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旅明 >

第314章

旅明-第314章

小说: 旅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得来说,这一趟广州城之行,收获还是有的,但并不多。
  在这之前,欧洲商人之间不惜放炮茬架,就为了争夺一个进入广州城的机会。那个时候,进了广州城的人,就代表着可以买到生丝和瓷器这些明国特产发大财。
  而现如今,只要在新区港停泊的商船,随时可以在港口批发市场轻松买到各类商品……还不用担心遇到骗子。现港口有穿越者背书的公证处、税务局和保险公司。合同只要在那里盖章交足契税后,就会有东方伯爵大人来保证买卖双方的交易进行。
  一切都是那么的安全、快捷和美妙。
  所以,现如今的广州老城,其对于欧洲商人的核心吸引力已经消失。剩下的,充其量也就是旅游看个新鲜罢了。
  ……
  从广州城回来的第三天,克劳利叔侄又一次接到了观礼邀请。
  这次的邀请比较重要,因为礼宾缩小了范围,只有位列某张“国际友人”名单上的欧洲人,才有资格前往内陆的增城县,参加水泥厂的开工典礼。
  是的,在经过了跨度长达三年的建设期后,当初穿越势力和本进步士绅合股立项的增城水泥厂,终于要正式投产了。
  而这一次去到珠三角内陆,国际友人们才算是真正见识到了穿越政权的一部分隐藏实力。
  首先,在从珠江进入增江的航道口,友人们得以近距离观察到了驻泊在黄埔军港的大舰队。
  这其中,最新一艘用来维护海外领地的“开远号”,震撼了所有目击者。
  有着巨大舰体的开远号,满载排水量超过了3000吨,是主要利用蒸汽动力航行的验证型机帆战舰。
  这艘大舰在不久的将来,会利用其高自持力高运输量的特点,成为南下菲律宾海的舰队旗舰。
  接下来,观礼队伍一路沿着增江航行,最终,克劳利成为了第一个在广东内陆县城踏脚的欧洲人。
  不久后,宾客们在江边,远远看到了一处有着高墙的小城。
  进入一扇高厚的大铁门,下一刻,各种“卖糕的”发音,就从来宾的嘴里惊叫了出来。
  此刻映入克劳利眼帘的,是一座通体由钢铁组成的城堡。
  克劳利发誓,即便在最深处的梦里,他也没有见过如此狰狞可怕的钢铁之城:各种高耸的塔楼,各种林立的梯架,还有那巨大的“铁柱”……一切都在散发着幽暗的金属光泽,克劳利仿佛置身地域……只有恶魔才能修建出这样的钢铁堡垒吧?
  等等,不是说这里是制造“水泥”的冶炼工坊吗,为什么变成了恶魔堡垒?东方人想对我做什么?
