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周昏君 >

第146章

大周昏君-第146章

小说: 大周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王子?”张凌阳一愣,“小王子不是正在国子监学习吗?”
 “瓦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小王子又怎么能静得下心?早在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小王子就返回了瓦剌劝说瓦剌可汗。”
 “朕知道了,你下去吧!”张凌阳略显疲惫的让韩笑退下,可眉头却始终紧锁着没有张开……
第三百六十四章:瓦剌内附
 三天后的大朝会上,刚一上朝,群臣就开始对瓦剌内附之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左都御史李广泰:“微臣以为,瓦剌此番请求内附可能是出于诚心,可却也不得不防,陛下须防五胡之祸再度发生。”
 吏部尚书陈一鸣:“李御史此言差矣!瓦剌弹丸小国,自我大周立国已有两百余载,瓦剌数十次惨败于我大周之手,根本就已无回天之力。
 更何况陛下登基一来,英明神武,龙威加之于天下,派人教习瓦剌贵族子弟,并助其退罗斯兵峰。
 瓦剌因此感恩戴德,请求内附,想来也是人之常情,李御史又为何反对?”
 刑部尚书曹睿:“陈尚书此言本官不敢赞同。昔日五胡内附魏国之时,不也是俯首称臣,对魏帝言听计从,不敢稍有忤逆之色?
 可后来呢?百年后诸王夺嫡,引发天下大乱,而五胡却趁势而起,与魏廷划江而治?
 由此可见,即便同意了瓦剌内附之事,可对其却也不能不有所防备。”
 户部尚书朱开山笑道:“曹尚书也说了,可以同意瓦剌内附之事,只是到时候稍做防备也就是了!”
 “朱尚书只怕曲解老夫的意思了!”曹睿瞪了一眼抓住自己语病的朱开山,说道:“如果内附之后瓦剌乖乖听话,老夫料来,我大周对其防备定会有所松懈,如此一来,数十年之后,我大周甚至会对瓦剌诸部言听计从。
 可试想万一到时候我大周发生内乱,而瓦剌又生出狼子野心,到时候该当如何?难不成也要我大周学习魏廷,退居江南一隅之地?”
 朱开山不以为然道:“曹尚书也说了,那是万一的情况。这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巧合,还不都是你曹尚书自己的揣测?”
 “即便是老夫的揣测,可这种情况却也不能不防!”曹睿看向龙椅上的张凌阳,说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为了以防万一,还是拒绝瓦剌的内附请求为好!”
 李广泰:“微臣支持曹尚书的意见!”
 陈一鸣:“微臣反对,微臣以为,瓦剌内附对我大周百利而无一害,只要瓦剌内附,我大周北境以后将永无战事,微臣同意瓦剌内附之事。”
 朱开山:“微臣也支持瓦剌内附,瓦剌一旦内附,北地百姓再不用日日担惊受怕,长城防线再也用不了那么多的兵力。
 陛下也知道,长城防线驻扎着数十万兵力,单是粮草一项,每年的消耗都是一个天文数字。而陛下又欲迁都洛阳,一旦迁都之后,长城防线兵力必将顺势空虚下来。
 这个时候同意瓦剌内附,即便长城防线空虚下来,那朝廷也不用担心瓦剌会突然入侵,还请陛下明鉴。”
 ……
 堂下六部九卿对瓦剌内附之事吵得不可开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张凌阳也是听的不胜其烦,最后大声喝道:“好了,都给朕闭嘴!”
 深吸一口气,张凌阳压下心中的愤怒:“你们一个个都是朝廷支柱,怎么一个个都如同大街上的泼妇一般?”
 见堂下诸人都闭嘴不言,张凌阳又道:“诸位爱卿的意思朕都明白了,以朕的意思,瓦剌内附之事还是同意的好!”
 见李广泰想要开口,张凌阳摆了摆手示意李广泰闭嘴,继续说道:“你们其中一些人的担心朕不是不明白,朕也给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抿了抿嘴,张凌阳道:“朕问诸位爱卿几个问题,不知诸位爱卿可回答得上?”
 “陛下请讲!”
