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义平郡王自己没有这个忧虑,只要太上皇还活着,郑云就百无禁忌。隆正帝再恨他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当然,这个倒霉孩子大概没有想过一旦有一天太上皇死了会怎么样。隆正帝因为曾经过继,固然让田太后不喜欢他,但是也让田太后以礼法为根基辖制隆正帝的能力受到了影响。
要知道,即使到了现在,隆正帝仍然称呼当年的太子妃张氏的弟弟,陕西巡抚张宁为舅舅。
隆正帝扫了郑云一眼,对这个弟弟感到非常无奈。不过心里有事的隆正帝没心情应付他。所以直接一句话打断了义平郡王。
“放心吧,朕答应的事情绝对不反悔。等开年大朝,封你位亲王的诏书就会下达。”
说完,丝毫不理会面色涨红的郑云,又对文武百官讲:“隆正四年诸卿都辛苦了,相关赏赐近几日会相继下发。”
这时候明眼人都看明白了,一定是出了什么事,天子心中有事,所以才简化了宫宴的作用程序。
于是接下来就专心吃饭了。毕竟在光明殿中的大多数都是四五十岁的老人。甚至还有赵国公姜泽这样年过九旬的老怪物。
从卯时末就到了宫门前集合的众位大臣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看到臣子们吃的非常开心,隆正帝缺有些食不甘味。如果是平常,他早就结束了这宴席召集文武重臣议事了。
但是,除夕宫宴,在现在的大郑意义重大,不可轻忽。
贾琏当然也注意到了皇帝的不正常,他也清楚很可能是出事了。但是贾琏觉得大概和自己也没什么关系。
一场沉默而有些尴尬的午宴结束了。隆正帝看到吃的差不多了,果断放下了筷子。
果然,看到皇帝停箸,满朝大臣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停下了筷子。贾琏都有些庆幸,如果不是自己专门盯着皇帝,恐怕就要出丑了。
不过,这顿饭吃的可真不怎么样,好饿啊。
“诸卿,镇国务繁忙,就不留大家了。内阁和军机处以及锦衣府骆成恩留下,其余人回去过年吧。”
听到皇帝的话,文武大臣赶忙行礼退下。准备去宫门口等着接自家的媳妇儿或者是母亲回家。
倒是不用担心女人们不出来,凤藻宫中有人专门盯着大明宫,一旦大明宫散了,就赶紧让诰命门回去。
当然,是皇后娘娘没事分度的时候。
“贾尚书,娘娘传旨,大明宫那边已经散了,让您赶紧安排结束晚宴。”
正拉着探春的手闲聊的元春到皇后身边侍女得禀报。心中一凛,按照惯例,光明殿的宴会是要持续到晚上的,别的不说,内阁军机,六部九卿挨个汇报工作就得一两个时辰。
天子还得挨个宣布对文武官员和宗室勋贵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时间还早长着呢。
元春也是按照这个时间进行的安排,谁想到这才刚刚过了午时就结束了。
不过也没什么,这些事都是有预案的。元春赶紧站起来宣布了宴会结束。
在这里的都是随员,也许如探春和迎春这班在家里都是娇小姐,但是在凤藻宫,她们和随身的丫鬟没什么两样。
“二丫头,三丫头,你们两个赶紧去汇合了老祖宗哥凤丫头,出宫去找二弟吧。”
说完,元春六急急忙忙赶往凤藻宫正殿,去帮助皇后出力问题了。
看着元春急急忙忙的背影哥一路上举重若轻的处理问题。探春心里一阵羡慕。
“听说,如今整个后宫的事情一半都在大姐姐头上,了不得啊。”
探春虽然才几岁,但是心思灵巧还要强过迎春。看着元春得背影,探春心中闪过一些想法。
此时的贾琏却还没能从光明殿离开。盖因为就在他想要离开的时候,隆正帝开口叫住了他。
“贾琏也留一下”
无关人员退场之后,贾琏看着留下来得十几个国家大员,愈发奇怪,怎么看,自己也和这样高规格得国务会议扯不上啊。
“诸卿随朕来。”隆正帝随后就带着二十余位高级官员来到大明宫光明殿的偏殿。
光明殿是大郑举行大朝会和进行外事活动的地方。轻易不会开启,一般性的国务活动,都是在光明殿的左右两大偏殿进行。
左边的偏殿便是内阁所在的文华殿,而右边的则是军机驻地,武英殿。
如今隆正帝便是把朝臣们带到了内阁所在的文华殿。
“这里有一份来自宣府的情报,你们看看。”皇帝伸手把一份中车府送来的情报递给了徐渊。
徐渊打开这封情报打算见识见识,结果第一句话就惊呆了。
“漠南蒙古造反!”
