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琏皱起了眉头:“杨家?”
对于辽东宁锦防线中有人做了汉奸,贾琏一点都不意外。在他曾经读过的史书中,崇祯年间建奴之所以一路从辽东杀进中原,席卷神州,汉奸带路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虽说那个时代是王朝的末年,和如今社会清明,政治稳定的大郑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叛变国家,背叛祖宗者还是会有。
不过贾琏实在没想到,这一次会是杨家。
杨家是辽东大族,一百年前的周朝末年,杨家的祖先杨玄就曾经率领辽东的汉人反抗建奴女真的侵略。后来兵败,杨玄为建奴所杀。被当时的周思宗追封为镇国武宁王。
杨家自此之后历代以收复辽东为己任。
后来大郑建国后,圣祖皇帝考虑到国内情势放弃了继续北伐。当时已经做好了配合大军北伐准备甚至已经派出了族人深入辽东的杨家家主忧愤而死,死前大呼三声:出关,出关,出关。
杨家出关的子弟也因此被满清伏杀。圣祖皇帝听闻之后悲痛万分,终生为此自责不已。
杨家残余的族人后来分散潜入辽东,蛰伏下来。永安北伐,开拓宁锦防线。杨家立了大功,家主杨洪被太上皇进封为昌平侯。
十多年来,杨家在锦州成了当地有名的大家族。有先辈金身护体,有战功加身,几乎是不倒的。
就连辽东巡抚和关宁军帅都不敢轻易招惹杨家。如果不是贾琏一再要求盯紧辽东的一切,尤其注意宁锦本地的大家族,锦衣府估计都不会注意杨家。
没想到一注意就注意出了大问题。
“你确认是杨家,昌平侯杨家。兹事体大,可不能出错?”
沈逸点了点头,苦笑着说:“下官虽然出身江南也久闻杨侯威名。锦州千户赵果亲自确认了情报,启动八百里加急把情报送到了天津。”
“回衙门”
回到镇府司衙门,贾琏亲自召见了辽东来的信使,再次仔细询问了具体情况,才确认事情的真实性。
在大堂里来回踱步了许久,贾琏才问道:“杨侯目前在哪?”
等的都快睡着了的沈逸一激灵赶紧说道:“在神京,杨侯年事已高,这些年多是待在神京。”
贾琏点了点头,行镇府司虽然已经取消,但是沈逸的行镇府使却还带着。所以他才能够提前知道情报千户的情报,不过既然是情报千户的事情,朱能也不能跑。
贾琏很快完成了一封加急奏折,签字用印之后交给沈逸:“八百里加急送往神京。另外叫上朱能和田立,随我连夜去锦州。你留在天津,主持镇府司,一旦皇爷有新的指示,立即送往锦州。”
沈逸接过密折,躬身应道:“大人尽管放心。”
情报千户朱能和监察千户田立很快来到镇府司大堂,那里贾琏已经准备停当。看他们到了,只是说了句:“上马,路上说。”然后就打马离开。
随着贾琏大队出城,几个隐藏在镇府司附近的探子也迅速四散离开。
一边策马奔腾一边对朱能和田立交代完事情。贾琏问:“你们怎么看?”
朱能和田立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苦涩。
多年来,北镇府司最大的对手就是满清的善扑营和远拦子。所以他们对辽东是非常熟悉的,对于杨家的情况当然比贾琏和沈逸要了解的多。
甚至两人还知道,杨家做出这种事是不算太稀奇。因为随着杨老侯爷常年定居神京,辽东的杨氏族人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样子。
可是知道又怎么样,杨家在辽东的势力超乎想象。真的对杨家动手,一个北镇府司还真的不一定搞得定。
倒不是说杨家敢和缇骑对抗,而是杨家在辽东甚至整个大郑人望太高。贸然动手,恐怕都有激起民变的可能。
朱能也把情况和实际的担心对贾琏讲了。并表示如果想动杨家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不可仓促动手。
感觉到了朱能的善意,知道他是真心为自己好。这也是贾琏除了换掉掌刑千户外谁都没动的原因。
前任老大人也许年迈有些昏聩,但是德行操守绝对不缺。他用了十几年的人,德行不会有问题。
听完了朱能的话,贾琏也止住了奔腾的马。镇府使大人停下了,大队自然也停下了。
“你的顾虑本座也明白,但是现实不允许咱们慢慢来了。如今已经过了子时,再过四天,杨家会打开锦州城门,锦州一失,辽东大局败坏。不说永安以来大好局面就有崩溃的危险,更会影响这次国战全局。这些,你想过吗?”
