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穿越到晚明-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志和希望。
“我们的国家积弊太多,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有些是很难的,甚至需要付出我们的生命。所以,将来我们国家需要的人才是能做实事的,富有牺牲精神的,而不是只会夸夸其谈,大言炎炎之辈。”
因为一个关于“真理”的争论,引出这么多政治上的见解,是王兴始料不及的,不过,既然说开了,那就说开吧。
“山长,焦山长的泰州学派抨击儒家的男尊女卑,抨击伪君子和假道学,请问山长,您同意他的观点吗?”王征又站起来发问。
王兴对于这个来自泾县农村的学生非常欣赏,不但文章好,还非常好学,非常好问,每每问的问题,也总是很尖锐。
“我在哲学上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儒家也好,法家也好,持的态度是‘扬弃’。所谓‘扬弃’是指批判地看待问题,既不全盘否认,也不全盘接受。焦老的观点我大部分持赞成态度,但我觉得还是比较激进,应该慢慢地来,而不是从事物的一个方面一下子转到另一个方面。那样的话,不好被社会所接受,起到的效果反而不好。”王兴答道。
“山长,那您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王征接着问道。
“改良主义。”王兴道。
“改良主义?”听到这个词,大家都陷入了思索。
“这个问题,咱们先不要讨论,请同学们多学多看多问多思索,我将会在西安进行一些改良,到时候大家看效果就可以了。”王兴道。
他只是提出了一个概念,具体如何改良,他可不会在课堂上说。
……
每次王兴的课上完,总会引来学生们的争论和思考,他们没明白,就是在这些争论和思考中,他们的思想受到了一次又一次冲击,逐渐在改变着他们原有的思想意识。
李逢时旁听了所有王兴的课,对于王兴在政治、经济方面的见识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王兴教授的会计学,更是让他在实用技能方面得到得到了很大提高。
复式记账法、账户、账本、科目、会计分录等等,包括阿拉伯数字,李逢时都听得津津有味,研究得也非常深入,这完全得益于他比别的学生学得更纯粹,更有目的性。
……
在给芙蓉书院的学生们带来思想冲击的同时,王兴对政务的改革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他进行的第一项改革,是经济领域的,即出台了《陕西工商税则》,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工商业主。
王兴之所以这么急,主要是他知道,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世的时日不多了,应该在今年七月份就会驾崩。
甭管别人怎么看,史书上怎么说,朱翊钧对王兴是真没说的,王兴除了觉得他自挖根基,毁坏大明江山之举有些神经以外,其它的,倒真说不上什么来。
王兴想在他离世之前,出一点成绩,哪怕是一个改革的举措,也好让他看到大明将来的希望。当然,这份心思,除了阎王薛义以外,别人真是弄不明白。
没有哪一个商人是单纯的商人,背后都有士绅的影子。哪个大家族背后没有产业支撑?就跟王兴一样,不管是王家的泰来酒楼,还是杨素云办的各个产业,背后都是寿宁公主和王兴。所以,王兴出台《工商税制》,看似针对的是工商业主,其实针对的是士绅阶层。
万历皇帝派的矿监税使,就是对商人加征税赋,为什么受到东林党人的反对?说到底,还是损害了他们的利益。这也是王兴对东林党人反感的主要原因。
王兴对工商业主加征税赋,与皇帝派的矿监税使不同之处在于,矿监税使们征收起来毫无依据,随意乱加乱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而王兴出台税制,对各个征收环节都进行了规范,税吏们执行起来有依据,工商业主交起税来也有依据。
税制的主要改变在三个方面:
第一,增加税种。一个是营业税,这个是对流转环节征收的税款,也就是你的货物只要卖出去,就要缴税;第二个是所得税,也就是针对利润征收的一种税。
第二,提高税率。过去税率是三十税一,现在营业税的税率仍是三十税一,而所得税是十税一。
第三,规定雇工在十个人以上的店铺和工厂、作坊,必须设置账簿,三年之内,必须统一实行复式记账法。
另外,他还将原来的税吏从户房独立出来,在西安府专门成立了一个机构,叫税务局。
李逢时担任了第一任西安府税务局局长。
第四十三章 回民之乱
李逢时的税务局长是从七品。
王兴之所以把西安府的官职定为从七品,是有一定考虑的。
正牌子出身的进士,才授七品县令,而李逢时是举人功名,若高于七品不合适,同时,也会让书院的学生失去上进心。
但这个从七品官又不低,当然是相对于举人走正常途径所授的不入流的八、九品官而言,这对书院的学生,乃至整个陕西的读书人,都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原来,不用考中进士,也能做不小的官啊。
……
对于自己的税务改革,王兴没有贸然行之,而是先进行了大量宣传。
