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今以后,我就是贾琏-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明白了天子的意思,陈梦雷便把折子放在一边。站起身来对隆正帝说道:“启禀陛下,寒大人,徐大人和林大人的意思臣看明白了,但是臣觉得不妥。”
“为何?”
“国家叙功,是有一定制度的。虽然当年太祖皇帝考虑到锦衣府也是国朝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地规定,锦衣府的功绩也可以以军功相酬。但是毕竟不是开疆拓土之军功。
更何况贾琏不管如何对上的都是大郑百姓,不像东,北两大镇府司官员那样对付的是敌人,这军功当减半算为好。”
陈梦雷这也是下了狠手,减半算,原本的一等侯就变成了一等伯,差了不少啊。不过这方面陈梦雷对贾琏有信心,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
更何况,锦衣府虽然权重,但是毕竟是天家手中的刀。危险性很高,不是长久之计。
历任锦衣府指挥使,除了第一任宁国公因为有战功护体且早早脱身以外,其余难有得善终者。陈梦雷不希望给天子留一个贾琏擅长锦衣府工作的印象。
隆正帝不知道陈梦雷这么一会儿心中就这么多戏,不过陈梦雷的的心思他多少明白。
这也没什么不好,隆正帝本就没有打算让贾琏长期成为锦衣府。这次在南镇府司的差事本就是个临时性的安排。
不过看贾琏做的这么出色,隆正帝忽然有了新的想法。让这个臭小子在锦衣府多待几年好像也不错。
“哈哈,先生不愧高风亮节,就依先生,荣国府恢复军功爵地位,贾琏袭一等伯爵。”
“臣谢皇爷。”
不过很快,隆正帝第二道旨意就让我陈梦雷僵在了原地。
“北镇府司姚平年迈致仕,允其归田。着荣国府一等伯贾琏提调北镇府司,克日赴任。”
“陛下。。。。。。”陈梦雷的想要拦下这道圣旨,但是隆正帝没给他这个机会。一边侍奉的中书舍人很快草拟完了这两道圣旨,皇帝用印之后,送往吏部,兵部执行。
“先生有疑惑?”
隆正帝看着陈梦雷的脸色有些好笑。不过也没等陈梦雷多说什么。他知道,以陈梦雷的操守,他不会说出什么不中听的话。
“先生放心,贾琏朕是要大用的,就算他是一把刀,那也是一把能够传世的宝刀,朕不会把他用废。只不过现在,他这把刀还需要磨砺。
北镇抚司情况复杂,辽东,俄罗斯,漠北蒙古,都是朕给他准备的磨刀石。
等他出鞘之日,是要惊天动地的。”
还能说什么呢?陈梦雷只能躬身应道:
“但愿贾琏能够不负陛下之望。”
………………………………
第52章:黛玉进京
隆正四年,腊月二十,金陵码头。
已经是北镇府司镇府使,国朝一等伯的贾琏正在这里和送行的寒枫,林如海以及沈逸告别。
虽然圣旨中让他克日赴任,但是也得等等。一来江南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完,贾琏得让江南继续稳定下来。二来北镇府司那边也得容人家收拾整顿一番。
原南镇府司行镇府使,金陵千户沈逸调任北镇府司掌刑千户同时兼任行镇府使,扬州千户高万同调任南镇府司行镇府使,接掌刑千户和金陵千户。
宁波千户陈君,本是荣国旧部之后,在扬州助贾琏良多,调任扬州千户。
贾琏本来的打算是自己在金陵坐镇,一方面整顿江南锦衣府,一方面保证林如海安全。但是皇命难违,过了年,自己就必须回京赴任了。那么扬州任上就必须放一个自己人。
贾琏已经和赵遵谈妥,等林如海扬州事了。陈君即调任北镇府司。
京中已经传出消息,隆正五年,皇帝将重新向各地派遣镇府司。东西南北四大镇府司将重新成为地位显赫的封疆大吏。
贾琏的地位也将一日千里的迅速提高。如今,逮捕法办了扬州兵备,将整个江南彻底荡平之后,贾琏终于要回京了。
“姑父,这次姑母和表弟表妹随我回京是不是就别回来了。左右陛下已经承诺,再过段时间调您进京,到时候就能团聚了。”
林如海笑呵呵的,他也为自己即将离开扬州这个是非窝感到高兴。扬州的路自己已经替后来者趟平了。只要隆正帝再派一个操守过得去的心腹过来照猫画虎即可。