 “朕问你们,三年前,朕就开始令翰林院诸学士带人前往瓦剌,传授瓦剌子弟四书五经,现在这些人学的怎么样,你等可曾了解?”
 “臣等不知!”
 “瓦剌善于骑射,可却惨败于罗斯国千人规模的军队之下,可见火器之威。现在我大周也掌握着火器的制造方法,并卡着瓦剌火器的源头,即便瓦剌真的欲图不轨,诸位爱卿以为,一旦瓦剌没有了火器,可是我大周的对手?”
 “可是陛下,瓦剌也可以向其他国家购买火器啊!”李广泰道。
 “从哪个国家购买?”张凌阳嗤笑道:“瓦剌西面是西西伯利亚,东面是辽东,北面是一片根本就无人居住的冰天雪地,李爱卿,你告诉朕,现在瓦剌已经被大周四面包围,他从哪个国家购买火器?”
 “这……”李广泰哑口无言。
 曹睿却出列道:“陛下所言不无道理,可微臣却有不同的看法。”
 “说来听听!”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一旦同意了瓦剌内附之事,瓦剌人大可进入长城以南定居。到时候如果瓦剌打听出了火器的制造方法,并起兵作乱,不知陛下该如何应对?”
 “曹爱卿说的不无道理,可爱卿以为,瓦剌人进入长城以后,该以何种手段谋生?种田吗?”张凌阳笑道,“瓦剌人在放牧上确实是一把好手,可在种田上前却一窍不通。再说数十年之后,即便瓦剌人学会了种田,并在长城以南定居,爱卿你觉得这样的瓦剌还会对大周有所威胁吗?”
 “不会!”曹睿摇头道。
 游民民族的攻击性之所以比农耕民族强,就是因为他们居无定所,且善于骑射。可一旦他们有了定居之地并有了稳健的粮食来源,只怕其习性与大周百姓再无二处了。
 所以,张凌阳才这么自信,这么笃定。
 更关键的是,一旦瓦剌内附,张凌阳就会加紧对瓦剌的文化入侵。
 瓦剌这个民族,其本身并无什么文化底蕴。大周则不然,大周的文化在周边极其强势。有着自身文明的高丽、扶桑尚且败在了大周文化的强势之下,更何况本身并无什么底蕴的瓦剌?
 一旦瓦剌年轻一代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为了走向文明,为了不再被人说成是蛮夷之辈,他们会自动的放下手中的弓箭,并主动在瓦剌推广儒家文化。
 这样不动用一兵一卒就能让瓦剌彻底融入大周,并被大周彻底同化,张凌阳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百六十五章:开战
 经过张凌阳这么‘苦口婆心’的一说,朝堂上诸位大臣算是勉强同意了瓦剌内附之事。
 瓦剌内附,并不就是说将瓦剌诸部迁入大周领土之内。再说,即便将瓦剌诸部迁入大周,他们除了放牧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谋生手段,又怎么生存?
 这里的内附,指的是瓦剌彻底放弃独立,成为大周的一部分。
 当然,本着‘一个统一的民族不是一个好民族’的想法,即便瓦剌内附之后,张凌阳也不会让瓦剌诸部成为一个整体的。
 而瓦剌这边,在瓦剌可汗的强势之下,终于通过了内附大周的决定。
 半个月后,瓦剌正式上表国书,言及内附之事。
 张凌阳御笔亲批,准奏瓦剌内附大周,双方自然皆大欢喜。
 大周喜的是,驻扎在长城一线的数十万边军就此可以撤销亦或迁往其他地方驻扎,而边境的百姓也不用再向以往那般担心瓦剌南下劫掠了。
 而瓦剌这边欣喜的是,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偷偷的走私商品了,以后可以光明正大的入关采买铁锅、盐巴、茶叶、丝绸等物,也不用再受限制。
 至于最高兴的,莫过于北境的那些商人。以前,他们要么通过走私的手段向瓦剌贩卖商品,后来以晋商为首的几家大的票号受到打压之后,他们向瓦剌贩售商品,都要经过层层关卡的盘查,很是不便。
 现在好了,他们可以正大光明的挣钱了,向瓦剌售卖他们急需的粮食、茶叶、铁锅、盐巴等物,再从瓦剌卖来牛羊及毛皮等物,可以说前景很光明。
 在正式确定了国书之后,张凌阳再次颁布一道圣旨,敕封现瓦剌可汗为亲王,而其余几个大的部落的首领为郡王,其余公、侯、伯的爵位也是不少。
 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防止瓦剌可汗再统领瓦剌诸部,毕竟现在你是大周的亲王,而我却是大周的郡王,谁都不比谁高贵多少不是?
