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是个坑-第7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聪明人,顶尖的聪明人,只是装傻罢了。
楚擎不算聪明人,但是总喜欢装一个装傻的聪明人,最后反倒成了真傻。
而昌承顺,是真的聪明,自幼就聪明。
如果他是普通百姓,一定会挣脱地位的束缚。
如果他是商贾,未来成就或许不次于白家乃至付家。
如果他是世家子,假以时日,要么,成为楚擎最强大的盟友,要么,成为朝堂上楚擎最难缠的敌人。
可惜,他是皇子,而且还是个草根皇子,比楚擎更草根。
这种草根皇子的身份,对昌承顺来说就是一种诅咒。
还是那句话,干皇子的,谁不想干皇帝,历史上那些所谓淡泊名利的皇子,说是对皇位一点兴趣都没有,让他们扪心自问,真的想都没想过吗,一次都没想过吗,就不想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就不想金口玉言唯吾独尊吗?
一定是想过的,这是人性,造物主决定的,所谓没兴趣不过是自知没机会罢了。
第二次八龙夺嫡的时候,昌承顺才入宫没多久,身份根本不正,加上年纪幼小,没有任何竞争力,很多人都拿他当昌喻昌贤那一辈看待,毕竟才比俩皇子大了没几岁。
昌承顺深知这一点,知道自己没有任何机会,所以第一时间站了队,他是聪明人,也做了一个聪明的选择,站队了老三昌承恪。
从当初那种情况来看,这种选择无疑是正确的,老三昌承恪的赢面太大了,文臣武将都有支持的,世家也都支持,单单是人脉这一块就不是老四能够比肩的,更别说群众基础也打的好,人好嘴又甜,长得帅气又有钱,连京中百姓都觉得老三稳赢。
可外人不知道,昌承顺也不知道,都不知道还有个姑娘叫陶若琳,就算知道也无法想象像陶若琳这种妖孽,竟然给der呵的黄老四当了谋士。
没办法的事,mrs陶就喜欢挑战极限,就愿意帮屌丝翻盘,老毛病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当初陶若琳也“考察”过昌承恪,特意跑封地去考察了,那时的老三野心勃勃,王府外面残破不堪,府内却是清泉润蛟龙,表里不一,陶若琳就讨厌这种事。
你想夺大宝,可以,大大方方的夺呗,结果弄的假仁假义扭扭捏捏的,我呸,然后…肖轶正好那时候在边军成了奉车都尉。
最后陶若琳索性一想没难度没挑战反而没意思,就蹦蹦哒哒找老四去了。
有因必有果,因为陶若琳的关系,昌承恪被连下数城,昌承顺第一时间察觉到老三没机会了,没有任何犹豫投奔了老四,又给老三卖了。
这是老八昌承顺第二次判断错误,倒也不能说判断错误吧,只能说是信息滞后的缘故导致的。
他根本不知道第二次八龙夺嫡的目的是什么,以为只是单纯的竞争龙椅。
还是因为年纪幼小,没有开府建牙,连给他跑腿的人都没有,光靠自己瞎合计,也不做作市场调研。
结果显而易见,在老四眼里,这种二五仔就是欠揍,如果不是姓昌,他都直接弄死了。
那顿揍,很疼,疼的昌承顺好几天下不来床,别说弟弟,儿子都没这么揍的。
因为这顿揍,昌承顺第三次判断错误。
黄老四还没赢,就能往死里揍他,这要是当上了皇帝,不得直接弄死他啊。
当时昌承顺就是这么想的,可他根本不知道的是,就这顿揍,那是黄老四的“极限”了,最多就是给他个半死,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在老四眼里,昌承顺就是来回挑拨搞风搞雨。
可昌承顺怕了,怕到骨子了,深怕黄老四登基后会弄死他。
然后昌承顺就给一群根本没有任何机会的其他皇子们叫到了一起,想玩一把团结就是力量,最后就再一次领略了一下黄老四多有力量。
第二次揍,比第一次还疼。
对黄老四来说,第二次揍就是让昌承顺长长记性,可老八昌承顺却觉得自己快被打死了。
第二次揍,黄老四是真下死手了,昌承顺怀疑自己会被活活打死。
这次也是极限,黄老四稍微突破了一下极限,可昌承顺根本不知道,就算老四再突破极限,他也不会动手杀自己兄弟的,像老二那种拿着刀不让亲爹睡觉的情况,老四不也没动手吗。
可从始至终,昌承顺只是想讨个好卖个乖,好好活着,至少在成年前当个逍遥王爷就好。
他是聪明人,知道一个道理。
人嘛,总得站队,不站队的话,不管谁赢了,第一个就会干掉你。
可聪明人昌承顺终究还是判断错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黄老四登基后,没干掉任何皇子,如果昌承恪登基的话,也不会这么做。
倘若当初老八没有卖来卖去,不管老四登基还是老三登基,他都会是那个最受宠的弟弟,可惜这个弟弟玩脱线了,别说当弟弟,弟中弟都当不成。
拎着水桶跑上跑下的昌承顺,额头上见了汗。
随着一声锣声,亥时到了。
