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明-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他当时往滦州方向派出了援军,但是援军只在城下草草应付一番后就撤了,根本没有死战的意愿。
与此同时,包括遵化,三屯营,迁安等城的鞑兵,都在接到阿敏命令后陆续撤了军。
穿越众今天在第一时间拿下迁安后,就等于将走廊东边的三角凳打折了一条腿,从战略方面来讲,其实局面已经逐渐开始明朗化了。
首先,由于南边的滦州援军被TNT炸垮,所以钱铁山已经不打算去滦州了。
滦州城只剩下四百鞑子,在现在这种争分夺秒的局面下,根本不值得大部队去一趟——主将纳穆泰被炸死,滦州残部势必会紧急派人报告阿敏,然后阿敏会命令他们撤军,这些人终归是要回到永平的,到时候在永平城下一并收拾。
穿越众眼中真正的大鱼,是阿敏。
身为后金四大贝勒之一,阿敏的人头,在宣传和提振大明军心士气方面,远远超过了一千个普通人头的价值。
再加上阿敏身边那一千多名精锐镶蓝旗鞑兵……这一次穿越众发起攻击的最重要目的,势必是永平城,而不是其他。
所以当钱铁山接到两支打援部队反馈回来的消息后,第一时间便命令滦州方向的50名队员赶回来加入大部队。
然后他又通知另一路人马:放永平方向的援兵过来,这边已经腾出手,可以迎头痛击了。
……
然而世事难料。
当天正午,就在穿越众率军出发,准备跟镶蓝旗大将巴都礼率领的400名援兵碰一碰时,这货却带着手下掉头回永平了?
原因很简单,巴都礼遇到溃兵了。
从迁安跑路的那些包衣,在半路被巴都礼截住,然后巴都礼就知道了迁安发生的一切。
巴都礼这货,历史上率领着400援军,去滦州打了一圈酱油就走人了。在这个位面,由于迁安首先升起了狼烟,所以他同样被阿敏派出来看究竟。
结果遇到了那些夺路狂奔的包衣后,得知迁安已经易手,那么巴都礼也就失去了继续行军的动力。至于说和穿越众刚一波……决定权在阿敏手中,巴都礼没资格带着这点人去打正面,尤其是在对手貌似很强大的情况下。
于是巴都礼就顺势调头了。
看到刚刚过去的鞑军又返回了永平,负责监视的打援小组傻眼了,赶紧将情况通报给了钱铁山。
钱铁山这边知道后,也只能无奈摇头。光天化日之下他没办法阻止所有零散溃兵,这种事只能说是运气差。
为今之计,只能是在永平城下解决一切问题了。钱铁山于是下达命令:全军加速前进。
就这样,从迁安出发的大部队,一路加速沿着东南方向的官道直奔永平,半路上还归队了50名打援小组士兵。
在后世,已经没了永平府这个编制,地图上的河北卢龙县,就是永平府府治。前文说过,呈三角形分布的三座城,互相之间的距离都差不多,迁安到卢龙县的距离,同样是40余里。
40华里并不远,尤其对于全速奔跑的马儿来说,一个时辰都用不到。
于是当府城城头上,后金贝勒阿敏正在盘问巴都礼带回来的溃兵时,远方已经扬起了冲天尘土——有大股骑兵接近。
下一刻,当趴在城头的包衣看清楚来人后,当即跪在阿敏面前,满脸惊恐地喊道:“啊!大贝勒,就是这伙绿袄军,海上来的,那怪模样的鸟铳能连发,大牛录就是被鸟铳打烂的!”
