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旅明 >

第183章

旅明-第183章

小说: 旅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见了吧,就是这么麻烦。”白大夫最后总结道:“什么也别说,先来做个检查,能找出原因的话,再说治疗。”
  “我明白了,多谢院长,多谢院长。”南望已经听懂问题的复杂性了,这就起身打算撤退。
  “不过嘛……如果只是单纯要个儿子的话,那还是有捷径可走的。”白大师这时又摸摸自己的光头,回身靠在椅背上,微笑着说道:“做个试管婴儿就行了,小手术,不走医保。”
  ……
  去医院资讯完的第二天上午,赤崁码头,客船栈桥。
  某人已经换回了明人打扮,此刻他脚下放着行李箱,正拱手做礼,给南望道别。
  昨日白院长那一席话,给了明人方唐镜巨大的震撼和希望。虽说听不懂其中的很多名词和道理,但是讲真,方唐镜也用不着完全听懂。
  就像后世去协和医院做心脏手术的患者一样,难道家属真能听懂那些医学术语?其实支持家属和病人的,是他们对于协和的信心,他们愿意相信协和能搞定病人,仅此而已。
  方唐镜现在面临的也是同样问题。对于这位17世纪的古人来说,他需要判断的其实是南望和此处的工业社会能不能信任的问题。
  至于说话像天书一样的白院长……这个就不在方唐镜的判断范围之内,因为他们之间的距离太遥远。看看像苍蝇一样被人家打发出办公室的南望就知道了。
  “贤弟,回去后和老爷仔细筹划,先把工坊办起来。”南望这时伸手拍了拍小弟的肩膀:“至于医疾一事,这个不急,再看看吧。”
  “弟晓得了。”方唐镜点点头:“此事繁杂,我等小辈也无意置喙,且看老爷自家的意思吧。”
  昨天在医院方唐镜才得知:要做那种听上去就很玄幻的试管胎儿,就得夫妻本人来此才可以。如此兴师动众,再想一想黄老爷那N房妻妾,方唐镜不由得头大无比。
  问题的关键还不在这里。昨天两人回去后,南望已经明确告诉方唐镜:无论是挑选能赚钱的好项目,还是做一些不在医保范围内的手术,这些都不是黄家简单掏银子就能达成的。
  好项目人人想做,特殊手术的耗材更需要走情报局的份额,这些都预示着一件事:黄家需要和将军府建立起“同气连枝”的关系才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
  方唐镜虽说讲不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高大上的名词,但是当南望说出“同气连枝”这个词的第一时间,他同样秒懂:结盟,投名状,联姻,共进退……这些都是古人玩烂的把戏,饱读史书的方唐镜怎能不懂。
  事情走到这一步,他们彼此都已经明确了对方的想法和要求,剩下的就看话事人黄老爷的选择了。不过总得来说,根据南望和方唐镜对老爷的了解,他们还是有理由表示乐观的:黄老爷既爱财又缺傻儿子,和将军府“深度”合作应该问题不大。
  “如此,弟便去了……兄长保重!”方唐镜在栈桥上道别完后,就提起皮箱,带着小厮,准备上船了。
  “路上小心,回去后记得告诉老爷:欲先取之,必先与之。”南望最后又叮嘱了几句:“说不得过些时日,为兄也会重回杭州,那时你我兄弟再把酒同欢!”
  “一言为定!”
  ……
  方唐镜终于走了。挥挥手,带走了满满的收获和希望。而另一位只带走了云彩的人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只。
  话说当日卜大醒卜老爷离开大员后,座船一路顺风,没几天他就回到了兴化府。
  兴化府就是后世的莆田市。回到位于莆田县城里的道衙后,卜老爷除去向上司焦老爷复命之外,其余时间就把自己关进了书房发呆,直到有一天属吏来通知他:军火到了。
  卜老爷闻听自己当初订购的军火到埠后,这才从书房里走出来,急匆匆拉着焦上司便去验货。
  验货的结果令卜老爷悲愤满腔:这批军火MMP的居然全是上品,和他当初看过的那些样品完全一样,丝毫没有作假的痕迹!
