豫要不要杀那些佛郎机俘虏,可张凌阳的命令再次下来,并严厉的申斥了韩良一顿,使得韩良不得不向这些俘虏举起屠刀。
 如果说一开始海军将士还不愿意这么做的话,可等到他们在泗水城发现了一座万人坑之后,眼睛已经开始泛红。
 “将军,末将从泗水城那边得到一个消息,不知当讲不当讲。”副将急匆匆的寻到韩良说道。
 “什么当讲不当讲?有屁快放!”现在的韩良还纠结着要不要将这些佛郎机人屠个一干二净呢,心中实在烦闷。
 “是!”副将一瞧自家将军心情不大好,不敢再犹豫,“末将从泗水城的土著那边打听到一个消息,说是两个月前,佛郎机人曾在泗水城制造过一起大屠杀,将当地的大周侨民个杀了个一干二净。”
 “不会吧?”虽然大周出兵婆罗洲,就是以佛郎机人肆意屠杀大周侨民为借口,事实上佛郎机人也确实屠杀了不少的大周侨民。
 可据韩良以前的情报显示,佛郎机人以前屠杀的大多是些侨民中的富户,其实人数并不是很多。
 所以一听副将的话,韩良眼神中显示出不相信的神色。
 “一开始末将也有些不信!”副将苦笑道,“可泗水城原本就是我大周侨民在婆罗洲最大的据点之一,收到消息后末将通过调查发现,现在泗水城内已经见不到一个侨民了。”
 “可打听出来佛郎机人在哪里屠杀的人?又将那些侨民埋葬在了哪里?”一听副将这么说,韩良有些坐不住了,急忙问道。
 “确实打听出来了,据当地土著说,佛郎机人在泗水城东郊三十里外挖了一个大坑,并将泗水城内的大周侨民全部活埋。”
 “你现在就调拨一批兄弟随我前往泗水,看此时究竟是真是假?”已经彻底坐不住的韩良吩咐了一句,及急匆匆的出营集结军队。
 三天后,一脸疲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