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家为国-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慎对叶凌波道:“夫人,刚才出现的人,乃是在我杨家被称之为暗卫的首领,打听消息,做一些阴私之事的便是他们。”
叶凌波点点头:“我明白,这种人叶家也有。”
杨慎微笑道:“嗯,夫人不知,他们做的事还有很多,待我慢慢说给你听。”
关于“暗卫”之事,他向叶凌波娓娓道来。
刺探消息。行一些诸如散布谣言,暗杀等阴私之事只是最基本的。
杨家会不间断的记住一些他们认为有发展前途的贫寒士子,这些人或许便有一些人将来成就及其不凡,当今杨家的诸多核心力量便来自于此。
做这类事情的便是暗卫中“暗助”部,他们分布于五湖四海,成员经常在各地轮换,眼光值得信任,经他们资助的人即便不能大富大贵,往往也能够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将来对杨家亦会不无助益。
除此之外,他们亦会不计得失的资助一些极其贫困的普通百姓,与他们接下一个善缘。
杨家每年都会在各地收集一些被家人遗弃的孤儿,杨府会将这些孤儿寄养在那些受过他们帮助的普通百姓家中。
这些孤儿会有杨府支付他们成长的费用,待得他们成长到五六岁时,会有当地的杨家人以学堂的名义集中起来共同培养,向他们灌输杨府对他们恩德,在他们幼小时便被埋下忠于杨府的种子。
长大后的他们,往往都是杨府的死忠。又由于他们身份隐秘,不易被人察觉与杨家的联系,故而许多杨家想做却并不方便做的事情由他们去做便毫无隐患。
在朝堂,在军中,在商场上,这些人是杨家隐藏在暗中的最大实力,他们对杨家的助益极大。
叶凌波听完杨慎的叙说,“哦”了一声,小脑袋轻轻摇摆着,那模样十分可爱。
杨慎直愣愣盯着她,叶凌波才意识到自己这模样有多么诱人,微嗔道:“做你的事去”
杨慎嘿嘿一笑,重新看文件去了。
叶凌波知道,杨家的暗卫力量若是暴露于皇室和其他家族眼前,对杨家必然是重大打击。
那些家族根本不必知道暗卫的具体人员都有那些,他们甚至只要知道暗助部的存在,知道杨家在朝中与军中隐藏着的那些曾今的孤儿所代表的杨氏隐藏实力,循着这些年杨家与这些人在军政两方共同联手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必然能够给杨家重重一击。
对于杨慎肯将杨家如此重要的事情告诉自己,叶凌波心中很开心。
她又怎能知道,她在杨慎的心中,地位犹在杨家之上。
有她在的地方,才有“家”的存在。
没有叶凌波这位妻子在身边,即便身为杨家这超级门阀的家主,手握滔天权柄,对于他这样一个迷失在异乡的穿越者而言,又有何意义
这些送来的文件,大致可分为朝堂、军队,商业以及家族内部事务。
杨家培养的能够进入朝堂的子弟,但凡能够站稳脚跟的,基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他们送上来的文件也是以汇报居多。朝堂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今日与哪些官员结交,都说了些什么,凡是他们认为有价值的发生在身周的事他们都会向杨府汇报。
当然,若是遇到他们自身实在解决不了的麻烦,他们也会选择向杨府求助。例如他想要与别人争夺谋一官职,这时便需要杨家之助了。
这是因为当今的大楚朝堂上,文官将领之位几乎都为世家门阀所把持,平民子弟根本没有进身之阶,这也使得社会上平民与贵族阶层的矛盾越来越大。当然,只要百姓们还能活下去,他们并不会揭竿而起。
第十六章 家族事(中)
依附杨氏的官员想要与别人竞争,杨家也必然要从中发力。
朝堂与军队中的职位之争,这些年来已经渐渐演变为了门阀世家之间的角力。
李氏皇族虽然对这一现象极其忧虑,亦曾采取多种措施想要改变,却均都无济于事。
大楚自开国以来,世家门阀的实力便极为强大,太祖李云龙高瞻远瞩,知晓门阀世家的祸患,在开国之初亦曾采取了一些手段,想要简抜寒门士子来对抗世家,但是往往受到提拔的寒门子弟立即便会受到高门大族的拉拢,从而转投世家怀抱,太祖李云龙对此亦无可奈何。
太祖虽然英明神武,威望亦是极高,但也无法对门阀世家施以辣手。
在太祖李云龙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六大世家着实发挥了无以估量的作用。在太祖起兵的前期,李云龙只是那时的诸多反抗的蒙元起义军中的一支。他手中既没有太多的粮草,也没有锋利的武器,手下只有一群拿着锄头嗷嗷待哺的农民军,更不用谈什么文臣武将,当时的他身边只有杨家太祖杨过相助。
数百年之前,在元蒙朝廷的打压之下,盘踞大陆近千年之久的六大世家奄奄一息,他们为了家族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决定扶持起义军,覆灭元朝。
