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旅明 >

第288章

旅明-第288章

小说: 旅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今天在场的大学士温体仁,大宦方正化,老温新盟友礼部尚书闵洪学,乃至老温上位这一年来陆续勾结成党的兵部左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捷、御史高捷、史范等等事实上的“曹党”一脉,自然是统统不会发言了。
  接下来是勋贵集团。
  自从去年勤王后,夷州曹川被册封为正牌忠勇伯。从那一刻起,不管愿不愿意,曹总兵事实上挤进了京城的勋贵集团。
  当然了,虽说大明的勋贵日渐颓势,一开始也没人看得起姓曹的乡下土包子。
  然而当一车一车的工业品从天津上岸运进北京城后,贵人们便纷至沓来,忠勇伯府天天开宴门槛不堪重负,京城的勋贵们一夜间都变成了曹总兵失散多年的“老哥哥”和“老弟”,大家成了自家人。
  ……不然呢?被文官打压,政治权利日益萎缩的勋贵们,可不就和宋朝那些开封将门一样,蜕化成了商业集团,眼睛里只剩下那点黄白之物了。
  所以勋贵集团今天是不会发声的。甚至要是有人跳出来敢针对“曹老弟”大放厥词的话,老哥哥们还要帮着抵挡一二——如果崇祯兄有上朝APP的话,其实他很容易就能通过大数据总结出来一个现象:近一年来的朝会,但凡有关于曹某人的议题,勋贵集团总是人来得最齐的。
  最后,自然是今天的谜案重点人物:几位东林党徒了。
  话说自从崇祯上台后,东林党还是短暂高光过一段时间的。然而自打满清入关兵围京师,发现被东林党晃点了的崇祯,转天腾出手,就开始处理这帮混蛋了。
  这之后,崇祯先是剐杀了东林党军事方面的牌面人物袁崇焕,接着又流放了东林党文官牌面,大学士钱龙锡。
  随着钱龙锡为代表的内阁倒台,以及和东林党不对付的周延儒、温体仁分别晋位首辅次辅,东林党在前崇祯时代随即进入了颓势期:大批党徒被清出京城官场,诸多东林党大佬纷纷下野回乡,“教书育人”,以待来日。
  于是这一年多来,东林党在京城的政治格局中是大大的不妙,话语权降到了最低。
  好在崇祯现在会当皇帝了,所以并没有把东林党赶尽杀绝,而是保留了几位用来维持朝堂平衡。结果今天这一出让崇祯看不懂了:你们应该发挥的平衡作用呢?
  可惜了,皇帝目前还没有学会读心术。如果此刻的崇祯能听到这几位默言人士的心声,那么他大概也就不会产生疑惑了。
  这个位面因为有了乱入者的存在,具体地说,是很有技术和充足资源的乱入者存在,原本的大明地主阶层,终于在遍及多元位面的无数本小说中,遇到了一个不以彻底铲除他们为己任的富裕政权。
  早在一年之前,曹总兵不但在京城结交勋贵,他老人家当时还在金銮殿内当众承诺了一件事:出售夷州的整田。
  现在,一年时间过去了,当初在这件事上掏出大笔银子买田吃螃蟹的大地主阶层,已经尝到了甜头。
  广陌连绵,水渠纵横的夷州大型农场,时至今日,已然收获了两季物产。
  这两季物产在收割之后,马不停蹄就会被政府统一收购装船,送到海峡对面的闽粤发卖。田主们连面都不用露,就收到了赤坎区政府下拨的粮款。然后这些粮款再被管家就地采购成工业品,搭船运回家乡销售。
  这一个简陋的小三角贸易,给田主们带来了巨额收入。
  最最重要的是,曹某人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在这些售出的田土上,赤坎区政府没有收农税。除了必须的农药化肥引水这些服务费用外,政府没有额外起一分钱的田课。
  这个时代的地主,是没有工农业剪刀差这个概念的,所以他们并不清楚自家其实被人用工业品偷偷吸了血,反倒觉得目前的合作模式很HIGH:什么都不用操心,一切都由赤坎政府这个“大号佃户”来操作,从翻地到播种再到销售全套服务,最终,地主们在老家数银子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二去,代表着江南大地主阶层的东林党,就在不知不觉中,与曹总兵从剑拔弩张的状态转为和风细雨了。
  而今天在金銮殿门前的这几位东林干将,那也是深知其中内情的。他们甚至还知道另外一些“隐秘高端消息”:奏折中提到的安南大农庄,那是真正真真的沃土,比夷州的土地肥沃多了!而且曹总兵从弗朗机人手中“搞”出来的地契,远不止明面上那几处。
  换句话说,就是这一次大伙埋在地窖里的银子又有地方花了。
  于是,最终,在仔细权衡考量了曹氏奏折背后代表的含义后,一位东林重臣迈着方步走出了队列,在皇帝由阴转晴的目光中,说出了如下话语:“臣太仆少卿侯恂弹劾总兵曹川无人臣礼,陷君父于不义!”