昌承顺突然闭上了眼睛,似乎在聆听着什么,也或许是等待什么。
一缕寒芒闪过,剑光划破了昌承顺胸前的皮肤。
同一时间,正在为百姓们施温水的上善大师,也受了袭击,长剑,穿过了腹部。
上香百姓中,出了刺客,人群大乱。
第1615章 幽王好手段
楚擎刚入宫,望着书案后的昌喻,很是欣慰。
这都晚上九点了,这小子还在批复奏折。
要知道即便是黄老四在宫里的时候,如果不是重要的事情,他极为几率,只要到了时辰,绝对不多看一眼,自律到了可怕,马上穿上鞋回韬武殿劳逸结合。M。。coM
楚擎坐下后,没有马上提及幽王的事,而是询问了最近的政事。
“王叔真知灼见,咱大昌的百姓,是少,太少了,国库如今有了钱财,必是要将政令发布下去的。”
昌喻所说的政令,也是最近朝堂上探讨的事情。
楚擎没上朝,他的代言人是王无疾,也就是王天玉的老爹。
关于生孩子。
楚擎的意思就是一个字,生,闲着没事干,那必须生孩子。
后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现在,人口才是。
人口多了,才可以务农,才可以从军,才可以有更多的人才培养,才可以开疆拓土。
户部查税的手段越来越多,现在那些世家已经不敢再搞什么隐瞒土地或是隐户的事了,加上商税以及瀛岛掠夺回来的银矿,国库丰盈。
别说朝臣,哪怕是宰辅南宫玺,哪怕是太子,都没想到,头一次打这么富裕的仗,国库的钱是越花越多,要不是这样,大家也不可能对楚擎灭瀛的事只字不提。
国库有了钱,是该用之于民了,时机成熟,楚擎需要朝廷鼓励大家生孩子了,生得越多越好,生的多,当地州府不但有优待,还会发米发钱,说的再通俗点,那就是超过三个孩子,朝廷给你养,生的越多你越棒,棒棒哒,生吧,闲着也是闲着,抓紧时间造就是了。
其实以前朝廷就鼓励大家生孩子,只不过就是口嗨,生吧,生的越多越好,但是生出来了,朝廷却是不管的。
古代是很注重人口,人多了,冷兵器时代下,战争来临可以保家卫国,和平时期可以务农养活更多的人。
只是想都这么想,操作起来也不难,就是无法政通人和,百姓根本养不起太多的孩子,自己吃口饭都难,更别说养那么多孩子了。
现在昌朝不但要口嗨,还要付出行动。
“土豆和番薯已经育种了。”
知道朝堂上这事算是定了,楚擎却没有太过开心的神色,正色道:“太子殿下支持归支持,可为何支持,我还是需要和殿下说清楚的,我去过边关,边军老龄化十分严重,老龄化的意思就是已经没什么年轻人从军了,都是老卒,这个老,不单单是指从军多年,也指年纪,现在北关草原被咱们占领了,南关番蛮一退再退,不少州府将人口迁徙到了东海,而东海是三道,又有不少百姓出海去了琉球岛,这也会造成一个隐患。”
昌喻亲自给楚擎换了杯新茶,又坐的板板正正,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北关,有更多机会,南关也是如此,东海三道,琉球岛,都是如此,所以关内的人口会越来越少,而且去的,都是年轻人,是青壮年,关内剩下的大多都是老弱,这就是隐患,现在看不到但是将来一定会出现的隐患,不能断代,大昌朝需要年轻有力量朝气蓬勃的一代,一代接着一代,为盛世耕耘。”
“楚师所言,学生懂了。”
没外人,可现在算是楚擎教授一些道理,昌喻自称学生,而不是王叔。
昌喻侃侃而谈:“我大昌,不但要有睿智的老者,也要年富力强的农户与军伍,更要有聪明伶俐的孩童,孩童,会成长为年富力强的农户与军伍,假以时日,年富力强壮,会变为睿智的老者,缺一不可。”
“就是这个道理。”楚擎的笑意愈发的浓厚了:“就如同农户、商贾、农户、朝臣,缺一不可。”
一点就透,昌喻已经隐隐约约意识到这件事了,其实关于人口这事,楚擎不用往深了说,他都懂。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放古代能干这事的都是年轻人。
这也就导致了出海前往琉球岛的以及出关千万草原和深山的都是年轻人,很多比较偏远的村镇,老龄化极为严重。
离开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人口不够用不说,关内老龄化也开始严重,的确是个大问题。
又探讨了一会,楚擎欣慰至极,愈发满意了。
昌喻比昌贤强的太多太多了,不是说脑子,而是这股子稳重劲儿,不止比昌贤强,比黄老四都强,不像老四,聊会正事就开始拐弯抹角的想要借钱,借不到钱,没办法开源,那就节流,扣人家孙安的俸禄,楚擎看着就膈应,挺大个皇帝,天天惦记人家老太监的工资,要脸吗。
最近朝堂中已经传出风声了,太子少师陶瑸要走官方程序任寒门书院的院长。
如果寒门书院是一个连锁机构的话,那么这个寒门书院的院长,就会是首席执行官,哪怕是读书人,即便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寒门书院如今的地位与影响力,早已超过了国子监。
