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周昏君 >

第116章

大周昏君-第116章

小说: 大周昏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还算不错!”张凌阳心里沉思。
 中东距离大周甚远,如果犹太人想要在中东建国的话,大周肯定不会派兵直接干预。
 因为这根本就不符合大周自身的利益。
 那接下来犹太人的诉求就变得很简单了,无非是练兵,提供武器等事情。
 要说欧洲各国都犹太人防备甚严,不仅不让犹太人从事农业生产,甚至也不征召犹太人入伍。
 别看犹太人财富很多,可手下却连一条枪杆子都没有。
 要不然,以犹太人的财力,早就在欧洲打出一片天地了。
 想了想,张凌阳说道:“朕可以答应让你们犹太人在大周境内参与军事训练,并在之后出兵中东时,向你们提供武器弹药。
 不过,在此期间,你们每年要向大周交付三百万两白银的费用,当然,训练期间的所有费用包括武器弹药的费用还要你们额外提供。”
 “这是自然!”小摩西点头说道。
 大周在中东没有一点影响力,小摩西自然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也不寄希望于大周会直接出兵干预。
 现在事情的发展已经是最理想化的了。
 犹太人并不却钱,缺的是军事训练和武器弹药,所以大周如果能够向犹太人提供军事训练和武器弹药,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见小摩西一口答应下来,张凌阳心里便隐隐有些后悔了。
 无他,小摩西答应的太快,使得张凌阳意识到,自己要的钱有些少了。
 犹太人是一个富的流油的民族,每年提供三百万两白银,他还真拿的出来。
 更别说,为了建国,即便张凌阳将价格再翻上一番,只怕犹太人也会咬牙答应下来。
 其实,这些却是张凌阳想差了。
 大周与欧洲不同。
 在大周的金融体系中,实行的是银本位,可在欧洲,实行的却是金本位。
 在欧洲,白银虽然也是作为一种货币存在的,可论其价值,却远远不及黄金。
 如果按照大周的方式,将三百万两白银换算成三十万两黄金,让犹太人每年向大周输送不少于三十万两的黄金,只怕小摩西就没有这么轻易答应了。
 说到底,张凌阳还是以大周的惯性思维来考虑这个问题。
 接下来,张凌阳和小摩西要谈的,自然就是训练地点了。
 为了方便,双方商定,在瓦剌和西西伯利亚的交界处营建一座训练场,大周会派人前去训练犹太人。
 摩西兄弟等犹太财团要做的,就是将欧洲各国的犹太人组织起来,再送到瓦剌与西西伯利亚的交界处就行。
 当然,这要等大周与罗斯国的战争结束之后才能进行。
 这也是张凌阳的聪明之处,选择这里作为训练场,可以拖延个几年时间,
 算下来,这拖延的几年,大周可以多挣上千万两白银的额外收入,他又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张凌阳提议的训练场地点,小摩西自然没有反对的资格。毕竟,是他有求于大周,而不是大周有求于犹太人。
 相反,小摩西此次还会对大周、对张凌阳这位大周皇帝感恩戴德。
 因为,小摩西来到大周之后,经过了解才发现,大周每年的财政收入多大四千万两白银以上。
 自己每年向大周提供的白银不足大周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大周能答应帮助犹太人,难道是看在钱财的面子上吗?
第二百八十七章:罗斯入侵问题解决办法
 送走小摩西,张凌阳立刻便传征西将军、西宁伯马进忠,五军都督府左都督、伯爵孙定宗入宫。
 “朕刚刚得到来自欧罗巴的消息,罗斯国欲起兵三万大举东进,两位爱卿对此可有什么意见?”