被努尔哈赤当年任命的四大贝勒,是高于其他普通贝勒的,所以下属们通常将这四位都称为大贝勒。
爱新觉罗·阿敏,今年44岁,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次子。
阿敏此人,几乎参与了努尔哈赤年间所有的战役,战功显赫,最终被努尔哈赤任命为四大贝勒之一。
身穿一袭软甲,面貌普通,唯独有一双利眼的阿敏,这时双手拄在城头,对包衣的嘶吼充耳不闻,正默默观察着脚下这股胆大包天的明军。
身穿绿袄的明军人数并不多,五百之数,只有城中守军的三分之一。
先看了城下的旗号一眼,然后见到这些绿袄兵纷纷下马,换乘另一匹备用马后,城头上的阿敏点了点头:“这伙海上来的明军,是和惯常那些明狗不同。”
根据溃兵刚才汇报的时间来推算,差不多是迁安之战刚结束,这伙人就马不停蹄地直奔永平而来,完全不像普通明军那样呼朋唤友,磨磨蹭蹭。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主观能动性”很强,求战欲望高涨。
大贝勒现在已经对包衣的话相信了八成:城下这点人如果没有特殊手段的话,是绝无可能将迁安城里的400镶蓝旗精锐一网打尽的。
所以说,这伙一人双马,看上去就和侪辈格格不入的古怪明军,要不就是疯子,要不就是真的有依仗——能打出连珠子药的火铳。
站在城头的阿敏鉴定完毕后,扭头问道:“谁人知道这位曹总兵的来历?”
回答是一片寂静。
虽说城头上除了鞑兵外还有永平城里的降官降将,但是就辖地遥远的福建副总兵来说,这些北方官儿还真不清楚。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副总兵少说也有几箩筐,谁能知道那么多?又没有微信。
“有意思。”阿敏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后,脸色突然沉下来,挥挥手:“你等下城去吧。”
几个永平府的明国降官降将闻言赶紧低头行礼,默不作声地下城楼去了。
转过身来,看看眼前剩下的八旗自家人,阿敏去掉了方才故意摆出的怒容:“军心士气已散,今趟和这位曹总兵就不交手了。许他火铳厉害,也不过区区五百人,围不了城。”
阿敏说到这里,扭头看向了巴都礼:“迁安的兵马没了,那就派人去滦城、三屯营、遵化等地传我将令,着各部兵马就近出关,回沈阳。”
“嗻!”
阿敏接着下令:“尔等都去预备,半个时辰后,咱们出城去冷口关。”
“嗻!”站在阿敏面前的镶蓝旗各牛录,甲喇同时抚胸领命。
“再有。”阿敏说到这里,眼神变得凌厉起来:“城里这些降民已是带不走,按说应该都宰掉的。不过眼下没那个功夫了,大伙记得走时备好火把,好歹送他们一把火。”
“嘿嘿,大贝勒圣明!”一干鞑子军官这时纷纷坏笑起来。
阿敏之所以全无斗志,原因正如他前面所说:“军心士气已散”。
为什么纵横来去的八旗兵士气散了?答案很简单:抢饱了。
这一次入关,原本已经饿得眼睛发绿,在苦寒地带熬了多年的旗下大爷,突然间发现,自家居然个个都成了大财主。
富朔的明国京圜地区,不但有很多装满了财富的市镇,还有无数王公大臣,皇亲国戚的田庄林园。
待在明国的这几个月里,新生的后金集团,在皇太极领导下大抢特强,整个强盗集团,上至王爷贝勒,下至普通一兵,无不抢得盆满钵满,口袋里流油。
现如今,这些战利品已经随着大军的北还,被带去了沈阳分赃。所以这些日子来,阿敏每天在永平城里听到的,就是这些留守旗兵对家中的牵挂——“分了多少包衣,分了多少银子,分了多少布帛……”
从这一刻起,常年管军的阿敏就已经清楚了一件事:儿郎们打不得仗了,心思已经飞回了沈阳。
这也是阿敏今天为什么一见到敌情就下令撤军的原因:他早就想走了,不管今天来到城下的是穿越众还是其他明国军队,其实他要的,只是一个借口。
