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旅明 >

第155章

旅明-第155章

小说: 旅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厉害的还有“炼丹术”。这个终极大招因为曾经忽悠了不少皇帝嗑药升天,故而名声更加响亮一点:没办法,代言人有够威。
  所以“炼金术”从来都是和“炼丹术”齐名的业内两大支柱产业,方士们练好了这一手那真是财源滚滚来。
  然后钟四毛就傻眼了。尽管来到这边以后,很多事物都冲击了他的观念,拓宽了他的脑洞,但他依旧很难接受这种公开在课堂上讲授“炼金学”的行为。
  于是他开始努力学习化学知识,不懂就问,刻苦钻研,生怕哪天老爷们回过神来把这门课给停了。然后他的化学成绩就在班里名列前茅了,他也因此感受到了“炼金术”的博大精深……学得越多,学明白自己的浅薄。
  “嗯,虽说内容不怎么难,不过你已经学得比较快了,不用谦虚。”白嘉宝说到这里,正色对钟四毛说道:“现在有一份工作,考虑到你的情况,学校打算推荐你去半工半读。”
  不等钟四毛发言,白嘉宝继续解释道:“你看,你现在年纪大了,家里又有小孩要养,还要还房贷,所以早点出来工作比较好。”
  “另外,这次推荐你去的是保密单位……这个你懂的,月薪都是10两……嗯,是十块龙洋起,其他待遇更不用说了。”
  “最后。”白嘉宝微笑着伸手拍了拍钟四毛的肩膀:“给你当师傅的,是一位贵人,还是化学大宗师,你可以天天请教了。”
  钟四毛是恍恍惚惚走出办公楼的。
  虽说校长大人慷慨地给了他一天的时间回家“商量商量”,但是钟四毛心里跟明镜一般:这份劳什子工作自己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
  尽管才几个月时间,但是社会经验丰富的钟四毛早已把此地的人物等级摸了个通透:所谓的“贵人”,就是穿越众的代称,大约就是曹氏起家时的那些老弟兄,是最最招惹不得的大人物。
  而他今天在办公室里见到这两位,毫无疑问就是“贵人”——那种说不明白的举止做派一眼就能看出来,更不用说他们身上穿的怪异服饰了。
  既然事情已经发展成这样,那么当钟四毛搞清楚状况后,也就没什么犹豫的……当晚回家后,他便将此事对自家女人和盘托出。
  女人闻听后大喜过望:同样是几个月时间,世外桃源一般的新社会,早已用安全,公平,尊严,卫生,琳琅满目的商品和充满活力的社会形态将这个织户的女儿给洗脑了。
  所以一听说“底薪”是新流行起来的“10块钱”,在街道办工作的女人顿时就想到了房贷和商场里那些精美勾人的商品——于是女人当场就发了疯,恨不得现场揪着钟四毛的耳朵去新单位报到。
  钟四毛第二天就老老实实去新单位报到了。
  果不出他所料,昨天见到的那位坐在办公室一言不发的人,就是一位“贵人”。
  当钟四毛再一次来到校长室后,发现还有两位同学也和他一起接受了这份工作邀请。当然,这二位仁兄也是和他一样的“老同学。”
  今天的训话就不是由白校长出面,而是那位胖乎乎的贵人。
  操着一口“贵人”专属的标准普通话,此人先是简单介绍了下自己:姓米,叫米硕,负责农耕。
  接下来米硕先是念了一份文件,里面的内容就是关于特招三个学生去良种基地当研究员的许可……签名是当朝夏某人。
  念完文件后,米硕简单介绍了他们未来的工作内容:由于眼下肥料和农药的缺乏,所以农业部决定反其道行之,在翻过年后加大垦荒力度,用新田的数量弥补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提供良种的实验室就需要几个“学徒”去打下手。
  ……得知自己今后要和粮种打交道后,三人倒是安心了不少,毕竟民以食为天,和粮谷打交道在明人眼里是正行,不丢人。
  唯独钟四毛心里有点嘀咕:这操弄粮谷的行当,和化学有何关系?还是说那位未蒙面的宗师也只是闲暇时炼几手金?
