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家为国-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座佛寺名为少林。
佛门武学出少林,这是天下佛门子弟公认的道理。
少林传承久远,具体存在的时间已经难以追溯,只知道寺中先辈自中原第一个王朝建立开始便已在中原大地广为传播佛法,这座佛寺比之儒道魔三家的历史还要悠久。
千百年来,少林寺几乎每一代都有大宗师之境的高手镇压天下,镇寺三大神功神妙莫测,名动天下。
清晨的少林寺中,悠悠钟声在其间回荡,惊醒了赖在被窝里的僧人们。
过了一会,僧侣们起床后,大和尚们忙着做早课,念着阿弥陀佛,小和尚们则要挑柴打水,这倒不是大和尚们欺负小朋友,而是每一名新入寺的弟子必须经历的磨练。
经历一番辛劳后终于到了用早饭的时辰,小和尚们虽然心中早已欢呼雀跃,但是森严的寺规戒律使得他们必须将心中的喜悦死死压在心底,憋着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蛋坐得整整齐齐,等待上饭。
几个大和尚冷着一张脸立在不远处,负责监察小和尚们有无违戒的现象。
吃过早饭后,少林正殿外的广场上响起了小和尚们的习武的吆喝声。
罗汉堂内,一批被认定为有上佳习武资质的年轻和尚在一个少年和尚的教导下习练拳法。
拳风呼啸掌影如山,呼和喘气之声不绝于耳。年轻的和尚偶尔会将某个练拳出错的叫停,温声指点几句,间或还会亲手指点几招。
他身着月白僧袍,面容俊秀的好似女子,有一种羽化登仙般的气质。
他便是少林方丈智清大师的弟子,法号无法,佛法精深武艺卓绝,深得这一代少林诸位长老的赞赏,便连智清方丈这位公认的三大宗师第一人也对他极为满意。
只是由于他从未在江湖上行走,世人并不知道他的武功深浅,缺少实证,故而不曾将他列入江湖上六大青年高手之列。实是上人们普遍认为智清大师的徒弟绝不弱于人。
达摩堂内,这里聚集了少林内许多在外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彼此印证武学,追寻武道的至高成就。
方丈室
智清方丈正在蒲团上打坐,他的身前放着一本佛经。
智清大师年近八旬,慈眉善目,看起来与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僧没有任何两样。
早在十年前,这位盖代大宗师便已不再习武,更不曾与人动手,而今的他早已将所有的锋锐之气全部收起,似乎早已将一身盖世武学全然忘记,每日里都只是读读佛经或者打坐渡过时光。
智清方丈一生经历堪称传奇。少年时期的他表现十分平凡,在一众师兄弟中武道境界根本排不上号,中年时期虽然逐渐赶上一些师兄弟,但是仍然未曾踏入宗师之境,寺中高层普遍认为他此生早已无望大宗师。
但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年近五十岁时智清大师一朝开悟,在一年之内迈入宗师之境,继而马不停蹄,厚积薄发之下,在三年之后进阶大宗师,创下了自宗师境界进阶大宗师的最快纪录。
这可是亮瞎了他那一代人的眼球。
屋外突然有脚步声传来,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响起:“方丈师祖,师侄无天求见。”
智清大师睁开双眼,温声道:“师侄请进。”
一个身穿灰衣僧袍的中年和尚走了进来。
无天手中拿着一封书信,他将书信恭敬地递到智清大师面前道:“方丈师祖,这是官府传来书信,指名交给方丈师叔您。”
无天乃是寺中专门负责杂物的僧侣。
智清大师接过书信,撕开火封,拿出一张纸细细的看了下来,俄而,他的眉头微微蹙起。
见到智清大师皱起眉头,无天的心中很是震惊。
智清师叔在少林寺修行八十年,早已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而且这位大宗师一声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早已拥有了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的气度,还有什么事能够令他如此为难
良久,智清大师幽幽一叹,继而对无天道:“无天,你为我将诸位首座请来。”
“是”无天恭谨的应道,继而退出了房间。
走在寺中,无天默默的想着,出大事了。
没过多长时间,少林诸位首座便来到了智清大师的方丈室。