………………………………
第72章:赌一把
也不怪徐渊堂堂首辅会被震惊的说不出话来。实在是漠南蒙古叛乱在大郑来说太过不可思议。
这个世界没有经历过蒙元屠戮中原的惨剧。虽然成吉思汗仍然存在,但是那也只是西方人的噩梦而已。
大周军队在蒙古人最疯狂的时代仍然把蒙古铁骑拦在了国境之外。
那个时节,每次蒙古军队寇境,若是屠了大周一个村,那么大周边军就屠掉蒙古人一个小部落,若是屠灭一个县那么大周边军就屠了蒙古人一个大部落。
后来更是分派大军横跨大漠北征,完成了自汉武以来所未有的壮举。
即使到了周朝末年,女真人打进中原,被大周军队打怕了的蒙古人也不敢跟随着到中原劫掠。
到了大郑建国,太祖和圣祖两朝虽然都把主要的军力放在了辽东对付女真人。但是对于千年以来一直是最大敌人的蒙古也从来没有放松过警惕。
近百年来,经济,政治和军事手段互相结合。起码漠南蒙古一直像绵羊一般温顺。
“陛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军机处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
徐渊这边已经把看过的奏本递给了秦烨,而内阁阁臣则由他传达。秦烨则更是惊讶。
大郑文武分治比周朝还要彻底,除非大规模国战需要的海量资源将要影响整个朝廷的运转,否则军务一般都是由大明宫,九华宫和武英殿协同处理,并不经过文华殿。
所以徐渊不知情可以理解,但是军机处不知道就很奇怪了。
说完,秦烨还看向骆成恩。一般这样的军事情报都是由锦衣府获得,然后呈送军机处,由军机商议后再上报九华宫和大明宫。
即使有紧急军情需要直达御前,但是同时送军机处也是必须的。
秦烨这是要问责锦衣府,毕竟,当年太祖把除了锦衣府之外的所有明面上的情报机构全部并入锦衣府,锦衣府就有为朝廷提供情报支持的义务。
但是骆成恩和贾琏对视了一眼,都觉得有些冤枉。
特别是贾琏,需要知道,他可是连北镇府司都还没去过。尽管他已经是正式的镇府使,原任镇府使也已经致仕回乡。
但是贾琏才回到神京两天,本也是打算年后再去北镇府司。
但是形格势禁,贾琏有时候不得不出面。虽然锦衣府是天子亲军,但是毕竟属于武官,特别是贾琏还是勋贵,这就让他无法忽视领班军机的质疑。
当然,秦烨主要是在问责骆成恩。不要说谁都知道贾琏还没去上任,就是酒泉侯府和荣府的渊源也让秦烨不会针对贾琏。
不过贾琏还是开口了:“回禀秦侯,锦衣府到目前为止没有收到这方面的消息。”
没有收到消息,自然也就无从谈到越过军机处直送御前了。
不过贾琏把话说的这么清楚就让秦烨尴尬了。因为这事实很清楚了,皇帝动用了自己的私人情报机构。
隆正帝没有心思搭理秦烨的话,自古只有欺君之罪而没有欺臣之错。大郑天子可不是赵宋那些软弱的官家。
“老实了几百年的漠南蒙古忽然反叛,科尔沁四部起兵十万入寇大同,诸卿以为当如何应对。”
半晌,隆正帝看了看这个,看看那个。从秦烨到徐渊,从姜泽到陈梦雷。谁都没出声。
看到没人吱声,隆正帝有些恼怒了。他知道朝中那些大臣的德行,如果刚刚自己把这件事放到所有臣子面前说,恐怕扯皮就有的扯。
所以皇帝才选择直接留下重臣。
看了一阵,隆正帝叹了口气,他当然知道为什么所有人都不说话。他抬头看了一眼九华宫的方向,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