这样的人,一个坐稳帝位将近五年的皇帝无论如何也是不缺的。
“那是自然,皇爷已经在布正坊赐了宅子,年后等张大人来扬州交接了差事,我就回京赴任。今年过年,就让她们娘三在你那过吧。”
贾琏自是点头不提。
贾敏三人随贾琏回京,源自贾母的一封信。
两个月前,当扬州事尘埃落定之后,隆正帝下诏晋贾琏为一等伯,北镇府司镇府使。圣旨下到贾家,贾家众人几乎是目瞪口呆。
实话实说,贾琏去扬州的时候,几乎没人认为贾琏能够做出什么成绩。毕竟,贾琏人生的前十七年基本上让人看不出什么希望。
但是很显然,隆正帝不会闲的没事为贾琏撒谎,即使他想要撒谎,都察院的言官和御史可不会答应。翰林院的承旨和中书省的舍人也不可能草诏。
所以说,这一切都是真的了。荣国府真的又一次从宗亲之爵转成了武勋之爵。
说起来,一开始贾琏还不明白这个宗亲之爵是什么意思。还是后来问了陈梦雷才明白。
本朝为了吸取唐朝武勋做大的教训,又不想像周朝那样不断无故找麻烦削减勋贵。
太祖皇帝创造性的想出了一种办法。那就是严格勋贵考封制度,没有军职,未有军功的勋贵承爵人不能承袭五类十五等武勋爵位。
但是直接废除爵位又显得天家刻薄寡恩。所以就把本来属于宗室的最末三等爵位:一等神威将军,三等振威将军,五等扬威将军借用过来,让未入军中的勋贵也能富贵三代。
因为用的是宗室爵位,所以叫做宗亲之爵,原有的公侯伯子男等武勋爵位则为武勋贵爵。
宗亲爵三代之内,如果有家中子弟入了军职,立下军功,就可以重新成为武勋亲贵爵位,最少也有一个三等子垫底。
而如果三代之后,再想要立功得爵,那么除非灭国大功,否则就只有先从三等男做起了。
而曾经连续两代都是大郑武勋第一的荣国府终于在宗亲爵二十多年后又要变成武勋亲贵爵位了。
不过随着贾琏得爵的圣旨,扬州一案的具体情况也随之传到了老太太的耳中。
这一下可把老太太吓得不轻。原来女儿在扬州居然那么危险。差了一点点,自己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老太太果断重新捡起了自己管家时的权威,从神京派了人直入金陵,去见贾琏。交代说老婆子年迈,思念女儿,要贾琏回京时务必把贾敏和外孙外孙女接到京城团聚一下。
贾琏当然很清楚,老太太是担心贾敏再次遇到危险。不过也好,贾琏已经得到了隆正帝密信。都察院右都御史出缺,他已经为林如海争到了这个缺。
说实话,隆正帝这个安排是很见功底的。都察院的首宪乃是左都御史,不过上一任左都御史两个多月前告老还乡了。
本来,二把手右都御史应该接手。怎奈右都御史张兰近些年得了肺病,虽然仍然坚持办公,但是很显然已经不可能再升任。
上个月,肺病突然加重的张兰晕倒在衙门。隆正帝便抓住机会把这个位置给林如海争了下来。
毕竟,林如海虽然落下一个病狐之称,但是充盈国库的功劳是不容抹杀的。更别说还是在抽出一大笔给了隆正帝内努的前提下。
本来直接升任左都御史是最好,但是林如海资历有些不足。他还不到四十岁,入仕以来除了开始几年待在都察院外地方履历只有扬州一任,做的还不是亲民官。
义平亲王和义忠亲王两派,就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幸好,隆正帝也不是没有人,直接就想出了办法。
林如海升任右都御史,掌都察院事。至于左都御史,七卿级别的重臣,隆正帝不用印,任何人都没办法。
不过因为交接政务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个年,林如海只能单独过了。
不过隆正帝也没有亏待林如海,布正坊这个清流文官荟萃之地,一套三进的宅子已经给林如海准备好了。
宅子曾是前任户部尚书孙成所有,华丽舒适不亚于荣国府,只是规模小一些。后来孙成犯事被拿下,宅子便被充公。如今倒是便宜了林如海。
林黛玉呆在贾琏的锦衣府官船上,一边左看右看一边咯咯笑。贾琏在一边看的也很开心。这一次黛玉进京,一定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果。
………………………………
第53章:和贾敏的谈话
“琏儿,你在看什么?”
