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组团穿越到晚明 >

第98章

组团穿越到晚明-第98章

小说: 组团穿越到晚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这里边可操作的空间太大了。”
    “好吧,就按这个思路仔细策划策划。你那边动作也该加快一点了。”
    王兴用三颗人头迅速镇住了山东地面,稳定住了局势,李长庚又用多方蓦集到的银子,从南方不断地购进粮米,一部分用于施赈,一部分投放市场,用于平抑物价,赈饥形势一片大好。
    至于生产自救,王兴接连跟钱士完、李长庚商议,终于说服了他二位,决定改良粮食作物种植。
    长城以南以及长江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也就是谷子,这种作物产量低,还不耐寒不耐高温,最是娇贵。而后世这一地区秋种小麦、夏种玉米,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小麦源于中欧,早就在宋代传入我国,现在南方苏中一带就有人种植。而玉米则源自美洲,现在新疆一带应该有人种植,所以,种子的问题不难解决。
    现在这个季节,种小麦还来得及,只要霜降之前能出来苗就行,玉米可以等到明年夏季,小麦成熟后再种。
    对于新生事物,老百姓接受能力比较差,所以必须有一个认识的过程。王兴建议,在历城县专门拿出一百亩地来做试验田,给田主种粮补贴,待各方面成熟后,再行大面积推广。
    钱士完对王兴的建议非常欣赏,尤其是试验田的建议,他认为深得治国三味。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得不慎啊。”
    时间有点紧,钱士完立即打发人去苏中一带寻小麦种子,并学习种植经验,王兴说最好是请个会种小麦的老农来,现场指导,效果会更好,钱士完深以为然。有钱,这些就都不算事。
    诸事妥贴,王兴自然就清闲下来,每天带着孙秀英,不是转大明湖,就是去趵突泉看金鱼,要不就去千佛山看看佛像,听听老和尚讲经。
    孙秀英自从认了王兴这个干哥,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每天吃得饱,睡得香,脸色很快就红润了,身体也逐渐丰腴起来。
    此时再看,这孩子长得很不错,虽算不得十足美人,却也不是寻常颜色,尤其一双大眼睛,配上肉嘟嘟的圆脸蛋,怎么看怎么觉得可爱。
    这天,王兴跟孙秀英围着大明湖转了一圈,回来后就琢磨晚上吃什么。鲁菜早就吃腻了,他想吃苏菜,奈何大师傅不会做,勉强做出来,也不是正宗味道。忽然想起前世跟家人野炊的情形,馋虫立即上来了,再也遏制不住。
    “英子,晚上咱们吃烤羊肉串啊?”
    “哥哥,什么是羊肉串?俺可没吃过。”
    英子始终保持着家乡口音和说话习惯,什么时候都是“哥哥”“哥哥”地叫,而不是叫“哥”。
    “没吃过?那太好了,咱们晚上就吃烤羊肉串。”王兴兴致起来,到书房拿了两张纸,把烤箱、烤架大体的样子画下来,又把所需要的羊肉、木炭及孜然、花椒面、辣椒面、盐等佐料写下来,把李忠叫来,让他派人去采买。
    李忠这阵子非常舒坦,抄家时不知道密了多少银子,不过,光给王兴就一箱子字画,一箱子珠宝,还有十万两银票,估计这小子也没少捞。
    “大人,你哪来这么多怪招?你会烤吗?再说,辣椒有,辣椒面可没听说过。”李忠看了王兴给的单子,说道。
    “你哪那么多废话?叫你去你就去,好吃不好吃的,晚上不就知道了?没有辣椒面就买辣椒,让厨房把辣椒烤糊了,碾成面就得了。”
    “好好好,这就安排人去买。”
    李忠见王兴吹胡子瞪眼,连忙走了。
    还别说,王兴要的东西市面上还真有,不到一个时辰,李忠就都采买齐了。
    王兴指挥着厨房两位大师傅把羊肉切成块状,然后用油、盐腌了一刻钟,让蒋华他们削了一些竹签子,把一块块羊肉串起来。
    见一切准备停当,王兴把烤箱放到烤架上,生了火,开始烤起来,一时间钦差行辕里油烟弥漫。
    烤得了第一把,王兴先递给孙秀英一串:“英子,尝尝,好吃不?”