就在大贝勒安排妥当,下令完毕的同时,城头上却发生了一片惊呼——两只怪鸟从城下飞了过来,晃晃悠悠一路攀升,飞到城头高度时,还略微在原地悬停了几秒,最终停在了城池上方几十米高处,变成了两个小黑点。
“大约是什么窥人的机关望楼,莫要惊慌,都去备马吧。”
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后金大贝勒,阿敏第一时间就估摸出了大疆的用途。
……
在屏幕上看到无人机传回来的城头景象后,钱铁山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紧赶慢赶还是赶上了,鞑子大军没来及跑,还在城里。
从那种众星拱月的架势来看,阿敏同志应该就在城头那一圈后金贵族中间,钱铁山这边已经将最有可能的三个人做了标记,在电脑的人像识别系统里给三人头顶布置了光标符号。
下一步,就要制定临时作战计划了。
第450节 直线
此刻的永平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大家隔着城墙和护城河,都在紧张地做着准备。
穿越众换马,喝水,啃压缩饼干,检查枪械,制定计划。
后金兵穿甲,备马,集结。临了,旗下大爷们还不忘带上两个从永平城搜刮来的细软包袱。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点小插曲:穿越众背后的官道上扬起了尘土,梅抚西那个50人的打援小队追上来了。
与此同时,永平城的东南方,同样绕过来了一小股骑兵:滦州派出来的信使。
这帮骑兵大概是老远看见了穿越众的兵马,特意绕了点路,所以没有遇到刚才从永平出发的信使。
这帮人绕过来后,窜进东边的小偏门,见到阿敏,又是一通哭嚎:大牛录纳穆泰被一个铁匣子炸成了鸡饲料,不是,是齑粉;出城的400人几乎全军覆没云云。
大贝勒同志在这之前,已经了解过一场在迁安县城发生的灵异战斗,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所以这会听到纳穆泰全军被一匣子火药炸垮后,他倒没有特别惊讶,只是告诉这帮人:换马收拾收拾准备随大军走人,滦州那边已经派人去通知了,大家沈阳再见。
于是更加坚定了走人信心的阿敏,当即下令加速整备。然后没用一个小时,全城的一千四百名骑兵便打点好了行装,开始陆续往两处城门集结。
然而后金军忘了一件事:头顶有货。或者说后金军对头顶那两个小黑点还是缺乏了解,以为那只是鹞鹰风筝之类的机关,没准就是放出来吓唬人的。
真正的驯鹰,放出去抓兔子没问题,可是要训练脑容量还没有鸡蛋大的禽类去观察敌军的调动分布再表达出来……那就是搞笑的,都是中了武侠小说的毒。
城里的后金军虽然没看过武侠小说,但是同样没人把大疆当回事。
盯着无人机传回来的画面看了一会后,钱铁山点点头:“贝勒爷这是想跑啊,看来是不打算跟咱们硬刚了。”
在钱铁山眼前的屏幕上,后金骑兵在城中的运动轨迹一目了然。这些人大体分为两股:约有一千人在向北门集结,剩下四百人则去了东门。
这些镶蓝旗骑兵同样是一人双马,身上不但着甲,手中还提着重型盾牌。最重要的是,他们很多人的马屁股上都挂着包袱……
穿越众是从永平城的左上角,也就是西北方向杀过来的,所以现在绿袄军大部队停在西门外。
后金军在城里的位置暴露了他们的战略意图:如果要和穿越众干架,那么主力应该集结在西门后。
现在主力集结在北门,偏师集结在和西门相反的东门,这就明摆着要跑路了——从北门出发,径直往北50华里就是燕山主脉和长城,进山后,鞑骑可以就近挑选一处关隘出关。
最重要的是,穿越众还看见了不少马身上的包裹。
没见过和人干仗还带着家私的,所以贝勒爷一定是想跑。
“炸逼还有几个?”
