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宋徽宗-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涂梢陨倘丁
白衣白马,在宫门前的宽阔大道上任意驰骋,可谓衣袂翩跹,到了百姓稠密的地方勒住丝绦,又称得起玉树临风。
百姓们都认得官家的样貌,慌忙行礼、回避。
京城中多了许多进京赶考的举子,年龄从二十到六十岁不等,有些聚在一起高谈阔论,有些则是低声谈论一些不为人知的事。
春天开科举,秋天他们就赶来了,提前温习和探听一些事。
林玄礼和王繁英去了过去常去的勾栏瓦舍,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戏班,楼上的包厢满了,二人索性坐在一楼的角落里,一个距离门窗很近,方便撤离又有遮蔽的区域。
看戏的时候突然注意到墙上挂的一卷诗作:“那是谁的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又是穿越的人么?这诗写的好水啊,你就这么灌水合适吗?虽然很明显但是朕有点不想搭理你。'
童贯不知道,左右看了看。
王拾遗轻声禀报:“郎君,这是进士汪洙在元符二年写的《神童诗》,在天授院成立之前写的,全诗很长,这是节选。”
林玄礼沉吟了一会:“他现在是何职务?”
魏季礼、王拾遗和史官互相看了看,羞愧的说:“郎君,赵挺之(吏部侍郎)不在这儿,我们都不晓得。”不是很熟,每年都有很多进士。
“无所谓。”林玄礼只是娱乐一会,看了一会戏就去看自己厚土生春系列店铺,这条街上可以说是旗舰店!店名都没改,第一家点心铺仍然在卖经典款原味和枣泥的槽子糕,旁边原本也是买食物的店,现在已经改成厚土金银铺,卖那些郑妙妙设计的精美首饰和金银器,也负责兑换金银。而旁边就是纸笔铺,门口的水牌子上写‘新到南纸/苏词二句’。
以及新开的厚土生春绸缎庄,现在店外的幌子就是一块放大了新花纹的绸缎,闪闪发亮非常诱人。
点心铺和金银铺属于前店后厂的模式,占地面积很大,而且时不时的传来叮当作响的声音。在这些厚土生春糕的店铺旁边,还有两家没开门的店,以及一些人来人往的茶楼酒肆。
每家店里都溜达了一圈,看没有以次充好以及仗势欺人的问题,就赶紧回宫了。
官家吃着甜美的秋梨和葡萄:“中秋夜宴,我要大宴群臣,连诗作对,还有小游戏什么的,娘娘您去吗?”
向太后有点感冒,用手帕捂着脸,闷闷的说:“去喝杯酒就走。”
同样感冒的朱太后都没敢去看新生儿,晕乎乎的问一个重要问题:“中秋拜月,王繁英站主位?”皇后要带着妯娌和小侄女们拜月乞巧,但是刘清菁还在宫里住着。
林玄礼想了一会:“拜月怪无聊的,还不如让她和我去大宴群臣。”
俩太后瞪着这个从来没参加过拜月活动的男子,突然统一战线,齐声道:“你不懂!”