和林如海告别后进入船舱的贾敏看到贾琏盯着自己六岁的女儿傻笑。不禁有些无奈的翻了翻白眼。
看到偷窥人家女儿被当娘的当场逮到,饶是贾琏的厚脸皮不禁也有些尴尬。
“姑母,姑父回去啦?”
听到这个小混蛋眼睛都不眨的转换话题,贾敏气的直翻白眼。
“跟我进来,我跟你谈谈。”
回程因为带上了贾敏母女三人,贾琏选择了走运河。而且把本来没有启用的三楼给打开了。
三楼曾是师郎母亲所住,等闲并不开启。不过以林如海正妻和贾代善嫡女的身份,贾敏自然住得。
看着周围的摆设,贾敏叹了口气:“师家不愧是清正之门,当年父亲没看错人。”
贾琏也是微微一笑:“荣国先祖自然是目光如炬,我能有今日也多赖荣国遗泽。可惜啊,先祖去的太早,若能像赵国公姜家那个老鬼那样活到今日,该有多好。”
贾琏的话让贾敏有些感伤,不过毕竟过去二十年,贾敏当时还小,感触并不深。
“琏儿,你姑父跟我讲了一些你这两个月的事迹,了不得啊,我贾家后继有人啊。”
贾琏脸上露出矜持的笑意,却并没有一味谦虚。很显然,这两个多月的做为,贾琏自己也相当满意。
伏击了明教之后,贾琏立刻返回金陵,在已经反正的沈逸配合下,清理了金陵千户所和行镇府司的奸细。
然后雷霆一击,以行镇府司的名义召集二十二千户所千户齐集金陵,以南镇府司镇府使金牌令箭收拢了整个江南的权力。
然后,贾琏动用天子剑和御命金牌,带着锦衣府卫士直入金陵江南大营,以便宜行事圣旨和御命金牌拿下江南大营提督赵全有。
江南大营驻扎的是大郑最精锐的京卫军,两京京卫军三年一轮换,所以京卫军士兵都忠诚于军机,忠诚于皇帝而不是提督。这也是贾琏敢直接这样干的一个原因。
否则,如果是常年驻守地方的普通守备军,贾琏还真不敢带着上百锦衣就直接拿下统军大将。
当然,这个赵全有涉案很深,除了那家人外可以说是总后台之一。否则贾琏可真不敢以御命金牌轻动京军大将。
拿下了赵全有,帮了寒枫和徐佳一个大忙。寒枫立刻动用总督府兵丁,将影响新政推行的江苏多位官员拿下,直接投入金陵诏狱。
两江的局面一下子稳定下来,隆正帝自此有了一个稳定的财源。毕竟,大郑财赋,五分之一出自两江。寒枫想要截流一部分实在是太简单了。
到了这,贾琏才有心思处理一下金陵贾家的问题。当然,不处理也不行,因为贾代修找上门来了。
见识了贾琏的手段,贾代修也没有什么侥幸心理,主动交代了金陵贾家的问题。不过大局已成,贾琏并不需要像刚到金陵时打算的那样拿贾家大义灭亲了。
故而贾琏在贾代修答应了一些条件之后帮助贾家脱了罪。毕竟,金陵贾家在此案中远远算不上罪大恶极。
亲亲相隐之意,现在是得到官方认可的。如果不是十恶不赦之罪,贾琏把贾家拎出来才不妥。
不过这些都过去了,稍微可惜的是,之前贾琏是打算在金陵长待的,所以很是布下了一些后手,如今却是用不上了。
至于林如海等人和江南盐商富户的后续博弈,既然已经调离江南,倒是不必贾琏再操心了。
“姑母,回京之后,您是住荣国府还是住布正坊。”