搞清楚贝勒爷的想法后,钱铁山第一时间问起了TNT匣子。
“拢共就三个,你想要几个?”一旁负责训练爆破手的杜德威笑了笑:“一个留在三屯营了,另一个早上在滦州那边炸了鞑子。现在就剩最后一个,原本是留给永平援兵的,这不人家又回城了嘛,没用上。”
“就剩一个的话……”钱铁山摩挲着下巴上已经变得黑长的胡茬,想想后开始下令:“一连立刻去北门布防,允许动用储备武器。”
“飞虎营防守其余三门,各门兵力100人,炸药配给东门,以阻止敌人出城为首要目标。”
“二连担任预备队。”
既然敌人一心逃跑而不是列阵而战,那么一旦让这些鞑骑出了城门,对手势必会四散奔逃,人数稀少的穿越众是拦不住的,所以一定要把对手堵在城里消灭。
穿越众昨天从三屯营出发时,总数是650人。这其中有50名特战队员,200正规士兵,还有400飞虎营(有100之前押运俘虏去了)。
现在钱铁山这样一分配,就相当于把队伍彻底拆散,只留下了200人做机动队伍。
不过无所谓。拥有神器步话机的部队,在调度方面是即时反馈信息的,根本不受包括城池在内的其他环境因素所阻碍。
下一刻,轰隆隆的马蹄声响起,一百名近卫军骑兵从西门出发,沿着顺时针方向往北门绕去。
同一时刻,另外两队飞虎营骑兵,开始沿着逆时针方向运动,在鞑子没有集结的南门留下一百人后,包括梅抚西在内的一队人,最终停在了东门外。
而钱铁山率领的200人预备队,依旧在西门处下马休整,随时准备往各处增兵。
棋局已经布好。
……
“大贝勒,明军分兵了。”一个后金牛录指着城下正在奔跑的马队说到。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个牛录的用词是“明军”而不是“明狗”。
已经换上了一件扎甲,依旧站在西门城头和钱铁山他们对望的阿敏闻言点头:“嗯,看到了。”
没过多久,从其他三座城门也传来了消息:各有一个百人队堵在了门口。
“呵呵,便是枪械犀利,想靠着区区一百人就堵门,这伙明军也恁托大了吧?”
得知消息后,阿敏今天第一次脸上露出了笑容。
站在阿敏身旁的巴都礼,看着脚下数量少了一半的明军,沉声分析道:“这伙明军不晓得咱们要从北门走,又不好放任那三座门空着,只好如此了。”
巴都礼说到这里,不由得起了心思:“不如把兵马调过来,冲它一家伙?”
“不妥。”阿敏闻言摇头:“敢托大用这点人守门,必定是有依仗。那些花衣兵据说就是持连珠铳的,不好硬冲。”
说到这里,大贝勒紧了紧护腕,最后下定了决心:“还是从北门走,先派重甲骑冲一阵。倘若这些人稀松平常,咱爷们再反兜过去也不迟!”
“嗻!”
随着身旁这些牛录,大牛录(甲喇额真)齐声应是,站在西门城头的这些后金贵族纷纷转身下城,上马,往北门赶去。
与此同时,盯着地面站屏幕的钱铁山也扭头说道:“鞑子要出城了,通知北门和西门,做好准备!”
……
就在钱铁山这边发出通知后不久,永平府北门和东门的吊桥,在一串打上天的旗花指挥下,同时缓缓落了下来。
紧接着,城门大开,下一刻,鞑骑重兵云集的北门,两个并排骑士冲了出来。
永平府既然是府城,那么规制肯定是要超过普通县城的。不但城池面积大,城外的护城河同样宽广,从滦河引来的护城河水宽度达到了八米之多。这样一来,配套的吊桥宽度也不会窄,足够两个全副武装的骑士并排在其上奔跑了。
这两个武装到牙齿的骑士,是镶蓝旗内有名的白甲武士。
正在冲锋的双勇士,身上鼓鼓囊囊,不但套了皮甲和扎甲,还在胸腹部额外加挂了铁甲片——除了不是陶瓷防弹甲片之外,后金骑兵居然无师自通,COSPLAY了后世即插即用的美军防弹模式!
光有重甲自然是不够的,两个骑士的双手,还紧紧持着一面厚重的大盾,护住了自家的正面和马身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