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子啊礼子,你怎可如此堕落!你对得起国家兴亡吗,你对得起自己的雄心壮志吗?'
'对不起,但是章惇干的挺好的。'
嗑完一小碟瓜子,接着看书,突然送开裤子系带,把手伸下去轻轻摸了摸。
保母低叫到:“□□的!你干什么呢?”虽然说岁数也差不多了,看神态看的也不是什么正经书,还藏着不肯让我看见内容,一定不正经,可也不能这样。也不许太早糟蹋身体。
林玄礼面红耳赤:“我骑马时磨的大腿有点疼。你不要多心。”
虽然我现在可以微微一……但是你不要想太多。
自己摸了摸大腿没破皮,只是稍微有点擦伤,等慢慢磨出老茧来就好了。
美娥正在窗外喂鹦鹉,看见两名御侍走进来:“十一郎在屋里么?有官家口谕。”
美娥放下鸟食,垂手:“二位姐姐,郎君在屋里看书呢,不忙的。小人去请他出来。”
林玄礼懒得走流程,扶着窗棂往外看:“听见了,什么事?”
鹦鹉一见他,扑腾扑腾翅膀,大叫:“厉害!厉害!”
林玄礼美滋滋:“哈哈哈,真聪明。”绕出去,拱了拱手:“二位姐姐辛苦。我来领口谕。”
“官家说:想见章惇,就赶紧来文德殿。”
回屋穿上外衣,快步往官家的书房走过去,一顿疾走终于到了,文德殿是垂拱殿的后殿,是皇帝上朝前休息、睡回笼觉、临时补功课的地方,偶尔也召见丞相。嘤,大腿的皮疼。
禀报了一声,进到文德殿里。
各叙了礼节,和章惇对拜,也被赐坐。
这次不是坐在官家旁边,在下首有一张椅子,和章惇对面而坐。对面这位穿着朱红朝服、带着直脚幞头的丞相,五十多岁的年纪,面庞清瘦,眉毛有些近似柳叶眉,一双丹凤眼,双眸明亮异常又很专注锐利,胡须花白,却更显风雅。
赵煦:“子厚,你继续说。佶儿对你倾慕已久,在这里旁听不碍事。”
章惇觉得这不太合适,皇帝的弟弟最好全都远离政治,像十一郎现在这样,做做小生意,游猎,谈论诗文,做一个老饕,正经郡王该做的事,对官家敬畏而非亲昵。
亲昵会产生逾越。正如丞相不应该认识皇帝的弟、子。两天前拒绝了朝奉郎献上的熊掌就不合常理,就算是爱惜羽翼,听了老师的教诲,可是看他的神态举止,似乎是胸有大志。抖了抖袖子,一拱手:“是。方才正说到高氏,老奸擅国!”
林玄礼:'说得对但是为啥看我一眼?我和我倆奶奶都不熟。'
'是啊礼子,倘若有人骂我你奶奶个腿的,我都不生气,随便。'
'千古名场面!想不到我能见证千古名场面!'
赵煦也看向弟弟,总觉得他和的宣仁圣烈皇后关系比较好,和向娘娘的关系也好……哎?佶儿和谁的关系都好啊。活泼又话多,也难怪。“章惇,你说这种话,有什么依据?”
章惇开始不急不缓清晰有力的列举原因:“臣有依据。第一,高氏奸猾专权,官家大婚之后也不放权。她或许可以说官家年幼,不会当官家,但在神宗皇帝宾天之前,高氏也根本不过问朝政,她的经验并不比官家多。”
赵煦点点头。
林玄礼:'呦呵有这事儿啊!'