    孙秀英接过来,就用嘴去撸,一不小心,嘴被烫了一下。
    “慢点,吹吹再吃!”王兴连忙说道。
    孙秀英这才吹吹气,试着将一块羊肉撸下来,吃到嘴里。
    “怎么样?好吃不?”
    “好吃,太好吃了,哥哥,你真厉害,什么都会。”孙秀英钦佩地看着王兴说道。
    “好吃就行,我尝尝。”王兴说着,自己也尝了一块。
    嗯,还不错,就是这羊肉膻味有点大。这才是真羊肉,后世那烤羊肉串的,有几个是真的羊肉?
    “来,你俩来尝尝。”王兴第一把全给了孙秀英,烤了第二把,就见李忠跟蒋华馋的嘴角边都流下口水来了,连忙把第二把给了李忠。
    李忠抹一下嘴角边的口水,连忙接过来,分给蒋华两串,然后拿起一串就撸。
    “好吃,真是太好吃了。”李忠和蒋华吃完第一口,夸了两句,再也顾不上别的,大撸特撸起来。
    “任之,钦差行辕如此雅致之所在,却让你弄得乌烟瘴气,真是焚琴煮鹤,大煞风景!”
    话音一落,王兴就见钱士完从园门处走了进来。
    “快来,钱大人,你真是有口福啊,这是本钦差第一次动手烤羊肉串,就让你赶上了。”王兴连忙打了声招呼。

第一百六十七章 赈饥平乱(十六)
    见钱士完到来,蒋华连忙放下手里的肉串,对王兴说道:“大人,我来烤,您跟钱大人去说话吧。”
    “好,勤翻着点,别烤糊了。”王兴嘱咐一声道。
    反正也没多大技术含量,蒋华看了一会儿了,也应该会烤了。
    “是,大人。”蒋华答应道。
    王兴擦了下手,顺手擦去英子嘴边的黑灰,说道:“英子,慢着点吃,你看你腮帮子上全是黑灰,不怕钱大人笑话吗?”
    “钱大人好。”英子给钱士升问了声好,然后嘿嘿笑着对王兴说:“哥哥,钱大人又不是外人,他不会笑话妹妹。”
    “都是我惯的你,也不知道行礼。”王兴见英子左手拿着一把肉串,右手拿着一支,边撸串边给钱士升问好,也不福礼,不由地责怪了她一句。
    孙秀英冲他做了一个鬼脸,根本不听他那一套。
    “行了,任之,我一天来八趟,哪那么多礼?就你事多。”王兴刚想熊英子两句,被钱士升拦住了。
    “去去去,那边去吃!我跟钱大人说话。”王兴挥了挥手,撵英子往旁边去吃。
    “哼,谁稀罕听你们说话?”英子撅着嘴搬起自己的马扎走到远处。
    “这孩子,让我惯坏了。钱大人,别笑话啊。”王兴不好意思地冲钱士完笑了笑,说道。
    “你们兄妹俩感情真好,令人羡慕。英子这孩子摊上你这么个哥哥,算她福气不浅。”钱士完说道。
    “不说她了。钱大人,济南的形势我看基本稳定下来了,下一步我想去泰安州看看,那里毕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不看看不放心,也不好跟皇上交待。等从那里回来,我差不多也该回京复命了。”王兴说道。
    “去看看也好。唉,山东的形势这么快稳定下来,皆任之之功也。我钱某平生不大服人,但对任之佩服得那是五体投地啊。”钱士完说道。
    “没有你的支持,我什么都干不成。这么大面积的赈济,事务繁多,如无全省诸官员的齐心协力,靠哪一个人也办不到啊。”王兴谦逊地说道。
    “任之,你就别谦虚了,你有无功劳,功劳多大,全省官员有数,百姓也有数,青天之名你以为老百姓是随便叫的?”
