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昏君-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绕开咱们推行这道开荒的政策,这可不是好现象啊!”东华阁内,左都御史李广泰担忧的说道。
“谁说不是呢!”吏部尚书陈一鸣点头附和道,“可这个政策,陛下又没有下明旨,咱们也不好去劝谏。”
“以老夫看,十有八九这道开荒的政策是那些勋贵捣鼓出来的,你们没看这几天他们得意的那个劲吗?”刑部侍郎每每想起这几天勋贵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就不舒服。
勋贵们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大喊冤枉。
要过年了,谁家不是高高兴兴的?
再说,这两天宫里赏赐给勋贵们的东西下来了,比以往要多赏赐好些物件,这可是天子的恩赐,他们自然更加高兴了。
别看很多勋贵无权无职的,可每到逢年过节,他们总是能得到宫里的一笔赏赐。这跟钱财多少没有关系,这代表的是他们的颜面。
而朝中呢?
除却几名朝中重臣及简在帝心的人物之外,再大的官职,也得不到天子的赏赐。
很明显,刑部侍郎是犯了红眼病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弹劾事
看不过去的又岂止刑部侍郎一人?
满朝文臣,又有谁愿意看到勋贵嚣张的模样?
眼下天子张凌阳绕过他们这些朝廷大臣单独推行开荒政策,已经够他们感觉憋屈的了。现在好了,看到勋贵们一个个兴奋的模样,心中能高兴得起来才算怪事。
就有督察院御史站出来附和刑部侍郎道:“大人所言极是,下官也觉得这开荒的主意就是勋贵们在背后捣的鬼。”
“以下官看来,趁着这段时间,咱们不如联手弹劾勋贵一番,让他们长长记性,至少也要让他们体会到,即便有圣上在背后支持,他们那帮废物也不是咱们的对手。”
“这个主意我看行!”现在内阁并无首辅,吏部尚书陈一鸣可以说是在座之中官职最高的人了,在沉吟片刻之后,陈一鸣开口说道:“不过此番弹劾勋贵,诸位同僚一定要抓住确凿证据,要不然被勋贵们反诬一个攀咬之罪,可是不行。”
勋贵中能入朝参政的人也就只有那么几个,剩余的多是些酒囊饭袋,平日里惹的事情可是不少。
如果能抓住这些勋贵的把柄,他们肯定能够给这些勋贵一个惨痛的教训。
当然,前提是不能闻风而奏,要不然只能图惹圣上的怒火。
在陈一鸣定下了‘有理有据的弹劾勋贵’的基调之后,其余大臣开始加紧收集勋贵们的罪证。
这其中,以督察院为主。
除却兵部的其他五部,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特别是年关将近,要忙的事情就更加多了。
督察院则不然,督察院本来的职责就是监督文武百官,风闻弹劾,这可以说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再说,京城哪一家勋贵的屁股底下是干净的?
至少这些御史是这么觉得。
其实情况也确实如此,绝大部分勋贵之家,多少都有些藏污纳垢之事发生,对于收集这些人的罪证,督察院的御史们可以说是手到擒来。
不到三天的时间,督察院的御史们便收集到了一大堆关于勋贵们违法乱纪的确凿证据,就等着陈一鸣等大佬发话,就开始上书张凌阳弹劾勋贵。
“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看着督察院御史奏折中写的不少鸡毛蒜皮的小事,陈一鸣对督察院左都御史李广泰抱怨道。
“还有!”陈一鸣又拿出一份奏折,递到李广泰面前,说道:“这份奏折是谁写的?安国公府是那么好弹劾的吗?万一弄巧成拙的话,只怕有你们督察院的好果子吃的。”
去年年初时刑部尚书高霈因安国公府之事而自刎于锦衣卫诏狱之中,陈一鸣对此可以说是历历在目,看到这份弹劾安国公府的奏折,自然是极其生气。
一旦这份奏折呈送了上去,完全就是弄巧成拙吗!
李广泰则不以为然道:“陈尚书此言差矣,安国公府王国威父子不法之事证据确凿,为何不能弹劾?难道就因为他们是当朝国丈和国舅?”
