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昏君-第1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广泰哪里愿意,抓住郑永基的胳膊不放,“郑阁老,老夫敬你是内阁首辅,可你也不能平白的羞辱老夫。
今天你非得把这事给说清楚,要不然,老夫不与你罢休!”
见郑永基。李广泰两人吵吵嚷嚷起来,吏部尚书陈一鸣开口劝道:“两位都是朝廷重臣,这么做成何体统?说出去,不让外人笑话?”
其他大臣也纷纷开口劝解,李广泰这才作罢。
不过看郑永基之时,始终没有好脸色罢了。
磨磨唧唧的,半天时间又过去了,众人还是没有说服李广泰。
最后,郑永基拍板道:“老夫湉为内阁首辅,如果陛下责怪下来,一切罪责,都有老夫承担就是。”
见郑永基这么说,在座之人,谁都没有意见。
即便是看郑永基不顺眼的李广泰,也只是长叹一声,起身甩袖,便出了东华阁的大门……
第二百七十章:乐极生悲的郑永基
东华阁内发生的事情自然算不得什么秘密之事。
只是因为之前无论东厂还是锦衣卫,都不曾刻意关注,这才没有回禀。
在得了韩笑、小福子人的飞鸽传书之后,锦衣卫和东厂不费吹灰之力,便将东华阁内发生的事情给调查了个一清二楚。
不敢犹豫,锦衣卫、东厂两方急忙向江宁飞鸽传书。
待张凌阳知道具体情况之时,已经是十余天之后的事情了。
自然,对于郑永基等人的任意妄为,张凌阳是极为不满。
这哪里只是欺君之罪?
这简直就是肆意凌踏天子的权威。
无论郑永基是出于什么目的!
于是,一道圣旨便从江南传到了京城:内阁首辅郑永基目无君上,责锦衣卫暂时收押入诏狱。
至于其他参与进来的大臣,无不受到严厉的申斥。
至于如何处置?
还要等张凌阳回京之后再做决定。
有了这一档的糟心事,张凌阳自然也再无什么心情游山玩水。
在江宁府又呆了数天,张凌阳便乘龙舟北上,匆匆赶回京城。
这次巡游江南,最高兴的,莫过于李嫔了。
不仅被诊断出已经怀孕,且还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母,自然是高兴异常。
至于其他嫔妃,原本还希望在南巡之际能够多接触张凌阳,好发生一些好事,进而让自己怀孕。
可结果,却不不如人意。
除却在路上有几位嫔妃被张凌阳宠幸最外,其他嫔妃自始至终都没有和张凌阳单独接触的机会,又怎会与张凌阳发生好事?
再说,张凌阳在扬州停留的那些日子,只顾着在瘦西湖的画舫上潇洒,即便放得再开的嫔妃,也拉不下脸与那些瘦马一同服侍张凌阳。
所以,扬州的那段时间,所有嫔妃都没有接触张凌阳的机会。
至于离开扬州之后?
结果也是很明显,张凌阳的身体需要调养一个多月,自然不能再临幸嫔妃。
所以,这些嫔妃悲催的发现,此番同张凌阳一同南巡,竟然一点‘好处’都没有沾到。
至于江南秀美的风景?
与怀上龙嗣相比,再秀美的风景又算得了什么?
当然,这些跟随张凌阳一同南巡的嫔妃当中,心情最糟糕的,莫过于郑贵妃了。
在郑永基被张凌阳下旨打入诏狱之后,虽然张凌阳不成降了郑贵妃的妃位,可郑贵妃的心情也实在难高兴得起来。
亲生父亲落难,如果郑贵妃此刻能高兴得起来,那才是怪事!
有高贵妃的下场在眼前,郑贵妃自然不敢效仿高贵妃前去张凌阳面前求情。
要知道,以前高贵妃可比郑贵妃要得宠很多,且还有皇子傍身,现在还不是被囚禁于寝宫之中?
更何况她郑贵妃并无高贵妃得宠,膝下又没有皇子傍身?