 虽然张凌阳已经习惯称为欧洲,可在这个时代,大周普遍还是习惯称呼欧洲为欧罗巴。
 对此,马进忠和孙定宗持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马进忠认为,罗斯国距离大周路程遥远,三万大军东征,能够到达大周边境的,只怕不足一半,因而不足为虑。
 之所以这么考虑,马进忠是不想对罗斯国大动刀兵,因为这对大周没有丝毫的益处。
 当然,这其中也有马进忠已经厌烦了战争的原因在内。
 对于马进忠的意见,孙定宗却持反对态度:“陛下,微臣以为,我大周应该继续出兵瓦剌西北边境。
 正如西宁伯所言,因为路途遥远的缘故,罗斯国的三万大军,能够到达瓦剌边境的,只怕不足一半,且后勤压力极大,这正是我大周反击的最佳时机。
 至少,现在我大周应该做好出兵的准备,万一等罗斯国到了瓦剌边境,我大周才调兵遣将,只怕有些迟了。”
 对于马进忠和孙定宗的意见,张凌阳均不满意。
 在大周上下看来,瓦剌本就已经是苦寒之地了,更何况瓦剌更北的地方?所以他们才会判断,罗斯国的大军到达瓦剌边境,战力不足之前的一半。
 别人不知道并不代表张凌阳不知道。
 身为战斗民族,西西伯利亚沿途的那点苦寒,对罗斯人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如果真的按照孙定宗和马进忠两人的分析进行安排,只怕损兵折将是迟早的事情。
 再说,细数前世历史,任何轻视战斗民族的人最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前世的战争天才拿破仑算大牛了吧,可却折损于莫斯科。
 二战时期的德意志军队很强大吧,最终到了莫斯科也是损兵折将。
 这并不是谁拿破仑的军队和二战时期德意志的军队不够强大,可面对极北之地恶劣的天气,他们的适应能力显然有待商榷。
 相反,战斗民族早已习惯了极北之地的恶劣天气,有可能,论真实的战斗力,他们并不如拿破仑的军队和二战时期德意志的军队,可论起在极寒气候下的适应能力,只怕没有哪一个民族能比得了战斗民族了。
 关于这一层的顾虑,显然孙定宗和马进忠二人是不会理解的。
 不好说现在大周最精锐的不对就是比罗斯人强悍,可论起适应极北之地的严寒气候,大周将士显然不如罗斯人。
 关于这一点,张凌阳可以直接下百分之百的判断。
 再说,西西伯利亚的气候可是要比欧洲莫斯科那边要恶劣许多。
 如果大周不能在瓦剌大草原上将罗斯国的军队一举歼灭,如果战争旷日持久下来,只怕大周战败是迟早的问题。
 不过也不是说大周一直就处于被动状态。
 刚才马进忠已经说过了,罗斯国想要东征大周和瓦剌,西西比利亚漫长的补给线是他们绕不开的问题。
 如果大周能够在罗斯人在西西伯利亚的补给线上动手脚,未尝没有胜利的可能性。
 可这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无论大周还是瓦剌,对西西伯利亚的地理环境极其陌生。
 西西伯利亚虽然也是大平原,可那里是一望无际的丛林,即便以骑射著称的瓦剌人去了那里,也极有可能迷路,更不要说大周的人马了。
 所以,怎么破坏罗斯人在西西伯利亚的补给线,便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一开始,张凌阳想到了犹太人,毕竟西西伯利亚那一望无际的丛林被罗斯人抵押给了犹太人。
 可随即又一想,此事有些不大现实,因为西西伯利亚被抵押给犹太人还不到半年的时间。
 现在,犹太人只怕还没有派人入驻西西伯利亚。
 所以,短时间内想要摸清楚西西伯利亚的具体情况,只怕有些不大现实。
 “看来,此事要从长计议了!”张凌阳想到此处,挥了挥手,命马进忠、孙定宗二人退下,心里开始细细思索起来。
 “来人!”张凌阳朝殿外喊了一声,就见小福子低头乖乖的走了进来,回道:“万岁爷有何吩咐?”
