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唐侯-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不用不代表不喜欢,那个女孩子不喜欢香水呢?
她看着马青送给自己的香水,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她的脸颊瞬间晕红起来,以前身为石百万的石家七女,她就跟石百万的妾女没有什么分别,完全就是石百万的工具,在她的心中,根本就没有渴望过爱情的来临,因为她觉得像她这样的女人根本不配拥有爱情,她也不想拥有爱情。
爱情是神圣的,她根本想象不到自己遇到爱情的时候会是什么样,或者她根本就想不到自己会怎样遇到爱情。
可在今天晚上,两瓶小小的香水,突然让她的心生了涟漪。
春风拂面,带着远处淡淡的花香,但在此刻,那花香怎么也不及她手里的两瓶香水香。
夜色又深。
慕容府。
慕容英男卸下了斗笠,露出了她那精致的略显高冷的面容,她的眉毛修剪的很漂亮,但并没有描眉,不过配上她的脸庞,却使得她整个人都很惊艳。
屋内的灯光并不是很亮,她透过铜镜端详着自己的容颜,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么美的人却只能每天带着斗笠,这给她一种暴殄天物的感觉,像她这样的美人,应该让人爱慕,让人追捧的。
可从她剩下了开始,就从来没有享受过这一切。
他们慕容家没有男丁,而想吃水上这碗饭,却又绝对不能是女人,她不明白慕容船帮为何会定下这样的规矩,她曾经想过改变,可却没有一次成功过,在慕容船帮,女人是没有地位的。
因此,她只能在父亲的安排下当一个假小子。
她放下铜镜,看了一眼梳妆台上的那一瓶香水,那是唐舟命人送来的,虽然说只是让她给帮忙宣传一下,但她很清楚这是唐舟送给她的。
唐舟知道她是女人。
看着那瓶香水,慕容英男有一种想要打开喷洒在身上的冲动,可她犹豫片刻之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香水是女人用的,她不能用。
》
草长莺飞的季节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长安城的百姓跟洛阳城的百姓一样,也是喜欢踏青,喜欢斗诗听曲的。
长安城一向都是文人云集的地方,全国各地等着科举考试的人有不少都在。
因此每当春天踏青的时候,长安城郊外是最热闹的,几乎每年都能传出不少佳作来。
今年春天的踏青,想来也不例外。
李慕白等人来到长安城的时候,踏青的热潮还未退去,长安城郊外的花儿还在盛开。
这天他与朋友相携在郊外踏青,与其他外地的几位士子不期而遇,大家同为读书人,相见之后少不得认识一下,切磋一番。
李慕白在他的朋友当中是才情最高的,因此这边少不得以他为首,而对方有一个叫赵凌的,是他那一群人中才情最高的,颇有些孤傲。
他见李慕白的朋友对李慕白多番推崇,突然生出文人相轻的感觉来,因此就很看不起李慕白,相处的时候少不得说了几句文人不可沽名钓誉的话。
这些士子都是聪明人,赵凌什么意思大家一听就明白了,李慕白的朋友很是看不惯,为此难免发生争吵。
两班人这么一吵,顿时引得其他踏青的人也都纷纷赶了来,其中这些人中有刚好带着一群朋友来郊外外的长孙温、段珪等人。
这些可都是权贵子弟,一听这些人因为不服彼此才情才闹了起来,顿时就站了出来。