所以,郑贵妃才不敢前去求情。
在回京的路上,郑贵妃每日以泪洗面。
即便再是花一样的年纪,哭的多了,也没有人喜欢。
更何况,在回京的这段日子里,因为郑永基之故,郑贵妃每日茶饭不思,逐渐消瘦下来。
现在,竟然连最自侍的美貌,也已经不复先前。
想要重新得到张凌阳的宠幸,只怕难上加难……
……
张凌阳前脚刚刚离开江宁,后脚,法兰西使臣皮埃尔就乘船来到了江宁码头。
原本,在=刚刚到达广州之时,皮埃尔就听说了大周皇帝巡幸江南的消息,就决定马不停蹄的赶往江宁这座江南最重要的城池觐见。
如今到了江宁,却扑了个空,不敢有分毫耽搁,皮埃尔便又乘船沿运河北上,追赶张凌阳的銮驾去了……
京城这边,锦衣卫得到命令之后,立刻便有韩笑的千户带着一众锦衣卫校尉将郑永基的府邸团团围住。
正用经济一听自家的府邸被锦衣卫包围,也是大吃一惊。
可随即想到,自己可是内阁首辅,无缘无故的,锦衣卫不敢包围自己的府邸,便没有好气的出门询问。
一问不当紧,原来是自己所做的事情东窗事发,锦衣卫这才前来缉拿。
心里,郑永基可是将李广泰恨的要死。
在郑永基看来,如今自己之所以被锦衣卫缉拿,肯定是被李广泰告的秘,又如何不怨恨李广泰?
所以,在拘捕的过程中,郑永基忍不住破口大骂,全都指向了李广泰一人。
李广泰这会可是则是被冤枉了一通。
现如今,京城内外谁不知道,内阁首辅郑永基被打入诏狱,全都是李广泰向远在江南的天子发了秘折?
至于锦衣卫和东厂,则是谁都没有考虑到。
其实也不是没有人考虑到是锦衣卫和东厂两方面向张凌阳泄露了情况。
可一是他们人微言轻,说出来的话根本就没有人相信。
儿,自然是因为现在人们的焦点,全都集中在郑永基和李广泰二人之间的矛盾上。
前些日子,郑永基和李广泰可是在东华阁大吵了一架。
现在如果说郑永基下诏狱之事与李广泰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只怕根本就没有人相信。
就如同泰安二年的恩科一样,状元周畅、榜眼朱阳都说自己是站在士绅方面答的题,可在他们被选为状元、榜眼的时候,就注定了旁人会觉得周畅、朱阳二人是站在天子一方面的。
如今的局势,与当年恩科之时是何等的相似?
反正如今,黄泥巴掉裤裆里,不是屎也是了!
如今的李广泰是左右不是人。
一边,赞同郑永基观点的大臣本来就对李广泰有些反感,甚至有些厌恶。
而另外一边,督察院的那些御史似乎也认定了他们的顶头上司是个告密的小人这个事实。
李广泰现在是百口莫辩。
在争辩过几次见没有人相信之后,李广泰索性便不再与旁人争辩。
可这却让旁人心中更加的确认,如今的李广泰自知理亏,这才没有‘理直气壮’。
对于这种情况,李广泰知道之后气的险些吐血。
可李广泰也没有旁的办法,只能听之任之,希望这次的风波能够尽快平息。
可有时候,事情的发展方向往往事与愿违……
第二百七十一章:想迁都的张凌阳
龙舟沿运河北上,一路浩浩荡荡。
在经过运河同黄河的交汇处时,张凌阳向西眺望了好久,方才叹息一声回到了船舱。
至于张凌阳为何叹息,小福子、韩笑等人均是不解。
他们自然不知道现在张凌阳心中的想法。
原本,张凌阳是打算南巡过后,在回京的路上转道去洛阳考察一番。
如今,看来是不成了!
至于张凌阳为何想要去洛阳?
其实原因很简单。
张凌阳想要迁都了!