“这”朱能和田立都有些难堪。他们确实没想那么多,一听杨家就被吓到了。
“所以,这次杨家就是龙潭虎穴,我们也要闯一闯。”
“诺”
………………………………
第96章:天子与皇后
神京大明宫紫宸殿的御书房的灯,再一次亮到了午夜。
隆正帝本来就是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
他不像他的祖父圣祖皇帝,喜欢四处巡游。六下江南,四上塞北,每次出行规模宏大,整个大郑几乎都遍布他的足迹。
他也不像他的父亲太上皇,身体不好却喜好游猎。永安初年,每年一次的热河游猎永安帝几乎雷打不动。后来年迈经不起长途奔波了。永安帝就仿照热河在京郊的铁网山建起了皇家猎场。
但隆正帝不一样,自永安十二年末受禅登基,至今已经有四年多了。四年多来隆正帝只出京过两次。一次是为河南水灾,一次为是山东旱灾。每次都是轻车简从,速去速回。
其余时间,隆正帝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紫宸殿的这间书房中,处理着帝国繁重的事务。别说出京,就是出宫到京中四处走走的时候都很少。
如今,随着北疆三个方向全面开战,隆正帝的公务越来越多。到今晚为止,他已经在这间书房连续待了三天三夜。
除了上朝,他连睡觉都是累了就直接在一边眯一会儿。
没办法,大郑遇到了开国近百年从未有过的危机,他这个皇帝必须打点起全部的精力应对此事。
幸亏隆正三年和隆正四年连续两年大熟,朝廷的仓储积累能够支撑,否则,隆正帝就更挠头了。
“陛下,歇会吧!”隆正帝正伏案工作,宋皇后端着一碗温热的冰糖莲子羹走了进来。
隆正帝烦躁的抬起头,看到是宋皇后才平静下来:“这点事儿让个太监来就行了,皇后怎么还亲自来了。”
宋皇后噗嗤一笑:“就是我进来刚刚都差点被您骂出去吧,如果真让夏守忠来,还不被您杖毙了。”夏守忠就是刚刚被晋升为六宫都太监的凤藻宫总管。
接过皇后手中的莲子羹,一口气喝掉。隆正帝严酷的面色也柔和了些:“御厨的手艺虽然不错,但是这么多年还是你做的东西最合我的口味啊。”
宋皇后的俏脸一下子变得明媚起来:“这还不容易,以后我每天做好了饭给您送过来就是。臣妾现在有一个出色的尚书,时间充足了很多呢!”
