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宋徽宗 >

第202章

铁血宋徽宗-第202章

小说: 铁血宋徽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忙就忙到了当天夜里。
  华梅惴惴不安的禀报:“启禀官家,李进求见。”虽然只是个八品巡按,官职小,但有资格随时求见官家,可以任意上书。  “他说有一件机密要事要禀报,与官家的出征有关。”
  林玄礼在左右翻了翻,叹息道:“我的平心静气丸呢?传他进来。”
  拿出一个银盒子,摸出几颗水果软糖,夏天稍微有点黏,洒了更多的绿豆淀粉来隔离。
  做好心理准备,不要被气到失态。
  软糖当然是用明胶做的,明胶从动物的皮骨中提炼,其实这就是果味加糖皮冻,因为生产技艺不可控而且产量不高——有时候莫名其妙的有点腥味,到现在也没有正式进入厚土糕点铺的出售清单中。
  不到片刻光景,李进趋步进屋,行礼之后,也知道官家不待见自己,直接就说:“启禀官家,秦凤路上下,万众一心,都准备施展缓兵之计,设法拖延官家出征的步伐,劝您回心转意。”
  林玄礼惊诧道:“你的人缘很好么?你怎么知道?”
  你是钦差巡按,不是本路官员,他们有什么机密事件应该瞒着你,不应该叫你知晓。
  “没有人告诉臣。臣也反对官家御驾亲征,现在西夏无罪,地处偏僻,往来稀少,官家要灭他们不容易,得不偿失。”李进没等官家反驳自己,赶紧把话题扯回来:“臣在岐山游览时,道观中供奉林真人的画像,泥塑麒麟神像,观中道士都说知府要请官家上山游览。下山路过的几个县城,城中善于杂耍百戏的艺人都被各州官员点名叫走,一路上要准备盛会。臣回到凤翔府时,又听说满城上下打算破开先例,在六月办庙会、灯会。臣巡按各地,和地方官素无往来,全凭观察发现问题。”
  林玄礼心情复杂,我最喜欢的种师道他们要晃点我,讨厌死的李进反而发现了端倪:“……很好。你很好。”
  李进正色道:“臣以为官家应当打道回宫。官家坐拥四海,垂拱而治,不可事必躬亲,官家一动,大宋的人心都跟着动了,这反而不立。官家从谏如流,已经扭转了各地重武轻文、厌弃文弱长者的问题,还请再听臣一句劝,请官家放下执着,听听州府官员请官家回宫的原因。”
  林玄礼指了指桌上的软糖盒子:“说得好,赏你一盒点心。歇了吧。”
  李进前脚一走,张商英随即求见:“种师道这不是打仗的态度,迎候官家时,不够庄重。”
  林玄礼叹了口气:“这就非得是为了绊住我准备的?就不能是为了迷惑李乾顺吗?”
  张商英也为之叹息:“官家!您带了三万骑兵,难道是来此地过节的?如何迷惑的住?”
  ……
  雄武军、向德军、宾德军、彰化军、平凉军、武胜军,这六军六万人是原本秦凤路辖区的驻军。
  德顺军、镇洮军、镇戎军、通远军、积石军、怀德军,这六军,共计六万人则是宁夏平原内驻扎的驻军,一部分驻扎在边关城寨中,其他人则是分散开,每个州里养一万人。
  十二军的指挥使、总管、监军都赶赴凤翔府迎接官家,一起开会。
  旁边熙河路、泾源路、利州路也都派官员前来旁听,听从官家的调度安排。
  林玄礼闻闻身上沐浴后的青木香,手里拿了一柄团扇,自己扇着风,施施然来到节堂开会,看着四十多人济济一堂,都站着恭候自己,也不叫坐下:“朕带来了三个西夏奸细,准备在宣布出兵时杀了祭旗。”
  没有一个人表示吃惊。
  林玄礼的脸色暗暗的有些难堪,心里也不太舒服:“这三个奸细,试图窃取京郊火器营中的机密(我是这么猜,用刑之后也承认了),还在京城中散播谣言,挑拨朕和皇后之间的感情,挑拨太子与朕的关系,诽谤朕的私德(路上收到的皇城司奏本,还有小豪猪的信上都这么说)。这两件事都该死罪,朕不能只杀了奸细,放过首恶。诸位臣公,朕有意灭掉西夏,你们有何良策?”
