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唐侯-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有没有梦到自己?
唐舟想着,觉得以后要找个机会问一问她才好。
外面的雨停了,初夏的夜还有一点微凉,唐舟复又堂下,然后很快便进入了梦想。
初夏的天亮的很早,新雨过后,一些进城卖菜的菜农早早就来了。
这天早上,四五个菜农赶车向长安城走,他们都是向长安城中一些权贵人家送菜的菜农,平日里在路上经常遇到,因此为解路上烦闷,就形成了结伴同行的习惯。
可当他们行到五君庙附近后,突然发现坑洼之间满是血水,不由得惊恐起来,往前又走,来到五君庙时,猛然发现十几具尸体,更是让他们惶恐不安。
“这……这是怎么回事?自贞观初年开始,长安城一向昌平,很少有这种事情发生了?”一菜农虽然惊恐,可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另外几名菜农则没有他这般镇定,一边加快赶车,一边说道:“那里还顾得这许多,赶快进城,将这事告知府衙吧。”
天渐亮时,太阳从东方升起,温度很快上升,让长安城的百姓顿时又从舒爽中回到了炎炎夏日,而就在这个时候,几名捕快在捕头张古的带领下急匆匆向城外赶去。
长安城中不少百姓已是听说了五君庙的事情,此时见张古带人向城外赶去,心中皆是好奇起来。
“听说五君庙那里发现了十几具尸体,都血流成河了。”
“那有那么夸张,不过几个坑洼成了血红罢了,我长安城许久未曾发生过这种事情,看来我们又有热闹看了。”
“别高兴太早,说不定就把你牵连进去了……”
“呸,狗嘴就不会说点好听的……”
………………………………
第222章 一月将至
? 五君庙的事情在长安城闹的沸沸扬扬,长安城刺史府的张古还是有些本事的,他很快便查明了那些黑衣人的身份,以及五君庙内的那具焦尸的身份。
当焦尸的身份传到高府的时候,高士廉已经派人去找自己的儿子好些天了。
听闻长安城闹的沸沸扬扬的五君庙焦尸竟然是自己的儿子,年事已高的高士廉忍不住就昏死了过去。
只不过高士廉虽然昏死了过去,张古该调查还是要调查的,他需要知道高履行为何要去五君庙,而且还带去了那么多的死士。
当高士廉醒来之后,张古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只是对于张古的疑问,高士廉根本就不会回答,并不是他不知道,他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很了解的,下雨天带着死士出去,肯定是要杀人,只是他这次人没杀成,反倒被别人给杀了。
虽是如此,他却仍旧伤心愤怒,因此当张古追问的时候,他突然怒视张古道:“你身为捕头,不去调查杀人凶手,却来追问老夫作甚,难不成老夫会杀了自己儿子?”
张古见高士廉恼怒如此,心中也有些沉,眼前的这个人身份太高了,不是他一个小捕头能比的,他本来只是想从高士廉这里得到一些线索,他本以为高士廉为了能够尽快找出凶手会配合的,可他却没有。
见此情况,张古觉得再问下去不过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因此也就连忙退了去。
而就在张古离开高府之后,高士廉已是急匆匆进了皇宫,他要求皇上替他儿子做主,把凶手给找出来。
长安城五君庙的事情李世民也听说了,很是震惊,因此当他得知那具焦尸是高履行后,立马派人去通知大理寺,要他们火速破案。
高士廉从李世民这里得到这个答案后很满意,而就在他离开之后,魏王李泰来了。
李世民对于自己这个肥胖的儿子很是喜欢,见他来了,笑问道:“青雀怎么来了?”
魏王李泰听得自己父皇叫自己的小名,心中顿时高兴坏了,向李世民行礼后,说道:“父皇,儿臣此来,是有事与父皇商榷的。”
“哦,何事?”
“是这样的,儿臣觉得我大唐繁荣昌盛,当集贤纳才,招天下英才为我大唐所用,使我大唐成为比之汉武时期还要强大的帝国才行,因此,儿臣想重开文学馆,纳天下奇英才。”
魏王李泰前面这几句可谓是说到了李世民心坎里的,他就是要自己的大唐比之汉武还要强盛,只不过这话虽说到李世民心坎里了,但李世民却也很快听出了魏王李泰下句话的意思。
这小子是想相仿老子当年开文学馆招揽能人异士啊。
而一想明白这个,李世民就不得不慎之又慎了,他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还不是当年自己招揽的那些人帮自己打出来的?
甚至是夺出来的,从李建成手里夺,从高祖皇帝的手里夺。
如今魏王李泰要重建文学馆,他到底是何意?
“青雀之言有理啊,天下奇英才当为我大唐所用,不过你所请事关重大,待明日早朝之后,朕与群臣商议之后,再做定夺如何?”