对于陈一鸣要压下弹劾安国公父子的事情,李广泰表示极不情愿。
“你……”指着李广泰,陈一鸣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陈一鸣自然清楚李广泰的牛脾气,可这个时候犯牛脾气,可不是什么好事。如果这份奏折呈送了上去,说不得最后只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局面。
甚至可能引起勋贵的忌惮,以后他们行事如果再收敛一些,只怕再想抓住勋贵们的把柄,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圣上乃是圣明之君,只要咱们弹劾之事属实,老夫觉得,圣上肯定不会包庇的。”在李广泰心目中,张凌阳虽然有时候行事乖觉了一些,可大多时候做的事情,还是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君主的。
见李广泰如此振振有词,陈一鸣气得有些说不出话来。
“圣上自然是圣明之君,可安国公府到底是皇后娘娘的娘家,李御史以为单凭这份奏折上的事情,圣上就会拿安国公府开刀?”陈一鸣讥笑道,“李御史入朝也这么些年了,不会还那么天真吧?”
无论陈一鸣怎么劝说,李广泰却完全犯上了驴脾气,“无论陈尚书怎么说,明日的大早朝上,老夫是一定要弹劾安国公父子的。”
说完,李广泰就起身离开了东华阁大门,直气的陈一鸣在后面大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二天的大朝会是大周春节之前最后一次大朝会。
在往年这个时候,即便地方上出现了什么祸事,下面的官员大多也都选择压下,为的就是过一个安生年。
可今年却不一样。
一上朝,在李广泰的示意下,督察院的御史就开始争先恐后的向张凌阳递交起了弹劾勋贵的奏折。
而陈一鸣却像是完全没有看到一般。
不仅如此,临上朝之前,陈一鸣就吩咐吏部官员,取消今天对勋贵的弹劾。
因为在陈一鸣看来,一旦李广泰呈上去了那份弹劾安国公父子的奏折,今天的弹劾之事,算是彻底泡汤了。
不仅如此,极有可能会因此引起圣上的不满也说不一定。
作为一名有野心的政治家,在前任内阁首辅郑永基下台之后,最有可能登上首辅之位的,就是陈一鸣这位吏部尚书了。
可不知怎么的,郑永基下台之后,张凌阳这位天子就一直没有任命过内阁首辅,直到如今,内阁首辅的位置还空悬着。
对此,陈一鸣可是急在心头,愁的每天饭吃着都不香甜了。
因此,陈一鸣自然不希望这中间出什么差错,要不然他的仕途也就只能止步吏部尚书了。
可该来的还是来了。
在督查院的御史们接连弹劾了数十名勋贵子弟之后,李广泰拿着奏折出列:“启禀陛下,臣左都御史李广泰弹劾安国公父子强抢民女、强夺百姓田产等十条罪状,请陛下过目。”
龙椅旁边,司礼监掌印太监小福子侧眼看了下张凌阳面无表情的脸庞,不知道这份奏折自己是该接,还是不该接。
直到张凌阳开口说出“呈上来”三个字之后,小福子才敢走下去接过李广泰手中的奏折……
第三百章:皇后的难题
大概浏览了一下李广泰呈上来的奏折,张凌阳的神色还是没有一丝变化,只是在合上奏折之后,斜视了小福子一眼,淡淡的说道:“去宣安国公王国威前来觐见!”
在小福子离开后,张凌阳又看着跪在下面的李广泰问道:“李广泰,你奏折上所言可是真的?”
“奏折上所言之事俱为真实,臣不敢欺瞒陛下!”李广泰的声音铿锵有力,“自泰安元年开始,安国公父子先后强抢民女不下十人,更霸占京郊百姓良田不下三百顷,京郊百姓对安国公父子恨之入骨,如果陛下不信,可命人前去调查。如果臣奏折上所言之时有一件不属实的,臣甘愿辞官归隐。”
见李广泰说的如此振振有词,张凌阳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等着一会儿王国威来了之后,看他怎么解释。
王国威是被人从被窝里喊出来的。
昨天,王国威新得了一名小妾,自然一夜征伐,日上三竿还未曾起床。
小福子来时,见安国公府下人言王国威还未曾起床,皱了下眉头,命安国公府下人将王国威喊了起来。
“什么事情?”床上,王国威双手一边摩挲着怀中的娇躯,一边有气无力的对屋外的下人问道。
“老爷,福公公来了,正在客厅等候,说是圣上有事要宣召老爷。”屋外的下人透过窗户回道。
一听是圣上宣召自己,王国威顿时来了精神,哪还有之前迷迷糊糊的样子?