  崇祯听完有点奇怪,这个罪名不常见啊:“哦?这是何意?”
  “现如今国事艰难西北烽烟四起,户部府仓空空如也,正是急切待补之时。”
  “哦……侯卿继续说。”
  “这曹川在如此板荡之际,竟敢目无朝廷纲纪,公然献贿于上,果然佞臣一个!”
  “啊!?”
  “自古明君贤王,莫不以天下百姓福祉为己任。依臣之意,何妨将总兵曹川用来媚上的那些地契财物归于户部,如此就算悬崖勒马,彰显朝廷拳拳爱护边关大将之心意。嗯,顺便全了君臣大义,不至君父为难,不至军将失足,此为万全之策。”
  ……
  当天朝会结束后,崇祯皇帝回到内宫,久久没有说话。
  终于,到了晚饭时分,皇帝下令了:“来人,传东宫太子讲读见朕。”
  “喏!”
  不久后:“禀陛下,轮值东宫太子讲读候见。”
  “传!其余人等都下去。”
  “喏!”
  “臣卜大醒参见吾皇万岁。”
  “起来吧。”
  “谢皇上。”
  “卜大醒,再给朕讲一讲南边的机器之祸。”
  “遵命。”


第六卷 南北


第565节 南下舰队
  高居皇座的年轻皇帝,再次刷新了已有的,对臣子们无耻下限的认知。
  这一回的节目是“智取生辰纲”。
  御座下方这帮混账,不但连消带打,以一个浮夸的罪名避过了皇帝对某总兵官的针对;还顺带打劫了南方进贡给皇帝的私人财货,将其中一半搬进了户部。
  事实上,要不是值堂太监方正化跳出来据理力争,人多势众摇舌鼓应的文官集团,原本是打算把皇上那一份全数“充公”的……毕竟“皇帝无私财”,再说这些又都是行贿所得,来路不正,依法没收有理有据!
  至于说财物进了深不见底的大明国家储备库房——户部大仓后,最终到底能不能用在国民、国事、国防、国政身上,那就是个谜了。这个可以参考大明每岁花在关宁集团的军费:几百万两银子下拨后,有一半以上就那么悄然无息地沉淀在了京城里,自始至终没有出城门一步。
  又被臣子们摆了一道的年轻皇帝,当天回宫后自然是愤懑难平/无能狂怒。于是只好将自己之前偷偷布下的暗子/反曹急先锋卜大醒同志唤来:皇帝需要重新评估南方总兵对朝廷社稷的渗透和威胁程度,以图后事。
  ……
  波诡云谲的京城,连墙根的蚂蚁都有政治触觉。那里永远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阴谋和交换,永不停歇。而在远离京城的南中国,可就没有那么多算计了,这里奉行的是野蛮原则,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
  1631年6月20日,天气晴,风向南偏东。
  由于前日刚刚有过一场大风暴,所以此刻的南中国海浮云万里碧波不兴,空气中漂浮着浓浓的负氧离子,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冶游时刻。
  一支风帆舰队行驶在洋面上。
  船身独有的流畅线型以及不时冒出的淡淡烟雾,已经明白无误地昭示了舰队归属。
  这支舰队由7艘战斗舰艇组成。
  其中主力是两艘500吨级,装备有10门火炮的“有光级”驱逐舰。余下的5艘,是一水的150吨“台江级”高速护卫舰。
  此刻,舰队正借着太平洋方向吹来的季风,不停变换风帆角度,在洋面上拉出了“之”字型的航行轨迹。
  而舰队此时的位置,则是在琼州海峡入口。确切地说,是在后世的海南岛东北部,现在的琼州府城外海。
  “老邵,怎么样,还能撑得住吗?”