然后又一起质问一件事:“你到现在都没有子嗣,就一点都不着急么?先帝都又多了两个孩子。转过年你就要二十岁了。”
林玄礼强行转移话题:“……您二位一起生了病,还说是酒后受寒。娘娘们,喝酒怎么不带我一个。”
中秋节挺好玩的,下午大宴群臣,君臣等人总结了一下今年成果,互相夸赞了一番,吃吃喝喝一下午,到入夜之后出宫观赏相扑比赛,尤其是女子相扑,两个健壮的女子袒胸露背,穿的抹胸勒的紧紧,胳膊粗壮,腰也粗壮,梳着紧紧的发髻,激烈的进行着比赛。参赛就有钱,能赢还有花红。
这些妇人能以表演相扑养家糊口,半表演半角力,不是一决胜负,但是很好看。
也有男子相扑,但围在旁边的人比看妇人相扑的少多了。
各色花灯也都高高挂起,白兔灯雪白可爱,狮子灯摇头摆尾,走马灯旋转不停。
林玄礼左手一个二宝,拉着王繁英,她手里还抱着三宝,周围还有四十多名侍卫分作两班,一半簇拥着官家和娘娘,另一波人散落在人群中跟着前行,还有两个人负责拿筐装着购物成果。
还看到一些有趣的事,章楶和一位老夫人一起上街,显然是他的夫人。狄说身边的乳母手里也抱着一个小姑娘,还有一些熟悉的朝廷官员,都带着家眷和亲朋好友一起上街看花灯。君臣相见只装作互相不认识,免得耽误看花灯这么美好的事。
一转眼看到苏辙对着走马灯发呆。
举子们艳羡的看着这些功成名就,穿着布衣也深受尊重的老大人。
晋王赵似也和李清照带着女儿上街看花灯,同样在侍卫的簇拥下。王妃吸引了大量目光,谁不知道晋王妃的才名远扬,在出嫁之前就倾倒文坛,出嫁之后赵似更乐于宣扬王妃的文采,对他自己的文采反而有点避嫌式的遮遮掩掩。
吏部侍郎赵挺之带着儿子赵明诚也上街看花灯:“儿啊,你明年就要考科举了,今日游玩一番,回家去要专心攻读。明年你科举时,为父为了避嫌,要请命外放一任官员。”礼部和吏部必须避嫌,要不然儿子难以任官员。
赵明诚却看着远方,晋王身边那位苗条高挑、才名远扬的王妃,王妃手里拿着折扇,略带酒意的红着脸,对着许多的灯谜指指点点,戏谑评点了一番,晋王笑的前仰后合,周遭的人纷纷忍着笑意,投去敬佩的目光,看样子有几对年轻的、中年的夫妻是他们的朋友。
赵挺之终于忍不住拍了拍儿子:“你真是不成器啊。你看看官家,比你还小一岁,自从登基以来,批阅奏折无一日懈怠,三日一朝从不缺席,还时常开经筵听课。好学不倦,有仁君之风,你再看看你,昨日叫你写的策论还未写。”
赵明诚回过神来,叹了口气,还不敢说自己爱慕王妃,只好说:“想起殿试时,儿子有些害怕。”
赵挺之:“呸!你先考进殿试再想别的!”
……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过年。
新年必须得改年号,代表宋宣宗的元符年间结束了,新的一年。
林玄礼把翰林院和礼部拟定的年号名单丢开:“宣德!继承宣宗的德政!”这个年号很适合做铜香炉,真的。
官员们只好夸他,然后退下。
“让舍人拟旨,我新年之后去视察禁军。”林玄礼摸摸下巴:“其实早就该去了,等会,拟旨,先不发,过完年再发。”免得他们拼命训练准备迎接视察,连过年都过不好。
有人提起给西夏的岁赐。
林玄礼瞬间气炸:“打赢了,几乎灭了西夏一国,还要给他们岁赐?”有这点钱我干什么不好。多养点马不好吗?我现在只有小红二红小白小黑四匹好马。
有官员试图解释,岁赐是长辈赐给小辈的,这是大宋给西夏的压岁钱,而且先帝在和谈时没说停止岁赐。
林玄礼按着桌子,完全不准备讲道理:“穷,没钱。国库空虚,你们不知道开源节流,还想往外掏钱。不懂为我分忧解难吗!西夏不缺钱,朕缺。名义上说是长辈对小辈,你们见过这样顽劣不堪的小辈吗?”
