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是个坑-第5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大家已经习惯了,关于所谓的大儒,所谓的名士,历来都是如此,“无所不知”无所不懂。
什么是大儒,就是知识分子,给四书五经,给论语,读的通透了。
然后大家就信奉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问题是这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是这群大儒和名士说的。
这就是个很奇怪的事情,论语的内核是一种精神信仰,关于正道与礼的深层次见解,要求着人们敬畏天地与良心,可孔子他老人家,什么时候精通治国了?
民生、军事、赋税、商业、经济建设等等等等,论语里面还写这些东西了吗,学了论语,就精百业,通百事,什么都懂?
“论语,呵。”楚擎这段时间也习惯了看各地千骑营的信件了,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两件事。
第一件事,天灾来了,那些所谓熟读四书五经的官员,大手一挥,本官与百姓同生共死,然后看到死了几千个百姓,他也直接跳井了,跳井之前,还发表一片长篇大论,标榜着自己有着多么高尚的品质与道德观念。
最逗的是,那些所谓的大儒,乃至朝廷,都竖起大拇指,哎呀,这是个好官啊,这得名垂青史啊,不惜命,不惜身,我辈楷模啊。
感情百姓让你当父母官,就是为了让你陪葬的呗?
其实相比较来看,这都算不错的,有关系有人脉的,直接平调,你这地方死人了,那本官去没死人的地方继续当官就完事了呗,什么,不行,那我自罚三杯总该成了吧。
还有一件事,官不如吏,尤其是地方官场。
就比如一个小小的县城,要是给县府突然绑了扔井里,对百姓没有任何影响。
可要是下面天天跑断腿的文吏突然没了,就看吧,那些所谓的官老爷,连治下百姓有多少户都记不清楚。
“所谓的大儒,名士,专家,可以真正提出良好建议,并且有资格张口的,读不读四书五经无所谓,只要懂百姓,真正的懂百姓…”
顿了顿,楚擎想到了一个词:“专业,对,专业,拥有专业的人,才是真正的专家,真正的大儒名士。”
说完后,楚擎又露出了笑容。
他就是这么想的,无非俩字,专业!
很多时候,处在那个位置,未必就是专业的。
三年步兵,陪女朋友逛街,累瘫了。
五年健身教练跑工地上和农民工大哥掰手腕,输了。
八年消防员上楼,没跑过送外卖的。
十年侦察兵藏私房钱,老婆一搜一个准。
十五年癫痫,抖不过食堂阿姨的手。
二十年单身狗,争宠争不过宠物狗。
大城市金牌律师张三回村,都说不过村头的大妈。
不是说这些人不专业,而是分情况,消防员是负责救火的,不是比谁爬楼梯快,侦察兵是特战、排雷查探敌情的,不是专门藏私房钱的,很多事就是这样,看似有关联,实际上一点联系都没有,沾点边,实际上又不沾边。
隔行如隔山不可怕,怕就怕那些臭不要脸什么都不了解的整天瞎逼逼,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在那胡说,可就是敢说,就是敢建议别人,这就是个很莫名其妙的事,然后大家就习以为常了,这群专家们,也习以为常了,能忽悠一个算一个,反正肯定能忽悠到,实在忽悠不到也没问题,钱到手里就行。
“二通,到了东海后记名字,但凡给瀛贼歌功颂德的,全记下来,早晚有一天,一起收拾,这群王八蛋生活在东海,比谁都清楚瀛贼是个什么德行,这种人,根本不是蠢,就是单纯的坏,收了钱后使坏!”
廖文之深以为然,这就是他瞧不起“同行”的缘故。
歌功颂德的是他们,等到风向一变,骂人家的,还是他们,或者谁给的钱多,他们就帮谁说话,一点底线都没有。
廖文之一副摩拳擦掌的模样,攻城掠地,他不懂,但是他懂喷人,喷的就是同行,等楚擎将东海的事都办的差不多了,他挨个喷,将那些所谓大儒名士令人作呕的嘴脸,大白天下,让天下人看看,这群人,究竟是多么的丑恶。
廖文之心中冷笑。
大儒,呵,我呸!
肖轶骑着马赶了过来:“要末将说,都砍了算了,还记什么名字啊,谁不爽利,就砍谁。”
楚擎看了看周围,面带困惑。
没人召唤阿轶啊,这家伙怎么来了?
