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组团穿越到晚明 >

第191章

组团穿越到晚明-第191章

小说: 组团穿越到晚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的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愿将妹妹献于大人为妾,请大人允准。”布扬古显然没想到王兴对他如此客气和尊重,激动之余,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礼物,只好把他妹妹拿出来送人。
    王兴一愣,没想到布扬古说出这样的话来,这跟汉人讲究含蓄的风格不符啊,严重不符啊。
    “大人,东歌自从见了大人,就深深受上了大人,虽然发生了那次事件,但东歌本意并不是想害大人,还请大人可怜我一片痴心,收下我吧。”东歌见王兴脸现犹豫之色,连忙表明心迹。
    “公主,能不能取下面纱?咱们结识这么长时间,可从来没见过你长什么样啊。”王兴道。
    薛义在脑海中道:“主人,您这是要看看货色再决定买不买吗?”
    “闭上你的臭嘴!”王兴骂了一句。
    东歌闻听此言,毫不犹豫地掀起面纱,露出一张绝美的脸来。
    王兴一看,我靠,怎么这么美?前世今生就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美人好不好?客印月算是美人了,可和东歌一比,就看出差距来了。
    东歌的相貌跟客印月算是各擅胜场,都算是绝色,可这东歌身材前凸后翘,跟后世的模特差不多,而且可能是长于东北的缘故,婉约中又多了一些阳刚之气。
    “主人,哈喇子都流出来了!”薛义提醒道。
    “那个,栓儿,带东歌去后院见见夫人……”王兴擦了一下嘴角,吩咐李栓道。
    布扬古一听,这是允了,心道:“英雄难过美人关,真是不假。说说回来,我妹妹这么漂亮,还真没有人能忍心拒绝的。”
    ……
    当夜,王兴就跟东哥圆房了。
    真不愧是叶赫第一美人,特么的那皮肤又白又嫩,好像能掐出水来,那两团肉球手感极佳,那里也是紧致得很,其中妙处真是,真是妙不可言啊。
    “啊,东歌,你还是处子之身?”
    “是啊,老爷,啊,老爷,再来一盘……。”
    

第六十八章 朱由校的危机
    李自成在被王兴赶出陕西之后,得到喘息之机,在刘宗敏的建议下,迅速攻占了豫南重镇——南阳。
    攻占了南阳之后,李自成先后接纳了河南籍举人李岩、牛金星和来自陕西的道士宋献策,这三人组成了他最基本的文臣班底。
    李岩给李自成的建议是“均田免赋”,牛金星的建议则是“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而宋献策则长于阴谋,他建议“占地盘,设官守土”,并编造谶言:“十八子主神器“。
    宋献策逃出京城以后,回到陕西隐居,后来见风声松了,这才出来游历天下。在河南遇上牛金星以后,两人相谈甚欢,意气相投,决定趁天下大乱之机,择主而保。
    李自成进入河南之后,宋献策想起师父的话,“见星则兴”已经灵验,而“见成则成”是不是应在李自成身上呢?