魏王李泰见李世民并没有说要反对,心中稍安,道:“一切听父皇的。”
》
却说就在魏王李泰在皇宫陪李世民的时候,唐舟则直接去了皇家书店。
城外五君庙的事情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但不管是长安刺史府还是大理寺,都不曾有人来找自己,那也就是说明那天进出城门的时候,因为大雨的缘故,门卒并没有看请他的马车。
如此一来,倒也省事了不少。
不必为高履行被杀一事烦心,唐舟也是时候把封神演义后续的稿子交给丹阳公主了,而且他也需要知道自己的计划有没有成功。
进得皇家书店,里面的生意好的不行,来这里买书的人很多,双喜看到唐舟后,立马把他领到了丹阳公主的房间。
丹阳公主见到唐舟后,脸上带着些许嗔怒,道:“小侯爷自从娶了娇妻之后,可把我这个黄脸婆给忘了,你算算多久没来找我了?”
唐舟上前,抓住丹阳公主的手,笑道:“公主殿下息怒,非我忘你,实在是事情有点多啊。”
“哼,我才不信呢。”
见丹阳公主在自己面前撒娇,唐舟真有一种现在就办了她的冲动,不过最终他还是忍了下来,说道:“刚才进来的时候,我见书架上出了不少新书啊。”
丹阳公主倒也不会真跟唐舟生气,此时见唐舟说正事,她也立马恢复常态,道:“不错,自从封神演义活了之后,有不少人拿着稿子来贩卖出书,光我这皇家书店,一天能遇到五六个,其他书店不一定有这么多,但也不会少了,而且我听说不少书店都是求着一些人来写像封神演义这样的故事的,想来最近翰林院又卖出去不少书号吧。”
说到这里,丹阳公主瞥了一眼唐舟,道:“眼看着你跟皇上打赌的时限就要到了,这次啊,又便宜了你。”
唐舟笑了笑:“公主殿下这话我就不懂了,就算我赢,也不过是圣上取消每年骑射大赛下注的事情,怎么反倒便宜了我?”
“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你若胜了,对我大唐可是有诸多贡献的,你为大唐考虑,皇兄取消骑射大赛下注一事是必然,但他能少了你的赏赐?”
“我看未必。”
唐舟见因为封神演义大卖而激起全民创作的热情之后,心知跟李世民打赌是事情自己赢定了,因而心中松了一口气,跟丹阳公主说话也就随意了一些。
“如今权贵对这些故事很是痴迷,公主殿下也是时候把一些与科举相关的书籍降价了,不过不要一下子降太多,找一两本用来降价就行了,在整个书店大趋势价格很贵的情况下有一两类书价格低廉,谁也不会注意的。”
听到唐舟这话,丹阳公主猛然醒悟,他们开皇家书店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一些书本的价格,如今时机成熟了。
………………………………
第223章 非一人之文学馆
? 次日早朝,魏王李泰在大殿上提出了重开文学馆的提议。
而当他提出这个之后,朝中群臣顿时将目光投到了魏王李泰身上,重开文学馆,魏王李泰到底是什么意思?
昔日李世民开文学馆而得天下,现在的魏王李泰要学当年的李世民吗?
群臣议论纷纷,对魏王李泰的提议皆不怎么赞同,生怕触了李世民的逆鳞。
魏王李泰见群臣不怎么赞同,心中隐隐有些着急,于是站出来道:“我大唐要开一代之盛世,要成前所未有之帝国,没有人才怎么能行?本王意开文学馆,非本王一人之文学馆,而是我大唐之文学馆,诸位大臣都是我大唐栋梁,如此拒绝朝廷纳才取士,是何道理?”
魏王李泰这么一说,可是把朝中群臣给震住了。
贞观年间,就算朝臣之间相互争斗,可在大是大非跟前,他们还是很一致的,他们想建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唐帝国,他们要万国来臣,而他们也很清楚,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缺少不了人才。
现如今朝堂之上虽说文臣武将都不缺,可人才谁会嫌多?
而且,朝中的人才多呈现老龄化的趋势,人老了,思想难免跟不上,就是打仗,也拼不过那些年轻人了,因此,朝堂之上是需要新鲜血液的。
更为重要的是,魏王李泰那句非一人之文学馆让众人打消了之前对魏王的忌惮。
他们怕的就是文学馆最后成为魏王李泰一人之囊中物,可如今文学馆是为大唐培养人才,那他们倒不必有这个担心了。
而且朝中群臣很清楚,就魏王李泰说的这几句话,足以打动李世民。
因此,在李世民表示自己的意见和决定之前,一些喜欢迎合以及已经看出苗头的人连忙站出来表示支持魏王李泰之建议。
而这时的太子李承乾,也不得不保持沉默。
虽然他很反对魏王李泰的提议,可为大唐选拔人才一直都是他父皇最为看重的,因此在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反对。
只是要他李承乾袖手旁观也不太可能。
朝中群臣因为魏王李泰的一席话而有了改变,李世民见此有些满意的点点头,而后说道:“魏王所言不差,我大唐国富民强,铁蹄所到之处皆大唐,我大唐将建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只不过帝国越大,就越需要人才,朕认同魏王的提议。”
李世民这般说完,朝中大臣自然连忙跟着附和,而这个时候,太子李承乾连忙站出来道:“文学馆事关我大唐强盛,儿臣虽然不才,却也愿为父皇分忧。”
太子李承乾这么一开口,朝中群臣顿时用一种鄙夷的眼光看着李承乾,这个提议是魏王李泰提出来的,而且他为之还承受了众人之前的指责,现在太子突然站出来,要把魏王李泰的功劳给全抢去,这也太不厚道了吧?