    “得,咱不说这个了行么?钱大人,你一夸奖,我浑身都不得劲。”
    “好,不说了。任之,这回去泰安,可不能微服了,鱼龙混杂,难保万全啊。”
    “当然,我这回就不微服了,走得快一点,也就一天的路程。不过,我也不想摆钦差仪仗,只带锦衣卫和我的家丁,杨指挥使派来的这一百多护卫全是步兵,根本就跟不上,我就不带了。你也不用知会沿途官员,迎来送往的很麻烦,只让省里几位大人知道就行了。”
    “行,就依你,不过,到泰安看看,如果没有什么大事就赶快回来。每天的行止都要派个人回来跟我说一声,也免得我挂心。”
    “钱大人,你真是婆婆妈妈的,能有什么事?还有人敢袭击钦差?”
    “不答应?不答应就不让你走!”
    “行,不说了,每天传递消息,这总行了吧?”
    “什么时候走?”
    “后天一早就走。全是马队,不到二百里地,中途打个尖,一天也就到了。”
    “那好,我后天一早再来给你送行。”
    “好,那就这样说定了。蒋华,把你烤的羊肉串拿上来,让钱大人开开眼。”
    王兴去泰安,当然不是纯粹为了巡视赈饥情况,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跟王好贤见面。
    王好贤自打跟王兴分手以后,一直在蒙山一带活动,这是王兴安在山东的一颗钉子,将来是有大用的。关于他的生活状况,以及他秘密训练的队伍是什么成色,王兴都想了解一下。
    当然,有薛义这个总机在,什么情况王兴都知道,当然那是理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再者,人家王好贤一直餐风饮露,吃尽了苦头,自己既然来了山东,不见上一面,怎么也说不过去。
    蒙山距离泰安二百多里,跟济南到泰安的距离差不多。王好贤本是要来济南拜见王兴的,但王兴觉得不好,不如去泰安汇合,公私兼顾,岂不更好?
    王兴去泰安,孙秀英死活在跟着,任王兴说破嘴皮子,她就是不听。
    “哥是去办公事,最多十天就回来了,你跟着去干什么?”
    “俺就跟着!俺看不见你,俺心里就害怕。”
    “你怕什么?不是说了让你去钱大人府里吗?他夫人可喜欢你了。”
    “哥哥,人家再好,也不如跟在你身边让俺踏实!”
    王兴知道这孩子缺乏安全感,对自己依恋是可以理解的。可这是去办公事,带着她耽误行程不说,万一遇到什么事,也让自己分心。
    王兴想了想,要说服这个倔强的孩子,恐怕还得从她的同情心入手。
    孙秀英自打进了钦差行辕,每逢出门,总要带上一些干粮,遇到要饭的,她就分一块,直到分完为止,有时,看人家可怜,还把自己的零花钱掏出来分给人家。把干粮分光了,零花钱发光了,她眼里总是露出幸福的光芒。
    王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孩子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要过饭的苦,总想给穷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心善,富有同情心。”
    想到这里,王兴蹲下身子,说道:“英子,哥知道你不愿意跟哥分开。可是,哥的队伍是马队,一天就能到泰安。如果你跟着,就得坐马车或者做轿子,两天也到不了。晚一天倒是没啥,你想一想,这么多人,晚一天得浪费多少银子和粮食?当然还有喂马的草料。五十两银子不多吧?这五十两银子能买多少粮食?能救活多少人的性命啊?哥虽然是钦差,吃的用的都是官府拿钱,但咱也不能浪费呀?是不是?”
    听王兴说完,孙秀英不说话了,她一听因为自己得浪费五十两银子,立马就想到了自己要饭的情景。
    “哥哥,俺听你的话,不去了,俺也不去钱大人家,就在这里住。不过,俺有个请求,你得答应俺。”
    “行,反正有都司衙门的一百多兵保护你呢,不去他家就不去他家。你还有什么请求?”
    “把省下来那五十两银子给俺,俺要救济穷人!”