先是在书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王兴的观点是,将来西安将会建成科技中心城市,科技的发展必然会带来工商业的发达,工商业税收必须提高,也必须规范,当工商税收达到一定数额,能够保证官府的正常开支以后,会逐步取消农业税。
对于科技中心城市这一主题,学生们没有任何怀疑,因为书院集中了大明朝最为顶尖的科技人才,徐光启、洪大宝、洪二宝,书院这一届学生也有很多对数、理、化相当痴迷的人,他们当中的姣姣者,将来一是会成为科研所的成员,二是会成为书院的老师,将数理化的薪火传下去。有这些人在,西安想不成为科技中心城市都不行。
再者说了,王督帅的日用化学品厂、玻璃厂,甚至刚建的服装厂,都是科技与工业结合的产物,生意好的一塌糊涂,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可以预见,将来科研所出的任何一项成果,必然会被商人们疯抢。
……
王兴的观点和改革举措,得到了王征这样农村孩子的热烈欢迎,而身为富家子弟的学生,未免心存疑虑。
“山长,您对工商业税制进行改革,会不会打击工商业主的积极性,从而搬出西安,流向他处?”高级班学生黄梦松站起来提问。他家做的是茶叶生意。
“不,我觉得不会,不但不会,反而会刺激工商业的大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呢?第一,交税多少都是根据经营情况来的,只要足额交了税,就不用担心官吏今天说个数,明天再说个数的胡乱征税,心里更有底。第二,大家应该明白,过去好多生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看跟官府的结合度上,而在大家都足额交税以后,生意的好坏全看自己的经营才能,不用再去巴结官府,那在竞争环境方面是一个绝对的优化。第三,交税本身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别的地方不敢说,但只要在我的管辖范围内,只要你是个守法的纳税人,你的一切权利都会得到保障,官府是承认你对国家贡献的,你可以大声地自豪地说:我光荣,因为是纳税人。”王兴答道。
王兴这个说法,等于是把纳税人的地位提高了,跟原来低三下四、求爷爷告奶奶,见人低三等的地位,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同样,王兴的观点也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这些人,很多都是富家子弟,家里或多或少都有生意,他们支持王兴的观点,就意味着王兴又多了一些宣传员。
……
除了在书院宣传自己的思想之外,《西安日报》也早早地就开始造势。
王兴自己捉刀写了一篇评论文章,孙承宗和书院的学生也都写文章予以声援,尤其是王征,这家伙文才好,见解独到,对旧的税制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抨击,并大声为新税制叫好,俨然成为王兴最得力的改革前锋。
正是有这些先期的宣传做铺垫,所以,四月初八,当李逢时的税务局成立,新税制开始实行时,西安并没有引起大的反弹,再加上,杨素云和王家第一天就到税务局进行了申报,缴纳税款二十多万两,其他商户哪个还有不服?哪个还敢对抗?
就连李中行和赵于达,这两个除了杨素云以外西安最大的商人,对王兴的税制改革也是持欢迎态度,因为他们觉得,只要自己足额交了税,王兴就不会对自己下手了。就跟交了保护费一样,心里感觉很踏实。
税务局成立当天,就收了二十多万两税款,而且市面稳定,王兴立即把自己的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果写成折子,报向京城,他是想让万历老爷子高兴高兴,同时,请求回京面圣。
折子发出去十天了,也不见京城有圣旨来,王兴有些焦躁,是不是皇上的身体已经不行了?按历史轨迹,还应该有两个多月时间啊?如果不是身体不行,那是什么原因没有任何消息呢?
王兴在衙门东侧的小花园里边踱步,边考虑到底京城发生了什么事。
“老薛,十几天了,皇上一直没有圣旨下来,我感觉不正常,让京城那些人仔细打听打听,实在不行找找李忠或者白玉卒。”王兴在脑海里吩咐薛义。
“是,主人。”薛义答应一声。
就在这时,就见周至小跑着找来了,见到王兴,周至喘着粗气道:“老爷,不好了,回回把征税的三个税吏给打了,而且还纠集所有男丁,去税务局闹事,扬言要砸了税务局。”
“哦。”王兴听了,并没有感到很惊讶,因为回民的反应在他预料之内,不过就是没想到他们的反应如此之烈而已。
“税吏伤的厉害吗?”王兴问道。
“不怎么厉害,都是拳头巴掌的,应该没伤到筋骨,反正脸都被打肿了。”周至禀道。
“行,我知道了。让他们去砸吧,不要管,让魏浣初处理就行。另外,通知田有良,让他的军队待命。”王兴吩咐一声道。
“是,老爷。”周至答应一声转身去了。
他对王兴的冷静非常佩服,回民闹事,这是多大的事啊,而且还伤了人,换作别人早就慌了。看看人家督帅这份气度,啊,那真是做大事的人啊。
他倒是有心奉承几句,可一想时机不对,都火烧眉毛了,还想着奉承,不被骂才怪呢。
第四十四章 劫持李逢时
西安南城的回民,作为“四不能惹”之一存在,他们既没有官面上的力量可以依仗,也没有特别有势力的富绅豪强领头,他们依仗的其实就是宗教力量为主导的抱团。
长期以来,他们在跟西安各方势力的争斗当中,就是依靠着抱团,硬是在西安站住了脚跟。
他们宗旨是,我只想过我自己的日子,不去找你们的茬,但你们也不能来找我的茬,如果敢来找茬,拳脚不行,咱就动刀子,拿命给你拼!