    他把自己想去投李自成的想法一说,立即得到了牛金星的赞同。
    牛金星也算是狠人,变卖了所有家产,带着变卖所得和宋献策投了李自成。
    李自成听取了三人的建议并迅速组织实施,使农民军有了夺取天下的奋斗目标,而且他个人的威望得到了空前提升。
    不得不说,这三个人提出的政治口号和军事主张,是非常正确的,是适应当下的形势的。宋献策提出的“占地盘,设官守土”的主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李自成想当流寇的思想。
    只不过,他选择的地方不对。河南地处中州,是个四战之地,要想在这里发展壮大,是根本不可能的。
    对于来自于陕西王兴的威胁,宋献策是非常忌惮的,如有可能,他是绝对不敢跟王兴对上的,原因就在于师父的那句“见兴则亡”的偈语。
    不过,他觉得王兴虽然厉害,但毕竟是朝廷命官,朝廷不会容忍他割据一方的,时间一长,朝廷肯定会有动作。
    基于这样的判断,他才敢于出山辅佐李自成。不过,他给李自成定的策略是“立足河南,徐图北向”,意思是从河南往北发展,待形势有变,就取道山西、山东,直取京城。
    他的建议得到牛金星和李岩的赞成,李自成大喜,立即封宋献策为大军师,随军参赞军务。
    既然提出了“均田免赋”的主张,那么大军的粮饷只有依靠劫掠,这样一来,河南之地的士绅土豪可倒了大霉了,李自成大军一过,基本就被屠戮干净,财产一抢而空。
    ……
    张献忠等人进入山西以后,迅速攻占了河东地区,他们没有急于往北,而是从运城往东,打下晋城,又从晋城往南,进入河南,一直打下荥阳才算作罢。
    此时李自成也以南阳为中心,攻占了驻马店、平顶山、许昌、开封,一路向北,与张献忠等人会师于荥阳。
    至此,河南大部落入农民军之手。
    与此同时,王进贤在山东也打得有声有色,他在于弘志的协助下,以沂蒙山区为根据地,先后攻占兖州、新泰、泗水、费县,兵锋直指枣庄。
    努尔哈赤于天启四年先后灭了叶赫、攻占了开原、铁岭、沈阳、辽阳,将国都迁至沈阳。辽东经略使袁崇焕据坚城而守,并于天启五年夏,在宁远城下击溃努尔哈赤,取得宁远大捷。
    努尔哈赤在回军途中,身患毒疽,不久病死。
    皇台吉在与诸兄弟的汗位之争中取得胜利,于天启五年七月继承汗位,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并在沈阳称帝,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皇台吉称帝后,很快就征服了蒙古。后方稳固了,皇台吉野心膨胀,开始琢磨进军关内,谋夺大明的花花江山了。
    ……
    天启六年春。
    大明皇宫乾清宫内,天启帝正在召见朱纯臣、张惟贤、顾秉谦、魏广微、崔呈秀等文武大臣,而魏忠贤、王体乾则伺候在侧。
    屋漏偏逢连阴雨,关外的事情就已经让天启帝头痛不已,结果中原又大乱,眼看花花江山被清军一步步蚕食,始于陕西、山东的民乱又如火如荼,难以扑灭,他再也无心研究他的木工事业,开始专心于政务。
    天启帝已经非常后悔当初得罪王兴的决定了,他现在已经看明白,自己的老师王兴才是真正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而魏忠贤不过是一个阉寺,不识字,无能力,只不过会玩弄权术而已。
    当初觉得王兴没有多少能耐,原来那是藏拙啊。现在你看,不但数月间就敉平了陕西的叛乱,还迅速恢复了陕西的民生,如今川陕之地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最令人佩服的是,王兴兴修水利,解决了靠天吃饭的问题,天再是大旱,陕西自去年以来,也能实现粮食大丰收。
    陕西的粮食丰收,使纵横于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李自成、张献忠等反贼垂涎欲滴,数次想进入陕西抢掠,可王兴早有防备,无论是从武关、潼关还是龙门渡,只要你敢来,我就敢消灭,而且,凡参加攻打陕西的军队,绝对让你全军覆灭。
    碰了几回硬钉子,农民军再也不敢西向,转而继续在贫瘠之地抢掠、肆虐。
    “诸位爱卿,如今建奴改国号,改族名,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且兵锋甚盛,而辽东诸军兵饷已缺三月,袁爱卿上奏折,言道若不及时拨付,恐有兵变之虞。河南巡抚孙传庭也上奏折,言官军缺饷无粮,兵无战心,士气低落,难以抵挡闯贼攻势。诸位爱卿,为今之计当如何之?”朱由校问道。
    “皇上,臣以为,为今之计,除了在江南之地增税外,别无良策。”皇上见问,顾秉谦作为首辅,自然是第一个回话。
    崔呈秀不屑地看了看顾秉谦,说道:“顾大人,江南的税赋已经收到天启八年,寅吃卯粮已经吃了三年,难道你想让江南也乱吗?”
