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唐侯-第7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孙无忌神色微微一震,接着摇头:“他们两人怎么可能造反,而且这事显然圣上也是知道的,不然秦怀道就这么不见了,圣上能不怀疑?”
“这……”长孙温有些迷惑了,不过经过他这么一提醒,长孙无忌突然反应过来,道:“此事圣上若是知道,那必是圣上安排的,圣上安排兵马到山上做什么?”
想着,长孙无忌顿时又有了灵感,接着就在屋内来回的走动起来。
“是了,是了,怪不得,怪不得,前段时间圣上想要泰山封禅,结果被群臣以及那些儒生以功绩不够而被阻止,以圣上脾性,怎肯善罢甘休,他只怕是想灭掉吐蕃,所以才偷偷练兵啊。”
唐军不能适应吐蕃的气候,这点长孙无忌也是很清楚的,如今唐军在山上练兵,那除了对吐蕃用兵外,只怕没有其他可能了。
这样想着,长孙无忌又哼了一声:“我们的这位天子,还真是想起一出是一出啊,他以为这样练兵就能够灭了吐蕃?吐蕃实力不俗,可不比突厥啊。”
长孙无忌这话倒不假,吐蕃的情况其实是十分复杂的,不仅吐蕃的构成复杂,就是地势也极其复杂,想灭掉吐蕃,绝非易事。
“父亲,既然灭吐蕃不易,那父亲可要阻止圣上?”
长孙无忌想了想,道:“圣上只是练兵,还没有说对吐蕃用兵,谈何阻止?还是先看看再说吧。”
长孙无忌这边并未有什么动静,武昭仪这边,却是隐隐有些不乐。
对吐蕃用兵这事,她是希望越早越好的,因为越早灭掉吐蕃,她的提议就越有功劳,而他们也越好劝李治泰山封禅,以此得圣宠。
可是李治对吐蕃用兵是用兵了,但他却要先练兵,这样一来,岂不是又要耽误很多时间?
练兵要用一两年,灭掉吐蕃至少也得一年吧,这样的话三年之后李治才有可能泰山封禅,三年对她武昭仪来说,真的太长了。
三年之后,她便过了三十了,三十岁的女人,对李治还能有多大的吸引力呢?
武昭仪这番考虑之后,觉得不能等这么久,他必须尽早触动大唐和吐蕃的开战才行。
她也清楚,过早开战,对大唐来说并不是很有利,但在她看来,大唐做出一些牺牲来,要取胜也并非难事,如此,就算要牺牲更多的人,取胜也变得更加的困难一点,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且,他也知道,李治现在也必定很心急,只要机会合适,李治肯定会忍不住对吐蕃动手的。
想引发大唐和吐蕃的战争,在武昭仪看来方法有很多,她可以在朝中做手脚,也可以在吐蕃那边做手脚。
当然,若是能够双管齐下,则是最好。
有了这个想法后,武昭仪立马派人给许敬宗送去了消息,而除了送给许敬宗一些消息暗示外,他还让自己的武家兄弟派探子送一些消息到吐蕃与大唐的边关上去。
这样安排妥当之后,武昭仪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
李治想等准备好之后再跟吐蕃作战,她偏偏不让。
秋风已凉时节,当秦怀道带着兵马开始练兵的时候,长安城中,一些探子悄然离京,直奔吐蕃而去。
在这些探子中,有几个是武昭仪派去的人,但也有几个是吐蕃探子。
吐蕃并非笨蛋,他们知道在大唐灭掉突厥之后,他们便成为了大唐眼中最大的钉子,如此,他们肯定是要时刻注意大唐动向的。
如此,在大唐安插一些探子卧底什么的,再正常不过了。
既然是吐蕃探子,必然对大唐的行动最是敏感,大唐秦怀道带着几万兵马悄然消失的事情,他们又怎么可能察觉不了?
