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盛世王朝-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李强说:“当然要去,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倒要看看她能把我怎么样。”
二肥一伸大拇指,说:“好样的,是条汉子!我最佩服你的就是有胆量、有魄力。你放心,等你进宫以后,我和兄弟们在宫外策应,经过一次整风运动,现在九门提督府和城防营、神机营都是咱们的人,只要那娘们儿敢对你不利,老子带着人马冲进宫里杀他个屁滚尿流!”
李强一皱眉,说:“兄弟,不是哥哥说你,你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头脑简单,做事冲动,语言粗俗。走着瞧吧,我不会那么容易被一个女人玩了的。”
说着李强凑到二肥耳边,轻声嘀咕了一声,二肥眨眨眼,看着李强说:“你比诸葛亮还他娘的神机妙算呢!”
天色不早,李强换上官服,带着两名护卫乘着夜色来到紫禁城。李莲英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看左右没人注意,凑近李强耳边悄声说道:“一切如常。”然后和守门的御林军交代过了,带着李强穿宫过院,逶迤着来到圆明园的“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位于圆明园福海东北岸湾内,于乾隆五年建成,是圆明园中最美丽的建筑群。前部三座重檐大亭,呈“山”字形伸入湖中。
正殿前一处石碑上有当年乾隆皇帝的题诗:海上三神山,舟到辄风引去,徒妄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
中后部的九座楼阁建筑宏伟辉煌,李强现在置身其中就如同到了仙山琼阁一般。
李强随着李莲英在众多楼宇中九转十廻,来到此景西部的一片水池前,远远望去水汽氤氲中立着三座白色石塔,在夜色中显得宁静庄严,三条青石甬路在水面上蜿蜒崎岖,由岸边一直通到三座石塔上。岸边立着一橦石碑,写着:三潭映月。
李莲英带着李强踩着石板一直来到中间那座石塔中,原来这座石塔四面开合,倒像是一座凉亭,里面有几个太监、宫女在垂首侍立,懿贵妃身披一件红纱,内衬一件蓝白底儿绣团花牡丹旗袍,脸上略施脂粉,美目流转间,显得格外惹人怜爱。
李强心中一荡,暗道这个女人真不愧是天生尤物啊。
李强赶忙上前施礼,懿贵妃微笑着扶起,顺便把一只手搭在了李强的手背上,说道:“你说这老天爷真是奇怪,昨晚这时还乌云蔽月的,今日李大人一来,这里风也和了,云也淡了,连景致都与以往不同。看来李大人真是一个连老天爷都疼的主儿啊!”
李强轻轻挣脱了懿贵妃的手,恭声道:“懿贵妃说错了。昨天天色暗淡,是因为您的美貌闭月羞花,今天月朗星希,都是被您的美貌吸引出来了的。您闻一闻,连晚风中都飘散着香气,您看一看,月亮都为您张开了笑脸。”
李强说的话自己听了都想吐,心说不管你是一国贵妃还是山野民妇,总之天下的女人没有不喜欢别人称赞自己漂亮的。
果然,懿贵妃被李强说得花容绽放,瞬时间好像又年轻了好几岁似的。
二人客套了一番,然后围坐在石桌旁,李强一眼就看到桌上一把精美绝伦的酒壶。围绕壶身四周,镶嵌着八颗光华璀璨的宝石,每颗宝石都被雕琢成一个人形,组合起来正好是八仙过海的图案。这把壶的壶身壮硕,壶嘴纤细,造型流畅大方,不失为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
李强心里说,今天的文章都做在这把壶里了,等会儿我倒要看你怎么把这出戏演下去。
李强假装诧异,问道:“皇上什么时候过来?”
懿贵妃抿嘴一笑,说:“他还在正大光明殿里与恭亲王他们商议朝政,咱们不必等他了。”
说着懿贵妃拿一双俏眼盯着李强,又说:“李大人,此时明月在天,晚风袭袭,身旁又有佳人相伴,如此良辰美景,你就没有一点点动心吗?”