以前,国子监是世家子的学校。
现在,也是世家子的学校。
这一点是没变的,可变了的是,不止是世家子才可以成为读书人。
物以稀为贵,从古至今,光听说过少数人享有优待高高在上的,没听说过好几百万人高高在上可这几万人祸害。
说来说去还是个阶级问题,此消彼长,楚擎再提高寒普通百姓学子的地位同时,也在无形之中降低了读书人原本的地位和待遇。
现在寒门书院已经开枝散叶了,楚擎也没时间去管,更没这个能力,必须正规化,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真正大儒名士坐镇。
太子少师陶瑸就很适合,如果老陶成为了寒门书院的院长,那么肯定会卸下太子少师的职位。
这也是楚擎考虑许久的结果,以前陶瑸就在书院挂了这个职,但是没走程序。
都是当院长,如果是清华美…呸呸呸,如果某个有名望的人来坐镇,和一个技术学院的教导主任坐镇,感觉肯定不一样,书院本身的身价就刷的一下上去了。
其实老太现在这状态,已经是带点半隐退了,太子天天监国,上朝下朝的,哪有时间在读什么书,已经履行天子之责了。
而太子天天管楚擎楚师楚师的叫着,一旦太子少师这个职位空出来,一定是楚擎的,换了别人,太子也不认。
千骑营大统领和太子少师这个职位,以及皇子这个身份,三者之间根本不冲突,也不用走朝廷走吏部,
楚擎知道这件事,既然要顶个太子少师,甚至将来顶个帝师的头衔,所以才会将一些自己认为是好的,正确的想法灌输给太子,也算是尽了一份应尽的责任吧。
“鼓励生育这事既然通过了,尽快落实吧。”
楚擎呷了口茶,反倒是不急于谈幽王的事了,继续说道:“关于商贾,不能用道德和礼法来约束他们,需要用律法,商律,如果不去约束他们,商贾对国朝造成的损害,猛于洪水猛兽,甚至比兵灾天灾更加可怕。”
昌喻似乎不是很懂,楚擎也不在意,微微一笑。
还是习惯问题,士、农、工、商,商贾是最没地位的,也是最被轻视的,说商贾猛于洪水猛兽,的确是有些让人不理解。
就如同古代,很多帝王看着被剥削的百姓,满面不屑,一群种地的百姓,能怎么样?
然后百姓们就揭竿而起给这傻了吧唧的帝王推翻了。
商贾的地位如今还不如百姓,除非是商会的商贾,或者达到了一定的体量,如付家与白家。
“商律着重四点,要明令,要严令,第一个,税,关于商税,该交的一文都不能少,这是大学问,货物繁多,何止千百种,需要细化,有的货物赚的多,有的少,收的税金不可一概而论,也不能再十抽几了,第二个重点,垄断与竞争,想要垄断的商贾,直接一棒子打死,因为垄断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这点是重中之重,光罚款可不行,这属于是犯罪了,甚至是杀人,只是他杀的人咱们看不到罢了,三,海克斯…不是,是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这种也要重罚,四…”
四还没说完,江月生突然跑了进来,都没有通报。
“殿下,大人,出事了,城南,大普寺,幽王昌承顺,尚善老和尚,遇袭了!”
楚擎霍然而起,面色剧变,昌喻也是面露惊容。
楚擎厉声问道:“谁干的?”
江月生面色莫名:“似是…似是道士,也似是…似是探马,还…还似是南郊庄户。”
楚擎:“…”
昌喻下意识看向楚擎,面色古怪。
楚擎刚要骂人,昌喻冷笑道:“幽王…好手段!”
好手段之意,无他,自导自演,就是不知这出戏,能否骗过天下人。
楚擎再次感慨万分,这就是哥俩的不同。
看看人家太子,直接看穿了事情的本质。
这要是昌贤,肯定满脸敬佩,楚师就是楚师,说动手就动手,弄死昌承顺那狗日的,学生佩服!
第1616章 死又未死
还真别说,太子这镇定自若的劲儿,可比黄老四强多了。
从幽王入京后,太子就很镇定。
楚擎可镇定不了,出宫后上了马一路疾驰,快到城门的时候,探马再次来报,幽王与尚善被送到了城中的医馆。
做戏,肯定是要捧场的,楚擎让人去接御医和大舅哥,他则是带着人去了医馆。
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楚擎当了千骑营大统领后,将宫中御医都换了一茬。
中医很牛x,这一点是谁都无法否认的。
只是许多半瓶子不满的中医们很傻x,生生砸烂了老祖宗的招牌。
打个比方,到了后世那么多推崇中医的人,都狂热了,看到哪个小说说中医不好,没二话,直接三连,举报、谩骂、下架。
扪心自问一下,就这些中医推崇者,十个里面有几个是得了病得了大病后不去看西医的,或者是说不去看现代医学的,真的是得了病之后直接找老中医望闻问切的?
要么就说什么中医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