叶家先祖叶萧然在与包括李云龙在内的诸多义军首领接触之后,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决定扶持当时势力尚且弱小,并不为时人所看好的太祖,举六大世家之力为李云龙所用。
他们派遣族中诸多子弟到太祖帐下为官,为太祖提供娘草,并且花费重金为太祖购置军械。,正是因为他们的相助,李云龙才能够渡过起兵初期那段困难的时光,在元蒙朝廷的剿灭下顽强的生存下来,并逐步奠定称了霸天下的根基。若没有六大世家相助,他恐怕早已败亡,与当时的诸多起义军首领一样,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而随着太祖势力的越来越强,因为太祖帐下的文官们十之六七都是由六大世家提供,他们也随之水涨船高,在世间的触角越来越深。在太祖一统天下之后,他们已然将自己与楚国的朝堂政事和民间经济完全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庞大的怪物。
太祖定鼎以前,是离不开他们。待到定鼎之后,太祖意识到他们的危害,想要向他们下刀时才发现,他们动不得了。
动了他们,朝堂会瘫痪,天下各州各郡县的事务没法处理;动了他们,天下间的商人十去,民间商业会崩溃,老百姓的东西卖不出去,民生会出大问题。
又因为世家们虽然手伸得很长,但是在叶氏先祖叶萧然的约束下,他们又很克制,几乎不曾将手伸进军队中去,这便无法使得皇帝成为他们的傀儡,令得太祖李云龙兴不起与他们鱼死网破的心思。
无奈之下,在扶持贫寒士子的举动宣告失败之后,太祖李云龙扶植起了军方以弘农杨氏为首的军阀贵族集团,由他们与以六大世家为首的天下世家门打擂台。
虽然这亦是饮鸩止渴,但是采取平衡策略,双方争斗,李氏居中调停,门阀们与事假们都要讨好皇帝,大权仍然掌握在帝王手中,总比一家独大对李氏江山更为有利。
只是这些年来,世家门阀的胃口越来越大,几乎依然无法遏制。
杨慎自然也清楚这些,但是他亦是这一现象的受益者,先天立场早定,却也无法说什么。
他翻看着书桌上的的便笺,发现其中有些是官员们送来的他们知道的一些同僚的黑材料。
比如他手中的便笺,上面便写着,兵部某位主管军饷发放的侍郎今年的吃相太难看,将发给府兵的军饷贪墨了四成之多。
国朝鼎力数百年,矛盾深重,国力日衰,贪腐成风,官员们吃兵饷,将领们喝兵血的现象已然极为严重。
无过一般而言,官员的将领们虽然贪婪,仍然还会给下面的兵熊熊们一点活路。
朝廷下放给官兵们的军饷,兵部的上下官员们一般会拿两成,下放到州郡之后,州郡官员们包括将领在内会拿四成,剩余的四成才会下发到大兵们手中。
虽然这点钱会令得当兵的连全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但是起码饿不死他们。
然而兵部的这位侍郎大爷这次一下克扣了二成之多,这便会使得士兵们完全无法养家糊口,甚至连活下去都成问题,弄不好会出乱子。
当然,之所以这位侍郎大爷有胆子这么做,乃是由于他将其中的大半都拿来上下打点,使得上至兵部尚书,下至州郡官员,皆对其所为视而不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他进行掩护。
这年头,谁会同银子过不去呢
什么,有人会将事情捅出来别逗了,这些人数目太大,牵涉的势力太广,即便有人不怕死,想要做李氏皇族的死忠将事情暴露在日光下,死的也绝不是这些人。
而皇族李氏也绝不会对此等事情一无所知,毕竟这等事牵连太广,根本瞒不过有心人,只是因为这些人身后站着无数世家门阀,甚至连宗室王公也多有参与其中,即便贵为帝王,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至于那些没饭吃的大头兵们想要造反呵呵,这些往日里只能用来种田的家伙,今年怕是连拿锄头的力气都没有,不可能翻起大浪来。
国朝腐化到了这等地步,杨慎亦不由为之唏嘘不已。
当然,他身为杨氏家主,是没有立场去痛恨鄙夷那些腐化楚国的官员们的,甚至连悲天悯人的资格都没有。因为身为当世九大家族之一,他老杨家在国朝腐化的过程中绝对是出了大力的。
身为穿越者的杨慎很清楚,随着统治阶级的不断腐化,农民们没饭吃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大楚已然危若累卵,改朝换代就在眼前。
他穿越到这个时代,不可能安安稳稳的逍遥一辈子。
第十七章 家族事(下)
在即将到来的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他只能选择不断前行。
家族的命运,叶凌波的命运,皆系于他一身。
为了杨家不被大时代的洪流淹没,为了叶凌波将来能够幸福快乐。他必须带领杨家走上时代的巅峰。
杨家在朝堂与军队方面的事务,总的来说并无太多需要他操心的。
杨家有人进入朝堂,有人进入军队,也需要有人经商,为家族赚取财富。
杨家共有九房,大房为家主一脉,是为家族嫡系,杨慎与大伯杨正刚所在的便是大房。
九房子孙,人多了在内部利益上难免就会有些争执。