李强心想谁不动心谁是他娘的sb,可是我要是一动心,今天非栽到你这只小狐狸手里不可,当下一味装傻,说:“可是皇上不来,我这做臣子的倒也不便与贵妃同席,我看我还是先到宫外等等吧。”
懿贵妃一把扯住李强的袖子,说:“李强,你也是青春韶华,难道就不解一点儿风情?来,咱们先喝了这杯同心酒,稍后我再来和你叙话。”
懿贵妃拿起酒壶来分别斟了两杯,李强目不转睛的盯着她的手,只见她在倒自己这杯时,拇指轻轻摁了一下壶盖,李强马上就知道,这把壶的确有文章,这杯酒里的文章更大。他偷眼看了一下李莲英,李莲英急得抓耳挠腮,也不知他是为李强担心,还是怕自己的主子露出马脚。
懿贵妃端起酒杯,说:“李大人,咱们共饮了这杯同心酒,你我之间的情意就都了然了。”
李强眉头一皱,忽然“哎呦”一声,连连摆手,额角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来。他捂着肚子说:“实在是对不住,我来之前吃了些鹿肉,可能是不消化了,现在肚子疼得厉害。哎呦,说着话就来劲。”
懿贵妃放下酒杯冷笑了两声,说:“别演戏了,你分明是害怕皇上,不敢受我的情意。实话告诉你,你若是不喝,我自有办法让你永远也喝不了酒。”
李强一挑大拇指:“高,从我见到你第一眼,我就知道你不是寻常之辈,和宫里那些调香弄粉的女人完全不同,确实被你说中了,皇上对我不薄,我怎么能做出对不起他的事呢?我看你选错人了。”
懿贵妃正色道:“我选人、看人从来就没有错过,因为我选错的人全都被我杀了。你看这个小李子,从他进宫那天起就一直跟着我,现在我让他干什么他就会心甘情愿的去做,从来不敢有半点违拗,更不敢做出一件不利于我的事。”
李强暗中好笑,你自以为聪明,却不知李莲英已经被我控制了,现在是我的双料间谍。
懿贵妃又恢复了笑容,重新端起酒杯来,说:“李大人,同饮了这杯酒以后你就是我的心腹,我在宫里,你在宫外,咱们俩联手自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
说罢,懿贵妃把杯中酒一饮而尽,把杯底亮给李强。
李强迟疑着端起酒杯,心中不停盘算着,两眼偷偷瞟向对岸的方向,焦急万分,就在他的嘴唇刚刚接触到酒杯边沿的时候,忽听远处有人叫了一声:“皇上驾到!”
懿贵妃豁然变色,把牙咬的咯咯直响。
ps:天气越来越热了,朋友们看书和看球的同时注意身体。
………………………………
第三十二章 大清培训班1
咸丰兴冲冲的来到石塔里,上来就说:“爱妃,这可是你的不对了,宴请李强为什么不和朕知应一声?”
懿贵妃先是紧张,不过很快就恢复了神色,向咸丰深深万福,说道:“臣妾本来叫小李子去请您的,可是您正和大臣们磋商军国大事,因此就没敢打扰。本打算过会儿再叫小李子去一趟,没想到您来了。”
二肥晃着膀子从皇上身后闪出脸来,呲牙一乐,说:“原本强哥接到的上谕是皇上和贵妃两人同时宴请,怕皇上*劳国事把这事忘了,到时候只剩下他和贵妃两人大晚上在一起喝酒吃菜的,实在不成体统,所以就叫我提前去看看皇上来了没有,这一看还真在殿里呢,我就又提醒了一遍皇上,没想到皇上还不知道这事,这才带着我一起来赴宴。嘿嘿,现在还没上热菜呢吧?”
懿贵妃气得眉梢挑了几挑,偷眼看了一下李强,李强神态自若,说不出是高兴还是失望,真不知这是他有意安排的还是天意如此。
大家团团坐定,李强拿起酒壶殷勤的给皇上倒了一杯,然后把刚才懿贵妃给自己倒的那杯酒倒在地上,重新满了一杯,嘴里还对付着说:“现在皇上来了,咱们都换上新酒,一起恭祝大清江山千秋万代。”
懿贵妃这下可慌了手脚,那把酒壶分明是转心壶,里面一半是好酒,一半是迷酒,刚才李强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真不知道那一杯会是迷酒,万一要让皇上喝了可如何是好。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可是李强的祝酒词实在也不好反驳,没奈何之下,只好不情愿的端起酒杯,四人一饮而尽。
这杯酒刚刚下肚,懿贵妃就觉得头重脚轻,眼前众人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心中暗道:人算不如天算,这杯迷酒到头来竟被我自己喝了。想到这儿,一头栽到在桌子上,不省人事。
事后,皇上问及此事来,懿贵妃自然是找了个背黑锅的太监承担罪责,这个太监就这样不明不白的被咔嚓了。
李莲英自从被李强控制以来,对李强又恨又怕,讲智谋自然甘拜下风,将实力也和堂堂的军机大臣不可同日而语,于是死心塌地为李强传递懿贵妃身边的情报,成了一个游走穿梭于皇宫内外的双料间谍,代号“占士邦”。
李强一手筹办的大清培训班已准备就绪,通过总理衙门特邀了几位学识渊博的洋人,加上他自己总共六个人,李强给自己这六个人起了个雅号,叫“孔门六君子”,洋人们自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在起草大清培训班的宗旨时,李强忽然想到了清华大学的校训,于是提笔写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来了朝中大臣们的一片喝彩。
培训班的授课内容主要是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知识。授课对象主要是:宗人府在册的王公贝勒,以及在京的各院部大臣,皇上听说了也兴致勃勃的要参加培训,还有懿贵妃是后宫唯一精通满汉两种语言的妃子,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向皇上要求参加培训。
