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旅明 >

第116章

旅明-第116章

小说: 旅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兔子当年好歹有老大哥一波援建的上百座工厂起步,而穿越众有什么?2。8米的箱子6天才有一趟,为了抢夺一块西瓜大的空间配额,一年多来已经发生了多起部门间的混战——每当月底的配额分配会开张之时,妙树大师就要准备好缝合线和破伤风针……
  所以说,工业党也蛮不容易的——作为最大的进口配额消耗部门,被无数鬣狗逮到机会就撕咬的感觉实在酸爽。
  即便这样,眼下穿越众的工业体系依旧薄弱得要死——直到3个月前,窑区百分百自产的第一套锅炉系统才终于宣告出厂。
  是的,努力了一年多后,工业党们才终于把老式铸铁水管,常压阀门,铆钉,三通等等这些在后世看来极其普通的配件生产常态化。
  而伴随着第一套自产锅炉出厂的,则是窑区工业品“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如今工业党自产的各种设备虽说傻大黑粗了一点,但是非核心部件已经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这不得不说算是一种巨大的成就。
  ……
  下盘既然扎住了,那么就可以考虑往前迈一步喽。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化工厂都是眼下穿越势力最最急需的新一代镇宅神器。
  但是鲁迅说过:茄子好吃树难栽。
  化工厂对于穿越众来说,需要进口高达90%以上的配件这个门坎,实在是一种说不出的痛。各种塔,釜,炉,罐;各种管道阀门仪器仪表,各种压缩,分离,粉碎机械,还有各种用来检测,计量,实验,反应的化玻仪器……
  事实上,除了厂房本身和一些笨重的厚玻璃瓶,粗笨基座外,窑区这边什么都提供不了,化工厂的绝大部分设备都需要进口。
  局面坚持到今年6月份后,穿越众还是妥协了。对三酸两碱,磺胺,硝化物的渴求最终压倒了对进口配额的恐惧——黑石沟化工厂终于在痛苦中诞生了。
  之所以说痛苦,是因为化工这玩意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整套设备中哪怕少了一个专用的耐酸碱阀门,这套设备就可以趴窝了。所以,在将洪序他们四个化工人士开列出的设备清单全部运到17世纪之前,其他所有的物资进口工作只能暂停,给爸爸让路。
  三个月,整整三个月时间里,曹皇帝送来的12箱货物全是化工设备,即便在战火纷飞的8月,这边依旧在不紧不慢地开着箱子,令广大心焦不已的吃瓜群众哀嚎连连。
  黑暗的日子随着9月份的到来终于结束了:黑石沟化工厂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安装和调试,终于要进入试生产阶段。
  黑石沟这个地名是穿越众起的。这块位于窑区偏僻角落的谷地原本无名无姓,后来由于化工厂的墙体材料全部是黑色玄武岩,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把整个化工产业搬迁到黑石沟是既定政策。这里位置相对僻静,又处于下风头,可以避免各种事故的附带损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化工事故通常都伴随着毒云术和酸雨术,离远点大家才能安心。
  为了这点安心,基建部门不得不咬着牙专门为黑石沟修了一条3公里长的高等级公路。
  这也是迫不得已:有些化工制剂受不得颠,一颠就会升温,一升温就会要你好看。所以这条路虽说宽度只是乡道的规格,但是路面却用上了高级货沥青……历史在不经意间产生了:穿越国第一条柏油马路。
  配套设施不光是公路,位于窑区和化工区之间的废水处理厂也在兴建中。
  ……
  废水厂是很早以前就被多个部门联合提上议程的项目。
  和那个成天在偷排污水的世界不一样,待在17世纪的穿越众是格外重视自己身边环境的。两个世界对待废水厂的态度区别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利益。
  后世之所以污染遍地,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点就是“竞争”。无所不在的竞争既带来了社会进步,也带来了各种极端行为:不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的企业就会倒闭。