  最终,带着点疑惑的钟四毛就和两个同窗一起,下楼拜别了几位老师,然后坐上电三轮,一路被送去了良种基地。
  把三个学徒送到粮食基地交割完毕后,米硕长出了一口气:仗着农业方面无与伦比的重要性,他和梁乐天终于说通了夏先泽,从而得到了这三个特招学徒。
  经过这些努力后,现在从理论上来讲,翻过年后的大垦荒是没了障碍。而他们最后需要做的,就是在即将召开的年底大议会上,想办法将拖拉机的产量提起来。
  “干不完的活,拉不完的饥荒。”一想到又要和那帮虎狼们去撕逼,米硕就觉得头大了三圈:“唉……走吧,回办公室。”
  三轮车调转车头,沿着来路慢慢消失在烧荒过的黑色平原上。
  ……
  正午,赤崁第一医院,小儿科。
  院长董强穿着一件白大褂,坐在桌旁,和蔼地对面前抱着儿子的一对夫妻说道:“是高烧,不过你们也别担心,最近有特效药,吃点就好了。”
  说到这里,董强拿起笔在处方单上写下了药名外带签字:“小郑给拿去配药。”
  站在他身后的一排年轻小医生生里,当即有一个矮个子男生接过处方单,然后带着那对千恩万谢的夫妇走出了门。
  隔壁就是诊疗室,进去后,小郑就把处方单递给了穿着白短褂的护士长。
  中年女护士长仔细看完单子上的签名后,抬起头和小郑对视了一眼,得到一个确认的眼色后,她才转过身,掏出钥匙,打开了一个药柜的门。
  从药柜里拿出来的是一个后世常见的密胺罐子,里面装着半罐,大约有几百片白色的药片。
  护士长用勺子细心地数出一些药片后,当场先用温水给发烧的孩子喂下去一片,然后又叮嘱了父母按时带孩子来吃药后,就把这一家三口打发走了。
  在单据上记下剩余的药片数量后,小郑医生回到了董强那里,然后把单据递了过去。
  “哦,阿莫西林看来也不多了,1个星期应该能用完。”董强说完后,起身伸了个懒腰:“去妇产科查房,查完吃午饭。”
  在一群实习医生的簇拥下,董强大步走出了门。
  ……
  今天是赤崁医院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和往日不同的是,最近这几天,来医院看病的小朋友,很多人都得到了抗生素治疗。
  原因很简单:穿越快2年了,有些药快过期了……
  所以不止抗生素,包括降血压的,降糖的,甚至是打胎的,抗肿瘤的,这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都会陆续到期。
  要知道,当初曹川往这边带药时,可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找了个药品销售公司,就把门类齐全的各种药统统批发了一票带到了明朝。
  结果这其中好多药都没用完。譬如抗生素,再譬如降血压的……移民都是每天要干活的穷鬼,真要在大明朝都吃成三高了,这种人还用得着千里迢迢跑去痍州挣命吗?


第324节 营养过剩
  现在既然有了点计划外的抗生素,那么最近一些得了感冒的小朋友,就有幸享受到一波突如其来的抗生素治疗。
  而其他分门别类的药品也各自找到了去处……像降压药就被送到了福州和杭州,当地情报站的同志会把这些药卖给老财关系户。
  “好吧,也算是清理库存,为今后指明了备药方向。”
  尽管董强此时一脸微笑,大步走在医院的过道中,两旁都是毕恭毕敬对他行礼的各色人等,但是他的心却在滴血。
  这些过期药品,真正被用在穿越众身上的,还不到十分之一,其余的大部分等于打了水漂。想一想这些药品曾经占据的进口配额,董强就气不打一处来……“曹皇帝不懂也就罢了,白树超这个老流氓当时居然没开单子出来,真真是猪队友啊!”