  克劳利在惊恐中想到。


第608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九)
  在建设跨度长达三年的时间里,原本的增城水泥厂,现如今的“模范水泥厂”项目,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其实一开始,增城水泥厂之于某份内容宏伟的“大广州地区工业布局总体规划”红头文件来说,并不算出挑,就是一家基础建材工厂而已。
  然而随着1631年度新区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大批工商企业从台南陆续搬迁到广州,决策者突然发现了一件事:之前规划中关于基建方面的步子小了一点,建材的生产速度没有跟上社会进步,导致一片火热的发展局面遭遇了瓶颈。
  发现问题后,内阁对之前的工业布局紧急做了调整,改变了一部分资源的投入方向,一批建材生产厂家紧急立项上马。
  在这一过程中,原本已经建了半拉的增城水泥厂由于先期工作已经完成适合扩建,于是从一家普通建材企业乘风变成了工业部重点扶持的重点企业。
  这下草鸡变公鸡了。
  增城水泥厂原本设计中的立窑式水泥生产线,变成了先进的湿式回转窑生产线。
  原本计划中的年产量,也从后世村办水泥厂的5000吨提高到了县级的3万吨。
  主生产线变更,配套的附属设备肯定也要变。这一下,整个工厂无论从占地还是设备还是投资额度,总体规模增加了很多。然后由于总投资额的提高,商务部又介绍了一些土著股东加入了这个项目。
  最终,升级版的增城水泥厂连名称都被人改了,大门口的黑漆红木大厂牌,变成了“增城模范水泥厂”。
  从1630年下半年动工,计划中1631年下半年就可以投产。结果中间又经历了改筋换骨的折腾,时间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
  最终,等到模范水泥厂扩建完毕,机器设备调试完全,试生产测试合格的那一天,时间被硬生生拖到了1632年初,整整横跨了3个年头。
  ……
  穿着一身得体米色西服的白申明白老爷,手拄文明棍,头戴一顶薄纱凉帽,脚下是皮凉鞋,全套开明士绅的打扮。
  此刻的白举人,一脸红光笑声连连,忙忙碌碌和其他股东一起,接待着三山五岳前来参与开工典礼的人士。
  毫无疑问,今天是白老爷前半生中,唯一可以和当年中举相提并论的大日子。
  又一次安抚了一伙被水泥厂造型吓得有点失态的商人……这次是洋商后,白老爷微笑着把客人招呼到了专门搭好的礼棚下,然后一叠声喊家中带来帮忙的小厮,给客人上一些安神的好茶水,莫要怠慢了这些红发碧眼的西洋人。
  身为开明士绅,白老爷对洋商的底细还是有所了解的。
  早在他年轻时候去广州赶考就见到过弗郎机人。这之后白老爷拓展商业渠道,每隔几年,只要时节碰上,也总能在广州遇到弗郎机人。
  再往后白老爷投靠了曹大帅,信息渠道就更加广泛全面了。白老爷现在对“欧洲”这个词汇已经有相当了解,他是这个时代少数能说清楚葡萄牙和西班牙两者间关系的明人,包括地理关系和政治关系。
  给予追随者一些经过提炼的先进信息,本来就是穿越势力独一无二的财富。更何况对于白老爷这种阶层的人来说,重要的信息价值,远远超过了那点银子。
  于是,最终,克劳利他们被安置在了水泥厂大院的凉棚里。
  辛苦了半天的白老爷,也终于转过身直起腰,掏出一方纯棉机制格子大手帕,擦擦脑门上的汗水,再喝一口自家喜欢的炒青。
  一边轻啜茶水,白老爷盯着水泥厂的钢山铁丘,心中再一次发出了由衷感慨:“真是好大气派啊!”
  今天增城白老爷是不会鄙视那些失态的“乡下土包子”的,不论土包子是广州来的还是外国来的。因为即便是亲眼看着水泥厂从无到有建设起来的他,每次来到这里,依旧会心潮澎湃。
  日头乎乎上到了头顶。这个时候普通客人早已到场,该是大佬出面的时间了。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后,以新区区长丁立秋为首的穿越者们,在大批护卫簇拥下走进了厂门。
  由于增城模范水泥厂如今是重点企业,所以今天来的穿越者比较多。不光是政府部门,包括工业、城建等部门都有人来。
  负责迎接各位大佬的,是代理厂长,穿越者侯军。
  此君穿越前专业是工程自动化,在十七世纪用不上,所以打一开始就被发配去了窑区搞二次就业,和一帮搞工业机器人之类的“废物”凑成了窑区四人组,日常负责砖窑烘干窑之类的“高科技应用”。