  所以工厂会在当地政府默许下偷排污染物。这种情况是全球性的:兔子的化工厂在这么干,白皮的厂子一样把管子插进了五大湖,墨西哥湾和太平洋。
  穿越众当然不需要这么做。
  眼下窑区所有的企业都是全球垄断的独家字号,没有任何竞争压力,所以排污成本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窑区的工业品现在是以产定销,价格是脱离市场经济的,有点像后世的政府指导价,那点成本有它不多,没它不少。
  另外,对于这帮老爷们来说,既然这个位面的一草一木,乃至于每一寸土地将来都是自家的,那么为什么要把后花园弄成垃圾堆呢?……没有人会在自家地板上吐痰。
  于是,借着化工厂兴建的东风,筹备已久的污水厂也正式开建了。
  窑区的污水厂占地面积比较广,有30亩之多……话说17世纪的土地也不值钱就是了。这30亩地眼下只能先开发10亩,能达到日处理污水3—500吨的能力就可以了。
  未来的污水厂将联通窑区主基地和化工分基地。厂区不但有传统的沉淀,过滤,搅拌,蒸发这些处理常规污水的手段;另外还将单独开辟一片专门的微电解池用来处理黑石厂排出的化工废水。
  微电解反应是靠着反应器里的填料来进行的:铁屑和活性炭颗粒。
  两种填料都具有微电解反应所需的基本元素:铁和碳。低电位的铁和高电位的碳在废水中形成电位差,再由具有导电性的废水充当电解质,形成无数的原电池,打散污染物的分子团,将污染物电解。
  这是一种很先进的处理废水方式。
  另外,考虑到某势力极度廉价的电力供应,未来的污水厂也很有可能直接上马电解废水的设备——粗野,但是有效。


第249节 化工厂(二)
  用低压直流电直接去电解污水,其实是最快捷有效的治污方式。这种办法既节省了用来凝聚废料的各种化学药剂,效果又好。
  然而这种办法是很昂贵的:知道工业电一度多少钱吗?8毛5!另外,被电解后分离的沉淀物不易处理利用也是个问题。
  以上这些缺点对穿越众来说都不敏感。
  首先是能源。
  随着福建沿海大批海盗的覆灭,以漳,泉,南平,龙岩等地为代表的闽南产煤带将会迎来一波高速发展的良机。
  原本就已经在缓缓提速的各地零散煤矿产业,接下来会沐浴到圣光——各地的小矿主和土老财们会得到爸爸注资,从而有能力招募人手扩大产业规模。
  与此同时,游击将军府接下来还会摆平各地府县官衙,义务派兵帮助当地消灭土匪,疏浚水道,建立矿业码头,打通福建包括煤炭在内的各种矿石的外运通道。
  如此一来,再加上苗粟那里陆续出产的石油,窑区今后在能源利用方面会更加游刃有余,无惧污水厂大量电能的消耗。
  另外,关于电解后的沉淀物:事实上以窑区薄弱的化工能力,根本做不到像后世一样废弃物再利用,这些物品无论好不好处理,最终都是要掩埋的。
  所以,电解污水的设备迟早要上马。这种不需要大量化学药剂的污水处理方式是最适合眼下局面的,当然了,前提是穿越众要有本事自产出足够的金属电极和电缆……从时间上来说,这种工艺还要再等一等。
  ……
  黑石沟化工厂的厂区一共有三部分。
  参观团这会正在巡视的,是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号车间。这是一处综合性车间,眼下的主要任务是生产包括三酸两碱在内的基础化合物。
  整合了一部分早期用来生产酸碱的简单设备后,现在的一号车间塔罐林立,各种管道密布,已经和后世的那些中小型化工厂没有区别了。
  而参观队伍除了在厂房里走马观花一圈之外,倒也没做出什么脑残指示来。毕竟大伙对这方面懂得不多,一般人看到那些密集的不锈钢管道就已经头晕了。
  除了公用的各种吸收塔,综合塔,蒸馏塔,换热器,转化器,沸腾炉,废热炉等等外,像焚硫炉这种生产硫酸专用的设备在厂区也都有配备。另外,包括蓄水池和工人宿舍在内的配套设施在附近都已经修建完毕。
  穿过长长的一号车间后,大部队在走进一扇气密门后,来到了二号车间。
  二号车间是精密车间,面积只有一号车间的一半。这里负责的是将前者生产的基础原料转化成产品。
  譬如说:当一号车间生产出三酸两碱,再用煤气和焦油之类的原料提炼出苯后,二号车间就会用硝酸和苯来生产苯胺,然后再用苯胺生产出大杀器磺胺。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号车间既是化工车间,也是药厂,同时还是染料厂——苯胺是多种化学染料的核心成份。在这种情况下,二号车间的仪器精密程度和洁净程度都有了相应地提高。
  而当大队人马走进画着醒目黄漆线,铺着塑胶地板的二车间后,一股熟悉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
  “噫?这不就是白老师的制毒工厂吗?”