“几位,才情这事可不是吵出来的,要不两位斗诗如何?”长孙温因为其身份,在长安城权贵之子的圈子里俨然就是老大,当然,前提是这个圈子里的人文官之子多,武官之子少,不然让程处默等人算进来,他们才不甩长孙温呢,最多也就平等一点,算是朋友。
长孙温说出这话之后,长安城的那些权贵之子连忙跟着附和,他们跟着这么一起哄,李慕白和赵凌两人想不比都不行了。
在长安城这个地方,他们谁要是敢不应战,传出去可是要丢大人的。
两人这样被*着应战斗诗,而因为现在还是春天,所以他们经常选的题就是春天。
两人这样选好题后,便开始作诗,第一首以春为题,两人作完之后让人点评,赵凌的朋友自然是向着赵凌的,因此多是说赵凌诗作的好,并且去找李慕白诗里的毛病。
李慕白的朋友见此,顿时也予以回击,说李慕白的诗好,赵凌的诗差。
双方这样争吵个不休,最终还是长孙温他们站出来发表一下意见,他们跟这两人没有什么仇,因此他们的点评就客观公正了不少。
他们觉得两人的诗都不错,称得上好诗,但真要比较的话,还是李慕白的诗更好一些,长孙温身份特殊,他认为李慕白的诗好,大家自然也都跟着认为好。
所以第一首李慕白获胜,这让赵凌很不服,嚷嚷着要再比一首。
………………………………
第517章 不在长安
? 最近朝廷正在对薛延陀用兵,当初太子李承乾提的建议凑效了,突厥部落迁徙到白道川后,果真跟薛延陀发生了矛盾,双方发生了不少冲突,如今的东/突厥是大唐藩属,他们跟薛延陀发生了矛盾,大唐自然不能不理。
大唐的百姓多半是热血的,都想着上战场建功立业,因此边塞豪迈诗最近这段时间很流行。
第一局赵凌输了,因此第二局他就想在边塞诗上找回场子。
因此双方就各写了一首边塞诗,两首边塞诗出来之后,大家少不得又是一番品评,最后仍旧是李慕白胜,李慕白连赢两局,那赵凌要是再说什么,就显得小气了。
赵凌等人怒气冲冲的走了,而李慕白斗诗获胜的事情则很快在郊外传开了。
这些踏青的人中还有很多其他地方赶来的士子,他们听了李慕白的诗后皆来向李慕白结交,他们看得出来,李慕白是真有才情的,也许下一次的科举考试他有可能折桂,同为考生,以后有可能是同僚,因此自然就想认识一下。
而且就算以后当不成同僚,大家同在京城,认识之后也相互有个照应,为以后的发展多了一条路。
这些人把李慕白围起来后,可就没羞没躁的称赞起李慕白来。
“李兄才情一绝,真是令我等欣羡啊。”
“是啊,李兄此才,以后必成大器。”
“刚才那赵凌找李兄晦气,真是有些不知量力。”
“没错,我看李兄大才,就是之前在长安城很风靡的唐舟怕也不是你的对手……”
本来大家恭维李慕白,李慕白已经觉得燥的慌了,他游历过很多地方,见识过很多比自己才情高的人,而京城长安更是大才云集之地,自己要是真像他们说的这么托大,怕以后名声好不了。
不过所谓拳头不打笑脸人,这些人称赞自己,李慕白也不好说他们的不是,只能想其他话搪塞了众人,只是他还没有想出来该怎么说,就听到有人说他比唐舟还厉害。
想到在洛阳城的情况,李慕白脸颊顿时微红,道:“诸位有些言过了,唐小侯爷才情一绝,是我大唐第一才子都不为过,我与他是不能相比的。”
那些士子并没有听出李慕白的意思,还以为他是在谦虚呢,因此连忙跟着说道:“非也,非也,我看李兄的才情可比那唐舟好太多了……”
这士子话还没有说完,李慕白已经再次打断了他的话。
“在下说的是真的,在下来京城的时候路过洛阳,有幸与唐小侯爷切磋过诗词,而且比的也恰是春景和边塞,小侯爷两首诗一出,在下顿不敢出手,这等才情非在下所能及,所以比小侯爷强的话,这位兄台以后莫提,燥的慌。”
李慕白此语一出,顿时惊的大家说不出话来,李慕白的才情他们可都是亲眼所见的,他的诗绝对是好诗,可那唐舟竟然能让他吓得不敢作诗,这怎么可能,那唐舟就真这么厉害?