第1213章 台州风雨
台州城,大道通衢之城。
东南官道,两日路程,直入广怀道。
东西官道,一日半的路程,直入尚云道。
东北官道,三日路程,直入罗云道。
台州知州姓祝,祝明远,坐镇台州治理军民事务。
台州城的位置极为重要,如果是边关的话,台州就算是望原城。
不过这么说也不准确,因为望原城距离边关城墙很近,距离北关最近的城墙也就半日路程罢了,而台州城通三道,三条官道九条岔路,人少不必说,如果是人多,比如几千几万军伍,想要出三道,必经台州城。
看似四通八达,实际上这台州城就是军伍重镇,城内没太多军卒,可军备六处,四处折冲府与两处屯兵卫,就在东南两侧十里处。
说的再直白点,如果东海叛乱,或者瀛贼打了过来,那么必须打下台州城才可以继续行军。
昌朝建朝时,皇帝分封开国功臣,很多劳苦功高各种型号王爷勋贵之类的,都分到了鸟不拉屎的东海三道,美其名曰为朝廷把守边疆,但是长眼睛都看出来了,就是让这群人游离在核心权利圈外围,越远越好,当年可没什么律法要求贵族武装不能超过多少人,就这些勋贵们,谁手里没个几千上万乃至数万号人,水浅王八多,东海皆大哥。
当年开国皇帝想的也挺好,给那些比较能打的,小弟比较多的,都扔东海去,就依这群大哥们的脾气,肯定得给脑浆子都打出来。
事实上的确如此,这群大哥们到了地方后,先干本地佬,再互相干,一边干,一边消耗着相互之间的实力。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督建了台州城,并且派遣重兵驻守。
等于是给东海画了个半圈,那边是海,这边是台州城,你们打生打死都可以,但是千万别过台州城,赶过来,台州城的重兵就磕你们。
要么说就皇帝这个行业,论生猛,肯定是开国皇帝最生猛。
昌朝开国皇帝那就和养蛊似的,不是兵强马壮吗,不是恃功自傲吗,都去东海,靠拳头说话,谁赢了谁就是东海大哥。
那时候也有不少谋士建议皇帝,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如何如何的。
皇帝根本不听,拉拢不用了,打压吧,不用压,就打。
谋士就很懵,打谁?
皇帝说了,谁赢了打谁。
过了没几年,东海真正的大哥终于角逐出来了,然后被皇帝一顿揍,自此之后东海再次变成了一盘散沙,从根本上削弱了这些类似于“诸侯”的各方势力。
各种型号的勋贵,传承了几代,逐级递减,封地少了,待遇也没了,最后就变成了世家。
在这个过程中,台州城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屯兵,集结兵力,作为一道防线,说是防止海上之敌深入昌朝腹地,其实防的就是东海那些勋贵们。
不过到了后期,和瀛岛那边的沟通逐渐变多,海盗也越来越猖獗,台州城的位置就更加重要了。
海战和陆战不同,陆战的话,有个什么风吹草动,朝廷能提前知道,海战可不是,真要是出了一群二五仔领路党,瀛贼坐船直接登陆,根本给不了朝廷太多的反应时间。
那么坐镇台州的祝明远是个武将出身也就好理解了。
今年刚好五十,为官三年,为将却是三十载。
祝明远刚出道的时候赶上了好时候,昌朝以前尚武成风,尊重武人与军卒,那时候推举为官,要是懂韬略兵法的,是有加分的。
祝明远也正好是赶上了推举武将的末期,出道就成了校尉,在各处军营中摸爬滚打三十年,太上皇登基后,将他调到了台州当知州,虽无兵符,却可在战时号令六处兵备。
祝明远长的不像武将,像文臣,不但消瘦,还留着长须,此时正坐在知州府正堂之中。
陪伴在侧的是罗云道舟师蛟营副将温雅。
温雅也不像武将,面白无须,不到三十岁,像个文弱书生,唇红齿白,要不是穿着甲胄,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个武将。
一般舟师将领都黑,晒的,但是温雅就和天生晒不黑似的,要是被提及了身份,会让人误会这就是个天天坐在班房里的闲散将领,不出门。
“这千骑营大统领,前军都督,是带着兵符来的。”
呷了口茶,祝明远望着温雅,淡淡的说道:“可持了兵符,你舟师,却只有蛟、鲲二营军卒调动,更莫要说,二营应有六千军卒,你却只带来了一千四百人,就不怕那楚都督,要了你的脑袋?”
温雅微微一笑,走上前,客客气气的给祝明远添了新茶:“就是因楚都督持了兵符,上官们才允末将带了一千余人,若是没这兵符,便是半个人,都不调来。”
“下马威?”
“下马威。”
祝明远瞳孔微缩:“不怕失了脑袋?”
“这是东海。”
“东海,也是昌朝境内。”
温雅坐下后,依旧是波澜不惊的模样:“是昌朝境内,却是昌朝境内的东海。”
“还有半日,至多一日,楚都督便会至台州,本官,照实说?”
“照实说,说海盗猖獗,舟师驻守海岸防线,无法调动过多兵力。”
“你不怕死?”
“怕。”
“既是怕,为何还敢带着一千余军伍来此?”
“末将觉着,楚都督,应比末将还要怕。”
祝明远哈哈大笑,只是这笑容,并不爽朗,带着几分冷意。
笑声止住,祝明远放下茶盏:“不,你怕,不是不怕,而是觉得,楚都督,不敢动你舟师人马,有恃无恐。”
温雅没开口,却算是默认。
“你我心知肚明,所谓齐王叛乱,子虚乌有,就是为了这千骑营大统领带着兵符而来,而你舟师,却知调动了千余人。”
祝明远紧紧盯着温雅,声音愈发冷淡:“你说你不怕死,你的上官不怕死,可死在这位千骑营大统领手中的人,也不怕死,如今,早已成了荒坟枯骨。”
温雅还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这是东海,不是京城。”
“你应该怕的,你们舟师,也应该怕。”
“大人怕了?”