  被打脸后的卜老爷只能眼睁睁看着上司焦老爷在那里吹逼,然后旁边还有一群属吏在卖力夸赞焦老爷这种精忠报国,不吃回扣的公仆精神;然后国之栋梁,闽人良心的大帽子也被抬了出来,眼看着就要往在野贤相的路子上吹了。
  心下暴怒至极的卜老爷只能甩袖而去……他实在受不了这种丑陋的场面了。
  而接收军火这件事,也最终成为了卜老爷下定决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当天回府细细思量后,卜老爷不得不为曹氏的深谋远虑所震惊:此辈不为小利所动,必定所图甚大,我名教危矣!
  于是乎,在做出了后半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后,卜老爷当即便上书辞去了自己这份闲差,然后他便带着家眷从衙门里搬了出来,回到了自己在莆田乡族的家中。
  家中草草安顿下来后,卜老爷便在1629年的7月1日,一个阴雨绵绵的日子里,按照自己之前的决定,开始了一段伟大的旅程。
  卜老爷的第一站是福州。
  来福州自然是有目地的:卜老爷要面见熊文灿。
  作为一手将曹氏扶持起来的封疆大吏,福建的事,曹氏的事,家国天下的事,这些终归绕不过熊文灿去,所以卜老爷必须要首先见熊文灿一面。
  卜老爷对这次面见还是有信心的:虽说熊文灿和曹氏在政治上属于互惠互利,但熊文灿毕竟是士大夫一员,在关系到士大夫根本的儒教以及农佃地主制的存亡面前,应该没有什么说不开的。
  再说了,熊文灿现在是被卜老爷列入“被曹川蒙蔽”的人员名单当中,所以于公于私,卜老爷都需要去拯救/棒喝/唤醒熊文灿一把。
  要见熊文灿其实是不大容易的。莫说卜老爷现在已经成了退休老干部,即便是他当兵备道副使时,和熊大的级别也差了N档,所以老熊势必不能想见就见,这个要等机会。
  卜老爷这次带了三个下人。队伍来到福州后,卜老爷很轻松就在一户同年府上得到了款待,主仆四人住进了精致的小院。
  第二天派长随卜贵去巡抚衙门投帖挂号后,卜老爷基本就没啥事了,天天和同年吟诗弄墨,消磨时间。
  足足等了一周后,巡抚衙门的衙役才上门告知卜老爷:明日抚台大人休沐,可于下午接见兴化府来的卜老爷。赏了衙役跑腿钱后,卜老爷便于第二天午后提前来到巡抚衙门排班。
  在侯见室里和一帮同样求见老熊的官儿大眼瞪小眼了一段时间后,卜老爷终于等到了面见老熊的那一刻。
  见老熊的第一时间就让卜老爷暗自提高了警惕:花厅的茶几上摆放着玻璃杯,盐汽水,黄鹤楼,打火机……总之都是曹家人的东西。
  见礼看座后,依旧穿着道袍的熊文灿也不打哈哈,直接就问起了卜老爷的来由:“不知松明(卜老爷的字)今日有何赐教啊?”
  “不敢,学生今日求见抚军,是有要事禀告。”卜老爷说话便从怀中掏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过来几枚曹大头和纸钞。
  “此钱是那曹川所铸,连带这些宝钞一起,其上都有曹某人头像。此乃年号之翻版,是活脱脱的大不敬之罪,曹川反意已彰,还望抚军大人及时将此獠拿下。”
  熊文灿这时稍微有点发懵。等他反应过来卜老爷说得到底是什么后,不由得哑然一笑。
  伸手拿起一枚曹大头,老熊先是极其专业地吹了一口,听完响声后,这才悠悠开口:“松明,这其中怕是有误会。此物乃是海商自外洋异国贩运而来,只过了一道曹氏的手罢了。其上的头像不是曹川。”
  “啊!?”卜老爷千算万算,没想到熊文灿今天居然给出了这种答案:“此物的诨名就叫曹大头!那痍州岛上人皆用之,怎能不是曹川的头像?”