“第二,高氏在临朝称制时,在礼仪上超越了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章献皇后临朝称制时百官还是先拜皇帝,再拜太后。高氏时却是先拜太后,再拜皇帝。”
赵煦继续点头。
林玄礼:'妈耶。礼法上的事儿,就是政治问题。司马光看了都要反对。'
“第三,高氏专心和拱卫她的旧党勾结在一起,内外勾连,可称得起沆瀣一气,对国家兴亡毫不关心,割地赔款,对外绥靖,任用的官员对国家全无益处,忠良(专指新党)节被排挤。”
赵煦叹了口气:“百废待兴。”
林玄礼:'这个没说错,她执政是真垂拱而治,治的很不怎么样。我还不敢说。'
“第四,高氏在乌台诗案中随曹太后搭救苏轼,义正言辞的说不可兴文字狱,堵塞天下之口。等她自己执政时,又罗织车盖亭诗案,欲将元丰党人打入十八层地狱。”
林玄礼:'@黑历史打脸波t'
章惇徐徐的说完这些罪责,官家深以为然。他又提起另一件事:“司马光、吕公著二贼,祸国殃民,臣以为废去他二人的追谥还不足以平民愤。既已经削坟毁碑,不妨掘坟毁棺,为天下戒。”
坟头的高度和官职谥号挂钩,碑上刻的也是官职和追谥,取消之后就取消所有待遇,是合乎理法的。但掘坟毁棺不在纯粹是报复。
林玄礼:'三个大臣对着骂街,谁活得长,谁是政治家。现在不能说话我好想吐槽啊!'
赵煦沉吟了一会,依然没答应:“佶儿过些日子要去武监求学,现在状况如何?”
章惇毫不留情:“教师滥竽充数,学生踪影皆无。”
看十一郎小圆脸上目瞪口呆,满脸的匪夷所思,解释了一下现在的现状:“官家,臣去武学视察时,考教武学博士的弓刀石剑。嗯……比臣略逊几分,都不符合标准,开不了三石硬弓,提不起五十斤的石锁,只是擅长剑舞。至于学生,都是些京城里顽劣衙内,常和十一郎在街头殴斗的郭家子、陈家子在其中名列前茅。”听说这俩少年屡败屡战。
林玄礼难掩失落:'这俩完蛋玩意呦,啥叫殴斗,那是一拳一个,这俩货色都能名列前茅,那我就是全校第一,那还有什么上学的意义。俺这心啊,拔凉拔凉的。林哥,你说咱们还是去抱小豪猪的大腿吧。'
'大佬带我装逼带我飞~还是和能打我的人一起玩更好玩。'
赵煦深深的叹了口气:“唉。”
他屡屡听说这俩人,只不过听说的是弟弟一个人殴打了三四个同龄人——来自御史弹劾。
章惇冷静的说:“朝中武官大多不愿意任职,官家容臣等寻访贤才,十一郎稍安勿躁。”
林玄礼这才站起来,拱了拱手:“岂敢。”继续坐下旁听。
君臣二人继续商议军事问题,探讨兵力部署。
探讨整理元祐旧臣的奏札档案,还有修复运河两边的水磨。
以及差役法现在还在探讨,还有和西夏的战争,以及河湟之役。
林玄礼魂游天外:'以前的丞相都是轮流押班,现在只有章惇一个,邓润甫、李清臣都退了。他每天在政事堂呆着吗?'
'高娘娘这个人,确实是节俭,不放纵家人,可以说是和明德皇后一模一样——按照长孙皇后的话说也就那么回事吧。个人的节俭不能掩盖治国的问题。'
等过了一会,章惇回去继续在政事堂开会,走起路来还是风风火火的。
林玄礼这才凑过去:“六哥,叫我来听高娘娘的事嘛?惊得我都忘了打量他。”
“不是。我不知道他要说这个事儿。召他来是询问免役法,还有武监的事。”赵煦舒展了一下筋骨,晃了晃脖子:“武学博士,你可以举荐几个?这博士的位置比三班奉职低的。”
林玄礼瞬间激动:“王进可以!王教头教我教的用心,只是我每次只有出宫才能找他。周侗也好,可惜他不肯教我,跑走了。”
“没出息。”赵煦叹气:“王繁英能打赢你,定是凭借名师,你把她的师父打听出来,封他为博士来教你。”
林玄礼刚想说她是与生俱来的本事,又觉得离奇:“嘿嘿嘿~还能这样啊!我没想到!”