李强把这些人编成了六个班,分别是甲乙丙丁壬癸水。甲班是咸丰、懿贵妃、恭亲王、醇亲王、孚亲王、端华、肃顺、载恒、景寿、穆荫、匡源、杜瀚、焦佑瀛,还有一个令李强头疼的帝师杜受田。
可是这些人都是咸丰钦定的,李强也不好再做调整。
培训地址就设在圆明园的勤政亲贤殿内,大堂正中高悬一块匾额,上面有雍正皇帝的御笔:为君难。三个字足以道尽了天下人君的为政心得。
这一天,天高气爽,李强意气风发的来到勤政亲贤殿,皇上以及一众王公大臣早已等候在内。
今天是大清培训班开班以来上的第一堂课,题目是治国之道。这个题目是皇上钦定的,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可是讲起来可要颇费周折,李强为此足足准备了一个星期,拼命回忆上学的时候,老师讲的每一堂与此相关的课程,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书到用时方恨少大家先行过君臣礼,又行了师徒之礼,李强在黑板上写出了治国之道四个大字,歪歪扭扭的,完全入不得方家法眼。然后说:“今天是咱们上的第一堂课,关于治国之道从古至今有很多能人志士都做了自己的阐述,下面我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
一众大臣都瞅着咸丰,皇上不开口,谁也不敢先发表意见。没想到咸丰看了看身边的懿贵妃,懿贵妃马上心领神会,环视了一下在场的众人,说道:“本宫虽是女流之辈,深处宫中,可是对着国家大事也时常挂怀,既然李大人让咱们畅所欲言,那我也就不客气了,权作抛砖引玉。”
她若无其事的瞟了一眼李强,说不清是怨恨还是欣赏,续道:“自古以来,古圣先贤对这治国之道多有高论,但在众多言论中,我还是比较认同老子的学说,他曾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就是治理一个庞大的国家就要像烹煮小鱼一般,不仅要精细还要耐得住性子,绝不可凭一时的意气用事坏了大局,要依时依地掌握好分寸和火候,什么时候该放油,什么时候该放盐是决计不能颠倒的。就拿当前的事来说,内有发匪作乱,外有列强环伺,我大清自世祖入关以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阳九之运和明夷之变,姑且不说这场祸乱源于何处,只是现在已经摆在面前,我们该如何对待。是先整阳九之运还是先纠明夷之变?”
说到这儿,懿贵妃目光所及,认真观察着每个人脸上的变化,然后续道:“依我之见,洋人倒不可怕,可怕却是内乱。”
咸丰问了一句:“爱妃何出此言?”
懿贵妃说:“我大清乃是天朝上邦,九万里江山可谓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区区几个番邦成不了大患。翻开史书看看,哪朝哪代没有番邦作乱,就连煊赫一时的唐朝都免不了有突厥人来犯,堂堂的李世民不也是为了平息战乱几次与番邦和亲吗?目前英法那几个番邦小国无非是想来大清揩点儿油水,捞取点儿银子罢了,咱们施舍给他们也就是了,何必要兴师动众搅得天怒人怨呢?再说这发匪就不同了,纠集一帮愚民来,竟敢和朝廷分庭抗礼,搅乱了大半个江山,他们还打着西教的旗号,要把大清推翻,岂不是不自量力?这场叛乱若不制止,必将祸及整个社稷,甚至亡国败家呀!”
咸丰沉思不语,奕欣和醇亲王、孚亲王倒是深表赞成,连连点头称是。
杜受田捋着花白胡子干咳了两声,说道:“方才懿贵妃一番高论令老臣折服,没想到后宫中竟还隐藏着一位女诸葛。”
咸丰和懿贵妃相视一笑,觉得杜受田的话非常受用。可是李强却看得出来,杜受田这个一贯的老学究、老顽固,怎么会容忍一个后宫妃子谈论国事,他后面一定另有文章。
杜受田续道:“老臣不才,斗胆在皇上和众位大人面前发表一下拙见,有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指点一二。”
ps:坐忘先向大家说一声对不起,今天中午加班错过了更新时间,明天一定按时更新。
………………………………
第三十三章 大清培训班2
杜受田也算是当代大儒,这一下可有了发挥才能的机会了,当着咸丰和王公大臣的面大讲治国之道,他说:“古人云:崇德效山,藏器学海。在下以为治国之道要在德不在功,君子治国应以仁义为先,正所谓无仁则国不立,无义则国不齐。一国之中,要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举目张,绝不能乱了礼法。我大清太祖问鼎中原以来,首倡一条,就是女子不能问政,否则就乱了祖制,乱了礼数,也会耗尽国家的气数……”
杜受田不愧是一代帝师,方才还对懿贵妃的政见赞赏有加,没想到一转脸,随意的几句话之间,就绕着弯子把懿贵妃批评了一通,惹的这个女人暗暗咬着银牙,心中盘算总有一天要给这个老不死的来一个下马威。
听着杜受田的话,咸丰也觉得脸上无光,话里话外分明也是在指责自己纵容懿贵妃,败坏了大清的祖制,可他也知道杜受田一向为人中正耿直,自己从小就受他教诲,对他的为人、学识都非常敬佩,何况人家说得句句在理,也不好反驳。
杜受田接着说:“为君者要广施仁义,要爱民如子。岂不闻一代良相魏征曾对唐太宗谏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传为千古佳话,为历代皇帝所推崇。古人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在下以为这才是一条富国强国之道。”
杜受田滔滔不断、引经据典,一直讲了大半个时辰,把在场众人讲的都哈欠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