  在场官员都没听说过那些谣言,在这里,每逢兄弟不和、叔伯和侄子有了纷争,都用官家的高尚行为来教育他们。
  官家没明说谣言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但他们从历史书上找了找,各自都有许多不妙的、或者是特别不妙的猜测。明白官家为何一心要灭西夏,也知道真不好劝。
  种师道估计自己的计划已经暴露了,本来以为能拖住官家两三天才暴露呢,也就实话实说:“启禀官家,西夏一向可恶,不怀恩,不畏德,一心挑衅,与鬣狗无异。但要灭掉西夏,却是难上加难,官家请看地图。”
  林玄礼皱着眉听他解说。
  “大宋攻入西夏境内,开始时必然是势如破竹,等到深入西夏境内,情况就不同了,和当年神宗时一样。李乾顺会带着妻儿逃跑,不会亲自迎战,只要他跑,我们就追不上。他往北跑,有辽国可作依靠,往西、往西南方向都可以。留在边关的军队应该有五万之数,若在崇山峻岭之中周旋,能挡二十万军队。大宋军队分做几路军,深入西夏境内,后路容易被截断,我在明,敌在暗,而且不熟悉地势。”
  '成吉思汗能灭了西夏,我就灭不得?我又不要西夏的公主王妃,我就要立威。'
  '成吉思汗的将领战斗力怎么样不清楚,但显然比大宋的军队更野蛮,野蛮疯狂。'
  '但李乾顺会跑这一点太真实了,我之前见的都是梁太后、耶律延禧、斡鲁补这些不正常的家伙,正常的皇帝不会御驾亲征,都在后面躲着呢。'
  种师道点名叫几军指挥使来讲《火器在山地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山地战中克制火器》。
  这题目挺大,足足讲了小半个时辰。
  林玄礼听的连连点头,有些欢喜。
  '乾顺手里虽然没有火器,也没有制作方式,但他肯定掌握了数据,研究透了。  '
  '没有火器研究如何反制就等于是闭门造车。'
  '但是这指挥使说得对,那是山,重型火炮难以在山路上行进,军队没法抬着发射火箭的床弩满山跑。现在的山路也不算什么正经山路,敌人容易躲藏,更容易设下滚木礌石的陷阱。万一被他们俘获了火器,朕就他娘的亏大了。'
  '六哥:冷静啊礼子,决不能让李乾顺得意的唱《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这首歌。'
  '呸呸呸,不吉利。'
  一直讲到西夏山势地形、河流城寨、运粮路途、存储粮草容易被破坏,后续补给困难会导致当年五路伐夏的悲剧重演……
  姚雄试图说的婉转一点:“官家,这西夏境内的山,未经修建的多。山上可没有青石小路、铁索栏杆。山上道路崎岖,半个月没人走过的地方,那小路就被肆意生长的树枝野草覆盖住,非本地人绝不知道。有些地方牵着马,马都上不去,官家,大宋的火器虽好……”
  但是很难搬到山上!也很难运用在狭窄崎岖的山路上,从下往上的射程和在平地上的射程不一样,这个试过了,距离几乎能缩短一半以上,而且缺乏实战训练。
  林玄礼微微皱眉:“山路崎岖,西夏人在这样崎岖的山路上设伏么?伏击谁?山与山之间没有大路?商旅们惯用的商路?”