在侍女的服侍下,不一会儿的功夫王国威就穿戴完毕,匆匆来到客厅。
看到小福子,王国威急忙走上前去,抱拳问道:“福公公,不知陛下宣召老夫所为何事?”
王国威心中也是七上八下,之前好几年,张凌阳这位天子都未召唤过自己。不知道今天这是怎么了,突然下旨宣召自己。
见王国威过来抱拳行礼,小福子哪敢生受?急忙从座位上起身避开。
又向王国威回了一礼,方才叹息一声,开口道:“今日早朝之上,督察院左都御史李广泰弹劾国公爷十大罪状,万岁爷这才命奴才前来,宣国公爷入朝与李广泰当堂对质。”
“这个李广泰,老夫又没有惹他,他怎么突然弹劾起老夫来了?”王国威问道。
小福子摇了摇头表示不知情,随后说道:“国公爷还是赶紧通知一下家中内眷,让其入宫求见皇后娘娘吧。”
“老夫这就去!这就去!”王国威急忙转身向后宅跑去。
见此,小福子喊道:“国公也,万岁爷和满朝大臣都在朝中等着呢,记住千万要抓紧时间。”
王国威哪还有心思回复小福子,急忙回到后宅,亲自对夫人交代几句,让其马上进宫求见皇后娘娘,就随同小福子一同出府去了。
“来人,赶快备车,本夫人要入宫求见皇后娘娘!”王国威的夫人也知道自家老爷只怕大祸临头,哪里还敢犹豫?顾不得梳妆打扮,命下人备了马车,就登上匆匆赶往皇宫,和王国威几乎是前后脚出的门。
长春宫内,炭火烧的很旺,王皇后一袭单衣坐在床榻上,一边和宫里的小宫女聊天,一边逗弄着大皇子赵昊玩乐。
此时的赵昊已近三岁,已经学会走路和说话,不过王皇后却不大放心,怕赵昊磕着碰着,便让三位宫女在一旁看顾。
这时,一名小太监匆匆闯了进来,来到王皇后身边说道:“启禀皇后娘娘,安国公夫人求见!”
“母亲怎么来了?”王皇后不仅有些诧异。按照惯例,宫外女眷想要入宫,除却被召见之外,大多都要提前几天通禀,征得同意之后才能入宫。
当然,王国威的夫人身为王皇后的亲生母亲,自然是特例,她想要入宫求见王皇后,宫里的侍卫、太监还真不敢去阻拦。
“让母亲进来吧!”王皇后说着,就起身等待母亲的到来。
虽然王皇后贵为一国之母,该王国威夫人向其行礼才是。可到底孝道大过天,王皇后自然不敢做有违孝道的事情,该有的礼数,自然不会少。
“臣妇见过皇后娘娘!”此时,王国威夫人已经急的满头大汗,刚一进殿,就欲下跪向王皇后这位女儿请安。
“母亲怎么这么客气?”王皇后急忙命人搀扶起王国威夫人,待双双落座,方才问道:“母亲今日是怎么了?没有提前捎话过来就入宫了?”
王国威夫人正想说这事情,见王皇后问话,就从座位上起身,一把跪倒在王皇后面前,哭泣道:“皇后娘娘,今天无论如何,您都要救救您的父亲啊!”
“好端端的,这是怎么了?”对于前朝发生的事情,王皇后丝毫不知情,又起身将王皇后搀扶起来问道。
“还不是那个该死的李广泰,竟然在早朝上弹劾老爷,现在老爷已经被圣上召过去问话了……”王国威夫人一边哭泣,一边将事情娓娓道来。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王皇后心中大惊,直视着自己的母亲问道:“母亲,您老实告诉本宫,李广泰弹劾的那些事情,父亲可曾做过?”