“怕,自然是怕,只是不怕那楚都督。”
“那是怕天子?”
“你可否听说过楚文盛这三个字?”
温雅皱了皱眉:“工部左侍郎,不,工部右侍郎楚文盛楚大人,千骑营大统领楚擎之父?”
“不错,待楚都督来了后,若是你侥幸不死,回舟师大营后,告知你的上官,本官,知晓他们不怕天子,不怕朝廷,更不怕楚都督,可他们应该惧怕楚文盛,念及本官与舟师这三年来的交情,若是他们想害楚都督,定要提前告知本官一声,本官,也好及时带着家小乘船逃离,免得,满门死无全尸!”
第1214章 毫无节操
台州城是大城,足有两万多户,虽不算特别富裕,坐落的却是交通要道,加之周围六处兵备,相比东海三道的百姓,台州城百姓的日子过的还算不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城内人声鼎沸,在知州祝明远的治理下,还算繁荣。
南门大开,百姓绕道,祝明远与一众属官,加之舟师蛟营副将温雅,等候多时。
目力尽头,管道之上,终于出现了一支长长的队伍。
楚擎打马在前,捉狼老卒护卫两侧,众人速度不快,并非飞奔而至,像是踏青,溜溜达达的赶来。
“祝明远,字妙云,原是安州城宣威将军,下辖六处折冲府,太上皇登基后,便让其坐镇台州城,官声颇好,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好梦中杀人啊。”楚擎看向旁边的陶胖子,没好气的说道:“都到地方了,有屁快放。”
“脾气极为暴躁,行事冲动,多次顶撞上官,朝廷也来过不少大臣,丝毫颜面不留,还有东海三道的官吏以及世家,更是如此。”
“脾气暴躁?”
“不错,极为暴躁。”
楚擎挑了挑眉:“那他要是一会给我脸色看,我是捅死他呢,还是捅死他呢?”
陶蔚然苦笑不已:“大人忍让一番,此行去的是东海,与他交恶得不偿失,台州城有六处军备,他日,或许可以调用一番。”
“他是要能信得过,那六处军备能信得过,就是口水喷我脸上我都不带吭声的。”
楚擎耸了耸肩:“怕就怕也是个世家走狗。”
“不会,这人不通人情世故,断然不是世家走狗。”
“行吧。”楚擎掏了掏耳朵:“只要不过分,我忍忍就是了。”
周围小伙伴们满面不爽,尤其是肖轶等人。
来就是为了杀人的,忍什么,实在不行干死几个贪官污吏然后去湖城汇合齐王直接“助纣为虐”得了。
眼看快到城门外了,一众文武迎了上来,领头的,正是面无表情的祝明远。
楚擎知道祝明远的外貌特征,第一眼认了出来。
虽然身材瘦弱,可是却有一股子不怒而威的气势,龙行虎步。
双方终于接近了,楚擎清了清嗓子:“本官千骑营大统领,东海前军嘟…”
还没“嘟”完,只见祝明远唰的一下冲了过来,周围小伙伴全都摸向了兵器。
“楚都督大名,可谓名满天下鼎鼎有名闻名遐迩如雷贯耳久仰大名,果然如传闻一般,生的是玉树临风潇洒倜傥剑眉星目面如冠玉鼻如悬胆丰神俊朗目似朗星面如满月气宇轩昂,下官早已是心生久仰佩服万分仰慕许久万般敬仰崇敬至极心潮澎湃难以自持,下官祝明远,见过楚都督。”
贯口说完,祝明远弯腰便拜。
楚擎目瞪口呆,下意识看向了祝明远身后那群满面尴尬的文武,似是询问,这哥们,没病吧?
小伙伴们也傻眼了。
堂堂知州,丝毫节操都没有?
祝明远还在那弯腰施礼呢,一扭头,恶狠狠的看向属官:“愣着作甚,还不见礼!”
文武们赶紧弯腰施礼,面色都很古怪。
楚擎又看向了同样很懵逼的陶蔚然,低声开了口。
“你不是说这家伙脾气特别火爆吗,平常出门兜里揣着四十多把刀,瞅谁不顺眼就砍谁?”
陶蔚然算是服了。
我什么时候说他平日出行藏刀了,还藏四十多把?
“刀,对了,刀!”祝明远又扭过了头,大喊:“对,刀,来人,快,将那口宝刀献上来,献给楚都督。”
一个衙役快步走了过来,拎着绢布包裹的长刀,交给了祝明远后,这位祝大人,还是低头弯腰,双手将刀奉上。
“天下谁人不知楚大人文武双全允文允武有经天纬地之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文韬武略武艺高强乃是中州绝顶的高手,这口宝刀,还容大人笑纳。”
楚擎是真的懵了。
沿途经过那么多折冲府或是州府,当地官员和将军们见的多了,但是像祝明远这种毫无底线拍马屁的,今天第一个见,这家伙难道不要脸吗,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