  后来,四人组还成立了穿越众内部第一个党派:逍遥派。
  现如今,早已点亮了各类工程窑应用技能的侯军,已然成为了工业部的技术大拿。
  技术大拿自然是日理万机的。这一次侯军担任模范厂总工+临时厂长,也是属于没办法,毕竟这么大一个厂子,没有穿越者坐镇是不行的,至少初期不行。
  看到视察团进门,头顶藤编安全帽,穿一身普通工装的侯军,带着一众打扮各异的水泥厂股东,迎上了领导视察团。双方蒲一见面,握手,寒暄、互道辛苦、场面融洽。
  说实话,明人是很喜欢这种调调的,尤其是自家处于下位时……谁不希望上位者对自己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而穿越者与生俱来的平等思想,以及他们带来的后世简单礼节,在十七世纪这个动辄弯腰下跪磕头的时代,自然会令追随者感到如沐春风。
  接下来的流程,就连克劳利这个旁观者都猜到了:领导轮流上台发言,观众面带微笑齐齐拍手。
  等到几位大佬发言完毕,时间刚好来到正午。侯军看着腕上的帝陀表,等到分秒针合一,就到了18。18分这个吉时。
  下一刻,侯军正式宣布:增城模范水泥厂试生产开始。
  在工位上等候已久的工人们,听到车间大喇叭里传来的命令后,开始按照之前训练的流程,依次启动了水泥厂整套设备。
  被请到安全线外参观的看客们,很快感觉到了不安和惶恐,因为从前方那怎么看都邪恶无比的钢铁怪物中,传来了轰隆隆的吼叫声。
  然而一众穿着西服、长袍和直缀的明人股东老爷们,这一刻脸上却纷纷露出了激动和憧憬的神色——他们之前就在设备调试的过程中,知道了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
  启动生产线的过程原本是很漫长的,因为水泥厂的动力设备是蒸汽机组,需要预热。
  和普通煤气发生炉提供动力的车辆、船只不一样。即便是县级水泥厂,整套设备运转起来也需要庞大的动力,根本不是几个煤气炉子能带起来的。
  然而现实是工业体系无法提供电能,连像样的变压器都造不出来,所以模范水泥厂的动力只能采用最朴实厚重复古的蒸汽动力。
  整条生产线中首先启动的就是动力厂房。发出巨响的机组,是由几台往复式蒸汽机组成的联合动力系统。这几台之前就已经预热升压的蒸汽机组,现在顺利地通过轴承和连杆,将动力传递到了生料车间。
  水泥生产,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以石灰石为主的混合石料先粉磨再煅烧,最终出来的熟料就是成品。
  当然,这中间许多技术细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动力传递过来后,生料车间的各种破碎机、粉磨机就开动起来了。戴着口罩和头盔的工人开始忙碌,不停将提前准备好的生料喂入机器。
  通常在这一步,水泥生产会出现两个分支:干法和湿法。
  顾名思义,干法就是直接粉磨生料然后煅烧,湿法则是多了一道工序:先将生料加水制备成泥浆状态,然后再研磨煅烧。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用机器研磨泥浆状态的生料,肯定会比直接研磨干石料效果要好。另外,湿法制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对环境污染小,制备过程中粉尘污染会大大降低。
  当然了,有好处就有坏处。湿法制备生料,不但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而且在煅烧这一步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毕竟生料是潮湿状态。
  在后世,极其浪费资源的湿法水泥生产是国家明令关停的落后产业。
  知道了两种路线的区别,那么模范水泥厂采用何种方式来制备生料也就很清楚了:湿法。
  十七世纪的模范厂,周边遍地都是水资源。另外,这里生产出的水泥不愁卖,根本没有竞争压力,所以厂里压根不考虑那点买煤炭的成本。
  相反,由于工业产业链的不完善,眼下反倒是各种除尘环保设备极其缺乏。如果用干法制备生料的话,环境污染大不说,还会导致工人更容易患上各种职业病,譬如尘肺。