正打算开口,贾琏却忽然站了出来。
不是贾琏不明白大家的忌讳,只不过贾琏觉得其实有些没必要。
虽然太上皇牢牢掌握着军权,但是也没有必要把皇帝完全限制死。
特别是国家面临危险,尽快定下迎战和平叛策略最重要。至于其他的,贾琏觉得都可以等而下之。
更何况,贾琏自己就是隆正帝提拔的,除了做一名坚定的帝党,贾琏也没有第二条路了。或者说有也不打算走了,毕竟,贾琏比任何人都清楚隆正帝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皇爷,如今具体情况不明,漠南蒙古为何叛乱,叛乱的规模多大,是否有俄罗斯和建奴支持都为未可知。
臣以为首先要把情况搞清楚,同时边镇守军随时准备反击。京卫军也进入一级战备。
蒙古人不过是端脊之犬,若是没有人支持,臣绝不相信他们敢反叛。”
隆正帝点了点头,看着贾琏,眼中的欣慰化都化不开。自己也是高估了自己在军队中的威望,如果不是贾琏救场,这一次皇帝又会变成一个笑话。
贾琏的开口打破了沉默,各位大臣虽然不愿意,但是也只能开口了。否则,就是在明火执仗的打皇帝的脸。
经过仔细商议,军机处很快拿出了一个成型的方案。兵员的调动,物资的准备让阁部和军机的重臣这个年假肯定是取消了。
“很好,就照此办理,内阁和军机处立刻准备。
另外情报问题必须重视,镇府司迁出必须提前了,就从北镇府司开始,贾琏,你恐怕要提前离京了,辛苦了。”
贾琏立刻行了个军礼:“国难当头,臣不敢言苦。明天一早,臣就派出特使前往秦皇岛接手行镇府司,然后稍作安排即动身去天津。”
隆正帝点了点头,满意的说道:“北镇府司的力量要调动起来,朕要知道看门的狗为什么会变成弑主的狼。”
“是”
贾琏出宫的时候没有等任何人,尽管他知道外公一定会反对自己的选择。因为这意味着本来可以在太上皇和皇帝中间左右逢源的陈家被拖入了漩涡之中。
但是外公不知道,从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有的时候,等到时局明朗再动手就晚了。
再说,刚刚复苏的贾家也需要赌一把。
………………………………
第73章:搬家
贾琏回到荣国府时,锦衣府北镇府司掌刑千户沈逸已经等在荣国府门前。
贾琏没多说什么,带着他进了荣国府。
“子伦,事情紧急我就不客气了。漠南蒙古造反,我北镇府司负有失职之责。
皇爷天恩,允我等戴罪立功。你立刻赶到秦皇岛,安排草原和辽东所有我北镇府司暗探全部启动,我要最短的时间知道那群守户之犬为什么敢弑主。
布置好之后你立刻安排行镇府司转移到天津筹建镇府司衙门。等我安排好神京的事情,立刻赶到天津主持大局。”
沈逸已经知道了漠南蒙古造反的事情,对于让中车府抢了先也非常憋屈。
没办法,前任姚大人年迈,本就力不从心。自己上任只有短短不到半月,想做什么也来不及啊。再说,北镇府司那帮暮气沉沉的骄兵一时半会自己也指挥不动啊。
贾琏当然也知道沈逸的担心,当初他携荣宁二府的威望又有镇府使赵遵的支持,初到江南都有些无从下手。更遑论如今的沈逸孤立无援了。
不过没什么,只要占据大势,就无所畏惧。
贾琏从怀里掏出当初赵遵给过他的镇府使令牌,不过是北镇府司属于他自己的。