  身高体壮,穿着一身蓝色作训服的沙正明,放下了手中望远镜,扭头对一旁的人问到。
  沙正明是这支舰队的司令官。
  在他旁边的是邵强。胖乎乎的邵强,此刻正忍受着军舰的上下颠簸,身体晃荡,脸色难看。
  ……
  话说,自从两个月前穿越众砸开了葡萄牙人据守的澳门城后,坐在新区的大佬们放眼望去,玻璃窗外已经找不到能打的势力了。
  至于那些山匪海匪乃至疲弱的官军,这些其实已经被内阁归类进了“综合社会改造”项目,属于文官工作,需要时间慢慢内部消化改良。
  而穿越集团高层,乃至军方的视线,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带:东南亚,能给深陷灾厄的大明带来粮食橡胶石油镍铬原料的东南亚。
  在这之前,包括组建开拓军在内的一系列动作,其实已经明白无误地昭示了穿越势力下一步的资源投入方向。现在,随着澳门开城,拔掉了家门口钉子户的穿越者,军队正式行动了。
  由沙正明担纲的南下分舰队,在澳门开城后的第10天,悄无声息地组建了起来。而今天沙正明率队来到琼州,则是舰队成立以来第一次正式任务:接收母港。
  打开地图一眼就能看出来,想要以广东为据点攻略南洋,那么坐落在海南岛北端,后世叫做海口的琼州府,就是一处天然的前进基地。
  原因很简单:地缘优势。
  首先,琼州府距离广州有500公里的海路。以当前穿越集团的航运维护后勤等等能力来说,缩短这500公里还是很重要的。
  毕竟眼下无论是商船还是军舰,都还属于老式风帆船只,船队航速慢自持力差。
  那么以琼州府为基地,舰队就可以大大缩短航程,增加攻击距离,减少后勤压力。
  另外,琼州府城扼守着南洋进入闽粤的琼州海峡入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从琼州府出发,在大致航路相等的情况下,舰队可以攻略整个北部湾,并且辐射中南半岛,是海军眼中理想的桥头堡。
  于是就有了今天开头的一幕:广州海防参将沙正明率领的南下分舰队,前往琼州府接收海军基地。
  身为正牌参将,沙正明自然是有牌面的。
  此君当初可是随着“曹海商”夜入熊文灿府邸,大家一起密谋了截击郑芝龙船队的项目。这之后作为明面上的左膀右臂,沙正明在官府眼中一直就是曹家船队的具体负责人,所以他很早就被朝廷任命为海防参将。
  随同沙参将率队南下的,是邵强。
  按照穿越众目前简陋的制度,南下开拓队就是一文一武的配置。既然沙正明是武,那么邵强就是文。
  邵强这个胖乎乎的不起眼文官,之前是在赤坎区政府当副区长的。这一次在报名愿意去开荒的几个人中,他由于具体管理过一个区的政务,所以最终被内阁挑选出来,作为南下拓荒行动的陆上负责人。
  不过文官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坐在只有500吨级的风帆军舰上。沙正明这一路从广州驶来,不时就会命令舰队在洋面上进行各种战术机动演练,这下可把邵强给颠了个够呛。
  好在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舰队此刻已经来到了琼州府外海,所以邵强很快就能缓口气了。
  果不其然。当手腕上的钟表指向上午10点整后,沙正明下达了命令,位于琼州府正北方的舰队开始降速,摆出了一个双线阵型,往琼州方向驶去。
  正午12点钟,5艘挂满了漂亮白帆的流线型战舰,缓缓停在了神应港内湾。