  姚雄只好举例说明。
  种师道凝重的说:“以上这些问题,并非决定性的因素。官家,最重要的是,李乾顺在西夏境内竟然算是个贤明的君王,现在这些西夏人也宁愿为其效死力。官家虽有仁君之名,但西夏境内不曾传诵官家的美名,有道是‘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度无缘之人’,官家广施恩慧,也不曾有一分一毫落在党项人身上,反而是李乾顺待他们宽厚仁慈、节俭朴素,唯才是举。对于李乾顺来说,人心可用。
  对西夏人来说,大宋是不义之师,他们虽然不敢做什么,但一定不肯顺服,要镇压以十万计的、不顺服的百姓,需要分兵数万。大宋可以号称三十万兵马,但算上官家带来的三万骑兵,总共十五万军队。”
  '深受西夏人爱戴的李乾顺…真特么恶心。'
  '李乾顺就不能压迫盘剥一下西夏人吗……'
  '他大概也知道,如果不做个明君,就要亡国。靠。'
  种师道总结道:“官家若要战胜西夏,侵吞土地,不难,要想彻底灭掉西夏,难。汉武帝坐拥精兵猛将,也没能灭了匈奴。恕臣力有不及,不能为官家分忧解难。”
  各军指挥使们纷纷表示赞同。
  林玄礼叹了口气:“继续说。”
  种师道在地图上指指画画:“官家要教训李乾顺,臣以为可以,而且不难。他派了三四个奸细,臣等出兵为官家夺取他三四个大城,给李乾顺以重创,又不必深入腹地,不会逼的他逃窜。虽不能消官家心头之恨,但这样的成本最低,又可以宣扬李乾顺的罪行,令西夏百姓悉知。”
  魏季礼在旁边突然开口:“官家,您还记得六国论吗?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大宋雄兵三十万陈列边境,宗主国问罪于臣属国,臣以为不必发兵征讨,可以令西夏王割让城池赔罪,以消官家心头之恨。”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在晚上十点之前都没写出来,就纠结于打不打,输不输的问题…等我想明白也太晚了!!困死_(:з”∠)_


第197章 派人出使西夏(虫)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魏季礼,提出了一个逼迫西夏割让城池赔礼道歉的美好建议。
  这可以给西夏一个十足的教训,一次稳准狠的羞辱,又能避免任何危机,就算大伙费尽全力也没能拦住官家想要御驾亲征的心,这个战略计划也能保证官家安然无恙。打打边关的城池是不会有危险的!
  种师道连连鼓掌:“魏相公妙计啊!”
  众人纷纷附和:“真妙!”
  “正该如此,大宋乃是□□上国,岂能轻易灭掉一个臣属国。”
  “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官家且耐心些,等到李乾顺老迈昏庸,西夏百姓民不聊生时,大宋自然能灭了西夏。”
  “魏相公真乃辅国之臣。”
  不想打仗的指挥使:“真是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魏季礼矜持的点点头,颇有些得意,又不好意思明说。
  林玄礼沉吟了一会,说实话这样也蛮爽的,刚刚他们提出的地形、人心、民心、军力等各种问题,也确实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别说是古代,就算到了近现代史上,也有一些土地因为诸多原因没有强行收服回来。发起战争时,确实得有足够大的赢面才行,不能一时兴起。心里精分的探讨了三千字,沉静下来,问:“魏季礼,你怎么想出来的。”
  魏季礼略有点尴尬,心说,因为最近在写文章骂秦始皇,指桑骂槐——官家派人出海求仙求药、官家热爱练兵和修路,官家想在度量衡方面定的更精准更微细,凡此种种,就差一个修造宫殿和收入六国佳丽,就能和秦始皇对等了。
  再加上官家要辽国割了燕云十六州,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又听到种相公分析这么长时间,显然在边关少量侵吞推进要比直击西夏都城的危险性更低,道理都懂了,这还有什么难的。“种相公讲得清楚,臣又想起官家收服燕云十六州的手段,这才偶有灵感。”
