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宋徽宗 >

第106章

铁血宋徽宗-第106章

小说: 铁血宋徽宗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书们不是很赞同的瞄了他一眼,在即将继位的新君眼前感慨先帝去世的太早了,您是打算致仕啊。
  林玄礼睁大眼睛看着他,半年前还颇有点神仙风貌的章惇已经不飘逸了:“好,就依你。”
  曾布连忙打圆场:“郎君手臂上有刺青,如今贵为天子,取宫中秘药抹去吧。”
  林玄礼扯着袖子看了看:“挺好看的,留着吧。又不在脸上。六哥当年看见这个,还问我疼不疼。”
  蔡京跃跃欲试的劝说道:“先帝与郎君兄弟情深,古往今来无人能比。但臣有一言劝告郎君,国不可一日无君,请郎君为大宋计,尽快登基。”
  短暂的缄默之后,有人跟进:“臣附议。”
  “臣附议。”
  “请郎君继承大统。”
  林玄礼心说:'六哥知道你们这么快就开始恭维新老板么?'
  '六哥:我知道啊。'
  '虽然我就是这么个计划,但是还是觉得膈应。'
  '六哥: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想保住职务。好好用章惇。'
  章惇从袖子里摸出一份奏本:“臣请皇太弟于灵前继位。令哲宗皇帝在天之灵安心。”
  林玄礼接过来往怀里一揣:“就依你们。一切从简吧,礼部不必急于操办新的仪仗和朝服、辇舆,几万贯钱干什么不好。我拿六哥的用就好。章相公,你是国之柱石,六哥离不开你,我也离不开你,保重身体。”现在才六十多岁,努力保养一下干到七八十岁没啥问题。
  即位称帝的过程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在大庆殿斋戒三日,然后称帝、祭祀先帝、接受群臣礼拜、祭天、祭祀景灵宫、去祭祀帝陵。把生母陈美人追封为陈皇后,给先帝的刘皇后加尊号,给俩小侄女改一下封号增加食邑。
  来回七天时间。仪式还没完,加封王氏为皇后,封皇后生父承恩公,兄弟们各有加封并瞬间失业成为社会闲散亲贵,加封乳母李氏、保母陈氏、汪氏为命妇夫人。
  任命章楶为山陵使,选择风水宝地,修造哲宗皇帝帝陵。见面时双方都是感慨无限,章楶这次不用抓着他了。
  再给兄弟们、朝中官员、各地经略使以及自己熟悉的苏颂、郭成、种建中、姚雄、宗泽等人,分别有所封赏、加封,把贾岱玉也塞进太医院里找了个行政岗位。长史魏季礼立刻升任中书舍人领班,继续负责拟旨。谢宝改为宫门使,侍卫们各有升迁,又追赠谢璀为将军。老苗此后不方便进宫见驾,改去禁军之中当个教头。
  召见贾岱玉:“你在太医院中,好好学习中医阴阳五行说,然后把这些好东西解释进去。”
  贾岱玉面圣时一点都不慌,只是垂首叹气:“遵旨。”我以前有空时喷网上那些拿中医五行解释西医原理的沙比,虽说我也不是中医黑,只是经验主义——喝过灵的就承认,没试过的就不承认。但是这也太尴尬了,我要抄他们那些恶心的民科论调吗?
  林玄礼还得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秦王府里接见自己的几个掌柜的,过天桥之前:“高蜜,你叫厨房多准备些蘑菇、芋头、白菜、粉条、腐竹、木耳、冻豆腐,晚上请兄弟们吃炖锅。拿黄豆芽和笋子炖汤底。”
  “是。”
  厚土生春的掌柜一开始只有赵贵,吴财两人,后来伴随着分店越开越多,每年有资格来报账的掌柜也多了冯祥,刘梅君,朱并,郭和……等十数人。他们的身份也水涨船高,一跃从给王爷老老实实当差的掌柜,差不多要成为皇家商人,以后养殖场有可能成为皇庄!