  也不怪董强这么生气,其实这些过期药品还真没有什么大作用。帝国现在既不缺老财那点药钱,也不需要给孩子们上抗生素——自产磺胺就足够了。
  在后世,由于各种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穿越众出发的那个年代,很多超级细菌已经被那些抗生素筛选了出来。也就是说,看似普通的炎症,有时候抗生素已经无效了。
  志在千秋万代的穿越众,关于抗生素方面肯定不会给后代留下这么大一个烂摊子……重要的事说三遍:磺胺,磺胺,磺胺。
  对于17世纪的人类来说,磺胺就是神药了。所以穿越众也不打算再研究什么抗生素,全力把磺胺类药的品种弄齐全就算完成历史使命。
  等到一两代人之后,或者说当磺胺产生广泛耐药性之后,再由后人自己去生产初代抗生素吧,反正菌株都会给傻儿子们留下来的,直接用就是了。
  在这种情况下,给小朋友们用抗生素就显得有点不合时宜……自产磺胺一样能解决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啊……唉!”董强一边可惜着那些浪费掉的配额,一边带人进了妇产科。
  赤崁一院现在只有两个强势科室:妇产科,外科。
  是的,由于药品,器械和医生的缺乏,病人现在只能在医院看三种病:外伤,怀孕和其余。
  也就是说,所有流血外伤包括最常见的工伤,譬如断手断脚这样的,医院都可以帮患者清创消毒截肢,事后再送瘸子们一个拐杖。
  剩下的孕妇直接进妇产科。
  最后所有的内科病,从感冒一直到癌症,医院都会开两种药出来:磺胺和阿司匹林。
  至于阿司匹林搞不定的病人,那谁也没办法……条件就这样。大金龙帝国现在只是实现了全民医保,说起来有些惭愧,他们至少还要努力一些年头,才能赶上索马里的医疗水平。
  ……
  妇产科里待产的孕妇有不少。40万常住人口,肯定已经形成了孕妇梯队。再加上这个时代的人都挺为国家着想的,思想境界高,一个个恨不得多生几个出来交社保,所以孕妇现在已经占满了好几间病室。
  董强进门后,挨个看了看挂在床头的病例,询问产妇情况,依次检查完后,已经用掉了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
  这之后他又把全体护工召集过来训话。
  新社会里绝大部分都是被穿越众刻意拆分的“双职工”家庭,中古时代的大家族在这里是没有的,所以很多孕妇都是单人来住院。
  不过这方面倒是不愁:医院专门培训了一批做陪护的女职工,算是公家报销。
  这些人的年龄有大有小,未来她们只要能通过文化课考试,就可以转职成护士,甚至可以报医院的大夫培训班。
  总之,在这个稚嫩的新社会,只要一个人愿意努力,上升的通道太多了——社会上有大把的顶层职务等着人们去填补呢,阶级还远远没有形成。不像后世,家里没有三两三的,就别去申请哈佛了,没戏。
  给一群叽叽喳喳的女护工们训完话,然后打发走了自己带的那群学生后,董强回到三楼的院长办公室,泡了杯茶,现在终于可以等人将午饭送上来了。
  结果送饭的还没来,白·老流氓·法号妙树·淫僧·树超同志就带着他的三个小妾/助手/护士一起进了门。
  “哎呦你还没吃啊?正好,我也没吃,咱们一起!”依旧留着光头的白树超进门后,就在三个女孩的服侍下开始换衣,嘻哈调笑中他还不忘扭头给董强说了一声。
  猝不及防的被撒狗粮,董强这时只能翻着白眼埋头喝茶了:他是那种比较老派的人,工作生活分得开,所以他是不会把自己的女人培养成护士的。
  而白树超这厮就不同了。原本就是因为出轨而穿越的,之后他发现新位面原来是个无法无天的地方后,就彻底放飞了自我,暴露出了其邪恶本性。
  随着曹氏招安,在官方宣传下海对岸大批移民的到来,当初“一人一个妹子”的土政策就在无声无息中消亡了。
  而妙树大师在第一时间就又找了两个妹子……那段日子里,这货没事就去码头溜达,别人还在观望时,大师就已经毫无廉耻地淫笑着从移民船上往下拉妹子了,场面极度不雅,给新社会抹了大黑。
  这之后白树超就顺手把自己的三房小妾都培养成了“贴身护士”……好吧,这厮的伟大梦想终于实现了:爱岗如家。
  ……
  就在这时,食堂的人送来了一个很复古的黑漆楠木三层食盒。
  穿着牛仔裤,短跟皮鞋,早已从小丫鬟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大姑娘的荷月,这时赶忙接过食盒,然后和另外两个“姐妹”一起,从里面拿出菜肴摆在了桌面上。
  然后白老爷就一屁股坐在了董强对面:“刚才又剖腹了一个8斤的胖小子,我说,这样下去可不成啊,大胖小子越来越多,得想想办法啦!”