 “前些日子来京城的那个犹太人现在可曾离开了京城?”张凌阳问道。
 “据奴才所知,小摩西先生已经在三日前乘船离开了京城!”小福子回道。
 “你即刻派人八百里加急,将小摩西给朕追回来!”张凌阳吩咐道。
 “奴才遵旨!”小福子回了一声,就匆匆出宫,命东厂番子连夜出城,沿运河追小摩西去了。
 直到了江南,东厂的人马才在江宁城下追赶上了停留在那里的小摩西。
 一听大周皇帝陛下还有事要吩咐自己,小摩西不敢怠慢,急忙又乘船赶回京城。
 其实,张凌阳吩咐的事情很简单,就是让犹太人尽快赶往西西伯利亚入驻,并尽快摸清楚那里的情况。
 小摩西一听,大周皇帝竟然是为了此事,心里不由长出一口气,说道:“皇帝陛下切勿着急,来之前,我大哥已经吩咐过族人入驻西西伯利亚探查那里的情况,相信不出半年时间,详细的情报肯定能送到皇帝陛下这边。”
 既然犹太人想要寻求大周的支持,又怎会不提前做足功课?
 西西伯利亚的具体情况也许不好打探,可罗斯人在西西伯利亚的部署,在欧洲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秘密,只要有心之人细细打探,就能得出结果。
 当然,因为时间的原因,这份情报小摩西此次并未带到大周。
 再次送走小摩西,张凌阳开始从容的调兵遣将,并命人通知北方草原瓦剌。
 此时已经是寒冬,即便罗斯人想要对大周和瓦剌动兵,也要等明年气候转暖之后,因此张凌阳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具体的部署。
 当然,罗斯人那边,因为物质调配的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只怕会更长……
第二百八十八章:大周的军备扩张
 战斗民族的生活习性如何,张凌阳前世只是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些,并算不得了解。
 所以,为了具体了解战斗民族的生活习性,张凌阳一边锦衣卫盘问上次战斗中被俘虏的罗斯小贵族皮可夫斯基,一边又命人前去京城西郊的皇家学院,询问那里的欧洲外交。
 相比从前世网络上得来的一知半解,这个时代的欧洲人总能知道的更多一些。
 关于罗斯同大周开战的消息,其实并算不得什么秘密,张凌阳也没有命人刻意隐瞒,很快整个京城内外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来自欧洲的外教对此并不敢兴趣。
 作为科研人员,对战争感兴趣的其实并不多,再加上,他们之中有没有罗斯人,对大周和罗斯人之间的战争就更加不关心了。
 也因此,对于朝廷官吏的询问,这些专家、学者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有丝毫的隐瞒。
 很快,关于罗斯人的生活习性的信息便放在了养心殿书桌上。
 大概看了一眼,张凌阳就命人将收集过来的信息又送给了孙定宗、马进忠二人。
 关于下次同罗斯人开战的统帅,其实不出孙定宗、马进忠二人之间。
 所以张凌阳才会命人将这些信息全都送给了他们二人。
 接下来,自然是整军备战。
 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张凌阳将战场布置在了瓦剌西北部草原以及西西伯利亚地区。
 那里的地理环境很明显,瓦剌西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而西西伯利亚地区则是终年不见天日的丛林。
 该筛选多少兵力?兵力如何布置?便成了张凌阳关心的首要问题。
 首先,张凌阳考虑到的,是明年的战争只怕会旷日持久,不会再像上次一般一举定乾坤那般容易。
 所以,明年出征的将士要耐得住极北之地的严寒天气。
 自然而然,前些年随同马进忠平定西疆部族之乱的那些将士,便成了张凌阳首歌考虑目标。
 西北的冬天不比西西伯利亚好熬到哪去,这些将士有西北征战的经验,想来一定能够扛得住极北之地的严寒天气。
 如果是南方人,即便是再精锐的战士,张凌阳也不会考虑的。
 毕竟,有些时候,战斗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只怕南方的军队到了极北之地,战斗力首先就会大打折扣。
 更何况,张凌阳也不会将一场战争的胜负寄托到虚无缥缈的意志上去。
 大周又不缺人,何苦来哉呢?