……
章惇固然忙的无暇分身,却有不少帮手可以安排去做事,得力助手蔡卞□□无暇,工作安排给他哥哥蔡京。
蔡京年纪还不大,不到四十岁,除了官家亲自指派的王进之外,还尽力寻找周侗,没找到,把禁军教头仔仔细细的筛了一边,令他们比武,终于选出来四个人,和王进共凑了五个。怎么说呢?王进在比武中分数最高。
二十天后,到官家面前回禀时,对十一郎相看能人的本事交口称赞:“臣一一试过了,郡王举荐的人,果真不凡。”
赵煦欣然点头。
蔡京:“提起武监祭酒一职,臣想起了熊本。犹记神宗皇帝赞他:卿不伤财,不害民,一旦去百年之患,至于檄奏详明,近时鲜俪焉。当初臣任秀州推官时,正是熊本上书举荐。”想到这里,不由得挤出几分感伤。
熊本在元祐六年病逝在回京路上。他能征惯战,又能用人,支持新政,写得一手锦绣文章能担当中书舍人。杨文广其实也很好,奈何也在二十年前去世了。
官家:“可惜。”
蔡京又说:“官家,当年与熊本齐名的,正是王韶。他以奇计、奇捷、奇赏而闻名,与王相公一文一武,收服千里失地,几乎要击败西夏。而今也服侍先帝去了,幸而留下了十三个儿子,其中长子王厚,有乃父之风现任贺州别驾。臣今日举荐的是王家十三子王南陔,可以当此重任。他性情狡黠,善用计谋,奈何体弱。”
名单中还有种世衡的三个孙子,但都在外地任职。
赵煦觉得这名字耳熟,想了想:“南陔是元宵灯会被人偷走的那个孩子?传他来见朕。潘美的后人何在?呼延赞的后人何在?”
“启禀官家,潘美曾孙三人,潘孝严,供备库使。潘孝安,东头供奉官。呼延家还有呼延庆一人,与十一郎年纪相当。”
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皇家军事院校的校长和全部师资力量。
林玄礼在上学的第一天,试图和同学们约架,回忆青春。
很可惜仅有的十七名同学们都彬彬有礼,对自己或敬而远之,或讨好。
幸好五名博士都有真才实学,祭酒讲的兵法也很好!
王十三郎深入系统的讲了一下兵法,并且提起和郡王蹴鞠的事,自己安排的小队就赢在战术上!
林玄礼拍桌:“哎,玉兔浑脱队只赢过我三次,三次都看见你在他们队列中,又不是蹴鞠好手的样子,当时我就注意到你了。高蜜跟踪你,跟丢了三次…”
王南陔哈哈大笑:“有点家学。”
在祭祀姜太公的武成王庙里,上午学习兵法,下午演武。
王进等五名教头都等着,一见他万分激动:“十一郎,多谢十一郎厚爱,令卑职光耀门楣,福荫家母。”从教头到博士,俸禄翻倍、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口中体面的程度也翻倍。
林玄礼也很开心:“朝廷量才取士,这是你应得的。”
王进还是很爱枪棒,对文人的体面并不羡慕:“卑职哪里算得上士人呢?”
王祭酒悠然的揣着手溜达过来:“此言谬矣,猛士,勇士,壮士,说的都是些异于常人的汉子。古之文人单独称文士。士这一字,涵盖文武,是近代这些文人偷天换日,独占好词。”
几名膀大腰圆、满脸络腮胡子的博士赶忙行礼。
林玄礼在和同学们一起做训练前的拉伸热身,也一拱手:“祭酒真是个有趣的人!”
王祭酒因为身体不太好,也做不了加恩的三班奉职,此前一直在家里吃闲饭,终于有了工作,也不是很会当官:“郡王直接叫下官十三郎,或是南陔,都可,别客气。”
作者有话要说: 就……本来写了不少,半夜十一点的时候发现有一千多字的剧情现在不应该出现,就挪走了。
【1】我查了,十一岁的男孩子差不多可以。
【2】查资料的时候看到熊本……不行我一定要让他的名字出现一次!