智清大师环视一圈,缓缓道:诸位师侄,我有事需要前往京城,此事兹事体大,老衲不便透漏,我不在期间便由法海师侄代理方丈事物,希望诸位师侄不要懈怠。
智清大师在少林中辈分最长,与他同辈的师兄弟几乎都因熬不过岁月而逝去,所以他才会称呼众人为师侄。
法海乃是达摩堂首座,武艺精神,佛法精湛,在少林中乃是公认的方丈之下第一人。
法海大师恭敬地向着智清大师行了一礼:“阿弥陀佛,师侄谨遵师伯之命。”
其余诸位少林首座也同时躬身行礼:“谨遵方丈之命。”
智清大师微微点头,才说道:“法海师侄留下,诸位师侄便散去吧。”
众僧向着智清大师再次行了一礼后才纷纷散去。很快,屋内便只剩下智清大师与法海两人。
没有其他人在场,法海终于忍不住向智清大师问道:“掌门师叔,究竟是什么大事您连诸位师兄弟都要瞒着”
智清大师双目中闪烁着法海难以理解的光芒,他微微一叹道:“当事人皇命在旦夕”
“什么”法海忍不住惊呼出声,继而他立即压低了声音问道:“是陛下请您到京城坐镇”
不错”智清大师微微点头道:“少林世受国恩,他又是老衲记名弟子,此事在情理之中。”
李世民幼年时曾被先皇寄养在少林寺中代他礼佛祈福,拜智清方丈为师。
法海的面色突然有些阴晴不定:“方丈师叔,当今天下民乱四起,只怕”
智清大师轻轻竖起了手掌,止住了他的话语,淡淡道:“李氏一日还是天子,我少林便一日不能做出背叛之事。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旦我们少林行此不义之事,日后的历代帝王绝不会如同今日这般信任少林。”
历朝历代,少林寺都为统治者深深信赖,几乎从无例外,这自然是因为少林寺几乎从来不做背主之事。即便改朝换代之时少林在局势明朗前也极少露出反叛之态。
法海一时凛然,低头道:“师叔所言甚是,是师侄想差了。”
智清大师深深凝视着法海的双目道:“师侄你无论佛法武功都几乎快要攀升至绝巅之境,我对你期望甚大,少林方丈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少林兴衰,记得遇事定要深思熟虑,明白吗”
这几乎便是告诉法海打算立他为少林下一任方丈了。
法海心中涌起深深的感动,他恭敬地道:“师叔放心,弟子省得。”
智清大师微微点头:“明白就好,你退下吧。”
其实无论心性还是武功他都更看重自己的徒儿无法,只是无法年纪太轻,少林武功乃是禅门正宗,最讲究厚积薄发,纵使二十年后无法亦多半不能登临大宗师之位,而法海资质过人,如今更已经进阶宗师巅峰。
少林树大根深,太过遭人嫉恨,方丈必须是大宗师才能震慑四方。
这一日,十年未曾离开少林一步的智清大师下了黄山,应李世民之请前往京城。
第八十八章 清江河决堤
杨慎正在书房中处理文件,突然被告知文英雄来访。
听见这个消息,他不禁心中苦笑,感觉有点不知道该如何与他解释。
命赵一鸣去将文英雄带去杨府正堂,杨慎则先到正堂等候着。
过了一会儿,文英雄在赵一鸣的带领下来到正堂中。
他一如既往的长着那张与老文家传统风格完全不相符的小白脸,一袭青衣,显得玉树临风,只是那一脸焦急的模样着实令他失分不少。
杨慎摆摆手示意赵一鸣守在外面不让其他人接近。
等赵一鸣站远之后,杨慎问文英雄:“知道消息了”
文英雄点点头:“刚刚收到,哎”他禁不住长叹一声。
杨慎苦笑道:“这一次是我没将事情做好,对不住兄弟你。”
文英雄虽然心中不痛快,听了这话还是连连摆手道:“慎哥儿你这话说得我不爱听,若不是你肯帮忙出手,我根本一点阻止这桩联姻的希望都看不到,即使这次行动失败了,我也不会怪你。哎,谁能想到对方竟然隐藏有宗师高手呢”
他虽然显得很是烦躁,但是语出至诚,杨慎听了心中微暖。
他不忍见到这家伙一副生无可恋的颓丧模样,轻声道:其实并不是没有办法补救。
“什么,真的”文英雄又惊又喜,连声调都不自觉提高了八度。
“嘘,小声。”杨慎苦笑道,这家伙是想嚷嚷到整个杨府都知道他们在谈什么吗
“嘿嘿,慎哥儿别怪,我这不是高兴过头了吗”文英雄露出几分傻笑道。
杨慎在心中摇头,情之一字,果然难以理解。
他打趣道:“你老子若是见到你这种魂不守舍的模样,很有可能打断你的腿吧。”
文英雄立即变得面如土色,大叫道:慎哥儿你别吓我,那老家伙可听不见我们的话。
杨慎不由哑然失笑。
“慎哥儿你快告诉我到底还有什么办法,我都要急死了1”文英雄见到杨慎有卖关子的迹象,不由着急道。
杨慎也不再吊着他,将他准备让成是非出手的事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