    “崔大人,我大明目前最根本的问题是财力不足,不加税,不寅吃卯粮,你说怎么解决?火烧眉毛顾眼前,现在寅吃卯粮,等朝廷解决了匪患平定下来,再给江南免税就是了。好话人人会说,可你有办法吗?”顾秉谦反驳道。
    “自然是有办法。”崔呈秀答道。
    “什么办法?”魏广微问道。
    ……
    

第六十九章 王兴被撤职
    “皇上,臣有上中下三策,请皇上定夺。”崔呈秀道。
    “爱卿奏来。”朱由校道。
    “皇上,上策是请王太保回朝,重整朝纲。皇上,满清也好,乱贼也罢,唯怕一人,那便是王太保。而且王太保不但治军有方,治政能力恐怕也不是某些人所能比拟的,看看川陕之地如今的盛况就知道了。”崔呈秀道。
    “不可,皇上,王兴绝不可入朝佐政。他在川陕之地所行之策,都是祖制所不允许的,如果令他那套新政施行,必然会受到士绅的强烈反对,此乃动摇国本之举。”顾秉谦连忙反对。
    魏广微也表示了相同意见。
    朱由校也知道那样不行,不说别的,要让王兴入朝佐政,那首先得砍了魏忠贤的脑袋,罢了顾秉谦、魏广微等人的官,现在魏忠贤的势力很大,如果灭了阉党,朝堂就会为之一空。况且,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这是中国一千多年以来,形成的政治格局,要是行使王兴那一套,立即就会得到士绅的反对。
    现在,还离不了他们啊。
    “崔爱卿,中策呢?”朱由校接着问道。
    “中策便是勒令王公大臣捐资助饷。”崔呈秀道。
    顾秉谦一听,心道:“以为有什么高明之策呢,原来是杀富济贫啊,这不是跟王兴的施政思路一脉相承吗?”
    “皇上,不可,这跟第一条请王兴入朝本质上是一样的。”顾秉谦道。
    “那下策呢?”
    “下策就是刚才顾大人所说,给江南加税,寅吃卯粮,这样做是饮鸩止渴,往深里想,后果不可预料啊。”
    崔呈秀说完,朝堂上众人都无语了。
    江南是财赋重地,现在已经是不堪重负了,再加,弄不好就会发生民乱,即使不发生民乱,确实是饮鸩止渴,往后的年份,朝廷的日子更不会好过。
    “皇上,可不可以给王太保下道圣旨,令他出兵剿匪?”张惟贤问道。
    “张公爷,皇上已经下过旨意了,王爱卿回奏,说陕西刚刚恢复民生,不能加税,这些年从没有跟朝廷伸手要过一分钱一粒粮,就已经算是做了贡献了。而且,陕西新军只有一万,自保尚且不足,哪有余力出兵剿匪?”顾秉谦代为答道。
    “哼,皇上,奴婢以为,王兴这是要胁朝廷,绝不能如他所愿。”魏忠贤顺势给王兴上了眼药。
    “那以魏公公之见,当如何?”张惟贤问了一句。
    “张公爷,咱家以为,当免去王兴川陕总督之职,将其京中心腹一一免职,另派能员代之。以陕西现有财力和兵力,只要新军一出潼关,闯贼和献贼必然受首。解决了内乱之后,再派新军与满清战于关外,定能完胜。”魏忠贤答道。
    “皇上,不可,王太保有功无过,如何能撤职?此举不足以服众啊。”朱纯臣道。
    “朱公爷,莫非因令子和张公爷令孙之故否?”魏广微在一旁阴阴地说道。
    “魏大人,不要血口喷人!我张家和朱家与国同休,哪会因一已之私而费公?既然魏大人见疑,就请皇上先免了世河之职。”张惟贤怒道。
    “哼,不光张世河、朱元武,李开后、白玉卒、高仲光,包括李忠,都要去职。”顾秉谦道。
    “不要吵了!王爱卿是朕之恩师,如果不是局势如此危急,朕绝不会做对不起恩师之事。现在既然王爱卿不愿意帮朕,那只好先委屈他一下了。顾爱卿,拟旨,川陕总督王兴北平辽东,南抚川陕,为国操劳,颇多劳绩,致身体有恙,无暇调理,故加恩令其去职,专心于西安荣养。着兵部左侍郞韩敬接任其职。另外,李忠、白玉卒、高仲光等解职,张世河、李开后、朱元武皆是勋贵之后,必与朕同心,就保留原职吧。”
    朱由校觉得魏忠贤说的有理,只要把王兴换了,这事不就好办了?只是,这样对老师太过无情了,但在江山社稷面前,相信老师也是可以理解的。
    闻旨魏忠贤等大喜:“皇上圣明,皇上圣明。”
    崔呈秀长叹一声,知道自己也不能留在朝堂了:“皇上,臣近日倍感精力下降,处置政务颇有失误,不能再侍奉圣君,故臣请致仕,望皇上允准。”
    “准!”朱由校没有一句挽留,很痛快地就准了。
    ……
    王兴被免职,不仅阉党额手相庆,就连皇台吉、李自成之流闻听此信,都高兴地简直要跳起来。
    这皇帝脑子进水了吗?这不是自毁干城,自掘坟墓?没有王兴,我们还特么怕什么?