  林玄礼沉着脸往上首一坐,散着怀的狐裘下依然是一身斩衰丧服:“前几天我登基做了官家,你们不要觉得有什么不同,生意虽是我的生意,天下也是我的天下,尔等都要遵纪守法,切不可偷税漏税。”
  反正赋税和年终利润都会到我手里,握草,我真是大赢家。
  掌柜们战战兢兢的磕头,一一交代了今年的简报。
  赵贵格外说:“郎君,官家,您早先交代每年都要与粘罕做生意,实价收购他们的人参鹿茸皮草,小人去年、今年都照吩咐做了。粘罕请小人代为问安,他还想来京城与您相见,瞻仰□□威仪。”
  林玄礼在考虑要不要把他叫来杀了,或者扣下:“好啊,让他来。我看他不想止步于赚钱,还想振兴家业。”
  又盘问了一会。
  童贯飞快的走进来,绕到他耳边,低声禀报:“官家,章惇进宫求见。”
  林玄礼赶紧:“今日到此为止,你们都回房休息。为先帝举哀,斋戒静坐。”
  一路从王府正殿跑到后墙,过云梯到宫里,那也是宫墙边上,在一口气跑到书房。
  也就是个六公里跑,这就已经让章惇等了好一会了。
  接过宫女奉上的热茶喝了两口,喘喘气,擦擦汗,把狐裘丢给宫女,对身后的侍卫们感慨:“当皇帝属实是个体力活。”
  童贯假装喘的也很严重:“是啊。”
  侍卫们倒是没这么喘,谢宝还有心调侃:“官家,您都几个月没好好练武了。”
  林玄礼笑道:“等出了丧期,先把你打一顿。”喘的没那么严重了,就接见章惇。
  章惇进宫打算找他谈谈未来的政策,以及……苏轼。这次封赏群臣没有苏轼苏辙兄弟俩,但谁都知道,苏轼是十一郎最喜欢的就是苏轼,这么多年书信礼物不绝,苏轼能有今天,全靠十一郎。开头先用别的话题引出自己要说的事:“官家刚刚登基,要天下施恩,理应开恩科。”
  林玄礼有点心痛,扶着桌子喘了一会:“好多钱啊,这次施恩群臣花了好多钱啊!暂时不要增加进士了。”朕要养好多闲人哎。
  章惇震惊了,差点绝望:“官家!为国选材取士,怎么能吝啬钱财!”就知道贵人不应该做生意,也陷入了这样蝇营狗苟,算计钱财的境地。你刚刚不会是跑出宫算账吧?筹措军费也不需要官家做生意,糟糕,这份生意也没法让旁人接手,还是皇家的。
  林玄礼有点怀念的看着他:“哎,还是你这么凶我看着顺眼。”
  章惇就如他所愿的严厉抨击了国家选士还舍不得钱的扣门行为:“请官家下旨。”
  “今年是不是太仓促了?”
  章惇心说往年先帝怎么做的时候,你一点都没注意吗:“今年昭告明年或后年开恩科,举子们才有时间进京赶考。”
  “哦,那行。”林玄礼沉吟了一会:“六哥的政策,我觉得都很好,没有什么值得商议的,只是能省则省。冗兵,尤其是流民,唉。”
  章惇:“自从打下宁夏平原之后,流民基本上都被安置了,官家不必忧虑。”人口众多,需要更多的土地,战争和扩张是最好的选择。
  林玄礼又想起现在的黄河问题,和他谈了谈黄河水道,对这地图研究半天,现在没有什么著名的水利专家,仁宗时期有一个著名专家,提议给黄河改道,耗费国力民力最后依然发洪水。
  章惇:“维护黄河,也只有挖淤泥、疏河道、开支流。其余之事,只能听凭天命。”
  “唉。”他自然而然的说起:“苏轼对治水颇有心得。听说你们曾是形影不离的好友,咱当年也不敢问为什么分道扬镳,现在倒要请教。”
  “只是一点政见不合,以及误会。”章惇心里想的是不能共存,可是又放不下自己的政治抱负,仅仅因为苏轼回归政事堂无可抵挡……就要退却么?不行,非得让他们知道,苏轼那样试图就事论事是不可能的,朝廷官员做的的不是事,而是人。“官家有意重用他?”
  林玄礼点点头,试图调节两人矛盾:“他比你小两岁,今年也六十多了。章惇~相公~我一向不参与党争,只喜欢干练有用的人才。”
  章惇心说您不会是撒娇吧?想了想,不能独相,也要占据主动权,立刻给他一个惊喜,和官家硬刚是很难的,尤其是这位官家特立独行:“东坡有大材。”
  林玄礼心叫不好:'六哥我怀疑他要搞事!'
