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薛二叔的遗命,因为是早就定下的婚事。所以哪怕是丧期不宜成婚,也要和梅家解释清楚,最好把日子定下来。
当然,明面上是要这么说,总不能说因为担心梅家退婚,所以争取主动吧。
头七一过,二太太病情刚刚稳定,便催促薛蝌带着薛宝琴随同贾芸和梁若微返回神京。
至于薛二叔的丧事,自然有薛家族中晚辈负责继续操持。
至于薛蝌兄妹北上,既然是为了父亲遗愿,又奉了母命,也就算不得不孝了。
和来时不同,因为薛宝琴还小,回程时贾芸选择了从运河北上。
虽然大郑海运很发达,但是运河并没有如后世那般完全衰落。
这个时代,在大海上航行,哪怕是近海,安全性都比不上运河。再加上有些要紧东西,也确实不适合通过海路运输。
所以,大郑虽然有发达的海运沟通南北,却并没有废弃运河之意。
自隋朝开通的京杭大运河,不但扬州至洛阳段还在维持,而且还增加了洛阳至神京的一段。
所以这次回京,贾家的船便从扬州进入运河,一路北上。
梁若微是初次通过运河航行。
当初还在家里时,虽然也曾经在南北间走过几回。但是那时走的海路。
梁家虽然吃喝不缺,但是还坐不起昂贵的运河船。
后来嫁进贾家,贾琏又不喜欢走运河,更喜欢辽阔的大海。这个习惯也影响了他身边的人。
两次随同贾琏南下,包括这次同贾芸南下,走的也都是海路。
所以,千年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梁若微还是第一次见到它现实中的模样。
“姨娘可是心有所感?”梁若微知道,是薛宝琴来了。
贾家这次回京坐的船,乃是当年景宁年间为预备圣祖南巡,在姑苏扬州一代监造海舫的贾代善存下来的。
虽然时隔三十多年已经有些落伍,但是本来要用于海路的海船用来在运河上航行还是威风凛凛。
共分了四层的高大楼船第四层便被贾芸安排给了内眷。
三四层的楼梯间有贾琏的荣国亲兵守卫,没有允许,是不会有外人能够上到四层来的。
而住在四层的,除了梁若微,便只剩下薛宝琴了。
“琴姑娘何出此言?”梁若微并未回头看向薛宝琴,似乎并不打算和薛宝琴多说什么。
这一次出京快两个月,梁若微算得上是归心似箭。她还真是想念京城荣府之中属于她的那个小院子了。
梁若微之前并不相信话本中那些情啊爱啊的描写,总觉得太假了些。
然而直到遇到贾琏,才知道心里莫名其妙的被一个男人栓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所以独自思念之时有人忽然跑来打扰,梁若微心中还有些不喜。
看到梁若微并不热情,薛宝琴却不以为意。小姑娘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同样走到了窗前,远眺运河风光。
“我虽年幼,但是自记事起,随着父亲南来北往是走惯了的。
那时节,哥哥打理家事,母亲身体不好,父亲便时常把我带在身边四处行商。
按说,本不该有什么离愁别绪。但是这次北上,却让小妹分外凄惶。”
说完,再度面对梁若微的明媚小脸,已经是泪流满面。
………………………………
第220章:贾母忍不住了
