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宋徽宗 >

第175章

铁血宋徽宗-第175章

小说: 铁血宋徽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玄礼立刻命令道:“让通判来追查此事。”
  宗泽就在旁边待命呢,立刻过来说:“启禀官家,您所见的十不存一,这一,其实是臣等在掌管宫城的官吏手中夺回来的,特意存放在另一间仓库里。”
  林玄礼:“……”
  宗泽:“官家,这件事臣等曾俱结上表,官家您还批示说,凡衰败的国家,必有败相。”
  “啊想起来了!也罢,有田地又有百姓,财帛不算什么。”
  晚上在接风宴上吃着香喷喷的卤牛肉,又被文武群臣好好赞美了一会,不是奉承,说的是真心话,也是真心希望他不要再冒险做这些事了,回去安心努力治国。
  章援都收到父亲和叔父的信,其中凝重的托付他劝官家从此收心,三十岁的官家应该安稳下来,不想离开宫门半步,就在京城里修身养性即可。
  杨延昭修造的地下长城,在雄州(今雄县)、霸州、文安、永清(永清县位于北京、天津和保定三个城市三角中心)内,东西长一百三十余里地,南北宽也有一百二十多里。真正把用兵做到了神出鬼没,在战争中可以不留痕迹的调兵、运兵、神奇的出现在敌人身边、身后各处,发起突袭。纵横交错的地道,地道战的最强表现形式,单凭人工挖掘并用砖头和混凝土加固的超大地下建筑。
  林玄礼上辈子旅游的时候进去溜达了很多次,基本上把所有开放的区域都走遍了。凭借对武术、兵法以及历史的理解,对全甲格斗的练习经验,他每次都给同游的女同学详细讲解了迷魂洞如何把敌人关起来,藏兵洞算上吃喝拉撒等问题能储备多少奇兵,掩体和弓箭、□□在实战中的应用,嘿就扑哧一刀过去!就成啦!以及美妙的翻眼(小狙击位),这地方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射死他娘的一两百人和玩一样。顺便从宋辽檀渊之盟的历史资料一直讲到金国两次攻入大宋境内,并每次都要骂半个小时的赵佶大傻叉。
  兴奋的青年带着两三个女生,在地下长城中暴走三四个小时,讲解一大堆血腥悲壮的故事,其中不乏举着手电筒四处寻找光源和出路的时间。基本上原本有点暧昧气氛的女生,在听完之后,就对他肃然起敬,敬而远之,之后觉得他是个没情趣的直男。反而是仅凭兴趣一起旅游的历史爱好者,能在地下长城中一起痛骂赵家三傻,纠正他记错的节点和人物关系,交换更专业的历史知识,出去之后大口撸串吃饼喝啤酒,十分舒爽。
  林玄礼回忆完自己快乐的单身生活,以及单身原因。又想到自己看到了大量上辈子没见过的资料,在战火中丧失了多少宝贵的军事、政治资料原稿啊。端起酒碗来得意自满的大喝了一杯,对将领们询问:“我在汴京城中,看杨延昭指挥作战的记录,他镇守三关从无败绩,真是神出鬼没。他有什么秘诀?或是霸州、雄州的地势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事儿保密吗?
  种师道微微一怔:“官家仅凭战报,就能推断出其中蹊跷之处?”另外几名将领也露出了怅惘和感慨良多的神情。
  有些没去过雄州的官员听出这话的未尽之意:“种经略此话何意?”
  “难道这其中有什么机密吗?”
  “莫非杨六郎精通法术?”
  林玄礼笑出声:“这世上哪有缩地成寸的法术。你看小说看太多了。”
  种师道徐徐的说:“启禀官家,此事不是机密。百余年前修造地道时,调动了数万人,并且上报官家,得了恩准和格外的拨款。藏兵数万,能神出鬼没的地道,在雄州霸州两地可谓人尽皆知,还有不少兵卒知道祖辈的秘密。臣的祖父曾经详细打听过这件事,可惜西夏和辽国不同,地势不同,御敌之策也不尽相同。官家您对此地下运兵道感兴趣吗?”
  官家还没说话,煞风景的文官们开始喋喋不休的劝谏。
  这都没用!