    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人兴奋地睡不着觉,那就是韩敬。
    韩敬先是不顾名节,投靠了方从哲,方从哲倒台后,东林党上台,他很是沉寂了两年,不过,等魏忠贤斗倒东林党,他迅速地向魏忠贤靠拢,加上他的帝师身份,很快就当上了兵部左侍郎。
    听说被任命为川陕总督,接王兴的班,他可高兴坏了,王兴苦心经营多年,这特么不是让我韩简与摘了桃子吗?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率领王兴一手打造的新军,马踏中原,驱除鞑子,建立不世之功。哈哈,到那时,封公封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啊。
    ……
    韩敬很快就出发了,很快就抵达了西安。
    当他将圣旨一宣,以为王兴会发怒,或者最起码得表现出失落的情绪吧,结果人家王兴根本不在乎,接过圣旨供起来,然后笑呵呵地说道:“哎呀,简与兄,皇恩浩荡,真是体谅老臣啊,我这身体啊,各处都是病,正需要休养。简与兄大才,出任川陕总督一职,正是大才小用,不得不说,皇上真是慧眼啊。”
    韩敬听了王兴的话,心道:“什么老臣?你三十不到好不好?还各处是病,我看你可滋润得很哩。”
    韩敬见王兴说完,并没有挪窝的意思,仍然占据着主位,心想:“你不识相啊这是,挪窝啊。”
    王兴见韩敬不语,只是看自己,猛一拍额头道:“简与兄,你瞧,我倒是忘了。我不是总督了,怎么还能住总督府呢?王无文!”
    “在!”
    “去,把总督衙门的匾额摘下来,换上王府的匾额。”
    “是。”
    什么?韩敬一听,脸色沉了下来……。
    

第七十章 韩敬被打脸
    “任之,不是为兄非要鸦占雀巢,只不过,这总督府你再住下去,有点不妥吧?”韩敬道。
    “简与兄,不知有何不妥呢?”王兴笑眯眯地问道。
    “任之,你现在不是川陕总督了。”韩敬提醒了一句。
    “是啊,简与兄,我知道啊。”王兴继续装傻。
    “王兴,你既然知道不是总督了,怎么还有脸占着总督府不走?韩大人念旧情,不好意思说你。咱家可跟你没有交情,你若不搬走,可别怪咱家不客气了。”韩敬没有说话,倒是旁边那个来传旨的太监不干了,阴阳怪气地威胁开了王兴。
    “噢,不知公公如何称呼啊?”王兴心里寒光一闪,问那太监道。
    “咱家是九千岁的干儿子,叫刘克敬。”那太监傲然道。
    “原来是九千岁的干儿子,失敬失敬。”王兴笑了笑道:“刘公公的干爹是九千岁,那王某问一句,你亲爹是谁?你还记得么?”
    “哈哈哈……”前来听旨的陕西大员全数聚在堂上,听王兴如此促狭,以洪承畴为首,都哈哈大笑起来。
    “刘公公,恐怕你眼里只有你干爹,把你亲爹给忘了吗?”洪承畴指着刘克敬问道。
    刘克敬被王兴和洪承畴两个损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