虽然朝中那些没有站队的官员对太子和魏王都不怎么喜欢,但太子李承乾的这个行为实在是令他们感到深深的不舒服。
太子李承乾明显感觉到了群臣对自己的看法,但他却不管不顾,往朝堂上一站,一副自觉良好的摸样,好像觉得文学馆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他来办。
魏王李泰见太子李承乾如此,心中忍不住冷哼了一声,但他却是个城府极深的人,就算对太子李承乾很有意见,却也不会真的与太子李承乾针锋相对。
“太子殿下身为储君,您想揽下什么事情,我等都是没有资格与您争的,既然您想负责此事,臣弟退出便是。”
魏王李泰的表现令众人觉得反常,若是以前,魏王李泰必定会跟太子李承乾争一下的,可他今天怎么突然让了出来,好像已经对太子李承乾臣服了?
不过众人觉得魏王李泰反常的念头只是一瞬间,很快他们便意识到魏王李泰这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当初争凌烟阁建造一事的时候,太子李承乾示弱博同情,最终赢得了凌烟阁建造的负责权。
如今魏王李泰也在示弱,不过他只向太子李承乾一人示弱,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他已经向李承乾称臣了,这对太子李承乾倒没什么,可是却会深深的让李世民感到不安。
李世民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是玄武门之变杀出来的,也是他软禁自己的父皇李渊得来的。
如今连魏王李泰都觉得太子李承乾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想要独揽朝纲,那李世民会怎么想?
他李世民需要太子李承乾有自己的威望,但是这威望必须有一个限度,而这限度就是绝对不能够超过李世民的底线,绝对不能让他李世民成为陪衬。
在这大唐朝堂之上,什么话都还是他李世民一人说了算,太子虽然是储君,可也只是储君罢了,他还不是大唐的天子。
朝中一些聪明人明白了魏王李泰的用意之后,心中已是对这次争锋的结果有了一些比较准确的预测。
果不其然,就在魏王李泰说出那番话后,已是回过味来的李世民心中冷哼了一声,而后说道:“太子虽为储君,但也不必事事躬亲,这重建文学馆的事情就交给魏王李泰办吧,等魏王李泰有了大致章程后,报给朕来看看就行了。”
李世民这话,明显有对太子李承乾敲打的意思,报给他看,那也就是说此事除了他与魏王李泰接触外,其他任何人都不准插手。
太子李承乾本以为自己的父皇会为了自己的威望把文学馆的事情交给自己来办,可他没有想到魏王李泰竟然也学会了自己之前的手段,以烘托自己的权势来引起父皇的忌惮。
他心中很恨。
可想到自己的父皇对自己已生了戒心,他自是不敢再多说其他,行礼领命之后,便退进了群臣的队伍之中。
今天早朝讨论的事情并不是很多,退朝的时候离正午还远,在群臣陆续离开的时候,李世民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于是便吩咐太监去把魏王李泰给留下。
太监去传口谕的时候,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正一前一后的走着,听到太监这话,太子李承乾心中顿时又生一股恨意来。
………………………………
第224章 兴农社
? 很明显,李世民这是故意的。
太子李承乾虽然品性有差,但绝对不是笨蛋,李世民在这个时候单独把魏王李泰留下,分明有作秀给群臣看的意思。
刚才群臣不是以为太子李承乾的威望已经高的足够让魏王李泰臣服了吗,那他李世民现在就宠信一下魏王李泰,让朝中百官对之前的感觉产生动摇,让他们觉得李世民其实最宠信的是魏王李泰。
太子李承乾知道这是李世民在敲打他,甚至是在给群臣一种印象,一种太子虽是储君,但也有被废的可能。
而如此一来,太子李承乾之前苦苦经营的威望只怕就要大打折扣了。
可就算太子李承乾明白李世民的用意,他却也说不得什么,只能一声冷哼之后,一挥衣袖坐进马车,急匆匆向东宫赶去。
对于李世民的口谕,魏王李泰有些吃惊,不过也有些兴奋,若论聪明程度,他是比太子李承乾要强的,因此他自然也看出了李世民的用意,而他知道自己的父皇有意提拔自己的时候,他又怎么能不兴奋?
连连领命之后,魏王李泰便随前来传口谕的公公进了御书房。
在御书房,李世民随便找了一些话题跟魏王李泰聊,比如说天气越来越热,你这身子可还受得了,上早朝的时候是不是惹的难受,要不为父特赐你一辆超大马车怎么样?
李世民唤魏王李泰留下本就有做给群臣看的意思,真要他跟魏王李泰聊些其他事情,一时之间还真有点为难他,二人虽是父子,可他们又怎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