  那可是修建时间才一百多年的啊!在历史长河中来说,还算是崭新的!
  官家在接见完新上任的知府们,听了最近的汇报之后,就在回京路上拐道去看。新的镇守三关的将领不姓杨,但对杨延昭的事迹和丰功伟绩倒背如流,有老兵从前头带路,从熟悉的入口进入运兵道,在熟悉的道路中稍稍游览了一下,不到半个时辰就出去。
  当夜宿在雄州的知州衙门中。
  次日懒洋洋的醒过来,已是日上三竿,这时候官员们不敦促官家上朝,可以睡懒觉。依旧闭着眼睛赖床:“哎……回京之后还得早起上朝,真想天天睡懒觉啊。现在几时了?谁在旁边?”
  “是我。”小宝坐在远处的椅子上,故意压着嗓子说话。
  他一夜没睡,早上进城之后才眯了一会,又被童贯叫醒来制造惊喜。已经等了将近一刻钟,坐在椅子上昏昏欲睡。看叔叔的脸比过去胖了一些,张开手脚躺在床上,棉被盖着肚子,脸上有些风霜和沧桑,留了胡子之后威严更胜。
  林玄礼听这声音陌生,像是还在变声期,又故意怪声怪调。睁眼循声看过去,赶紧收回伸出去摸武器的手,假装是伸懒腰而不是摸刀:“小宝?哈?你怎么来了?哈哈哈快过来我看看。长高了,人也瘦了。”
  小宝穿了一件秋香色的棉袍,腰横玉带,这颜色虽然老气,穿在小少年身上却显得有些活泼。
  童贯安排的这一幕,看官家笑开花,立刻上前领功:“我就知道官家一觉睡醒见了太子,一定高兴。太子星夜兼程赶来迎接官家,何必在外面候着呢,官家知道必然要心疼的。”
  林玄礼白了他一眼:“准是你安排的,混蛋童贯,滚出去。”
  赵森这才走上前,走到床边深施一礼:“官家远征金国,换回燕云十六州,击败金国逼迫其结盟,奠定三国鼎立的局面,冒着风险亲自上阵和金主刀兵相见,真似唐太宗在世,娘娘们听说了战场上的事,都觉得心惊胆战,满朝文武无不担忧,王娘娘特许侄儿前来迎接。也要亲眼看见叔叔安然无恙,写信回去,给她们报个平安。”
  林玄礼摸摸他的头:“哎呀,知道你们担心我。这迎接的也太远了,再迎接一点,都要迎到辽国境内去了。看你有些憔悴,没睡够么。”
  小宝惭愧道:“赶路匆忙,这几天睡的不太好。”
  “先吃饭,吃完饭再睡。”林玄礼顿了顿:“京城中的情况如何?英英选才任能考核武功,这饱受诟病,她的政令还算畅通么?”
  小宝困哒哒的睁大眼睛:“都很畅通。枢密院的官员人人都会些骑射,他们私下里还比试呢,六十岁以上的文臣如果不是弓马娴熟,再派到边关也不合理。婶婶她说的有理有据,也不反对七十岁以上弱不禁风的文官在内地主政,官员们都不敢说什么。只是御史台在弹劾婶婶,说婶婶没和您商量不应该改动选官的标准,这选官的标准,比任免官员更重要。”
  林玄礼赞许的点点头,又问:“那很好。两位的太后的身体可好?没因为担心我生病吗?”
  小宝如实说:“只是天冷受了些风寒,姑姑们和姐姐们轮流进宫服侍她们,婶婶近来都不和向娘娘争论执政了。”
  刚出锅的炸油饼,洒了些韭菜花的羊肉汤,烧饼,洋葱炒肉,雪里蕻炖油豆腐,拌白菜海带丝儿还加了点瑶柱,都摆在桌上,算是丰盛的早餐。
  “你监国这段时间里,除了祭告太庙之外,还做了什么?”