“你带着我的令牌,从镇府司带一队卫士去秦皇岛,传喻所有千户所,这种危急时刻,必须服从镇府司命令,否则,一律家法从事。”
“嘶”,做为锦衣府的老人,沈逸比贾琏更清楚锦衣府的家法有多么可怕。
“是”
沈逸没有多说什么,有贾琏的全力支持,又有大势相压,摆平北镇府司应该不是问题了。
送走了沈逸,贾琏伸了个懒腰,看了看这个略显逼仄的小客厅,觉得是时候搬进荣禧堂了。
刚刚沈逸离开时扫视贾琏小院这个小客厅的目光让贾琏现在想起来还有些脸红。
“二爷,您回来啦。”王熙凤在知道客人离开后,来到了贾琏的小客厅。
必须承认,王熙凤是非常聪明的。刚刚在凤藻宫,连贾母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是王熙凤通过突然终止的宴席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
王熙凤记得,小时候仅有的两次李氏早早的回来,一次是俄罗斯攻击科尔沁,科尔沁向大郑求援。而另一次则是满清大将苏克萨哈率领大军绕过山海关,从长城喜峰口偷袭入关。
那一次,当神京得到消息时,八旗军已经打到了紫荆关下。差一点就兵临神京,威胁国都。
永安帝因之大怒,第二年就动员了京卫丰台大营,联合辽东卫分路出击,发动了永安年间对满清的最大一次战事。
一举收回了锦州和宁远,建立了宁锦防线,让大郑在关外有了前进基地。
自此辽东卫才开始叫做关宁军,指的就是防卫山海关和宁锦的部队。
而这一次,一定又是发生了什么事,而且应该是对大郑不利。
看到王熙凤的担忧的样子,贾琏就知道她已经明白是出了什么问题。不禁替王熙凤的聪明感到高兴。
“没事,凤儿,不过我又要离开了。这一次可能要离开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等你生产的时候,我会赶回来。”
王熙凤浑身一震,看来是真的了。
“二爷,能不能告诉我出什么事了?”王熙凤很是担心的看着贾琏。说实在的,现在的王熙凤也很纠结。
当初嫁进贾家时,还担心嫁了个轻浮浪荡子,这辈子没什么出息。
可没想到婚后的贾琏像是换了一个人,这是出息大了啊。但是尽忠王事就让小夫妻长相厮守的时间越来越少。
如今刚刚回到神京,本打算好好一起过个年,没想到竟然又要离开。
看到王熙凤失落的样子,贾琏乐了下,站起来划了一下王熙凤秀气的小鼻子,笑着说道:“放心吧,怎么也还能待几天,总要等过了初五我再离开。
至于发生了什么,告诉你也无妨,左右马上就会知道了。
漠南蒙古科尔沁,察哈尔,唐努乌梁海,弘吉剌四部落突然反叛,起兵十万攻击大同。皇爷和军机责备北镇府司失职,命令我即可想办法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同时命令我前往天津,主持重建镇府司衙门。”
王熙凤听得胆战心惊,尤其是听说十万蒙古人兵临大同,吓得一哆嗦,还以为贾琏要上战场。等到听说只是去天津,顿时放心了不少。
“既然皇爷和军机都已经问责,二爷还留在神京过年合适吗?”王熙凤不由得又担心起贾琏误事来。
贾琏冷哼了一声:“北镇府司将老兵惰已经不是一天,姚平年过花甲数次上书致仕都不允许,老家伙在任上最后几年完全是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