久而久之,秦、李、赵三家在他们那里没捞到便宜,官府中人也不愿意去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要是一个不慎,弄成大乱子,还不是自找麻烦吗?
这样一来,让回民们产生了一个错觉:原来官府也是欺软怕硬,也怕出乱子啊。
有了这样一个错觉,他们更加肆无忌惮,任何事的处理上,都想着用硬抗的方式来解决。
如此以来,官府轻易不敢派人去回民街征税、派捐,回民街就成了一个没人敢惹的特殊存在。
王兴来到西安近一年的时间了,跟回民一直是相安无事,回民不惹事,王兴也不去动他们。
但工商税制的公布实行,却是绕不开他们,因为回民街的回民都是以做小吃和卖牛羊肉为生,属于工商范围以内。王兴要想让工商税制顺利实施下去,那就得惹一惹回民街。
王兴跟李逢时交待过,对于小吃摊之类的,可以按经营面积定税,也就是按月交纳定额的税款,没有必要非得让他们建立账簿,而这个定额也不要太高,不指望他们交多少税,主要是有个交税意识就行了。
对于回民街的小吃摊,王兴的意思比汉民的商铺定税再低一些,要体现对少数民族的优惠原则。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是还不想交税,那咱可真就说道说道了。
别的官怕你,我王兴可不怕你,在我的治下可不允许有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
不成想他们还真就闹了,不但打伤了税吏,竟然还要去冲击税务局。呵呵,那就碰碰你们这个不能惹吧。
……
消息很快一条条地通过周至传了过来:数百回民冲到税务局,官府的捕快衙役堵住门口,被回民拿着刀子捅伤了几个,冲进税务局,把税务局办公设施全砸了,李逢时被围住,回民们强烈要求他收回对回民街收税的成命。
魏浣初请田有良派兵弹压,军队很快就到了,把大部分参与闹事的回民抓了起来,而包围李逢时的回民,拿刀子架在李逢时的脖子上,要求释放被抓回民,废除对回民征税的决定。
王兴一听李逢时被回民当了人质,心说这帮人真是胆子太肥了,难道想杀官造反?
想了想,还是自己去吧,李逢时不救出来,什么事都别谈,魏浣初和田有良还真办不了。
王兴在孙守法的护卫下,骑马来到税务局,魏浣初和田有良迎上来汇报情况:“任之,里面有个姓乌的,拿刀子逼住了李逢时,咱们的人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啊。”
王兴在院子外就能看到,税务局院子里一片狼籍,李逢时的签押房门敞开着,有一个年轻人拿刀子架在他的脖子上,堵在门口,屋里大约还有五六个回民。
田有良的兵,手执长矛围住了屋子。
“行了,你们退后,我去会会他们。”王兴道。
“任之,别去!咱们实在不行就答应他的要求,你可不能身陷险地呀。”魏浣初急道。
“是啊,大帅,不能去,要不就答应他们的要求。”田有良也是一脸的担忧。
王兴笑道:“你们这是干啥?我是不惜命的人吗?放心吧,我有杀手锏。”
魏浣初一想,也是,任之可不是不惜命的主,他既然敢去,必是有十足把握。
“好吧,任之,小心。”魏浣初嘱咐一句。
田有良见魏浣初没有阻拦,只好退下,暗中嘱咐士兵,如果大帅遇到危险,就用手弩射,必要时不用管李逢时的死活。
王兴走到签押房门前,对士兵们说:“你们退出一丈开外,没有本帅命令,不许近前。”
士兵们闻命,立即退下。
王兴看李逢时虽在利刃加身的情况下,仍然面不改色,刚才还闭着眼睛,看到王兴到来,竟然还冲王兴笑了笑,王兴暗赞:“行,不错,有点视死如归的感觉。”
那个拿刀的回民是个年轻人,看上去非常凶悍,眼里闪着冷冷的寒光。
王兴微笑着对年轻人道:“本帅是川陕总督王兴,你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
“王兴?你就是王兴?我不信!”年轻人眼里明显不信。
“如假包换,我就是王兴。”王兴背着手一挺胸,淡淡地说道。
“鹏程,他是总督,我见过他。”年轻人身后一个同伴说道。
“原来真是总督大人,失敬。草民叫乌鹏程。”年轻人眼睛一眯,闪过一丝慌乱,对王兴说道。
“噢,乌鹏程,乌家在回民街是大姓吧?”王兴问道。
“对,是最大一姓。”乌鹏程答了一句。
“你打伤税吏,砸烂税务局,还挟持李局长,难道不怕死吗?”王兴说道。
“当然怕死,不过,草民的命不值钱,有这个狗官作伴,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