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夏王:不!
宋朝使者:你们已经惹怒了赵官家,现在割让五座城池赔礼道歉,可能觉得心疼,等天兵一到,你们损失的就不只是五座城池了。账要算算清楚。
西夏王:宋主是仁义之君,不会捕风捉影!
宋朝使者:西夏这么做就是自取灭亡。
西夏王:宋朝虽然强盛,要想覆灭西夏也很难。宋主曾经努力过,他曾亲临前线,他知道攻击西夏有多。
经过长达八天的商谈之后,双方达成一致观点:全面谈崩!没得商量!甭说了!
“没得谈了。本官比起苏秦张仪差的太远。李乾顺略优于七国诸侯。”魏季礼怒冲冲的带着使团离开西夏,离开时很顺利,没有任何阻碍。西夏是准备打完了再和谈,所以不能杀宋朝的丞相,不能让宋主在面子上台过不去。
李乾顺缄默又憎恶的盯着使团带来的礼物,一些出自厚土生春的套装首饰、花笺、精美的青花瓷茶具和兔毫盏、缂丝的腰带和屏风。这是些价值千金的礼物,宋朝就是用这些美丽又昂贵的小玩意把皇帝自己的商行、明目张胆的探子安排到各国的王都,还让各国那些短视的权贵对他们趋之若鹜。
难道没有一个人发现这其中的危险吗?不,只是大部分贪婪、纵情享乐的贵族障碍了各国对宋朝的提防,就连西夏的权贵中也不乏有人走私厚土商行的物品——即使李乾顺已经一再表示对宋朝文化的厌恶。
……
六月初,赵官家终于被人劝上了岐山,去看了看这里塑造的林真人和麒麟爷神像。
岐山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又很吉利。
随从官员数十人,个个跟着官家步行上山,说来奇怪,林玄礼身强力壮,爬山爬的微微有些气喘,反倒是一些须发皆白的老官员,登山的脚步轻盈便捷,丝毫不觉得疲惫。
说的就是种师道,这老头登山如履平地,还能扶着点官家。
林玄礼戴着遮阳斗笠,一根绸带穿过斗笠,系在下巴上,以免被山风吹走,他穿了一件雪白的直裰,看起来很清爽。摸摸自己硬邦邦的腹肌,试图找补一下:“我不常爬山,有些不适应。”
种师道含笑道:“夏天爬山就是比平时累一些。”
凤翔府沈知府也笑道:“天热干什么都累,再过些日子,秋收之后就该凉快了,官家要是乐意再来一趟,一定轻便。”
天上烈日炎炎,草叶晒的快要打卷了,山路边支着棚子,有准备好的凉茶、药茶,还有一些脆枣、蜜桃。
终于到了半山腰,见到始建于隋唐的通玄观,在大宋时改名资福宫,宫观看起来半新不旧,朴素雅韵,房屋构造还是唐代模样,宫观使带着道士远远的站在山路一侧迎接,宫观使是个退休养老的太监,所有宫观使都是退休养老的太监。
童贯并没跟着出使西夏,他只会说好话,不是很会骂人,他认得这宫观使,当年还有点冤仇呢。笑道:“蒋宫观使,好福气啊,岐山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宫观使和宫主(观主)介绍了这座唐代道观的历史故事,看了看碑文,又听了自从道观建成之后的神鬼妖狐故事。
林玄礼又去给自己上香,凝视着栩栩如生的泥塑,看着看着感觉不对劲,用黑漆来画眸子让眼睛乌亮乌亮的很正常:“这神像的眉毛头发……”
麒麟大概差不多是个长颈鹿的模样,但是本帅哥的塑像真的很帅,是美女看了能做春梦的水准。眉目俊美,金冠束发,金冠虽然是木雕贴金的,但是头发居然是真头发。
观主笑道:“是宫观使和贫道捐了头发所做。”
“好啊,真是至诚。”林玄礼肉痛的赏了一千贯,给他们造像诵经用。当夜就住在山上:“老种,闲着也是闲着,来和我秉烛夜谈。”
种师道正想和官家多聊一聊呢:“遵命。”
童贯:“官家,小人暂时回避出去。”去找宫观使!挤兑他!