既然察觉了,那么想办法探听也很正常,而他们在大唐的手段其实还是很多的,探听清楚之后,便急匆匆的回去复命了。
吐蕃探子悄然离开了长安城。
长安城并无任何异样,仿佛明天还是明天,大唐还是大唐。
武昭仪很快得到了许敬宗以及她武家兄弟的回信,得知之后,武昭仪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她可以很肯定的说,她的计划一定会成功的。
大唐跟吐蕃的一战势在必行,避免不了,除非李治特别的坚决,但她不认为李治是这样的人,一个想要尽快泰山封禅的人,他忍得住吗?
就算他忍得住,这不是还有他武昭仪的嘛。
………………………………
第1857章 借口
? 秋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今年的长安特别的冷。天籁.』⒉
上早朝的时候,群臣冻的都要抖了。
李治跟群臣商议朝中事情,这样商议的差不多的时候,一名官员站了出来。
“圣上,臣要弹劾秦怀道谋反。”
此话一出,李治和唐舟两人心下猛然一震,而其他人则是哗然,好端端的,怎么有人要弹劾秦怀道谋反?
大家望去,见那人是御史台的金大楚。
此时的金大楚神色坚决,好似一定要弹劾秦怀道一般。
群臣有些不解,不由得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这秦将军怎么就谋反了?”
“是啊,我也不清楚啊。”
“金大人这么一说,老朽还真是许久未曾见过秦将军了呢。”
“啊,莫不是真的谋反了?”
群臣议论纷纷,李治自然是不肯在朝堂上讨论这件事情的,于是就道:“金爱卿所言之事,等下朝之后与朕到御书房说。”
这事李治想瞒着,毕竟瞒着了,就能够出其不意,彻底灭掉吐蕃,可如果吐蕃知道有了防备,到时打起仗来,只怕也颇多磨难。
李治这样说完,金大楚却是有点不依不饶,道:“圣上,谋反大事,岂可不在朝堂上议论,臣有证据,证明秦怀道谋反。”
见金大楚这般,李治心下顿时就有点厌烦,可在朝堂上,又不能怎么样他,只能紧咬嘴唇,问道:“你有什么证据?”
“回圣上话,那秦怀道带着几万兵马离开了长安城,这便是证据,而且臣还打听到他去了什么山上,这不是藏兵吗?”
这话出口,群臣又是一愣。
“什么,秦怀道带了几万兵马离开了长安城?”
“这还了得,比是谋反无疑了。”
这样说着,群臣之中,已是有不少人站了出来。
“圣上,秦怀道若真的带了几万兵马离开长安城,必是谋反啊,请圣上彻查此事。”
“是啊,圣上,这事太危险了,不可不妨啊。”
群臣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可把龙椅上的李治给气坏了,他就纳闷了,这金大楚好端端的,说这个做什么?
没有办法,李治只能摆了摆手,道:“秦将军领兵离开的事情,是朕授意的,并无谋反一说。”
李治说完,群臣顿时又傻眼了,怎么这事圣上知道,而且还是他安排的?
紧接着,群臣就问了起来。
“不知圣上让秦将军领兵离开长安所为何事?”
“是啊,圣上,作为臣子,我等怎能对此事不闻不问?”
“还请圣上明言啊。”
李治想怒,想骂人,可许久之后还是忍了下来,道:“朕让秦将军带兵自然有朕的道理,需要跟你们说吗?”