在张凌阳看来,如今的京城并不适合定都。
京城紧邻北地,本就不利于掌控全国。
特别是对江南这个财税重地,在大周建国的这二百年来,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了士绅的天下,久不闻天子之威。
再加上周边土地并算不上肥沃,粮食产量很低,根本就无法保障京城的日常消耗,更不要说边镇所需的军粮了。
每年,都要靠江南、湖广等地运送大量的粮草来维持京城的日常需求。
这无疑又加重了朝廷的一份负担。
如果说之前为了在边境屯兵便捷的话,可现在瓦剌已经对大周形不成威胁了,再在长城附近屯驻重兵,也只是徒耗民力而已。
所以,张凌阳才会想着迁都。
可迁都到哪里?
按说大周最繁华的地方应该是江南重镇江宁。
可江宁的脂粉气又太重,长期呆着那里,会消磨人们的锐气。
古往今来,也只有偏安一隅的势力,才会选择定都江宁。
那其他地方呢?
可选的地方可就只有黄河流域的开封、洛阳、长安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地方了……
开封府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池,自不乏封建王朝建都。
可开封府的地理环境的利弊却也很明显。
位居中原腹地、交通便利、人口众多,方圆又都是肥沃的农田,可以说是建都的上上之选。
可开封府的缺点就如同他的优点一样,也十分的明显。
那便是开封府四周无险可守,一旦遇到什么变故,只怕敌人即刻便会兵临城下。
再加上,开封府北面的黄河可是有名的地上河,一旦决堤,后果自是不堪设想。
所以,张凌阳也将开封府给划掉了。
剩下的两个地方,就只有洛阳和长安了。
长安、洛阳两座城池,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大周其他城池所无法媲及的。
长安的地理位置自不必细说,前世的时候,盛唐、雄汉、强秦都曾定都在这里。
可在大周这个时代,就如同前世的明清时期一般,现在的长安城早已经没落了下去,关中平原的土地,也已经不复当年的肥沃。
再加上这里降水量连年下降,水资源稀缺,想要再在这里恢复汉唐雄风,只怕有些不现实。
最后,张凌阳选择的就只剩下洛阳一个地方了。
洛阳连同南北西东,可以说是全国的地理中心。
西有函谷,东有虎牢,北有黄河,南又嵩岳,又可以说洛阳四周险关重重,易守难攻。
其实定都洛阳的弊端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洛阳的平原实在太过狭小。
可张凌阳为何还要想着迁都洛阳呢?
其实很明显,迁都洛阳,可以有效的掌控全国局势。
大周这个年代不同于后世。
在后世,无论定都哪里,发达的铁路网都能及时的将粮草、士兵、武器等运送到全国各地。
可大周这个时代并无那么发达的交通条件。
所以,怎么有效的掌控全国局势,便成为了张凌阳考虑的重点。
虽说洛阳狭小的平原并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粮草,可相比现在的京城,从江南到洛阳,路程要近了将近一半。
所以,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张凌阳才会想要迁都洛阳。
只是迁都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要经过细致的考察,张凌阳才能做出决定。
再说,即便张凌阳身为天子,迁都也不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首先,他要做的,便是说服朝中大臣。
其次,他要在迁都之前,将洛阳营建一番。
要不然,以现在洛阳城的城池规模,并不足以成为京城。
……
张凌阳回到京城,已经是五月份的事情了。
刚回到京城的第二天,张凌阳还没有来得及处理郑永基的事情,便听礼部回说法兰西使臣皮埃尔入京求见。
皮埃尔所为何来?
用脚指头想,张凌阳头能猜的出来。
如今的欧洲大陆,虽说在海上英吉利一家独大,可在欧洲大陆,法兰西才是实打实的霸主国。
所以,法兰西不可避免的与英吉利发生了重大的利益纠葛。
如今皮埃尔入京,自然是为了贸易。
当然,采购用于治疗黑死病的药丸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此次,皮埃尔入京,同威尔逊入京一样,不仅带来了大量的科技资料及机械设备,还带来了不少的科技人员。
对于这些,张凌阳是持双手欢迎。
至于皮埃尔提出的扩大双方的贸易规模,张凌阳也是同意的。
在原有的基础上,张凌阳与皮埃尔商定,大周再次开放沿海的五座港口,作为同法兰西的通商口岸。
当然,这些港口并不止和法兰西一个国家贸易。
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在这些口岸同大周贸易。
可能会有人问,张凌阳为何不多开放一些通商口岸?