完成了公务,贾琏第二天选择了告假。因为他要去一趟赵国公府。
迎春的婚事,耽误了小半年,也该是提上日程的时候了。
赵国公姜泽,景宁六大国公唯一一个还活蹦乱跳的在世上祸害人的老怪物。
他的家人,如果不是实在拗不过,贾琏是真不愿意扯上什么关系。
因为姜老鬼的发迹史说到底根本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坑人史。
姜泽乃是前朝天启年间投入太祖军中,本不显眼。
后顺德三年从初代南安郡王征西,在成都一战中以奇计助南安王攻破成都,因之扬名。
后南安郡王就藩昆明,把姜泽推荐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圣祖皇帝。
景宁前期,大郑军队实际上分为两支,一支是由贾代善统领,一支由圣祖亲领。
姜泽便是圣祖军中的先锋大将。在攻略山东的战役中,姜泽阵斩入侵中原的建奴皇子济尔哈朗,因功封赵国公。
封公之后的姜泽,其战功和地位在景宁六国公中排在最末,不要说和功高社稷的贾代善比,和其他四个比也不够格。
然后,姜泽的骚操作就开始了。
景宁十年,姜泽举报当时西南王二代南安郡王谋反。
因为他和南安王府的亲密关系,朝臣没人相信他会诬陷。
景宁帝立刻派御史前往调查。虽然没查到南安王府谋反的证据,但是违反乱纪之事却是一查一大堆。
圣祖下旨责问,二代南安王只好自缚入金陵请罪。
本来几乎成了事实上的西南王的南安王府自此成了过去。
后来人们才明白,姜泽是看到了圣祖对西南的担忧,才出头做了天家斩向南安王府的刀。
自诬陷南安王开始,姜泽似乎开了窍。
历次政治风波之中,姜泽都巧妙的站在了正确的一边,同时每站队一次,就坑一个之前自己的恩人或战友。
所以姜泽走到今天,撒下的恩惠和提拔过的人确实是遍布天下,不过得罪过或者是坑过的敌人和对手同样遍布天下。
贾琏之所以拿不准和姜家结亲合不合适,就是为此。倒不是怕姜泽临了再坑贾家一次。
贾琏自信,在这个红楼世界,没有人比他更懂站队。就是姜泽这样的站队小能手,也不可能有坑他的机会。
但是,姜泽毕竟老了。姜家在这只老狐狸之后眼见的后继无人。
为了不让天家猜忌姜家,姜泽把本来在军中掌军的姜家子弟全部弄回家里关起来。把军权全部交了出去。
这种敢实实在在的自己给自己来一刀的狠劲儿彻底把大伙吓住了,也把天家猜忌姜家的理由堵死了。
但是姜家得罪的那些勋贵还没解决。虽然姜家得罪的勋贵大部分都已经被姜泽弄死了。但是还是有些底蕴深厚没办法彻底弄死的。比如说南安郡王府。
虽然二代南安郡王已经死了,南安王府也不复郡王之位。甚至当代南安王承爵人居然已经是宗亲之爵了。
但是南安王府底蕴尚在,上一代南安王老王妃还活着。南安王府在西南地区的影响力仍然非同一般。
如南安王府这般的,尚有好几家。姜泽活着,他们自然不敢动姜家,但是姜泽死了,姜家会立遭清算。
所以姜泽想的办法是一面把自己一辈子经营的势力全盘对天家交出,换取天家放过姜家甚至是保护姜家。另一面,就是在勋贵中替姜家找一些援手。
这便是他找上贾家的原因。一旦结亲成功,哪怕贾琏不能保住姜家全族,起码绝对有这个能力保住姜永这一支。