  太子说:“娘娘让我为她拾遗补缺,但她没什么遗漏,我只好在枢密院中,看兵马如何调动,粮草如何筹集,调离能征善战的西北军之后如何补上空缺,不被西夏人发现端倪,还有这燕云十六州不肯俯首帖耳的,如何征讨使其顺服。他们也真蠢,以往大宋不敢攻击,是怕他们身后的辽国,担忧的并非一城一池。他们狐假虎威惯了,倒以为自己坚不可摧。”
  作者有话要说:  我有个综英美的同人哦,嘿嘿,在周更。审判长小姐,致力于给反派死刑。
  【1】反对使用点翠。考虑到原始部落都喜欢用这个,就没说王繁英介意这个。


第172章 哲学家会武术
  官员们难得沐休,之前这两个月的休息日在战争期间,都不敢放松休息,都得随时待诏。官家亲自挂帅出征在外,皇后不仅大权独揽还非常狠辣的清理了一些官员,谁也不敢落人口实。
  现在好了,官家总算是回到大宋境内,安然无恙。官员们长长的松了口气,在衙门坐班时摸鱼写好劝谏他不能以身犯险的奏本,休息日洗白白擦香香,呼朋引伴享受美好假期。
  章惇白天也忙于见下属官员,安排商榷了一大堆事,又警告他们不要在官家回来之后立刻说一大堆忠良的丧气话,要让官家乐呵一阵子再说,上奏这种事嘛,在天下太平时急不得。对皇后有什么意见,也要往后放一放,不要赶在人家小别胜新婚的时候去碍眼。
  到晚上才有时间和儿孙们围炉夜话。一开口先教育他们习文练武,在这个最好的年代,最好的官家眼前,要努力做事:“想不到老夫有生之年,还能见到燕云十六州回归大宋。老夫可以放心的向官家告老辞官,从此以后游山玩水,不问政事。”而且和上一次回归不一样,上次没两年就被辽国抢回去了,这次看情形不会。
  看到坐在身边的妻子笑了笑。
  章惇老脸一红:“夫人不要取笑,老夫这次是认真的。燕云十六州已经回归正统,我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章老夫人徐徐说道:“相公每次都很认真。”可每次都没递上去,回头来就能找个借口。“这燕云十六州还没治理好呢。”
  儿孙们不敢窃笑,只好低头藏起笑意。
  章惇笑着摇头:“官家选贤任能,不差我一个人。”只是致仕之后也不想回原籍,并非不思念家乡,只是放不下京中的一切。京城中的消息四通八达,原籍家乡山清水秀,消息的畅通比不上。小儿子就任了幽州府的知府,这是军事要地,唐时是幽州都督府,现在新归附回来,需要耗费心力治理。一旦治理好了,可以作为将来进入政事堂的资历。
  苏轼的精神稍好一些,和弟弟以及一群朋友一起在家赏雪观花,快快乐乐的烤梨子和烤肉吃,烤肉中已经纯熟的掺入洋葱,一起穿成串烤着。谈到官家如今的丰功伟业,人人都觉得震惊而梦幻。
  苏辙如今算是得到重用,做着侍郎,打算等官家回来就致仕。
  枢密院以及所有主战派的官员全都扬眉吐气,与有荣焉,官家这一场大胜,让他们这些支持官家御驾亲征的人,都能抬起头来做人,见了主和派的官员也不怕被人用寇准来讽刺。
  官场上个个都期待新年假期,以往的惯例是放假整整一个月,供所有人走亲访友,但官家继位之后总喜欢提前勤政、折腾人,很少能休息满一个月。都估计这次差不多能过一个肥年。
  汴京城中,家家户户都开始置办年货,眼看就要到腊月了,柴米粮油储备起来。
  许多商铺也趁机打折促销,营造出一派热闹景象。厚土商行特意推出一系列新品。
  宫中也是一样热闹,甚至更热闹一些。
  向太后的病好了一些,坐在罗汉床上,往左边瞧瞧王皇后,王繁英穿了一件大红色的箭袖圆领袍,头上戴了个纯白的镂空白砗磲冠,这冠做的像菩萨头上的宝髻,有一点尖,向下收拢时又很圆润。砗磲比较轻,雕刻这么大一个雪白闪亮的冠也不沉,脸上不施脂粉,满脸的得意骄横。往右边看刘清菁,她穿了一件紫红色八达锦的褙子,里面明黄色的抹胸,下身也是明黄色的裤子,脸上浓妆艳抹,竟还有几分妖艳。