张凌阳也有自己的考虑在内。
张凌阳担心欧洲商品过多的流入大周,会对大周的经济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
虽然大周现在还是小农经济时代,可这并不说明大周就真的不需要欧洲的商品了。
不说其他,单单以现在大周的情况来说,如果开放的通商口岸过多,无可避免的,火器将会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大周。
大周朝廷采买火器还情有可原,一旦是私人通过走私的手段采购火器,那对大周,将会是一个很严重的一个威胁。
现在还好,满打满算,现在大周和欧洲的通商口岸也就那么十余处,只要港口管理严格一些,欧洲的火器很难流入到私人手中。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便是现在张凌阳的改革刚刚进行不到一年,远远没有培养出足够多的海关人员。
人手不足,开放的通商口岸过多,征税将是一件极其麻烦的事情……
第二百七十二章:出兵瓦剌
送走皮埃尔,张凌阳开始全面处理郑永基之事。
当然,在这之前,张凌阳还要先将瓦剌的事情处理好,这是当务之急。
这次,张凌阳没有向朝中任何一位大臣询问意见,直接召见了瓦剌使臣及小王子,待了解了瓦剌现在的局势之后,张凌阳才开始从容布置。
通过瓦剌使臣和小王子,张凌阳了解到,现在,罗斯人已经占据了瓦剌西北部的全部地区。
那边数十个部落因为罗斯人入侵的缘故,要么被残忍的杀害,要么被迫向南迁徙。
本来就没有多少人烟的大草原,此时更加的空旷。
“罗斯人现在的武器装备如何,你们可了解?”张凌阳向瓦剌使臣问道。
瓦剌使臣回道:“据外臣了解,罗斯人不仅装备了火器,还装备了数十台小型火炮,威力很大,再加上罗斯人人高马大,瓦剌这才遭到了前所以为的惨败。
还请大周皇帝陛下垂怜瓦剌,派兵前去支援!”
说着,瓦剌使臣将头深深的叩在地上。
小王子有样学样,亦将头深深的埋在地上。
“你们那里可有从罗斯人缴获的武器?”张凌阳又问道。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
如果能了解罗斯人现在的武器水平,对大周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至少,一旦张凌阳同意了出兵支援瓦剌,大周也好做足充分的准备。
“这……”对于张凌阳的问题,瓦剌使臣不知该如何回答。
说出来,实在是丢人至极,瓦剌可汗组织了上万骑兵前去抵挡侵略,结果却被不到千人的罗斯人给杀的丢盔卸甲,又哪里有武器可以缴获?
见瓦剌使臣这个反应,张凌阳心里已经知道了个大概,遂说道:“瓦剌的情况,朕已经知道了。
不过请你转告瓦剌可汗,瓦剌一直是我大周最重要的藩国,朕不会见死不救的。
一旦了解了罗斯人的情况之后,朕立刻便会派兵前去增援瓦剌!”
“多谢皇帝陛下!”见张凌阳同意出兵支援瓦剌,虽然不知道具体何时出兵,但显然,大周的皇帝不会对瓦剌见死不救。
这对瓦剌而言,自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对于罗斯人现在的武器水平和具体国力,想来瓦剌方面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是凤毛麟角,所以张凌阳并未将打探关于罗斯人的情报寄托在瓦剌人身上。
除却瓦剌,张凌阳想要了解罗斯人的具体情况,其实也很简单。
在皇家学院,住着数千来自欧洲的专家、学者,他们距离罗斯国很近,想来也了解罗斯国的具体情况。
果不其然,当御马监掌印太监冯喜秉持张凌阳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