 一开始瓦剌可汗还高高兴兴的接了圣旨,可不几天就回过味来,明白自己被大周皇帝给坑了一把。
 可这个哑巴亏,他想吞也得吞下,不想吞也得吞下,如果他现在表示后悔,那其他的几个大部落就会表示不干了。
 毕竟以前他们同瓦剌可汗是君臣,现在他们却是同为大周之臣,又岂能一样?
 再说,内附大周可是瓦剌可汗自己全力支持下通过的,现在再表示反悔,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还有就是,瓦剌可汗也不敢真的反悔,最多也就是嘴上发发牢骚而已。大周的武力有多强悍,瓦剌可汗又不是不知道。
 以现在大周的武力,灭了瓦剌都不是什么难事,现在给自己封了一个亲王的爵位,已经算是开恩了。
 虽然与大周其他亲王相比,瓦剌可汗的亲王有些有名无实,可每年的俸禄和赏赐却是少不了的。
 皇家赏赐下来的东西,又岂是从商人那里购买的比得了的?
 再说,瓦剌可汗还听说,大周皇帝在新都洛阳特意赏赐了自己一座宅院。
 虽说自己以后怕是居住不了了,毕竟他也不敢真的离开瓦剌草原,可自己的儿子小王子却能在那里居住不是?
 当然,以张凌阳的手笔,又岂会单单赏赐给瓦剌可汗一人?
 瓦剌诸部首领,都被其赏赐了一套院落,且装修的一个比一个豪华。当然,现在还只是图纸上的豪华。
 不过张凌阳已经下旨让豫南巡抚郑永基率先修建这几座府邸了。
 到时候,一旦瓦剌诸部首领听说了院落的豪华,他们即便自己不敢轻易离开草原,可却保不住自己的子女离开草原,去新都洛阳那里瞧瞧。
 再说,一旦他们的子女习惯了洛阳城内豪奢的生活,谁还愿意回草原接受每天的风水日晒?
 当然,以上自己张凌阳本人的推断,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能不能真的让瓦剌的二代们彻底腐化堕落,还要看以后的手段。
 这边,张凌阳解决了瓦剌内附的问题,那边,已经荣升大周皇家海军总指挥官的韩良率领着一百多艘战舰,两万多将士到达了扶桑国京都城外的码头。
 “赶快去禀报德川将军,大周战舰又来了!”码头上,巡防的扶桑士兵看到海平面上密密麻麻的军舰正在向码头处靠近,待看清楚了军舰上悬挂的龙旗,急忙大喊道。
 前去京都城内报信的士兵还未走多远,大周皇家海军这边,第一舰队就已经在海面上调整好了阵型。
 “将军,第一舰队的阵型已经调整完毕,请问是否开炮!”一名旗兵向韩良询问道。
 “开炮吧!”韩良挥挥手,示意第一舰队开炮。
 “将军有令,立即开炮!”旗兵挥舞着旗帜,通知前方的第一舰队立刻开炮。
 接到命令之后,第一舰队左侧的战舰率先开口。
 “轰……”
 随着一阵刺耳的炮鸣声响起,这艘战舰前方升起一团刺鼻的烟雾,而过了没几个呼吸,京都城外的码头处就传来了一阵炮弹爆炸的轰鸣声,顺着声音望去,之间码头上升起了一片火光。
 随着这艘战舰开炮,第一舰队的其他战舰也跟着陆续开炮。
 密集的炮声好久才停了下来,拿出望远镜,韩良向码头处望去。
 此刻,码头上已经是一片火海,滚滚浓烟更是遮掩住了整片天空。
 看到这个效果,韩良满意的点了点头。
 跟大周相似,亦或者说整个东亚的建筑风格都极其相似,基本上都是木质结构。
 这些建筑的好处了易于建造,可坏处更是显而易见:易于着火。
 随着炮弹不断的落下,京都城外的码头上已经化为了一片火海,且伴随着火光里人群的呼喊声、救命声。
 远在战舰上的大周皇家海军将士自然听不到那些码头上的声音,可韩良却能通过望远镜看到码头上正在发生的惨状。
 可韩良却无动于衷,不是因为慈不掌兵的原因,而是因为韩良已经见惯了厮杀,对于这样的情况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准备登陆!”见码头上没有丝毫的抵抗,韩良直接下达了自己的第二道命令……
第三百六十六章:京都城下
 “这是怎么回事?外面怎么会有炮声?”京都城内,德川康明听到城外‘隆隆’的炮声,顿时惊坐起来。
 “报!”这个时候,一个士兵闯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回道:“启禀将军,周人……周人打过来了!”