贾琏这段时间也不是一点都没关注姜永。黑云和精卫持续关注着姜永的情况。
还别说,那个小子还算是符合贾琏的要求。
姜老鬼子嗣众多,别说是孙辈,便是重孙辈都有和姜永同龄之人。
但是和大多数姜家人志大才疏不同。姜永虽然同样才略不高,但是起码志向没那么大。
做为姜泽嫡幼子的庶子,平时在国公府不显山不露水,能够自保,又没有野心。
起码看起来,贾琏想要保下这样一位,不难。
虽然不一定会把迎春嫁给他,但是如果姜泽想要让自己保下姜永,倒是不妨答应。
当然,以一位国公府承爵人身份拜访一位在世国公,是不能说去就去的。
贾琏一大早先使人送了拜帖。然后自己去了荣庆堂。
荣庆堂里又是欢声笑语,贾琏进去和贾母请安后,便寻了个位置坐了下来。
然后这么一看,倒是乐了。原来不知不觉间,确实到了剧情开启的时候了。
大观园虽然还未入住,但是园中主角们却大多都已到齐。
“今天还真是热闹啊!”贾琏看着一屋子莺莺燕燕由衷的感叹道。
迎春,探春,惜春,湘云,宝玉,李纨,宝钗等都已经基本入住贾府,今天都在这荣庆堂中。
唯一不同的,便是潇湘妃子林黛玉了。
“妹妹也来啦。”贾琏对含笑看着他的林黛玉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
“外祖母遣人来府里,叫母亲带我和锐哥儿过来一聚。
不巧,正赶上家里来了客人,母亲要接待诰命,走不开,我便先来拜见外祖母了。”
看着变的分外爱笑的林妹妹,一边的贾宝玉虽然不清楚为什么,但是却总觉得少了什么,心里空落落的。
贾琏点点头,表示明白。想来是为了即将开始的京察,林如海已经准备布局了。
不过贾琏却并不看好此次京察。
京察做为皇帝的一种武器,已经算得上是隆正帝放出的胜负手了。
如今虽然经过隆正帝七年努力,但是朝中官员大多还都是永安旧臣。
隆正帝想要用京察这把刀砍杀永安旧臣。弱化九华宫在朝中的影响力,难不成九华宫会干看着?
当初为了撤换首辅徐渊,大明宫和九华宫之间斗的何其惨烈。
虽然最终隆正帝办到了,但是也让本来打算逐步交权的太上皇变了心思。
如今的杀伤目标甚至远远大于当初的一个首辅啊。
贾琏有的时候是真不明白,隆正帝到底是为什么非要着急大权独揽。
虽然太上皇目前还握着实权,但是这两年隆正帝推出的改革策略基本上太上皇都没有阻拦。就这么循序渐进不好吗?
“琏儿今天怎么没上朝?”
看到贾琏好不容易来一趟却只顾着和小未婚妻腻歪,贾母忍不住了。
………………………………
第221章:可见传言不实
贾琏正和林黛玉说的热闹,忽然就被贾母打断了。
扭头看了看满堂瞪着他们俩的人,又看了看面色虽然有些羞红却丝毫没在乎的林妹妹。
贾琏呵呵一笑:“这不是怕老祖宗着急,今天决定去石碑胡同走走。”
贾母眼前一亮,其他人也听的明白。
神京西城,和贾府所在的居德坊相隔不远,崇化坊石碑胡同,赵国公姜家所在。
倒是只有贾迎春微微一愣,俏脸居然有些发白。
贾琏把贾迎春的反应看在眼里,不由得有些心疼。
走过去,拉起迎春的手:“二哥哥就是去看看,如果确实是你的良配回来我们再商量。
如果你不愿意,到时候二哥哥回了他们也就是了。”
贾琏这话一说贾母不开心了:“琏儿,不要胡闹。知道你疼妹妹。但是二丫头也不能在家里当一辈子老姑娘吧?”