“圣上……”
一个大臣刚说了一句,李治突然喝道:“好了,退朝,此事以后不准再提。”
李治生气了。
退朝之后,李治将那金大楚叫到了御书房,此时的金大楚仍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仍旧一脸的义正言辞。
李治越看越生气,真想一脚踹死他。
“这事以后不要再提了。”
金大楚犹豫了一下,可是却应了下来。
见金大楚这般反应,李治眉头顿时微微一凝,但是并未多言,挥手让金大楚退了去。
………………………………………………………
却说金大楚离开之后,李治直接去了乾祥宫。
那金大楚是谁的人,李治若是想知道,很快就能够查清楚。
等他现金大楚是武昭仪的人后,对于金大楚在朝廷上闹这么一出的目的,他多少也就明白了。
来到乾祥宫后,李治并没有直接挑明此事,而是先让武昭仪给他弄了点午饭来吃,毕竟上了早朝之后,他也饿了。
武昭仪也没多想,只是尽心尽力的服侍。
这样吃着午饭的时候,李治才突然问道:“媚娘啊,你觉得我大唐如今跟吐蕃一战,胜算有多少?”
这事是武昭仪提出来的,李治倒也不用瞒着。
而武昭仪听到李治这话,神色微微一动,隐约间,她觉得李治只怕是现了什么。
不过他也不急,道:“圣上,在奴家看来,我大唐兵强马壮,又极其的富饶,要与吐蕃一战,胜算至少有七成。”
李治正在喝酒,听到武昭仪这话后突然停了下来,犹豫了一下,道:“媚娘未免太小看吐蕃了,吐蕃乃蛮夷,最是疯狂,不可小觑啊,在朕看来,我大唐若与吐蕃一战,如今胜算只有五成。”
武昭仪一愣,道:“圣上未免有些妄自菲薄。”
李治摇摇头:“朕要的是灭掉吐蕃,而不是打败吐蕃,媚娘你可知道?”
武昭仪不语,他自然清楚,只是她并不想让李治这样悲观罢了,悲观了,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治又继续道:“如何对吐蕃用兵,朕心里有数,媚娘就不必过多搀和了,该用兵的时候,朕自然会用兵。”
李治终于把自己的警告说了出来,虽然不是特别的明显,但他相信以武昭仪的聪明才智应该听得出来。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他这么说完之后,武昭仪已是明白了李治话里的意思,而武昭仪明白之后,并没有再反驳。
在她看来,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她并非要在朝堂上促使李治对吐蕃用兵,他只是想让人知道大唐有了这些动作而已,只要有了这些动作,吐蕃那边很快就能够得到消息并且加以证实。
如果吐蕃知道大唐要对他们用兵,以吐蕃目前的情况,他们有多少选择?
在武昭仪看来,吐蕃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先下手,如此的话,不管大唐李治想不想提前跟吐蕃一战,他都无法避免。
长安的一次早朝,只不过是为了让吐蕃的人更加信服大唐要灭他们罢了,而她送去的消息便是如此,吐蕃得到了她派人送去的消息,再有朝堂上的一闹,吐蕃的人必定深信不疑此事了。
目的已经达到,武昭仪断不会在这个时候再得罪李治的。
吃过午饭,李治并没有在乾祥宫多做停留,他警告武昭仪的目的也已经达到,只要以后武昭仪的人不在朝堂上大闹,他便心满意足了。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这样认为着的时候,吐蕃那边的人很快得到了有关长安的一些消息,以及一些推测。
(本章完)
………………………………
第1858章 吐蕃之议
消息传到吐蕃的时候,秋风正紧,这里的天气比长安的要冷。燃文 ?en‘org
贡日贡赞听闻秦怀道领着兵马消失的消息后,立马将吐蕃的一众群臣以及各部落首领给召集了来。
如今的贡日贡赞已经十几岁了,显得越发稳重成熟,让吐蕃的其他部落首领不敢小觑。
群臣以及部落首领来了之后,贡日贡赞将这些情况跟他们说了一下,然后问道:“诸位觉得,大唐这是要有什么动作吗?如果有,他们是不是针对我吐蕃的?”