【3】啊啊啊啊我还想加前面的剧情呢!就是林玄礼常常出去踢野球那会,对面小队的神秘战术教练王十三郎。这么多天都写到他出场了,我还是没添……o(╥﹏╥)o【4】南陔'gāi'。
感谢在2020…10…24 01:27:10~2020…10…25 01:11: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玄君、萝卜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2章 那得多庸俗啊(虫
武监祭酒的官位比国子监祭酒低一等,约等于国子监监丞。因为武监的档次本来就低。但从王南陔到郡王,都很满意。
其他同学们的态度很明显分为两派,一派是家长告诫一定要和郡王搞好关系,将来郡王保举,前程无忧。
另一派则是被家长告诫,不要和郡王走的太近,以免将来郡王失宠,被政治问题牵连。
林玄礼也不管这些事,听完同学们的名字就知道将来没有什么人才。现在只是好奇章惇、蔡京蔡卞的执政,还有李纲。奈何政事堂、中书省都不是他能去的地方,越是高官越是有意避免和郡王的交集,硬去堵人又很奇怪。
这天中午吃完午饭就逃学去了。直接跑去自己常逛的几家古董店,珍宝斋掌柜热情迎接,推荐:“新到了唐太宗墨宝、诸葛亮的信札、汉代玉舞人,还有一面战国铜镜,背面镶的绿松石还全着呢,送小娘子是最合适的。还有一卷锦画。”
隔壁聚宝斋的掌柜看见郡王的从人,立刻跟过来:“郎君别听他吹嘘,他这儿都是次品。小人哪里有一尊武德瓷的白瓷瓶,还有李白题字的梅瓶,兴许是他当年喝过酒的。”
隔壁的隔壁昌宝斋:“有一柄宝雕弓,上篆秦王二字。还有则天皇后抄写的快雪时晴帖,柳公权给人写碑帖的原稿。”
“你快别扯了,则天皇后摹的快雪时晴帖,你准备当镇店之宝,压根就不打算卖。”
其实古玩店从来都不愁卖东西,全是好东西,京城中达官显贵哪一个不想买古董呢?根本不用推销,有好货就够了。只是郡王现在的地位水涨船高,又有半年没来——不是来古玩店非得买东西,但不来肯定不买。他们也知道十一郎没钱把这些东西都买走,故意勾着郡王多来几次,到时候不论是别人买了东西拿去送给郡王,还是别人咬咬牙买了,都很不错。
给郡王送礼的人,大概会是旧党,新党个个春风得意马蹄疾,都是官家宠臣,哪用得着讨好别人。
林玄礼狐疑道:“真的假的,哪来这么多字帖。是听说我和蔡卞索取了一轴书法么?”
字帖到是不算什么,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以及很多著名字帖,上千件,都在内库中存着。官家偶尔拿出来看看,或借给别人看一段时间,还得收回内库。现在《宣和书谱》还没有写,但基本上都有。
几个书生气派的掌柜都赔笑。
林玄礼不忘自己是逃课出来的,抢来的时间要珍惜着用:“有妇人有喜了,该送什么东西?”
几人瞪大眼睛:“难道是中宫孟娘娘的喜事?”
“阿弥陀佛,当今官家有后了!”
林玄礼揣着手:“官家还没昭告天下,我哪知道。我认识的姐姐们可多了,就说该送什么吧。”要说现在的讲究和礼数,在自己的社交圈里,就这几个古玩店掌柜的最明白。保母的建议是写贺诗……那可太单薄了。
忠告:新款首饰、衣料、昂贵的香料原材料如大块沉香大块龙涎香、男孩玩的玉佩玩具、石榴葡萄的摆件、百子图一系列产品、观音保佑系列。
千万不能送食物、药品。
就去几个他们推荐的首饰店看了看,拒绝点翠,买了许多珍珠、琥珀、珊瑚的首饰,以萱花为主,据说孕妇佩戴萱花能生儿子。一对儿花丝镶嵌的小金镯子。顺手买了一只镶满了珍珠和血珀的金花树,打算送给以后的王妃。
金子虽然昂贵,却没有手工和点翠值钱。
回宫路上听见有人吆喝:“驴肉!驴肉!刚杀的驴。”
一个优秀的厨子在街对面瞥一眼就知道,这肉挺新鲜:“过去看看驴肉。”
年轻农夫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