  “哈哈。”熊文灿大笑一声:“这钱铸得精美,福州城里早有人用了。至于这头像……那曹川明日正好要来抚衙议事,松明若是不信的话,可于明日见那曹川一面,也就真相大白了。”
  卜老爷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他从熊文灿信心十足的态度中看出了实情:这头像真不是曹川的!?
  强行控制住自己闹了乌龙后的负面心情。对今天这场会面准备十分充分的卜大醒卜老爷,当即开辟了第二战场:只见他从袖中掏出一份条陈,双手递给了老熊。


第373节 无病呻吟
  熊文灿接过卜老爷递过来的条陈后搭眼一翻,发现这是一份内容详尽的调查报告。
  报告首先从人、财、械、粮这四个角度剖析了一番曹氏的强大古怪,这中间尤其强调了某势力滥用奇淫技巧,导致“地无农,怪禾出”的异象。
  卜大醒同志于此处特意引入了一些神秘学概念。在他看来:用喷烟吐雾的铁器种出大明没有的怪禾,这种行为就像那些三条腿的畸形婴儿一样,都属于不正常的妖氛,是危险的预兆,国之毒患,需要予以取缔。
  报告的第二部分是延伸阅读。
  卜老爷还是以农田为切入点,着重阐述了这种不需要农夫,更不需要地主的耕作模式给朝廷,给君子们带来的深远危害。
  卜老爷高瞻远瞩地指出:这种“邪术”毫无疑问侵犯了广大地主的核心利益,而推广邪术的曹川则属于名教大敌。此刻就需要正人君子警醒过来,不但要剪除此獠,还要杀人诛心,将那些“机关遗害”全部砸毁,再施行仁政,“劝桑劝农”,将那些迷途的农人都赶回农田里劳作才算是尽了全功。
  ……
  当熊文灿看完这篇激昂狠辣的条陈后,他先是闭眼沉思了一会。接下来他也没有表什么态,而是和面前这位他并不熟悉的卜松明聊了几句——不出老熊所料,这位果然是从夷州回来不久。
  自从两岸开始大规模移民,熊文灿这边就陆陆续续收到了不少信息,这其中自然有很多对曹氏不利的……看不惯那些怪诞行为的人很多,不光卜老爷一个。
  然而卜老爷今天这一出,却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正式将夷州的情况调查总结,然后写了条陈上书的士大夫。之前那些闲杂碎语老熊可以不去理会,但是对于老卜,尽管熊文灿此刻心下恼怒,但他还是打算和对方多说几句。
  于是老熊便和颜悦色地问道:“那依松明之见,此事当如何筹措?”
  卜松明从表情上看不出老熊的倾向,不过这无所谓,他这时肯定是按照自己想好的套路走:“大人,依学生看,此事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那‘妖人’如今已在夷州成了气候,所幸尚未荼毒我大明,还请大人使出雷霆手段,挽我名教,救我桑梓!”
  熊文灿听到这里不置可否。他回身靠上椅背,双手交叉往小腹上一搁,这才慢悠悠地继续问道:“无诏擅杀朝廷经制大将?松明有以教我?”
  卜老爷这时站起身拱手说道:“大人,此乃卫教之举,事急从权,也顾不得那许多了!”
  “事后朝廷再请老子去诏狱走一遭?且让你这妄人看笑话?”熊文灿腹诽完这句后,心下已然怒极。但他的养气功夫到底了得,所以面上依旧没表现出来:“若是那曹氏兵马犯我福建又当如何?”