 “你说什么?”德川康明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之色,“好端端的,周人怎么打过来了?”
 “卑职也不知道!”士兵道,“今天卑职在城外的码头负责巡逻,发现海面上出现不下上百艘战舰,上面飘扬着龙旗,想来定是周朝的军队!”
 “报!”
 这边,德川康明还没彻底反应过来,又有一个士兵闯了进来,“启禀将军,周朝的军队炮击码头,现在已经登陆,正向京都城而来!”
 不敢再有犹豫,德川康明急忙下令道:“你即刻持老夫的调令前去军营,调集大军等守卫城墙,老夫稍后就去!”
 “卑职遵命!”
 德川康明想不明白,怎么好端端的,大周的军队就打了过来?
 “难道?难道是因为去年大周海军战舰被焚之事?”
 想到这里,德川康明总算是想明白了。
 不敢稍有懈怠,德川康明穿戴好盔甲,就出门向城门而去。
 等德川康明登上城墙,就见大周军队已经到达城外。不过看到大周军队的规模,竟然不足万人,德川康明松了一口气,“还好,大周派来的军队并不算太多!”
 在海上,大周有战舰之利,扶桑不是大周的对手还情有可原。可在陆地上,德川康明并不觉得大周这不足万人的军队能够战胜自己。
 毕竟,京都城内的士兵不下五万人,如果自己再发出一道勤王调令,只怕不出数日,京都城内外就能集结不下十万人的大军。
 以大周这不足万人的军队,想要对抗扶桑的十万大军,只怕是痴人说梦。
 可想到大周的强势,德川康明并不敢真的对大周动手,毕竟如果此次大周军队惨败的话,大周皇帝肯定会派出更多的大军讨伐扶桑的。
 那个时候,扶桑又该怎么办?
 不止德川康明一个人这么想,整个京都城内的扶桑将士都这么想。
 在扶桑国民的认知里面,大周根本就是一个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他们不认为扶桑能够抵抗得了大周的全面进攻。
 这其中有国力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扶桑人有自卑心理在作祟,他们觉得自己远远比不过周人。
 就好比前世明朝万历年间的朝鲜之役中,开战之初,兵部派了京城的一个小流氓前往朝鲜,就将扶桑上下给耍了一个团团转,从而给明朝大军的到来赢得了时间。
 这一世的大周可是要比前世的明朝要强盛许多,所以扶桑畏惧大周兵峰,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现在大周军队兵临城下,德川康明只希望能够和大周将领坐下来好好谈谈,从而获取大周的原谅。
 当然,前提是大周的军队不像京都城进攻。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德川康明就是不想反击,只怕也是不行了,要不然他威严扫地只是迟早的事情。
 德川康明明白这一点,大周皇家海军的总指挥官韩良也明白这一点。
 在临出发前,韩良就已经得了张凌阳的授意,尽最小的代价来解决扶桑的事情。
 在距离京都城不足五百步的时候,韩良命令大军停止前进。
 “将军,兄弟们把火炮都已经准备好了,要不要往京都城内放几炮?”麾下第二舰队指挥使建议道。
 “先不用!”韩良摆手道,“派一名传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