还有死脑筋的官员提起大国风度。
监察御史张所忍不了:“官家是对的!尔等,食君之禄,只顾着粉饰太平!”就好像谁不知道岁赐是怎么回事似得,西夏都被赶到山之外了,你们还怕他们。有点不要钱的吃里扒外了。
新年依然没什么事,除了在寒风中哆哆嗦嗦的祭祀天地之外,就是祭祖。
又有十几个县遭遇雪灾,房倒屋塌,京城里炭的价格胡乱上涨,又开常平仓维持市价。
狄谏回京述职,官家派去的人苦劝(反复骚扰)周侗,他终于答应来京城陪官家玩几天。
年轻的海商陈庆,顺着水路逆流而上。
官家在难得的三天假期里,出去打猎一日,冻的手抖,玩不了□□,只好在宫里打牌,输了几百贯钱,非常心痛。不如去玩小侄子。
林玄礼仔细观察他:“小宝。宋小宝。”
“宋徽宗和宋高宗听说过吗?金兵兵临城外了。”
“骗你的,孙悟空把唐长老抓走了。”
“宝玉,我是你林妹妹啊……英英我确定他不是我的老乡了。”
四个月的奶宝宝还在到处吐口水泡泡,确定了不是穿越者,怎么看都挺可爱的。
第122章 科举阅兵
过完年,宣德元年,官家下旨:曾布负责总编《神宗实录》、《宣宗实录》。曾妻魏夫人进宫教授公主诗词格韵。
神宗实录修了这么多年,还没修完,每次换执政党就推翻之前修的部分,元祐年间修的史书被绍圣年间全部推翻,一直修到元符年间,马上要修好了,因为蔡京获罪,又要重新来过。
曾布的文采学识足够,毕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弟弟。既不让他当丞相,又依然重用。
赵挺之正式递交了奏本,说儿子赵明诚即将科考,请求避嫌。
林玄礼看了赵挺之一会,万万没想到,历史上李清照的公爹就在我身边值班,半年多,都不知道他儿子叫什么。居然是赵明诚!这我上哪儿猜去,还奇怪呢。“准了。”
赵挺之就失业回家陪考去了,等到官家给他新的工作,或者等考完试之后官复原职。
林玄礼摸着胡茬想了半天:“嘿,拟旨,李格非升为吏部侍郎。”
中书舍人疑惑道:“官家说的人是晋王妃之父?现任礼部员外郎的李格非?”这可是连升三级啊,突然被大力提拔。
“对。他教女有方,那《洛阳名园记》写得好,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旨意发下去,李格非赶忙进宫面圣谢恩。
今日留守的是童贯,笑吟吟的对这位被官家看重的人:“官家和娘娘出宫游玩去了,谢恩的奏本留下,你只管辞别礼部的同僚,往吏部上任去就是了。再过两个月,春闱时,礼部一番忙乱,你倒是刚好避开了。”
李格非为了春闱做了很多工作,还得逐一转交给其他人,但是吏部又是他一直向往的。想给官家选更多安贫乐道、一心尽忠报国的官员,对各地官员的考评要做的更细致。吏部的职务能改变很多事。
……
林玄礼和王繁英俩人又穿着男装,带了十几个家丁打扮的侍卫到城外的皇家园林里玩气*枪:“娘娘,你知道有人弹劾你,说你穿着男装,独占圣宠,很好妒,有点不好。”
王繁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举着枪瞄着草丛里的影子:“跟我说这个干什么?难道要臣妾上表自辩?我能把家里人管好就行了。”
林玄礼笑嘻嘻的说:“要不然过两天我称病,让你代劳,看看他们能骂什么?”
王繁英瞄了半天,奈何这气*枪的准度不行,五十米外打不中。她换了弓箭,一箭一只兔兔:“哥哥,你就是想休息吧。才勤政一年就想休息了?”
“啊哦,被看穿了。本来天天干不觉得有多累,休息了三天……”
气*枪比起弓箭差得多,更别提和弩相提并论了,没能普及成为军用武器,甚至都没进入被管制的范畴内,但进城里的纨绔少年和小衙内都想弄一把玩,不为别的,就图这是官家亲自发明设计的东西,还不需要□□,玩完身上没有□□味。
一些稍微彪悍一点的妇人,也从非法渠道弄了几把,代替投壶玩。
在雪山中策马追逐嬉戏,玩累了下山吃饭。
山下有等候的侍卫:“启禀官家,周侗已经抵京。”是官家亲自派侍卫去请的,还要求‘好言好语’,到达京城立刻禀报。
“快走快走。”
周侗看起来和十几年前没什么变化,还是一副健壮又低调,闷头做事的样子。赶忙从驿站里迎出来,似乎被官家强行请来京城有些苦恼,又不敢多说什么。听了旁边人的提示,连忙跪下:“小人周侗拜见官家,拜见王娘娘。”
林玄礼翻身下马,一把扶起他:“周侗啊周侗,当年你不愿意教我,也不愿意教王英,今日又如何?”