  种师道正在自我怀疑,自己为什么没想到逼人割让城池这一招,能不能成功另说,能提出来就很不错啊。“讲得清楚,也不如魏相公高瞻远瞩,豪气干云。”
  官员们立刻开始夸夸模式,在这一刻放下成见,放下地域歧视,放下对魏季礼出身的嫉妒和轻视,把这个计划夸出花来,旁敲侧击劝官家赶快同意。
  魏季礼这位丞相一向不太受人尊重,很多人都认为他能入驻政事堂,全凭他是当年先帝所选的秦王府长史,从官家年少时就跟着,又占了官家喜欢旧人的便宜。但看起来官家对他的偏爱不多,比起褒姒一样的王安石还差得远,他的文采平平,普通进士水准,执政方面也毫无优异表现。他和其他人比起来,更缺乏在地方上执政的经验,进士出身,就当过知县,没做过知州,更别提知府了。
  林玄礼不太清楚这些臣子之间的歧视:“好了,今日到此为止,朕要三思而后行。你们两厢都做好准备,想一想若要派人出使西夏,派谁更合适。”
  魏季礼:“臣觉得自己就很合适。身为丞相出使辽国,奉命训斥李乾顺,必能令其惊惧,俯首认罪。”
  童贯刚刚在努力学习,看紧张的局面缓和下来,这才开玩笑道:“若说出使外国,小人看在座诸位都没有小人有经验。官家若派小人前往,还吉利。”
  林玄礼没太搞懂怎么吉利,不论是谐音梗还是太监出使的典故,都没有什么特别吉利的,眨眨眼,看着他。
  童贯冲着北方飞了个媚眼。辽国那边,他一出使,带着收服燕云十六州,官家亲自毒杀了天祚帝,这还不够吉利?
  林玄礼恍然:“哈哈哈哈真是吉利啊!妙哉!”
  哄堂大笑,感觉是个好兆头。
  边关的文武官员都晓得火器的重要性,但他们也都很清楚,西夏没有能力大规模生产火器。制造火器对大宋来说都是个沉重的负担,用掉了大量铸钱的原材料,耗费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需要靠卖过期产品回本,要不然都怕支撑不住,这还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这还没算在演练时烧掉的钱。对于丢失宁夏平原的西夏来说,要想研究火器、制造火器,并训练一支军队,很难。
  不是窃取到机密就能行,就好比偷光了状元郎的书,就以为自己能考上状元一样,西夏太幼稚了。
  比起窃取火器,更恶毒的是试图挑拨官家和太子之间的关系,造谣生事,一旦让他们离间成功,大宋得乱多少年,一旦太子真产生了什么怀疑,在继位之后推翻官家现在的政策,那就完了!偏偏去问罪时不能直接说这一点。他们越琢磨越觉得可怕,接近三伏天的日子里又出了一身冷汗。又都瞧魏季礼,当年的魏长史能被官家这样重用,显然是兄弟情深的铁证。
  暂时散会之后,先更衣吃饭,议论了一上午。众人的衣裳都被汗湿透了,除了官家之外,其他人都不敢扇扇子避暑,退下之后大喝了几碗香糯饮、薄荷水。
  林玄礼用湿毛巾把自己擦了一遍:“看起来我是有点冲动了。”
  童贯帮他擦后背上的汗:“官家,小人写的那本书,您不赐给李进读一读么?”
  林玄礼嗤嗤的笑:“我估计他学不会,还得上书劝我不要留恋甜言蜜语。”
  童贯低声笑道:“这要是让李进与我一同出使西夏,只怕他是有去无回。李乾顺装作心胸宽大的样子,可他还能大的过官家您?”反正一个八品小官可能会因为意外死掉,也有可能第二次名扬天下,等官家瞧见李进怒斥西夏王的对话记录时,准能笑的倒在床上打滚。
  林玄礼现在就很想笑:“哈哈哈哈。把大宋最会说话的人,还有最不会说话的人一起派过去。”你把他夸成花,李进把他骂成牛粪,笑死了笑死了。
  下午,鲁达是被枢密院亲自下命令调过来的,他赶路十天,才从东北榷场赶到西北,就听说官家昨日进城的消息。刚到府城衙门报道,就被人叫住,直接引入正厅,拜会官员。
  州府官员正在济济一堂的开会,凤翔府沈知府看经略安抚使不在,就用一副委以重任的语气说:“你来的正是时候。这件事非你莫属,你要去陪伴官家游览西北风光,王庆为你们引路。鲁达,劝官家想着点西北还有贼子虎视眈眈,为了辽金两国的和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