贡日贡赞问出之后,朝中老臣莫石站出来道:“陛下,这个消息想来不会有假,因为除了我们的探子送来的消息,老臣还从大唐边关的其他地方得到了一些消息,秦怀道的确带着兵马消失了,为了这事,大唐的一些臣子还很奇怪,在早朝上询问了李治。”
莫石说完,一名叫哈奇的部落首领道:“陛下,秦怀道领兵消失,只怕是要针对我吐蕃啊,如今大唐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吐蕃,若非为我吐蕃,大唐何须那般费力?”
“是啊,圣上,我们必需做好准备才行,甚至,提前动手,趁大唐未练好兵马之前。”哈奇是吐蕃众多部落中实力比较强悍的一个,很多小部落其实都很依附于他,哈奇开口之后,其他部落首领也都跟着附和。
贡日贡赞见这种情况,却也不急,道:“这些还都只是猜测,并不能确定大唐就是真的要对我们动手,准备是一定要准备的,但是不是先下手,恐怕还要再等等。”
贡日贡赞少年老成,之前与大唐一战,他们毫无还手之力,如今李治坐镇长安城,再轻易与大唐开战,他们只怕更是胜少。
而且,他很清楚哈奇的目的,吐蕃若与大唐开战,吐蕃必定不稳,那时他趁机夺取自己的赞普之位,也就更加的容易了。
别看他现在掌控着吐蕃,但其实下面那些部落首领肯听话的,真没有几个。
贡日贡赞这么一说,哈奇心里就有点不高兴了,道:“那何时可以出兵,难不成等到大唐打来了我们再动手吗?”
贡日贡赞道:“吩咐下去,让我们的人调查清楚秦怀道的真正去向,若是能够知道他们如何练兵的更好,等清楚之后,我们再做决策不迟。”
贡日贡赞这般说完,便让其他人离开了,唯独留下了老臣莫石。
整个吐蕃,最是受贡日贡赞信任的,就是这个莫石了。
当整个房间只剩下他们两人的时候,贡日贡赞道:“莫大人对此事怎么看?”
莫石已经六十多岁,但有点显老,他摸了一把胡须,道:“陛下的决策是对的,如今我们吐蕃虽说十分强壮,但大唐也丝毫不弱,而且他们有轰天响、陌刀队这些大杀器,我吐蕃想胜他们不容易,唯一能做的,便是依靠我吐蕃地形和气候,确保吐蕃不失而已。”
这话有点灭自己威风,不过最是应该年轻气盛的贡日贡赞却听了进去,因为他去过大唐,见过大唐的繁华,也见过大唐的厉害,他知道打仗,不能太想当然。
他点了点头:“莫大人说的极是啊,只是我怕其他部落忍受不了,会对大唐用兵,那时起了矛盾,可如何是好?”
虽是吐蕃赞普,但他的威信还没有达到说一句话就是一句话的地步,若真的有人不顾命令跟大唐开战,导致局面不可收拾,那是十分可怕的。
他留下莫石的真正目的,便是为了这个。
莫石听到贡日贡赞这话,沉思了片刻,接着说道:“陛下的年纪也慢慢大了,是时候确立自己的威信了。”
贡日贡赞道:“如何建立威信?”
莫石道:“现在这个时候,也是各部落进献羊马的时候了……”
莫石与贡日贡赞一番详谈,待莫石说完,贡日贡赞连连称赞。
……………………………………………………………………
入秋之后,吐蕃的大部分草原都开始荒芜起来,很多部落的牛羊都渐渐失去了丰厚的食物,为了能够让牛羊更好的生存下去。
秋冬之时,吐蕃的人会把一些公羊公牛什么给吃掉,留下母羊母牛,待他们开春之后再行繁衍。
古往今来,皆是如此。
而每年的这个时候,也是各部落向吐蕃赞普进献牛羊的时候,不过以前几年,这些部落首领虽然都还依附于统一的吐蕃名下,但对于进贡这事,却十分的敷衍,如果应该进贡一百头羊,他们能进贡二十头羊已经很不错了。
有的,甚至让人牵着一头羊就来了。
他们根本就没把这事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