杨府很大,家大业也大。杨府在国朝显赫数百年,族中产业遍及五湖四海。
杨府的产业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族中的公产,一部分是各房的私产。
公产自然完全由杨慎这个族长与长老堂诸位长老们商议之后分配,杨慎本人有一锤定音的权利。
至于各房私产,说是私产,但是由于各房在外都是打着杨家的名号行事,谁也不曾净身出户,离开杨府单独过活,故而这些产业并不完全属于各房自己,只是经营方面其余各房并不插手,每年仍需将利润的五成上交到公中。
公中的诸多产业,自然都是由杨家族中各房子弟来经营,从掌柜到伙计,大部分都是杨家自己人。
这些职位都是有油水的。
都是能捞钱的差事啊
一般而言,只要上任的掌柜与伙计们做得并不过分,家主与诸位长老们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都是族中子弟,想要要求他们清廉如水,那是不可能的。家主在这方面太严厉了,也会被族中老人们戳脊梁骨,说成苛待族人。
故而这些职位但有空缺,往往便人人争抢。
伙计们的认命,杨慎不会插手,往往都是掌柜们自己任命。
身为家主,杨慎便需要好生考虑空缺的掌柜的人选。
但凡县一级店铺的掌柜人选,都需由杨家州一级的大掌柜将合适的人选上报后,经杨慎同意后方可接任。
州一级的大掌柜则由杨慎与诸位长老商议后直接任命。
优先考虑的,自然是为家族立下大功的。
例如若是有某位县城掌柜在任上的销售业绩非常好,惊动了家主与诸位长老,将来有郡一级的掌柜位置空缺时,心中有数的杨慎自然会优先考虑由他上。
其次,杨慎会将九房的利益都纳入考量,除了大房嫡系之外,其余八房的势力杨慎都会照顾到,以免族中有人说家主对待他们并不公平。
当然,若是有家族长辈找他说项,想为子侄辈谋一份好差事,出于对长辈的尊重,他也不大好置之不理。
家族内部,也并不会没有矛盾。族人们为了朝堂军队中的一个官职、一些田地、家族产业的掌柜甚至伙计人选等相争乃至起冲突乃是常有的事,家主都需要过问。
杨家存世已有数百年,内部自然也有腐化现象。幸得杨氏历任家主均是英明过人的一代人杰,都曾花费大工夫治理此事。
暗堂的存在最初便是为此而设。
国朝鼎立二十年后,那时的杨家还未有今日的盛况,族中人口加上仆役家将更只有数百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杨家先祖杨过发现,族中子弟罗用公款,族中产业的掌柜们损公肥私的现象较为严重。为了避免杨家人腐化堕落太快,杨氏子孙尽成纨绔子弟,家族产业在他们上下其手之下被败光,他设立了最初的暗部,用来监视掌握那些外出为官,从政,经商的族人们的动向。
先祖杨过包括之后的历任家主,对于那些将损公肥私之事进行的太过分的人处罚十分严厉,轻则剥夺全部财产,重则逐出杨家,没收产业,任其自生自灭。
正是在这种严格的监督制度下,杨家才能在国朝鼎立数百年之久,至今仍有欣欣向荣之势。
虽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腐化现象,但是杨家整体氛围仍然尚可。
暗部成立之后,在之后的数百年中逐步发展,增添了许多功能,不仅针对家族内部人员,也开始监视敌对势力的动向。
杨家在皇宫中埋下诸多暗子,监视帝王的动向,在李氏诸多执掌兵权的将军们亦曾身边布下棋子,包括其余世家门阀,杨家在诸多家族中都布置有暗子存在,这些人在平日里都只负责传递消息,关键时刻,他们却能成为杨家与对方的联络人,甚至成为刺客。
暗部在青楼楚馆,赌坊,酒楼等人流往来之处也会布置探子,打听消息。再后来又开始做慈善事业,资助读书人,收养孤儿等。
整个暗部,从建立之初只针对杨家内部的一个小部门逐渐渐发展成杨家在整个大楚境内举足轻重的一方力量。
历代以来,暗部均有家主与大长老共同执掌,家主为主,大长老为辅。
当然,暗部的琐事都由之前出现在杨慎面前的统领杨继风做主,大长老主要起监管作用,家主则是主要抓住暗部中大小头目的任命权,也通常只与这些人接触交流。
整个上午,杨慎便在书房中处理手中的事务,遇见有趣的事情,他也会拿出来与叶凌波分享,偶尔看到她露出笑容,杨慎便觉得很开心。
遇到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杨慎也会与叶凌波进行讨论。
叶凌波不仅在武道上天资非凡,她生于仙州叶氏这等传承超过千年的大家族,见识亦是非同凡响。加上她天资聪慧,在许多事情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与了杨慎很多启发和帮助。
叶凌波一直在一旁看书,她性格清冷安静,又是好学之人,八岁之时便几有状元之才,对着书本,可谓丝毫不觉枯燥
。
这时,杨慎拿起手中的一张便笺,略微看了看,不由脸色微变,轻轻“咦”了一声。
叶凌波视线从手中的书本上收回,抬起头来:“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