  向太后看她俩都觉得讨厌,碍眼。到现在为止,在这俩皇后的明争暗斗之中,她一直保持着中立,就是因为都太烦了。“太子今日该到幽州城吧?他去迎佶儿,去的太早了。即便是森儿自己的主意,你们也应该拦一拦。”
  刘清菁斜觑着政敌:“可不是么,毕竟只是侄子,人家不心疼。”
  王繁英气定神闲,懒得给她多余的眼神:“太后,太子他不是任人摆布,没出过远门的小孩。官家一向主张读万里书,行万里路,他自己也说这么做的。”
  向太后直翻白眼:“快别提了,森儿要是什么都跟他学,难道将来也要亲自挂帅?领兵出征?唉,阿弥陀佛,等他回来再钻研烹饪,研制什么新鲜美味时,宫里宫外再也不许说他不务正业,那分明是垂拱而治。”
  朱太后差点被藕粉羹呛着:“姐姐现在改口了?我看是晚了,说不准官家要南征北战呢。”
  向太后现在满后宫看来看去,就只有这些太后太妃,还有小孩们看起来顺眼一些。叹了口气,捂着心口:“你别吓我,自他离京之后,哀家没有一夜能睡安稳。现在就盼着他赶快回京,别在路上耽搁,赶在元宵节前回来团圆。”
  王繁英悠然往后一靠,拿了个佛手闻着玩,想官家现在只怕是个货真价实的小胖熊。又冷又累就容易多吃些东西,他胃口又好,吃的更多,在军中除了米面糖油之外就是肉,都是吃了令人发胖的。也不知道他除了毒死耶律延禧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神奇操作,有没有做不干不净的事。要是在军中偷偷临幸辽国女子,查很好查,但他也肯定有话可以搪塞解释。按理说不能,可是不按道理进行的事太多了。这燕云十六州拿下的容易,但投降的太容易了,没能彻底
  聊了没一会,就起身告辞,今日朝中放假,依旧有各地送来的奏折可看。还要接见自己娘家的几个人,赋闲被荣养的只是父母,亲戚中还有几个可用可不用的。还有一些从外地调进京面圣的官员,看起来很有能力,得见了面仔细分辨才知道。即便是私下里推荐给官家的人,也得仔细甄别,以免那人给自己丢了脸,毁掉‘王繁英慧眼如炬、样样出色’的完美光环。
  ……
  林玄礼又带着侄子回到幽州城,在皇宫里住了一天,次日宣布给所有参与战争的武将的封赏,该升官的升官,追封父母,给夫人封诰命。名单很长,他只负责其中自己记得住的几个,全部名单当然是由枢密院副使和中书舍人、种师中等数人按照功劳簿上的记录一起拟定,上报给他。又下诏给阵亡的士兵以抚恤,给受伤的士兵封赏,受伤程度分了五个等级,安置的方式不同。
  封赏之后就是饯别宴。跟着官家从京城来的官员,有一部分留在这里做官,三年之内回不去了。
  官员们这次不分文武,轮番敬酒,对官家亲临前线、亲自披挂上阵的行为分做两种口径,一种是:“官家神勇无敌,有唐太宗,宋太*祖之风。”
  另一种则是:“臣说句不中听的话,官家一定要珍重自身,不要再以身犯险,虽说是名将难求,但好官家更是百年难得一遇,倘若官家受了伤,天下万民到哪儿去找百年难得一遇的好官家?”
  林玄礼看自己认识的官员出列赞美,也就反向夸赞回去,不认识的记不住的就笼统的夸一下。
  投降的辽国官员也汗颜的上前:“圣明天子在上……”
  西夏派来的使者也上前祝酒。
  狄谏成为本场夸夸大赛的获胜者,他捧着酒出列:“官家亲自完成了六世天子的夙愿。想当年,神宗皇帝中道崩阻,幸而先帝宣宗圣明神武,可叹天不暇年,大宋危机之时,官家受命于先帝……张弛有度,治国有方,以致今日海内共欢。”不是官家一人之功。
  林玄礼欣慰的点点头,醉醺醺的说:“你们都记得先帝,这很好。唉,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