  “大人,此辈本就是乌合之众。只需去其首脑,再以教化仁德,朝廷大义压服之,必能使余辈心怀感念,宵小慑服。”
  熊文灿听完这句后,终于将卜老爷鉴定完毕:这就是一个不知世事,只会空谈大义的老夫子。
  想到这里,原本心下恼怒的老熊顿时变得意兴索然。于是他和颜悦色地对卜老爷说了今天最后一句话:“此事容我三思。”
  说完老熊便端起了一盏透明的玻璃茶碗,但没有喝。
  卜老爷当然明白这个动作的意思。然而就在他张口准备再说点什么时,站在一旁的熊府长随已经用中气十足的咏叹调模式喊出了“送客”两个字。
  于是卜老爷只好转身走人,伴随他背影的,是熊文灿冷冷的目光。
  ……
  如果按照后世的级别来算,像熊文灿这种封疆大吏已经妥妥是中秧委员级别。如果按照老熊现在的圣眷来讲,假如他明天回朝任官,崇祯必定会赏他一个九卿之位。
  九卿就相当于后世进了局,这个级别无论古今,都是可以参与国是的顶层人物。
  顶层人物自然和普通官员不一样。无论是信息获取,还是看问题的格局,思路,都和普通人不通,某些时候甚至看上去是相反的。
  到了熊文灿这个位置,虽说只掌管福建一省,但他有的是渠道了解天下大事,也必须了解——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搞不清楚朝廷动向的封疆,不是一个合格的封疆。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卜大醒同志今天所说的这一堆屁话,熊文灿是真正嗤之以鼻的。
  老熊当初是因何来到福建的?……海匪猖獗,官兵连遭大败,总兵下狱,闽粤沿海动荡不安,原本就四处冒烟的朝廷实在没办法,遂委派熊文灿入闽招安郑芝龙。
  和嘉靖时期全面海禁硬刚海盗不同的是,当明王朝这艘破船挨到了崇祯初年,就已经没有海军能用来制裁郑芝龙集团了——是的,熊文灿当初来福建,根本原因就是朝廷已经拿海匪没办法了。
  换句话说,熊文灿抚闽这件事,本身就代表着朝廷的公开认怂。
  那么事情最终是如何解决的?地球人都知道:曹家军出手,一个顶俩。莫说郑氏匪帮,其余闽海所有海盗都被曹氏一网打尽,从此海波平静。
  那么在这种局面下,有个姓卜的却跑来对熊文灿说:你现在把曹川抓来一刀砍了,世界就太平了……
  姑且不说能不能砍,就退一万步,熊文灿真把姓曹的给砍了,那么事后发狂的曹氏兵马从大员涌将出来,造反全闽,他熊文灿到时候怎么办?以德服人?还是抖着官威再去忽悠海盗?
  事实上真到那时候,老熊估计已经没官威可言了。因为以崇祯兄的尿性,不把导致全闽复烂的老熊下了诏狱,都算是对得起他了。
  然而卜老爷不在乎这些,他的主张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干了姓曹的再说。至于事后的烂摊子……这个关他老人家什么事?他只是一个孩子,不对,只是一位退休老同志而已。事后搞不定就是你熊文灿的锅,谁让你圣贤大义钻研不够,仁德不够,镇不住海匪呢?
  所以说,负责真正主持政府运转的熊文灿,跟卜老爷这种满脑袋大义的君子根本没法交流。因为君子不背锅,君子只甩锅——无诏擅杀朝廷经制大将,袁崇焕敢,他老熊敢吗?
  再说了,袁崇焕和毛文龙那是你死我活的路线斗争:老袁要安抚议和,毛文龙却要死干建奴;再加上以关宁军阀,大学士钱龙锡为代表的辽晌既得利益集团在背后怂恿,所以袁崇焕才有胆子无诏杀文龙。
  而他熊文灿呢?他和曹氏有什么利害冲突吗?……事实上地球人都知道,老熊就是靠着曹氏走上人生巅峰的。
  曹氏扫平了闽海众匪,使得老熊从一个凄凄惶惶,专门背锅的招安巡抚一夜间变成了朝廷能员,皇帝爱将。
  曹氏运走了几十万饥民,剿灭了无数山匪,给福建带去了粮食和工作机会,使得各地政通人和,经济发展,大小官员好处多多,熊文灿政令畅通无阻,官声上佳。
  曹氏将琉璃器福建总代理交给了熊府的熊七,于是老熊隔段时间就派人往老家运去很多元宝形状的“福建土特产”。
  ……以上种种不是闹着玩的,现如今在朝堂中的所有人看来,熊文灿和曹川就是一体两面,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政治盟友。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众人皆可降曹,惟将军不可降曹!”
  同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