贾琏撇了撇嘴:“自然不会当一辈子老姑娘。但是凭他姜泽一个老朽,还不配我贾家贵女下嫁。
我之所以愿意去赵国公府瞧瞧,一是听说那姜永确实不错,我想实地去看看。
再有就是,总得去见见那个老狐狸。老不死的算尽天下,能不得罪就不得罪。但是不代表我怕了他。
却不是一定就要答应把二妹妹嫁给他那个龟孙。”
这话说的算是把贾母气着了。
姜泽年纪虽长,但是因为他和贾代善同为景宁勋贵,所以是和贾母平辈论交。
如今贾琏直斥姜泽为老不死,那又把她当什么。
贾琏看到贾母的表情也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
“老祖宗,没您这样的。我可没说您啊。”
王熙凤看着有些担心,如今荣府分家还指望着贾母支持,虽然不怕,但是王熙凤也不愿意这个时候惹怒贾母。
不过贾琏的随性倒是把贾母逗笑了:“行啦,你现在是大伯爷,大权在握,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便是。左右你妹妹嫁不出去,是你养着。”
西城崇化坊,赵国公府。姜泽虽然已经是年近百岁之人,但是仍然行动自如,身体强健,看起来和他的二儿子,已经七十多岁的姜宁也没多大差距。
至于姜泽的大儿子,赵国公府曾经的世子姜安,已经在隆正二年去世。
姜泽也是以丧子之痛为由致仕。
如今姜泽的几个儿子,年纪最小的姜新也就是姜永的父亲也已经五十多岁。除了继承国公府的长房一脉,剩下的儿子都已经出府。
姜安死后,姜泽就不大愿意再见他这些儿子。所以便以爵位属于长房一脉为由,把剩下的几个儿子赶出国公府。
赵国公府的世子,姜泽的嫡长孙姜维,如今在边军任职,算是唯一还掌军的姜家人。府中日常事务,由二十多岁的嫡曾孙姜林主持。
赵国公府正堂,乃是圣祖钦赐堂号,昭慧堂。
“老祖宗,有人送了拜帖。”姜林来到昭慧堂,看到姜泽又装模作样的打坐,嘴角抽了抽,无奈的说。
“哦,是哪个王八蛋?”姜泽睁开眼,一双混浊的老眼不时有精光闪动。
姜林一口气没出来差点憋住,赶紧张开嘴喘了两下。
自家这位老祖宗,就是这么清新脱俗。
姜泽斜着眼瞅了瞅姜林:“瞧你那点出息,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小安的种就是不如老子的。”
姜林决定还是赶快把话说完闪人,要不他怕自己被这个老爷子气死。
姜林严重怀疑,自家爷爷就是被这个不着调的太爷爷气死的。
“贾琏递了拜帖,说是要过府拜望。”姜林也有些好奇,赵国公府和荣国贾家没什么来往,说起来,他自己倒是和宁国府的贾蓉有几分交情。
姜泽听说是贾琏的拜帖,才不紧不慢的喝了口茶水:“那小混蛋也该来了,老子亲自拉下脸提的亲事,他要是连面都不露才是怪事。”
“亲事?”姜林吓了一跳:“老祖宗,您向贾家提亲了?”
“提了,怎么啦,吓老子一跳。”看到一惊一乍的姜林,姜泽气的拿起桌子上的茶杯就砸了过去。
“可是嫣儿妹妹?您要把她嫁给贾琏做妾?”姜林激动起来。
“你激动个屁!”姜泽瞥了姜林一眼:“嫣儿和贾琏那小子的亲娘,陈家那个小丫头重名,不大好,否则我还真有这个打算。”
原来,姜林说的是他的同胞妹妹姜嫣,也到了成婚的年纪。姜泽一提求亲,姜林还以为要把姜嫣嫁给贾琏呢。
“我”,姜林张了张嘴,不过想到不是嫁妹妹就行。嫣儿从小受尽了宠爱,算得上是姜家人的心头肉。姜林可不愿意姜家明珠就这么蒙尘。
“我让你这几天把永儿叫回来,他可在?”
“八叔,在,就在房中看书!”姜林放心了,原来是姜永。那看起来说的就是贾琏那个同父的庶妹了。姜林也听说过贾家二小姐说亲的事,只是没想到自家不省心的老祖宗还插了一手。
“听说那贾家的二小姐才貌双全,性情温婉。八叔能得如此良配,算得上有福了。”
姜泽横了这个注定成为自己接班人的曾孙子一眼,心中暗暗点了点头。
虽然天赋差了点,远远比不上贾代善的那个孙子。不过有这般悟性,等老子死了,起码保住门楣没什么问题。
“去吧,让永儿准备,到时候让他来见见贾琏。
人家看不看的上他,还是个问题呢。贾琏那小子,听说对他那个妹子可是宝贝的紧。”
“老太爷,门外荣国府贾琏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