长孙温等人在李慕白被其他人围起来之后就离开了,他虽然觉得李慕白不错,但他的身份还不至于让他也围着李慕白给其增光,剩下的这些人很多都是从其他地方来的,以前也听过唐舟的才名,但因为并没有亲眼见过,再加上读书人所特有的孤傲,皆认为唐舟是有些沽名钓誉的。
可他们没有料到李慕白竟然说他根本就没法和唐舟比?
“哦,不知那唐舟作的两首什么诗?”
李慕白说唐舟的诗把他吓得不敢作了,那么这些人自然就对唐舟的两首诗很好奇,这事对李慕白来说其实是不光彩的,但李慕白倒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对于唐舟的才情也很敬佩,为此也就很大方的将唐舟的村居和那首出塞给吟了出来。
他这么吟出之后,刚才心里还质疑李慕白有夸大之意的人顿时惊的无言了,他们都是读书人,这两首诗的好坏他们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两首诗绝对比李慕白刚才的诗要高明许多,甚至李慕白的那首边塞诗多少还有点唐舟边塞诗的影子,显然李慕白受到了唐舟这首边塞诗的影响。
此时的众人已经不再称赞李慕白刚才作的那两首诗了,他们反而把所有的兴趣都放在了唐舟的两首诗上,虽然唐舟并不在长安,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这两首诗的喜欢,对这两首诗毫不吝啬的溢美之词。
长安城郊外,踏青的士子很快就都知道了唐舟跟李慕白斗诗,而李慕白在唐舟作了两首诗后不敢作的事情,他们也都知道了唐舟的那两首诗。
这两首诗很快传开了,像春风一样从长安城郊外传到了长安城大街,从长安城大街传到了各个乐坊,传到了长安城对此有心的人耳里。
而就在这首诗从郊外传到长安城的时候,一匹快马风驰电掣的进了城,快马在长安城的街道上飞奔着,马上之人一边挥动马鞭,一边高声大喊:“边关急报,吐蕃犯我阔州,边关急报,吐蕃犯我阔州,阔州刺史别丛卧施举州投降……”
快马在长安城的街道上飞奔着向皇宫赶去,长安城里的百姓听到这个之后,脸色皆是一变,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感叹马上就要带来的战争,他们反而愤怒,振奋。
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他们大唐侵犯别人,何时别人干侵犯过他们?
大唐的男儿都是热血的,面对吐蕃的这等挑衅,他们怎么可能惧怕?
当快马奔驰而过之后,关中的热血子弟已经开始考虑参军了,他们参军,不仅是为了保家卫国,他们也想通过参军来谋取一个前程。
两者并不冲突。
古往今来,一心为国的人固然值得敬重,但有私心的人也应该得到认同,而在这个世上,真正无私为国的又能有几个?
边关快报送入了皇宫,看了快报内容的李世民气的不行,骂了一句别丛卧施误我大唐之后,立马便命人前去将李靖、长孙无忌等人给叫来。
阔州城失,大唐的危机还不算特别严重,但如果吐蕃大军继续东进的话,那他大唐的屏障可就要失去了,如今大唐该如何应对吐蕃,绝非他李世民一人就能够有定论的。
宫里的太监急匆匆跑了出去,长安城的上空似有黑云凝聚。
………………………………
第518章 吐蕃之意
? 阔州城失绝对是大唐的一件急事,所以长孙无忌等人在接到宫里的消息之后,骑着快马就向皇宫赶去。
一行人进得皇宫,相互望了一眼之后,便直接去了御书房。
李世民在御书房正着急的走来走去,长孙无忌等人进来之后立马问道:“圣上,出了什么事情?”