  综合看来,在十七世纪,还是用领先全球的高科技湿法水泥生产线比较划得来。
  当配比好的生料泥浆被研磨完毕后,下一道震撼土著的工序开始了:一条黄龙不停翻滚,吐火喷烟,车间里充满了恐怖的吼叫声。
  有几位从广州初次驾临的明人老爷,见到这场面,当即就给黄龙跪下了。


第609节 克劳利的奇幻之旅(十)
  直径2。5米,长达40米的回转窑,在弥漫的白色蒸汽中缓缓转动,发出巨大的风火吼叫之声。声势浩大的动作伴随着窑头窑尾不时喷出的火焰,活脱脱就是一条正在云中翻滚吐息的土龙,怨不得土著给跪了。
  出现在17世纪的这台回转窑,毫无疑问是天顶星科技。可在这之前,关于如何能让“土龙”出世,真真费了穿越众九牛二虎之力。
  回转窑之于后世,属于司空见惯的工程机械。此物看似体积庞大体型威猛,实则就是一个内部铺了耐火砖的大钢筒,制造并不困难,科技含量还不一定有农用收割机来得高。
  然而在十七世纪,一台回转窑所需要用到的钢板、钢板轧制、钣金、焊接等等技术和物料,每一样都令穿越者感到头疼。最终的成品,是“专家组”使用了不少“进口”资源,攻关多次才打造出的产物。
  没办法,工业基础薄弱就是这样的。穿越者来到这个位面满打满算不过5年时间,除了定期接收对于工业体系来说少得可怜的一点“进口”物资外,其他都需要从头开始。
  时至今日,穿越国的工业体系只能说是一个勉强打造出的“作坊体系”。还处于铸铁工业层级的众多作坊,产品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依旧是后世黑非洲水准,根本谈不上档次。
  同样是一穷二白同样是揠苗助长,穿越者就悲催了许多。只拥有纸面优势的穿越者,哪怕手头有运载火箭的全套资料,现实是一根铁钉都得先去山里挖矿烧窑打通整个冶金工业体系。
  雪上加霜的是,随着时间流逝,早期揠苗助长“进口”的一些高端工业设备,譬如电炉,如今已经随着配件消耗殆尽,以及整个体系对于进口物资的蚕食,陷入了低速运转状态。
  这样一来,造回转窑可就费了老鼻子劲。产量愈发稀少的电炉钢料、轧制和钣金设备的不足,以及事实上断货的进口焊接设备、耗材……也就是为了攒一家龙头模范企业充门面震慑土著了,不然的话,回转窑这玩意真没人去做……老老实实烧立窑水泥不好吗?
  相比之下,将一圈圈大型钢板焊接件从台南运输到增城码头,然后再用大量人力畜力抬进工厂,最后再由穿越众亲手将40米长的窑体拼接焊接起来……这些力气活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
  “呵呵,看来依旧有效啊。广州老爷跪迎龙王爷,不错,这个梗不错!”
  穿着一身官员款夹克衫西裤的特区市长丁立秋,双腿不丁不八,双手交叉叠在小肚子前,眼露得意之色,摆出了一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的嘴脸。
  就在丁立秋不远处,随从们正从地面上搀起几位老爷,扶到外间礼棚,又是上茶又是毛巾给老爷擦脸回魂。
  这一幕令丁立秋很满意。
  身为特区市长,如何“统战”本土士绅,是丁立秋重要的长期工作项目。如何润物细无声地转变社会各阶层对于穿越势力的态度,如何“化敌为友”,至少是“震慑”住本土保守士绅,这些都需要长期大量的工作。
  展示力量,毫无疑问是捷径。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某些长期搞行政的穿越众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有效方式:工业观摩,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土著观念,堪称洗脑神器。
  力量就是力量,它远比苍白的宣传来得强劲。人类的大脑结构,决定了一瞬间的震撼会永久改变之前的思维方式。
  这也是内阁决定不惜代价上马回转窑水泥厂的附带原因之一。
  斜眼看到丁大府台得意洋洋的样子,一旁同样来参加开工仪式的邹国庆不爽了。
  邹国庆算是今天内部地位最高的穿越大佬。此君是工业部长,内阁成员:“老丁啊,知道两弹一星不?今天这个就是了。为了给你攒这么大一根柱子,工业口的电炉寿命,还有进口焊接材料可全部用完了。吃水不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