  “是啊是啊,好熟悉啊,你看这口大汤锅,白老师都是跳进去洗锅的。”
  “看这边看这边,桌上这套可以煮咖啡的,真空的那种,很好喝的!”
  ……
  和《绝命毒师》里那间地下工厂风格很相像的二车间,顿时勾起了穿越众们遥远的记忆。
  而原本勤勤恳恳当着导游的洪序,这时傻眼了:包括曹川在内的所有人已经自动散开,大伙围绕着自己熟悉那些设备纷纷开始了评头论足。
  先是有人夸张地敲着那口巨大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然后模仿影片里的语气说道:“听见没有,这声音就是质量,煮化学品那是一流!估计是德国佬造的。”
  一群人纷纷赞同地点着头。
  然而站在旁边的某人,此刻的脸色可不大好看。听见这外行在满嘴胡沁,对自己的工作和设备从来都充满了神圣感的洪序,这时已经在幻想着将这货先扔进釜里,然后开动釜底的搅拌器,搅肉成酱,再用高达几百个kPa的压力将贱人带骨压熟……
  没等他从幻想中挣脱出来,更恶心的事来了。
  一帮围着化验台的家伙,先是热烈讨论了一番减压蒸馏咖啡的美味,就好像他们喝过一样;接下来这帮货开始郑重要求洪序“整几斤蓝冰”出来先,他们要卖给荷兰人捞点快钱……
  一旁还有人宽厚地安慰他:“纯度低点也行,用不着像白老师那么高。”
  ……翻着白眼的洪序无奈开始解释道:“白老师在制备‘产品’的时候,铝粉是成袋往里倒的,甲胺是随便用的,人家的氢氟酸已经多到用来化人了……我们有什么?”
  洪序说到这里,禁不住悲上心头:“我们屁都没有!一管试剂,一瓶纯水都需要老子从头开始配制,就这还想嗑药?磕你老母!滚,都给我滚!”