  导致原本的7艘船在进港时候变成了5艘,是因为发生了一点小插曲:就在舰队航行到离岸不远的一处海域时,瞭望哨报告,发现疑似海盗的船只在东南近岸处打劫商船。
  对于这种情况,已经将闽粤沿海扫荡到路不拾遗的穿越舰队自然是熟极而流了。沙正明一声令下,舰队就分出了两艘150吨级的护卫舰去解决问题,其余船只航线不变。
  神应港就是后世的海口港。当然了,这个时代的神应港规模不大,比起后世来差远了。
  不过规模不大并不代表不繁华。神应港有宋以来,就是海南岛最重要的商业港口。海南地区所产槟榔、椰子、牛只、香料、大木及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土特产,多由此输入广东大陆。到了明代,据丘浚《学士庄记》载:“帆樯之聚,森如竹立”。
  此刻,沙正明沙参将已经换上了传统的明国武将袍服。站在舰桥上,望着神应港繁华的场面,以及岸边密集的樯橹,他点点头说道:“看来咱们首先要做的,是处理海盗啊!”
  “那当然了。”
  明面上只是个总兵衙门参赞的邵强,就没必要换上官袍准备应酬了,所以他还是穿着一身白色格子西装。
  这会的邵强状态已经缓了过来,气色好了很多:“治安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你这边接手基地后,什么都别干,先大力扫荡周边海域。我这边马上发电报,要一个‘劳工营’的管理班子过来。”
  “劳工营”这个称呼,在穿越众这里用运的很广泛。邵强此刻提到的劳工营,那肯定是给未来的海盗俘虏预备的“高强度劳教”营。
  “呵呵,没问题。你抓紧建营,面积大点,就怕到时候入住的人太多!”
  沙正明说到这里,整了整衣袖,转身下到甲板,顺着绳梯登上了前来接站的小船。
  很快,小船划到了神应港的官码头。此刻的码头上,已经站满了前来迎接舰队的官员和本地士绅。
  现如今的穿越势力,再不是以前默默无闻时的局面了。即便一支分舰队来琼州开分基地,本地土著也一样早早做好了准备。
  毕竟经过这几年的布武四方和工业品销售,哪怕是琼州这等偏荒之所,也早早有一干心热的“开明人士”和喜欢银子的官员候在这里了。
  前来迎接的人里面,官职最高的是琼州府同知贾还保。至于知府大人……沙正明说破天也就是个参将,要是正牌的琼州知府出迎,那就破了官场的文武规矩了。
  不过贾同知在双方见礼之后,很快就悄声告诉沙参将:知府大人已然在府衙后院备下了酒席,就等沙大人大驾光临了。
  沙参将自然是满脸堆笑满口答应:不论做什么,能得到本地官方的协助,自然是要比人家不配合来的强。
  接下来,沙参将拿出了两广总督衙门出具的水寨接收公文:早在一个多月前,两广总督衙门就行文琼州府,以海匪日渐猖獗为由,责令琼州府立即在已有的白沙水寨基础上,扩建新水寨,以便容纳从府城派出来协助剿匪的官军。
  琼州府上下为此事,已经准备了好些天了。


第566节 本地人物的接待
  仪式性地出具/接收公文后,渡海而来的沙参将,这就算是和琼州本地官员办完手续了。接下来沙参将热情邀请东道主一同登上战舰,去正在建设中的“白沙新寨”视察。
  初次登上挂满白帆的战船,土著官员们也是新鲜不已。沙参将在船队启动的空档,热情带着客人在船上转了一圈,还说有空带大家出海打炮钓鱼云云……
  十七世纪的神应港,是一连串自然海湾组成的海滩。明人没有机械来像后世那样大规模改造,所以神应港建筑群,更多的是依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