史官在角落里呆着,不肯走。
山上入夜之后挺冷,官家桌上有一只玉壶春瓶,瓶子里不是酒,而是山上清甜的泉水,煮开又放冷之后喝着很舒服。
观主的寝室让给官家安寝。
在这干净清雅的屋子中,除了大量道经和文稿之外,只有一尊月白摇铃瓶,瓶子里插着一只柳枝做装饰品。林玄礼把玩着根雕手柄的拂尘,种师道坐在他对面的方凳上喝水,等人都走干净了。疑惑的问:“你们拖延了这半个月,我也冷静了。种师道,你觉得我领兵打仗有什么缺点?除了总喜欢身先士卒之外?”
种师道搁下水杯:“官家打仗的次数不多,主要的问题只有一个。”
林玄礼:“愿闻其详。”我还真有问题啊?
“缺乏等待战机的耐心。您总想着速战速决,是朝政离不开官家,迫使您心急。不论是坚壁清野,还是缓慢进军,用一两年时间来消灭一个国家,都不行,在您看来都太慢了。您来守金明寨,很快就是一场大战,秦王监军收服宁夏平原,是恰好赶上了出兵的好时机,您兴兵助辽平番,也是正当战争时候。”种师道慢慢悠悠的说:“古之名将,一辈子镇守边关,三四十年戎马生涯,能够打上十几场大战,就很多了。臣故意拖住官家,就想请您等,等到天时地利人和,再出兵覆灭西夏。”
“那我得等多久!”林玄礼脱口而出,随即叹了口气:“是了,欲速则不达。”比起我现在想要做的所有事,我向外扩张的速度真的很慢,一个正经龙傲天会超过我很多。但对于战争来说,不能我决定打仗,就带兵冲过来。兵力和武器不是战争制胜的关键。
二人又就兵法和宋夏多年战争展开讨论。
一边papa的打蚊子,一边探讨彻底灭掉西夏需要怎样的契机。
“李乾顺若割地赔款,官家您要凯旋回京。倘若他不同意,又当如何?”
林玄礼捧着脸,闷闷的叹了口气:“你们是合起伙来,不想让我亲自领兵打仗啊。实话跟你说,他要是不同意割地赔款,那就打过去。让郭成姚雄带兵,我得回京了。金国有点动静,辽主今年也快十五了,辽金之间停战三年,朝廷中预测可能又要开战。”
等到下山之后,就收到了魏季礼交涉失败的讯息。
林玄礼仔细看着使团的小校飞马送来的汇报,魏季礼详细记录了前因后果,西夏王的态度。“李乾顺敢做不敢当。朕带来的三万骑兵,在边关修整了半个月,到了上战场的时候了。”
三万骑兵分做三支部队,和镇守边关的驻军汇合,在约定的日子发起进攻。
作者有话要说: 卡文……今日还有一更。本来是打算仔细写宋夏交涉的,每次交锋扩充个二百字也不难,但是我觉得没什么意思,看着也不咋精彩,写着也没有激情……就这么缩略了一下。不想灌水,想写剧情。
感谢在2021…03…21 03:25:04~2021…03…22 02:46:5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萧萧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萧萧 40瓶;咪咪 20瓶;提灯夜话桑麻 5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99章
两个被军队带过来的,两个汴梁城里后来才抓住送过来的,总共四个西夏派来的奸细,在大宋准备出兵时,被斩首祭旗。
但猪牛羊三牲还是要准备,又把各路神明祭祀了一遍。
点兵点将,军队做足了准备,准备打西夏一个措手不及。
如果军队能如期到达,那么在魏季礼等使者回到大宋境内的第一天,边关将士们会发起第一轮进攻。
五天之后,这三万禁军能兵分三路,携带更新的攻城武器,抵达西夏边城。继续发动进攻。
接下来就是治理的问题了,打下城池很容易,治理那些随时会作乱的暴民才麻烦。
官家亲自在凤翔府的城门楼上,目送这威武雄壮、斗志昂扬的军队上路。现在年轻人脸上大部分都没有刺字,只有真正的罪犯配军才会刺上罪行,看起来体面整洁了许多。每年高额的军费开支看起来也都花在了实际地方上,明晃晃的铠甲和兵刃耀眼如银河。
林玄礼只觉得这次筹划战争有点虎头蛇尾:'真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六哥:总好过贸然发动进攻,然后因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国库空空荡荡,民间征兵填补兵力,追着西夏深入更北之地的宋军一去不回。你要的是够本的战争,不是战争本身。'
'我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宋夏双方的国力和民力有同样的消耗,先耗光的是西夏还是大宋?等我征服这片土地,党项人会成为兵源,补充进来。'
'六哥:你这可有点军国主义的思想了!不能这么比,说好的只喜欢日本动漫呢?'