  ……有些狂狷性格的文人一旦发起飙来,那就谁也不认了,皇帝在也不好使。
  于是乎,一帮把高压反应釜当汤锅的外行就被咆哮着的某人赶出了车间……最主要是这货手里挥舞着一个棕色玻璃瓶,里面有可疑液体,所以没人敢和他计较。然后参观行动就这样虎头蛇尾地解散了,大伙连专门负责电解的三车间都没去成……
  三车间的面积和二车间差不多,里面的设备主要以电解槽为主,其他电镀槽、水洗槽、酸洗槽这些基础设施也都有配备。
  一开始窑区刚刚兴建的时候,为了给整个体系提供一点必须的化工产品,洪序他们有进口过一些化工设备。但是这种进口方式毫无规划,零散不成体系,只能说是勉强解决了少量化工产品的有无问题。
  现如今当正规的厂子建起来后,之前那些散件就可以归位了。


第250节 化工厂(三)
  合并的设备里,就包括了三车间的两组电解槽。
  电解槽是生产多种化工品的必备物。电解食盐水可以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电解氧化法可以制取各种氯酸盐、高锰酸盐、过硫酸盐。
  另外,湿法电解可以精制金属铜、银、金、铂。厂房里那些电镀,电抛光的样品,也都是通过水溶液电解来实现的。
  有了三车间,穿越众就可以放出一头潜伏着的吸金兽:镜子。
  早在穿越众出现之前的16世纪,威尼斯人就已经发明了圆筒法制造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来制造镜子……这种2。0版的镜子使得传统的金属镜逐渐减少。
  而历史上用硝酸银制作镜子,则要等到1835年德国化学家利比格出场。他把硝酸银和还原剂混合,使硝酸银析出银,然后附在玻璃之上做出了3。0版镜子。至于真正的电镀银镜子,则还要等将近100年后,英国人才会发明这项技术。
  而现在既然三车间已经成立了,那么穿越众很快就可以用电镀法来制造4。0版的现代镜子了。
  ……
  轰走了以皇帝为首的捣乱团伙后,洪序在其他三个化学狗敬佩的目光中,开始集合工人布置生产任务。
  化工厂的工人并不多。
  尽管只要洪序张张嘴,三五百号人说话就能被派过来,但是这种套路在化工厂不好使——拧错一个阀门就会出事故的地方,外行越多,大家死得越快。
  所以新开张的化工厂,不算那些外围干粗活的,现在有资格上生产线的一共只有32个人。
  在这32个人里面,有20个是普通工人,然后是4个穿越众每人带2个徒弟……没办法,就是这么寒酸。
  普通工人都是之前野蛮生产时野蛮选拔出来的。这些人属于性格温顺,服从性好的自然选择品——大大咧咧,放飞自我的那些货不是残废就是死了。
  而徒弟们就更珍贵了。
  化学是进阶科学,一个人要想接触到化学的皮毛,那么他的基础数学水平至少要小学毕业才行。
  尽管穿越势力的核心教育部门:小学,现如今已经扩展到了3家。但是大伙从登岸到现在只过去了一年多时间,大批的小学生还没毕业呢。
  虽说穿越小学取消了美术课,音乐课,电脑课,英语课,品德与生活课;但是就算这样,1年时间里学生也不可能数学毕业……即便是有学霸,那也是低年龄的宝贝,是留着深造的,不可能用来当技工。
  所以洪序他们需要的技工类人才,就只能从识字的明人少年里寻找了。这个要求是很苛刻的:那些岁数大,知识结构已经固化的明人是没用的,洪序他们需要的,是十六七岁左右,对学习有热情,还要能在工厂吃苦的人。
  通过每个社区都有的工人学习室前期筛选,再加上另一样大杀器:高工资的引诱,洪序他们好歹在工厂建成以前找来了一批学徒。
  这些学徒在来到大员之前,大部分都是江南地区的伙计和织工……今年7月底发生在杭州附近的潮灾,使得江南富硕地带的大批乡下的自耕农和城市里的工人阶级破产。
  而做为大明识字率最高的地区,从江南一带被抢运来的这些流民,可是好好让穿越众下属的各部门过了一把肥年。
  要知道,同样是工人,从江南地区来的织户质量可是要远高于那些只会种田的泥腿子的。
  这些中古时代的工人很多都识字算数,而且懂得协作,能忍受枯燥的工业流程,随便训练一下,这些人几乎都能无缝衔接到窑区下辖的各处工厂中去。
  洪序他们手下的8个学徒中,有一半都是织户家的小子。
  ……召集工人和学徒再次强调一遍注意事项后,随着洪序一声令下,所有人都穿上了进口的橘黄色防护服,然后大家各就各位,开动设备,点火锅炉,开始了黑石沟化工厂的第一次试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