李世民见到他们几人,也不再客套,直接将边关急报拿给他们来看,长孙无忌等人看完之后,顿时一惊:“阔州刺史别丛卧施举州投降?真是丢尽了我大唐的脸面。”
李世民看了一眼他们,道:“哼,别丛卧施投降事小,如今朕就担心吐蕃会得寸进尺,若是攻下渃洲和松州的话,只怕他们就要直*长安了。”
长孙无忌眉头微凝,如今大唐的情况的确有些不太乐观,前不久前大唐刚派兵与薛延陀交战,如今吐蕃又来找事,明显是想趁大唐腾不出手的时候来占便宜。
只是这样想后,长孙无忌立马说道:“圣上莫急,松州城易守难攻,吐蕃倒不一定能够攻下,而那吐蕃最近几年虽然发展迅速,但与我大唐相比还是差了许多的,他不可能有野心与我大唐决一死战,臣觉得他们肯定只是想占些便宜。”
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时才不过二十几岁,他从继承首领之位开始就多番征战,平定了吐蕃内乱,使得吐蕃一统,而吐蕃一统之后,松赞干布便对吐谷浑、党项等大唐的附属国出战,在前几年甚至还想让李世民嫁个公主去那里。
但大唐根本就没有把吐蕃放在眼里,因此对于他们的请求根本不予同意。
再加上吐蕃所在的地方十分贫瘠,又不在丝绸之路上,所以李世民对攻下吐蕃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只是让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吐蕃的松赞干布竟然胆子这么大,打了吐谷浑、党项之后竟然敢来找他大唐的晦气。
长孙无忌说完,李世民冷哼了一声,而此时的李靖却保持沉默,他是武将,按理说对于打仗是最热衷的,但他的军功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已经让李世民对他产生了忌惮之意,所以像这种事情,他提提意见可以,但绝对不能表现的对打仗这件事情很有兴趣的样子。
李靖不语,李绩却是开口了。
“圣上,吐蕃此举有趁火打劫的意思,如今我大唐正与薛延陀作战,兵力以及粮草有些不济,不妨先不要急着出兵,派人与吐蕃和谈为妙。”
李绩是个文官,虽然打仗也是把好手,但他更关心的还是大唐的发展与民生,如果大唐百姓不用经历战争之苦,他还是愿意为之做出努力的。
隋唐之乱,中原之地的人口锐减,如今虽说比以前好了不少,但人口真的说不上多,李绩不希望看到战争的发生,与薛延陀一战他没能阻止住,但跟吐蕃一战,他觉得自己必须倾尽全力才行,因为吐蕃不是薛延陀,吐蕃比薛延陀的势力要强大的多。
李绩话罢,李靖眉头微微一凝,没有开口,但旁边的牛进达就不愿意了,道:“那吐蕃欺负到我大唐头上了,我们跟他和谈?P,要我说,打,打到他们滚会老家去。”
牛进达这么一说,其他跟来的武将也纷纷表示这一仗得打,吐蕃欺负到他们头上了,这气他们大唐就从来没有受过,如今要是还不打和谈,传出去岂不是叫人笑话?
李世民望着这些人沉思了片刻,最后说道:“几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吐蕃攻我阔州,的确有趁火打劫的意思,只是如今我们失去了阔州,若与他们和谈,丢面子事小,让吐蕃觉得我大唐可欺,向我大唐索要赔偿事大。”
说到这里,李世民又扫了一圈众人,接着说道:“我大唐如今的情况不能与吐蕃决一死战,灭掉吐蕃,和谈是肯定要谈的,但这和谈不能是我们求着吐蕃和谈,必须是他们求着我们和谈,吐蕃刚统一,想来也不敢与我们决一死战,把之前所有的成就都毁掉。”
李世民是个很喜欢打仗的人,大唐周边的那些国家他都想招惹招惹,让他们臣服大唐,但他李世民并非一个看不清形势的人,如今大唐是比以前富强了,但并没有恢复过来,甚至没有恢复到隋文帝时的盛况,再加上大唐最近几年连番征战,实在支撑不起一场与吐蕃决一死战的战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