 其实相比较参加过西疆战争的将士,辽东的将士更加的合适。因为,辽东的气候与西西伯利亚更为相近一些。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虽然距离西西伯利亚地区很近,但西疆地区是荒漠,除了冬季严寒之外,其他季节以干旱为主。
 而辽东地区却不然,虽然距离西西伯利亚很远,但气候、环境与西西伯利亚更为相近一些。
 可这其中有一点不好办的就是,辽东人口稀少,一下子根本就集结不出那么多兵力来。
 更何况,辽东各卫所这些年来一直驻防,好些年没有参加过战争了。其真实战斗力如何,则有待商榷。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张凌阳才决定从前些年西征西疆的将士中选拔出五万精锐将士日夜操练,为明年的战争做准备。
 当然,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皇家陆军和皇家骑兵的身影。
 上次对罗斯的战斗,皇家陆军和皇家骑兵都参与了进去,虽然战斗进行的很匆忙,可他们到底多了一些经验,至少对瓦剌西北部的草原不在陌生了。
 这边,集结完毕的五万精锐正在京城北部燕山与草原交界处冒着严寒日夜操练。那边,火器局也在日夜忙碌。
 明年大周要面临的是三万罗斯人,火器局之前储存的枪支弹药自然不够,如今正在加急生产。
 以往,火器局生产的主要是手榴弹和地雷,连枪支生产的都很少。
 所以,如今不得不加急生产枪支弹药。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火炮。
 之前,无论是火枪还是火炮,相对于欧洲来说,大周都要落后许多。
 在欧洲的专家、学者到来之后,新式火枪、火炮便顺势被研发了出来。
 只是之前因为设备短缺的缘故,无论是火枪还是火炮,都未被大规模制造出来,所以现在火器局不得不加紧赶制。
 这几天,担着火器局差事的御马监掌印太监冯喜可是忙的脚不沾地,每天奔跑在各个生产车间。
 不过好在,按照现在的产量,只要不出现什么意外,在大军出发之前,火器局总算能够提供出来足够的枪支弹药。
 这其中,就体现出了大周的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来。
 大周不缺少人,也不缺少工匠。
 并且,大周的工匠与欧洲的还不同,欧洲的工匠做事比较专一。好比打造家具的工匠,十有八九就不会造房子。
 可大周的工匠却比较全能,能打造家具,又能修缮房屋,更能制造其他物件。
 虽说技术上可能不是十分精湛,可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打造枪支弹药,也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了。
 再说,为了尽快赶制出足够数量的枪支弹药,张凌阳已经将流水线作业拿了出来。这样一来,火器局的生产速度,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然,这期间,张凌阳并未停止对海军的打造。
 张凌阳明白,想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强国,一支强大的海军是必不可少的。
 以三千皇家水军为基础,张凌阳命人在京城东面的天津卫建设了一座深港码头。
 并且,还在那里建设了一座造船厂。
 每天,都有数之不尽的马车拉着从京城西山开采出来的铁矿石运送过去。
 想要打造全钢铁战舰,以这个时代的生产力来说,自然有些不现实。
 即便是拥有全球最强大海军的英吉利,现在也没有打造出哪怕一搜全钢铁战舰。
 现在欧洲的主流战舰,还是以木制为主。
 大周也不例外。
 张凌阳虽然很想打造出一艘全钢铁战舰,但其中的工艺要复杂很多,且耗时旷日持久,根本就不是短时间能够打造出来的。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张凌阳还是决定先打造跟欧洲战舰同一水平的战舰,至于全钢铁战舰,还是等以后时机成熟了再行打造。
 也因此,优质木材便成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大周会却木材吗?
 在不远的辽东,原始森林遍地,自然不会缺乏。
 每天,辽东的木材都会用海船源源不断的被运送到天津卫,经过简单的加工再被送入造船厂内,进而打造出一艘艘的战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