  “啊?”拿着筷子正准备挟菜的董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张着嘴巴想想才明白了大师的意思。
  剖腹产这种手术,或多或少对于孕妇再次生产是有影响的。尤其是对于缺乏药品的赤崁医院来说,剖腹产手术的后遗症要比后世多。
  这种情况对于只生一个好的后世家庭来说,其实问题不大,或者说问题被掩盖了:反正只生一个,剖腹也无所谓。
  但是在17世纪这一条就不合适了:无论是帝国政府还是民众本身,都是极度渴望增加新生儿数量的。
  在这个年代,女性穷其一生,诞下三五个,甚至七八个婴儿很正常,因为人们要跑赢高昂的小儿死亡率。一个成年男丁,头上有三四个早夭的兄弟姐妹这根本不算新闻,而是日常。
  而白树超刚才话里的意思就是:控制胎儿体重,增加孕妇顺产概率。
  顺产是最好,最安全,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而且没有后遗症。在后世很多孕妇选择剖腹产,一是对痛苦巨大的顺产没有信心,二来也是因为肚子里的胎儿个头太大了。
  通常来说,以亚洲人的体型,6斤左右的胎儿就是最合理的。一旦胎儿的个头达到了8斤,就需要注意了……胎儿的成长和体重关系不大,体重太高反而会带来某些病症。
  而某个小小的政权,最近居然也开始出现这种情况了:8斤重的胖娃娃越来越多,白树超感觉吃不住劲了。
  还是生活水平提高惹得祸:很多移民夫妻在这边过上好日子之后,一旦女人怀孕,那么以双职工的财力,是很容易将母婴都喂成胖子的。
  这种只有在明国官绅人家才会出现的白胖小子,正在穿越众治下迅速蔓延。
  “这样啊……嗯,这确实是个问题。”听明白大师话里的意思后,董强当即点点头:“是要想办法解决。”
  做为院长的董强,更在乎的是剖腹产对于药品和器械的消耗。
  眼下的局面十分紧张:自产磺胺和阿司匹林,消毒酒精,碘伏,麻醉药,生理盐水等等这些最常用的外科药品,“国内”目前还不能100%自产。
  另外,包括各种型号的羊肠线,慕丝线,敷料,纱布等消耗品同样也不能完全自产。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医院已经将所有病号简化成了前面说的“三种人”,但是每做一台剖腹产手术的话,还是等于少量消耗了进口配额……日积月累下来可不得了。
  事实上为了能自产药品和医疗耗材,曹川甚至专门“定向邀请”了两位业内人士参加了穿越大业。没办法,这玩意太偏门,哪怕白树超和董强这种经验丰富的医生,他们同样也不懂慕丝线怎么制作?
  这还不算,除了人手之外,专用的制造设备也同样要运到新世界。以上这些再加日常消耗,这就导致了医疗系统是仅次于工业和农业的第三大进口配额消耗部门。
  所以事实上主政医疗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