正扶着桌案站起来四处踱步活动自己麻木的腿脚的隆正帝闻听此言皱起了眉头:“宁嫔长期居住在凤藻宫毕竟不合适,皇后看看是不是让她搬到延禧宫去,离你那也近,白天还让她去帮你嘛。”
想想隆正帝就觉得好笑,当初进封宁嫔的圣旨刚刚下达,宋皇后就找上了自己,要求让贾元春继续留在凤藻宫。当时隆正帝也没有多想就答应了。
不过这段时间考虑之后,还是觉得不太合适。时间长了对皇后的地位是个威胁,凤藻宫之所以以凤命名,便是要体现中宫独尊之意。
如果凤藻宫长久的有第二个妃子,恐怕会对皇后不利啊。
多年的夫妻,宋皇后很清楚皇帝在想什么。她其实是很感动的,都说天家无情,但是她的丈夫多年来始终如一的待她。从唐太宗和文德皇后之后,哪个皇后都没有她这样的待遇,她知足。
“陛下,用不着。宁嫔是个勤勉的,也很懂事。她留在凤藻宫,臣妾也能松快些。多点时间照顾陛下。再说,当初既然把恩典放出去了,这么快就收回来。对贾家也不利啊,陛下还要大用贾琏,还是留着的好。”
当然,宋皇后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贾元春对她来说实在构不成威胁。别说是区区一个嫔,就是它日进位皇贵妃,也跳不出皇后的手心。
“嗯,那行吧,就先让她先留在凤藻宫。贾琏孤身一人上任北镇府司,却确实不宜打击他的威信。”
正要说话,苏城推门走了进来。能够不经汇报直入紫宸殿的内监。便只有苏城一人。
“给皇爷请安,给娘娘请安。”
看到是苏城,宋皇后就知道有公务。所以她赶紧说:“既然陛下有国务处理,臣妾就先退下了。苏城,事情说完了,扶陛下四处走走,活动活动。”
苏城赶紧说:“是”
做为跟随皇帝最长的贴身宦官,苏城很清楚,只要不涉及到政务,皇后的话就相当于皇帝的话。
不过这一次隆正帝没有让皇后走:“皇后等一等,朕还有话和你说。”
“陛下,这合适吗?”
“无妨”
然后隆正帝又对苏城说:“说吧,怎么了?”
苏城点了点头,对皇后的姿态更加恭谨:“是,陛下,刚刚北镇府司镇府使贾琏送来加急奏折。”
“哦,快拿来。”说完,隆正帝迫不及待的一把抢过苏城手中的奏折,打开看了起来。
“贼子,好胆!”隆正帝猛地拍了一下御案。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走了几个来回。这才看到宋皇后还坐在那看着他。
隆正帝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皇后先回去吧,本打算和你说些闲话换换脑子,这不,又来事了,晚上朕去找你。”
宋皇后于是站了起来,对着隆正帝行了个礼说:“国朝需要一个健康的皇帝,还望陛下善保龙体。”
看到皇后离开,隆正帝才把目光转向苏城:“锦衣府的奏折怎么会到了你这里?”
苏城额头上出现了两滴冷汗,赶紧说:“陛下大概忘了,为了及时获得前线的消息,您要臣和戴权轮班守在军机处,一旦有事迅速通报。”
“嗯”隆正帝这才点了点头,想起了这么回事。
“中车府确认过吗?另外贾琏是怎么处置的?”
“中车府在辽东的力量不足,还没有回复。贾伯爷已经亲自带队去了锦州。”
隆正帝点了点头,这是他最喜欢贾琏的地方。对于正经事务从来都会尽心尽力。
“传昌平侯进宫。”既然贾琏尽心国事,隆正帝就要尽量给他扫清首尾。不管杨家是不是真的勾结满清,隆正帝都相信杨洪的德操。
只要杨洪到了辽东,一切事都会迎刃而解。
同时,奔驰了一夜的贾琏也到了锦州附近。望着城墙上来来往往的守军,贾琏眯起了眼睛。
………………………………
第97章:不眠之夜
“属下见过镇府使大人。”
锦州的南门缓缓打开,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出现在贾琏面前。
“你就是赵果?”
“正是属下。”
贾琏点了点头:“嗯,本座这次是秘密过来,暂时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来。明白吗?”
赵果抬头看了看贾琏等人特地换上的便衣点了点头:“请大人放心。”
到了锦衣府锦州千户所,贾琏打量了一下里面的陈设。很是肯定的点了点头,看来,这是一个踏实肯干的家伙。
“说说具体情况吧。”
“回禀大人,锦州千户所自从收到镇府司衙门传来您的均令后,立刻启动了在锦州包括杨家在内的所有大户的细作。
昨天深夜,杨家的杨五传出消息,杨家在辽东的人正在和建奴接触,准备五日后献出锦州西门,引建奴大军入城。”
贾琏坐在正堂官椅上闭目沉思了一会儿,然后才问道:“接着说,现在杨家有什么动静吗?”