周侗还能说什么的,只能惭愧道歉:“小人当年有眼无珠,认不出真英雄。”
若早知道当年的少年会当官家,我连真名都不透露,跑的远远的。
这次麻烦了,秋后算账,可怕,别给我刺配边关,发配倒没事,刺面就太丢脸了。
林玄礼觉得有点羞愧,比起他要收的卢俊义、林冲、武松、岳飞他们四个,我这有点仗势欺人的嫌疑了。“别紧张,跟你开玩笑的。我派去的人不曾失礼吧?”
“官家派人三顾茅庐,天使彬彬有礼。”其实是一顿疯狂威胁,但周侗知道告状也没什么用,反而后患无穷。
林玄礼不知道内情,想自己嘱咐了两遍,应该没什么问题:“我与皇后初遇时,是在拜访周教头的时候。真是奇妙的缘分。”
王繁英道:“当初周教头借住的宅院,我已经叫人买了,今日正好过户给你,算是一份薄礼。”
林玄礼强行和他约定:“明日我要去禁军视察,你陪我同去,正好指点他们。视察之后,再陪我切磋几天。我知道你不愿意长留京城,也不会勉强你。”
周侗这才松了口气,都说民不与官斗,更何况对面是官家,要是真被威逼着留在京城常伴君王左右,那真是了无生趣:“遵命。”
王皇后的仆从带他去拿房契,过户那栋小宅院。
官家还得回宫加班,魏季礼问:“官家因何闷闷不乐?是周侗不如往日勇猛?以微臣愚见,他看起来比禁军教头们多了几分肃杀和乡土气。您常说见这周侗是您多年夙愿。”
林玄礼淡淡道:“做了官家,不能和人随意说笑,我说什么他都当真。”'我现在知道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弄臣了,以及我在六哥眼里怎么会那么可爱。'
回宫时得知狄谏也到京城,正等候宣召。
“故人重逢啊。让他进来见我!”
童贯知道官家勤政,刚刚玩了两个时辰,耽误了不少事儿:“官家,且慢,两位相公和礼部尚书求见,等着和官家商议省试和殿试的事情。”
林玄礼想了想,科举分为十科,其中最重要的只有进士科,考中进士的显赫通达,其他项目的人只做平常。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这还有什么可商榷的?你们让朕定一个录取的总人数,朕给你们了,还想要怎样。“叫相公们进来。让狄谏明早再来,先回家去团圆。”
章惇没打算给其他人太多说话的机会:“官家,您批下名额,只录三榜百名进士,人太少了。”每一等只有三十人?这实在是少的出奇。
林玄礼捧着香喷喷的暖手炉:“大宋冗官是一桩弊病,那就要从裁撤新增的官员开始做起。唐代取进士共计六千多人,名相迭出,太宗在位时就取用进士近万名,其中有用的又有几人?”
章惇毫不沉吟的反对他:“官家,本朝自祖宗以来,进士过省赴殿试,尚有被黜者。远方寒士,殿试下第,贫不能归,多有赴水死者。以往取士四五百人,尚且有这种惨状发生,现在官家取士更少,既不能施恩士人,又有可能浪费一些贫穷试子。”
林玄礼微微沉下脸去:“继续说。朕在听。”
'啊,古代国考失利也自杀啊。有点可惜了,要不然给他们回乡的路费?按照家乡路途远近分几个档次?'
'或者给他们准备一些赚钱不少的短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