  '六哥:嗯,让他搞。'
  “愿闻其详。”
  “水患长达百年,官家方才说苏轼对治水有心得,莫非打算任命他修缮黄河水道,杜绝泛滥?臣支持。”
  林玄礼:'蔫坏老头!黄河泛滥这种事,怎么可能彻底杜绝!'
  '反正得修,修好了水泊梁山就没水了,只有良田,诶嘿。'
  谈了半天,总算下旨让苏轼苏辙兄弟俩回京候命。是入驻政事堂打破独相局面,还是去支配数十万民夫修缮黄河水道,都不确定。得见了面和他谈一谈才知道。
  又赶紧去见那两个可可爱爱的小侄女,俩人都闷闷不乐,情绪低落。
  二宝三宝有半个月没见到叔叔了,本来想问真的再也见不到爹爹了么,又想起保母们的恐吓嘱托,不吭声了。
  林玄礼轻声说:“六哥给你们起了名字呢,等到五岁时才公布。”据说这样有利于寿命的。
  俩小孩被转移了注意力:“我叫什么呀?”“叔叔告诉我嘛~~”
  “嘿嘿,我不说,要耐心的等哦。”是赵福绵,赵福延。
  哄完小侄女,又和兄弟们聚会。素菜的炖锅味道也不错,兄弟们也从悲伤中走出来了一些,只是最风趣的人成了官家,现在都穿着丧服,也不能说笑、听音乐。
  赵似感叹道:“要不了多久,就要除服了。”
  林玄礼笑了笑,点点头:“算下来扶灵启程时,是夏天七八月份,你们可要做好准备。”


第110章 新君的旨意
  苏轼接到旨意,带着王朝云准备回京复命:“真是意想不到。我到了这把年纪,还能一展抱负。”这次心态轻松惬意,还很笃定。
  王朝云调侃道:“相公这一肚子不合时宜,总算遇见识货的。”
  苏轼笑嘻嘻的捋胡子:“未必能入驻政事堂,章子厚……”怎么说呢,当年乌台诗案,章惇为我辩白,高娘娘启用旧党,我从戴罪之身升到正三品,当上的皇帝的老师。苏辙和其他旧党人士……这是党争,但在章惇看来这肯定不只是党争,是友人背信弃义?但他报复的太过分了,要置我于死地。让兄弟天各一方永远不能见面。
  这次回京去,没那么简单,十一郎是官家,可他没有罢免章惇的打算,只要还想用他,就会受制于他。
  但事情总归是越来越好。年轻强横的官家非要压着俩人和睦共处,就算章惇心里不愿意,我心里也不愿意,那场面也很好笑。想编个故事戏谑一下。章惇偏向于法家,不怜惜民力,极力压榨,而自己不是,将来回京之后,有许多吵架的机会。
  天子以日代月,27天之后除服,换掉粗麻丧服,改成蓝色、白色或灰黑色无刺绣无纹饰暗花的长袍短袄。后宫中全是这样的打扮,看起来沉重而美观。
  向太后所居慈明宫、朱太后所居圣端宫都不用动,刘皇后被加了昭怀皇后的尊号,慢慢准备搬家。
  王皇后直接不和官家分居,暂时住在一起。
  保母正式退休,虽然依旧住在宫里,却不再负责管理官家的生活起居。
  林玄礼在登基之后狂看国家绝密资料,都看完一遍,感觉自己头昏脑涨啥也没记住。
  到了日子,被群臣们簇拥去祭祀先农坛(祭拜神农氏),随即是耕耤礼。
  官家牵着牛,丞相和枢密使扶着犁,满脸庄严肃穆的耕了先农坛旁边的一亩三分地,洒下开封府选送的优良种子。
  回宫时扶着龙辇:“章惇,上来说话。”
  章惇推辞道:“臣不敢。”
  林玄礼知道按照套路应该说一下他劳苦功高,然后他谦让一次,我再说我怜惜老臣,他再谦让一次,客气半天弄上来。
  寒风挺冷,大伙都在这儿冻着呢,省略步骤,直接伸手搂住:“来嘛。你是辅国重臣,我要是再小几岁,六哥该托孤给你,请。”
  章惇抿了抿嘴:“官家先请。”
  先后上了车,当然不可能坐在一起,龙辇里就没考虑还有第二位乘客,设计上只有一个宝座。章惇考虑了一下,自己这个岁数,这个身份,如果直接坐在地板上,不太合适,坐在官家身边,更不合适,真是进退两难。
  就站在车里:“敢问官家有何吩咐?”