    。

第一百六十八章 赈饥平乱(十七)
    “行,五十两就五十两。你这孩子,就知道做善事,给自己存点嫁妆不好吗?你把银子都散出去,将来怎么嫁人?白身而嫁啊?”王兴见五十两银子就把她打发了,心里自是高兴,而且这孩子拿钱做善事,自己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嘿嘿,什么嫁妆不嫁妆的,人家还小,嫁什么人啊?再说,不是还有哥哥你呢吗?你能让妹妹白身而嫁啊?”
    “就你鬼心眼子多!”
    “哥哥,行了,这回俺有事做了。但是,你一定要早回来啊。”
    “公事完了,马上就回来。”
    她不肯去钱士完家,王兴只好把潘七留下照看,否则,自己还真不放心。
    第二天,提刑按察使沈演得到巡抚钱士完通报王兴将赴泰安巡察的消息以后,急匆匆回了家,对迎上来的管家说:“去请李师爷到书房见我。”
    管家答应一声去了。
    沈演也不换官服,径自来到书房坐等李师爷。
    李师爷不是别人,是他的同年韩爌的心腹之人。
    早年间,沈演受过韩爌大恩,两人同是万历二十年进士,入仕二十多年来,两人互通款曲,互相照应,交情莫逆。
    一个月前,李师爷携韩爌的书信前来,信中没有说别的,只说与赈饥钦差王兴有隙,请他设法将王兴陷在山东。沈演不知韩爌说与王兴有隙是什么意思,自己脑补以为,怕是王兴在担任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期间,表现出色,对皇孙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韩爌这个詹事府主官,这让韩爌感觉到了威胁,否则也不会让自己想办法将王兴滞留山东。
    让潜在的威胁远离权力利益中心,久而久之,就会边缘化,这种手段在官场上是很常见的。
    除此之外,沈演找不到更合适的理由来解释,旁敲侧击问李师爷,李师爷非常精明,每次都能用太极手法避了开去。
    无奈,沈演只好按自己的推测行事。
    如果自己的推测是真,这个忙必须得帮。韩爌现在是詹事府詹事,将来太子朱常洛登基,肯定会用詹事府旧人,他入阁是肯定的,而从目前皇上的身体状况来看,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
    他入阁对自己的仕途大有裨益,这是勿庸置疑的。
    对好友有利,对自己有利,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他痛快地答应了李师爷的要求。
    要将王兴滞留山东,当然最直接的办法是赈饥事务没有起色,不断恶化最好,那样王兴是不可能尽快回京的。沈演知道山东的形势,也清楚官府的财力,自己再借机挑动事端,短期内扭转局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成想,王兴没来几天,就侦查到了胡升跟粮商刁一民相互勾结的事,而且根本不顾官场规则,以铁血手段,迅速扭转了局面。
    官场中人人自危,再不敷衍塞责;豪绅噤若寒蝉,慷慨大出血,眼看赈饥事务迅速走向正规想让王兴陷于赈饥事务不能自拔的打算也泡汤了。
    胡升在临死前的威胁,他清楚那是针对他的。
    胡升跟汇仁粮行互相勾结,大发国难财,他是清楚的,因为,裕仁粮行就是自己开设的,皮子生不过是自己推在前台的代理人罢了,而且趁山东大饥,裕仁粮行可没少发了昧心财,只不过,他不如胡升胆子大,也没有胡升的职务便利,所以也没有胡升赚得多这些事瞒了别人,可瞒不了刁一民,更瞒不了胡升。
    胡升临死前想要攀咬,被王兴卸了下巴,让自已暂时逃过一劫,但他不认为王兴会就此罢休。
    每当想起王兴冷冷地扫向自己的一眼,再想想他的手段,沈演就不寒而栗!
    他知道,有锦衣卫的暗中查访,他的事早晚都会露馅。
    终日惶恐不安之下,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所以,原来是想方设法将王兴滞留山东,现在是想办法让王兴彻底闭嘴,既是帮韩爌,也是帮自己。
    所以,当李师爷希望他将王兴的行踪随时通报给他时,他痛快地答应了。
    想方设法打探王兴的行踪,不用多想,肯定是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