'开个玩笑……我是冷静下来了。反对的官员们说的没错,慢慢蚕食西夏的土地,稳扎稳打,成本小收益更大,还能加强统治和补给线。或者等到岳飞长大了,过来打仗。现在我要回去研究蒸汽机了。烧煤的火车到底是怎么推动运行的……锅炉、汽机、活塞、联动的车轮。修造铁路虽然要耗费大量的金属,本来可以制钱的铁,但是最近闲着没事算账算明白了,运输军粮或往京城运输粮草所耗费的成本,看起来不多,实际上也是天文数字。'
'六哥:好啦,以前有人计算过运粮成本,说的只是水运比陆运划算的太多。'
童贯看官家的神色平缓:“官家,您是准备留在这儿坐镇指挥,还是回京去?”
沈知府:“官家?”
林玄礼回过神来:“哦,没事。只是攻略边城,不需要朕留在这里,朝中大小事务更要紧。这几日就动身回京。等西夏什么时候有了昏君,或是水旱蝗灾,再往里继续吞并。”
又不是只有大宋会遭灾,哼,谁遭灾都会倒霉,倒霉就等着被打吧。
回去就研究蒸汽机,我一个人研究不明白就多找几个人一起干,现在的太史令看起来好像是个聪明人,物理学的也有不少优秀人才。
……
李乾顺看着西夏文记录的,最近八天以来的会议记录。
在这八天时间中,白天和宋朝使者探讨国家大事,到下午和晚上就和西夏的满朝文武开会讨论,忙的不可开交。
眼下还放着两份朝中大臣的名单,一份是主战派,一份是主和派。现在朝堂上站边分文武,立场却截然不同。
“陛下,虽然臣也不敢保证,能抵挡住宋朝军队,但臣宁愿死战不退。”
“臣附议,党项人有血性,不要让宋朝轻易得逞。”
“派三名文官,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就想夺走大夏的边城,痴人说梦!”
“一派胡言。陛下请三思啊,咱们有错在先,宋主又屡战屡胜,宋朝兵力强盛,那位魏相公说的在理,割让五座城池赔礼,这虽然令人痛惜,但咱们可以带走城中百姓和一切钱财粮草。倘若不割让城池,只怕十五座城、二十五座城寨都要被宋朝占领了去,到那时候悔之晚矣。”
“割让土地虽然令臣心痛如刀绞,深感受辱,但是,这实实在在有一桩好处。”
“呸,揍不要脸,有什么好处?你收了他们的银子?”
“身为武将居然畏战!西夏不复往日的威风,都是因为你们懦弱无能。”
“骂他就骂他你们骂武将干什么!”
“就是,你们文臣难道是什么好东西吗?一个个都被魏季礼说的哑口无言,一点为国争光的本事都没有。”
“#%……#¥¥#%”
“@¥%¥@”
李乾顺拍桌:“别吵了!!国家忧患近在眼前,你们还学宋朝同室操戈?你说,有什么好处?”