赵果本来不大看得上这个年轻的上司。做为前朝勋贵后裔,虽然在本朝算不上多出色,但是对于那些勋贵后裔是什么德行,从家中口口相传也能知道个大概。
但是从见面后贾琏的表现到他如今表现出来的气度都让赵果觉得有些心服。
“自从得知杨五传信,属下立刻调动缇骑盯紧了杨家上下。这段时间杨家倒是很安静。”
“安静,呵呵”贾琏冷冷一笑:“既然是连时间都定好了,杨家自然要老老实实不引起注意。”
“赵果,你持我镇府使大令,立刻传令辽东宁远,兴城千户所,集中所有缇骑随时准备应变。
同时派快马入关,催促镇府司大队缇骑即刻出关来锦州。我们给杨家准备一份好菜。”
“是”,赵果对着贾琏行了个礼然后就离开了。事情繁多,他还要赶快布置布置。
赵果刚刚离开不久,朱能和田立就进了千户所大堂。
“大人,我们回来了。一切都已经按照您吩咐的布置好了。”朱能走在前面,便先跟贾琏做了个汇报。
“很好,这一次合该我北镇府司建立大功。”
杨洪赶到锦州是在一天后,到了锦州就直接到了锦州千户所见贾琏。
“见过杨侯,老侯爷一路赶到锦州,辛苦了。”贾琏听说杨洪已到,欣喜不已。要想彻底解决锦州问题,必须有这位在辽东威望如天的老侯爷的帮助。
幸好,隆正帝把他派了过来。
杨洪却没有那个心情和贾琏客套。老将军清正了一辈子,年老了为了让天子放心才以治病为名住到了神京。却没想到留在辽东的后人居然干出了如此叛国背祖之事。
初次听闻隆正帝所言,杨洪气的差点背过气去。最想干的就是立刻提上祖宗的武宁王剑去把那些背主的晚辈通通斩尽杀绝。
只不过天子拦住了暴怒的老侯爷,告诉他,要他秘密赶到锦州找到贾琏。和贾琏配合,解决这个目前大郑最大的危机。
看到眼前的贾琏,丰神俊朗,英气非凡。杨洪就一阵郁闷,自古英雄最痛恨的,无疑是虎父犬子。
“伯爷,老夫带来了皇爷密旨,还是先接旨吧。”
“臣贾琏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古圣王治世赖有名将,将名而国安也。汉有卫青,霍去病之属,唐有李靖,秦琼往续。今国家纷乱,天下不安,朕思朝中,忧边关,不敢不朝乾夕惕,勤于国事尔。
今有荣国府一等伯,北镇府司镇府使贾琏少年英才,当可为朕分忧。今特加封贾琏为钦差大臣,赐天子剑,代朕巡视辽东,察查大案,便宜行事。
钦此”
“臣贾琏领旨谢恩。”
传罢圣旨,贾琏把杨洪让进大堂,分宾主坐定。
“贾伯,老夫这次奉天子圣命前来锦州,就是来听贾伯爷调遣的。您说吧,什么时候让老夫去把那些混账东西斩尽杀绝喽。”
贾琏抽了抽嘴角,有些无奈的拉住想要立刻拿着剑去找他那些不孝子孙拼命的杨洪说。
“杨侯,稍安勿躁。这一次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是您把杨家人杀光就能解决的,您听我说。。。。。。”
听完贾琏的话,杨洪深深地叹了口气,一个长身拜下。
“托贾伯大才,能够让杨家免于这叛国背主的名声,老夫万分感激。请贾伯放心,等事情了结,我立刻把那些混账绑负神京请罪。”
贾琏的呵呵一笑,不再提杀光后辈了,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