贾敏顿了一下,不过立刻笑了:“小家伙,一看你就不懂事。我如果是丧夫或者是过不下去了,回娘家投靠还说的过去。
我夫君如今是右都御史,都察院掌院。我林家在京又不是没住的地方,我住回娘家算怎么回事。
不过姑母还是感谢你的好意了。虽然不住回去,但是既然回了神京,经常回去探望老太太是必须的。我要照顾宁哥儿,倒是可以偶尔让玉儿到外婆家去住几天。你小子可要把我女儿照顾好。”
说着最后一句话的贾敏眼睛里透出一股“恶狠狠”的目光。
贾琏一听就明白了,这位姑母恐怕是有意成全自己和林妹妹。她自己就比林姑父小十余岁,可能并不排斥女儿找一个“大”丈夫吧。
“琏儿,你这次回京,打算住在哪?总不能再住在东路院了吧。”
贾琏闻声一顿,却不知道要怎么回复。
贾敏却自顾自的继续说:“荣府东路院,本是我荣国府刚刚迁到神京时家将所居之地,因而和荣府荣庆堂,荣禧堂都有院墙相隔。
后来家里的家将娶妻生子,繁衍生息,再待在东路院就不合适了,父亲就在城外庄子上给他们建了新的家。东路院便空了下来。”
贾琏听得聚精会神,不论是前世看原著还是重生后都没有听说过贾赦住到东路院的始末。只以为应该是老太太偏心的做法。但是如今听贾敏说起,似乎其中别有隐情。
“后来呢?”,看到贾敏忽然停了下来,贾琏忍不住问。
贾敏咯咯一笑,继续说道:“琏儿你应该也知道景宁末年太上皇和当年老义忠亲王争位之事吧。”
看到贾琏点头,贾敏继续说:“当年父亲是领班军机,自然明面上绝不可站队。但是父亲当年和圣祖皇帝私交莫逆,这是古来君臣所未有。故而父亲得到过圣祖皇帝暗示,私下里是支持太上皇的。”
听到贾敏这么说,贾琏可真是有些吃惊了。要知道,这等君臣之间的密事,就是和承爵长子都不宜多说,当年还那么小的贾敏是怎么知道的。
似乎是看透了贾琏的心思,贾敏绝美的脸上微微一笑:“怎么,在想你姑母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贾琏自然是点头不跌,他是真好奇。
“当年我还小,却最得父亲宠爱,平时父亲书房两个哥哥都不让进我却是通行无阻。很多时候父亲和谋士商量事情都让我旁听,甚至有的事情父亲没法找人商量就抱着我一边说给我听一边思考。
不过父亲没想到的是,我从小记性就好。”
看到贾敏得意的笑容,贾琏有些无语了。
贾敏笑着横了贾琏一眼:“不要以为我是在乱说,当年圣祖皇帝和父亲的关系是很特殊的,诸皇子都称父亲为叔,而且圣祖还允许我兄妹三人称其为皇伯父。
你父亲表字恩侯,便是圣祖钦赐。这个意思你应该知道吧,也就是大哥不争气,否则,一个一等侯是跑不了的。”
贾琏感觉有些走题了,赶紧想办法往回倒:“那后来呢,我父亲是怎么去的东路院?”
………………………………
第54章:机会到了
贾敏同样发现似乎是走题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