“这个……”王国威夫人欲言又止,不知该如何回答。总不能对自家女儿说“你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吧。
见母亲如此,王皇后急在心头,声音也变得有几分尖锐:“都这个时候了,母亲还有什么不能告诉女儿的呢?”
“你父亲在外面做的事情,我一个大门都没出过几回的妇道人家,又能知道多少呢?”王国威夫人哭泣道,“不过其中强抢民女、夺人田产之事,你父亲大概是做过的吧!”
虽然王国威夫人的语气不甚坚定,可王皇后还是听了出来,李广泰弹劾自己父亲的那些罪状,十有八九是真的。
如果是旁人,王皇后巴不得这样的人早死早超生。
可现在涉及此事的是自己父亲,就只能另外一说了。
正欲起身前往太和殿向张凌阳求情,可脚还未踏出大门,王皇后就又停下了步伐。
不说后宫不得干政的训示,就是此刻自己去了太和殿,只怕保不住自己父亲不说,大臣们甚至还会以此为借口攻讦自己这位皇后……
第三百零一章:扩大化处理
“不!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过去!”想到自己去了太和殿后可能引发的种种后果,王皇后停下脚步,又返回床榻上坐下。
“怎么?现在连皇后娘娘也不愿去救老爷了吗?”王国威夫人见此,心中五味杂陈,不由升起悲凉。
到底混迹后宫多年,王皇后只是一眼,就猜出了自己母亲此刻心中所想,不由开口安慰道:“母亲,如果本宫此刻去向陛下求情,只怕大臣们会揪着‘后宫干涉政务’这点不放,甚至因此而攻讦本宫,到那时候再想救出父亲,只怕难上加难。”
王皇后是整个安国公府最大的支柱,如果她倒下了,那安国公府距离家破人亡只怕也为时不远了。
更何况,王国威夫人此刻也没有勇气要求自己的女儿马上去太和殿向圣上求情。
虽然王皇后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可此刻到底地位相差悬殊。
“罢了!罢了!就让老爷死在诏狱里得了!”似乎没有感受到王皇后的难处,王国威夫人哀叹一声,仓踉着脚步走出了长春宫。
看着母亲萧瑟的背影,王皇后心中五味杂陈。
此刻王皇后除却命宫里的小太监去太和殿那边打听消息之外,竟然什么事情也做不了,心中亦是极不好受。
……
太和殿内,王国威跪伏在地上连头不敢抬,身子有些色色发抖。
龙椅上,张凌阳拿着李广泰弹劾安国公父子的奏折一个字一个字念道:“泰安元年三月,安国公王国威外出游玩之际,瞧上城外踏春的士绅李员外家的小女儿李小姐,遂命管家对李员外进行栽赃,并以此要挟李员外将自己的小女儿送入安国公府。
泰安元年九月,王国威又在京城瞧上城西已嫁入的赵氏,为了得到赵氏,王国威不仅要了赵氏丈夫性命,且还强行玷污了赵氏,因不堪屈辱,赵氏于当晚自缢而亡。
泰安二年元月,安国公世子王思锐在一家妓馆与一名进京赶考的士子因一女子争风吃醋,王思锐当场将那名士子打死。
泰安二年五月,安国公王国威因瞧上京城南郊的一处田地,通过威逼利诱的手段,将附近二十顷的土地全部收为己有。
同年九月,王国威又强纳京城西郊五十顷田产。
泰安三年四月,王国威于游玩之际,玷污京郊一处农家的良家妇女,致该妇当场死亡……”
读着读着,张凌阳已经不想读下去了。
将奏折仍到王国我跟前,张凌阳面无表情的说道:“王国威,朕的好岳丈,这些事情,可是你做的?”
王国威本欲开口狡辩,可刚一抬头,就看到张凌阳拿凌厉的眼神,哪还敢撒谎,急忙磕头认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