  林玄礼往边上挪了挪,拍拍自己身边:“过来坐这儿,一起回去。”
  章惇越发警惕,一边怀疑他要为这些年的积怨报复(虽然没多大事,但成了皇帝,事儿就大了,皇帝永远比最小心眼的丞相更小心眼),一边又奇怪,君臣之间深谈过几次,不是特别投机,官家经常有点不满又不说,下次见自己时又高高兴兴,令人不安。
  很难想象十一郎是个城府极深的人,怎么看都不是,倒回去推敲也不是。
  “官家体恤老臣,臣恭敬不如从命。”
  林玄礼的手搭在他背上,隔着棉衣都能摸到骨头,这位须发花白的老臣身上有股淡淡的清香。他柔声安慰道:“你是六哥留给我的,唯愿咱们君臣不疑,你还能放心理政才好。”
  '你是六哥留给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六哥:(⊙_⊙)什么啊?'
  '就是那种六哥愿意把他宠上天,我接手之后也要这么做,因为他的能力值得的。'
  '六哥:你觉不觉得有点…怪怪的?'
  林玄礼一边精分一边说:“我在治国方面不如六哥,章惇,你也知道,六哥生来就为了做皇帝,我不一样,我生来就负责吃喝玩乐,花六哥的钱。咳,扯远了。请你上辇没别的事,蔡京上奏弹劾你,说你背地里议论我轻佻浮躁,还有点顽劣,以及屡次上奏劝谏六哥约束我。你没看见他刚刚的表情吧,又疑惑,又兴奋,又不安,太好笑了。”
  章惇静静的看着他。
  林玄礼笑嘻嘻的挑眉:“我觉得当时说的很对,要是有人当时不这么看,那准是我的家仆。以前不敢说你小心眼,嘿嘿嘿,诶嘿嘿嘿。”
  太爽了我终于当面说了这句话。你收拾蔡京吧!收拾人这方面你擅长,我态度够明确了,也很有诚意,接下来该你拿出诚意来对我。
  章惇秒懂,但不是很赞同。心说:真想让我放心就别把苏轼调回京,我几乎至他于死地,等他回来之后,又怎么能和平共处,我的政策必然受阻。
  蔡京有野心这件事我一直都知道,但这种迫不及待的排挤和取而代之,哼。
  回去就找茬让他去南方,比南方更南的地方!
  是有人说我睚眦必报,没有容人之量,这很好笑吗!赵佶!这哪里好笑?
  年轻的官家笑了好一阵子,最后自己也不好意思了,以袖掩面继续吭哧吭哧的笑,还不敢笑的太大声,小声笑的发颤。
  章惇:……
  就在这种杂音中盘算如何抓蔡京的错处,这个中年人行事缜密而端正,勤勤恳恳,没有什么明显的弊病。嗯?有了!
  章惇决定让他别笑了:“官家,房陵保康军、南阳武胜军、安康昭化军、汉东崇信军的争夺屯田之地,多有摩擦,请官家重定军界。”
  林玄礼想了想,路是京西南路,首府是襄阳府,章惇说的是其中四州的驻军。在心里回忆了一会地理位置,想起来了,还想起来襄阳府的湖北菜,超级好吃!但几军的将军是谁没想起来。面沉似水的沉吟了一会,点点头:“嗯。”
  谁来着?抢什么地方?知州和守将是谁?四个州交界吗?
  想了半天,梦回高三,确定自己记忆力真不行,回宫去拿着将军、监军、知州与此有关的奏札共十二本开始逻辑推理到底是谁缺德占人便宜。
  对于国家机密,只好从头开始又看一遍,大概记住了点。虽然对全国各地高官都是谁是什么关系没啥印象,好歹记住了全国有多少户人,每年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