烦死了。赵佶的官员也这么容易吵起来吗?大概不会,正如贫贱夫妻百事哀,国家太平无事时官员们不吵架,有事发生时才会推卸责任。
“我不是畏战!陛下,自从十多年前那一战,我国元气大伤,青壮年的兵勇死伤过半,现在养了十年百姓,人口、成丁才正在恢复。若要和宋朝死战,能顶住三四年时间,直到所有男丁都死光为止。但是,宋主频频想要动兵,铸造大量更新更好的火器,虽然谁也不知道这些火器在山上交战是否好用,但他有这份心。
宋主他正当而立之年,又没有儿女,侄子年纪渐长,百官一定是人心思动,自然想用打仗来立威。
倘若陛下能效仿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暂时割让五座城池给他,宋主从此对西夏师出无名,再想动兵,只能去打别的国家。小一点的譬如回鹘、大理、交趾,大一些的如辽金,回鹘骑兵比唐时弱了一些,但来去如风,大理境内山势险峻易守难攻,交趾也是一样凭借气候可以取胜。一旦宋朝在这些地方出师不利,宋主必然倾其所有,攻打小国。
路途遥远,兵力民力的损耗太多,百姓怨声载道,到时候陛下可以与金国联合,一东一西,双管齐下,令宋朝两面受敌。被宋朝经营了数年的城池,依旧回归陛下麾下。”
李乾顺仔细听了他的建议,觉得很好,虽然耻辱,但未来可期,土地反复易主本来就是寻常事:“你说的很有道理。宋朝使者一行人现在走到哪里了?”
官员禀报道:“按照日期来看,宋朝使团已经离开我国境内。”
李乾顺叹了口气:“是啊,宋朝的使团离开,军队就该来了。”
他在和宋朝的魏相公商谈到第五天,才知道原来他们不只是问罪、要道歉赔款,还想要割让土地!立刻下令边关戒备——现在临近秋收,是来袭击的好时候。如果戒备了,就耽误秋收,如果不戒备,又会被敌人长驱直入,真是痛苦。
群臣知道他要拿定主意了,都屏息凝神,等他吩咐。
西夏王仔细沉思了一会,艰难的做了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派遣使者去宋朝,跟他们说,朕同意割让城池,只是有一个条件,宋主喜欢亲自领兵打仗,想必已经在来的路上,我要见他一面,亲自签订盟书。”
众人不解其意:“陛下这是何意?”下毒谋害他吗?
“陛下是为了百姓?舍地而不舍百姓,真乃仁君也。”
李乾顺苦恼的叹息:“拖延几日,把那牛羊马都驱赶回来,搬迁百姓,还有十几万石粮食抢收回来!” 割让城池不能附带许多丰收的良田和肥美的羊羔!带走牛马百姓,还能去占领一些回鹘的无主之地,艰苦贫瘠了一些,重新开荒垦田,修造城池,也没有太大的损失。
作者有话要说: 想到头秃,最终还是觉得会割让土地,谈崩了也会。
啊啊熬来挺精彩的一段外交斗争被我写成啥了……o(╥﹏╥)o感谢在2021…03…22 02:46:53~2021…03…22 17:45: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他年他月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00章 章台柳章台柳
李乾顺嘱咐年轻的官员:“一定要追上魏季礼,在大宋境内也要追上他,边关如果开战,也不要去求见主帅、不要透露分毫。出兵的主帅不会放弃攻城夺寨的功勋,但出使外国的丞相也肯定不愿意放过这桩功劳,这足以让他封国公,封侯,名垂青史。赵佶他压得住党争,压得住文武之争吗?”
那位贪婪的魏季礼魏相公,一定会劝官家放弃征服更多的土地,仅收下五座城池,这是他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来的城池。
这年轻官员就是在朝堂上吵成一团时,站出来条理清晰的给李乾顺讲清楚割让土地的好处的人,姓梁,名章台,和已故梁太后没有亲戚关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