“哈哈”文英雄开怀大笑起来:果然是慎哥儿你有办法,我就说嘛,你怎么会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哦”杨慎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透露出几分危险的味道,似笑非笑道:听起来你心中像是有几分怨气啊,怪我先前没将禄天普杀死是吧
“不不”文英雄赶忙否认,他真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没事多嘴干什么,自己可还得仰仗面前这位给自己帮忙呢。
杨慎冷哼一声,倒也不曾追着不放。
事情说完了,杨慎见时辰已经不早便留下文英雄用了午饭,之后问英雄便告辞离去了。
皇宫,御书房。
“废物”李世民狠狠地将手中的一份折子摔在地上,怒声吼道。
刘进轻手轻脚的将折子捡起,重新放回书案上。
李世民见到刘进的动作,眼中隐晦的闪过一抹厌恶之色。
浑然不觉的刘进回过身来,对着李世民跪下道:“陛下,什么事令您如此生气龙体要紧,请您不要气坏了身子。”
“唔”李世民含糊的应了一声,接着对刘进道:“传内阁首辅李黄山来见朕。”
刘进躬身应了声是,接着退了出去。
看着他的背影,李世民眼中飞快地掠过一抹杀机。
刘进走在宫廷内,不知怎的,总觉得身后有一道充满恶意的目光望着他。
只是偶尔回首,却并没有见到有什么人。
大概是我的错觉吧,他心中想到。
今天不是休沐日,故而李黄山正在内阁里办公。
作为大楚首辅与李唐宗亲,他既是责任重大,又不得不为江山社稷劳心劳力,宵衣旰食。
拿着手中的一份折子,李黄山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
次辅王元化疑惑道:“怎么了,什么事连你都觉得为难”
李黄山没有说什么,将手中折子递到王元化这边。
王元化凝神细看之下,不惊骇道:清江河决堤
清江河乃是九州第一大河,发源于幽州,流经幽、盖、冀、清、贵、化、徐七州,中下游的冀、贵、化、徐四洲为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每年都会生产大量的粮食。
正因此每一代皇帝对清江河的状况都极为重视,清江河的治理便成为国朝第一水利工程,每年耗用钱粮无数。
这次清江河决堤,冀州与贵州受灾极为严重,十几万百姓流离失所,同时大量的肥沃田地被淹没,这将为朝廷带来巨大的负担,更会使得国朝本来便不稳的局势岌岌可危。
另两位辅政大臣杨息止和薛华听闻此事,同样面色严峻。
李黄山拿着那份折子对他二人道:“我们四人即刻去见陛下商量此事。”
王元化点点头:“理应如此。”
本来叶安全也是内阁辅臣辅臣之一,但是他今日请了病假,故而不在此处。
正当四人准备前往御书房求见的时候,刘进走了进来,见到李黄山便道:“首辅大人,陛下召您觐见。”
“哦”李黄山对刘进道:“那却是巧了,正好我四人也有要事需要禀告陛下,便走吧。”
虽然李世民只召见李黄山一人,但是刘进也并不阻止其余三人同去,这些辅政大臣有这种地位,李世民不会并因此而怪罪。
很快,刘进将四人带到了御书房外。
他进去见到李世民正负手而立,似是在凝神思索,顾不得是否会惊扰到他,刘进躬身道:陛下,首辅大人来了,另外几位内阁大臣也到了,似乎有什么急事。
“哦”李世民皱眉,淡淡道:“将他们都传进来吧。”
“是,陛下。”刘进应道。
他走出房门对等在外间的四人道:“几位大人,陛下传你们觐见。”
李黄山点点头,当先走了进去,另外三人跟在他身后进了御书房。
李黄山四人纵使心中十分焦急,仍然向着李世民躬身行礼道:“臣等见过陛下。”
李世民抬手道:“几位爱卿不用多礼。”继而疑惑的问道:“你们四人一为何起来见朕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他反而并不着急土浑使节的事了,他知道若不是有天大的事,几位内阁大臣绝不会一起来求见他。
李黄山的语气有些沉重道:“陛下,清江河决堤了。”
“什么”李世民心中大震:“灾情如何”
李黄山道:“共有大小十余路河堤被冲垮,受灾百姓共有十余万人,请陛下御览。”说着将手中拿着的折子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将手中折子重重摔倒在地,面色狰狞的道:“朕前年还曾拨款三百万两用于修理清江河堤,三年时间怎么也能够将河堤给修的滴水不漏,可是现在居然有十余路被冲垮,那些钱呢,那些杀千刀的贪官污吏,国之蠹虫,王八蛋”
急怒攻心之下,这位一代帝王竟然忍不住爆了出口。
下手的四人均都默不作声,他们都知道,那些王八蛋里并不是没有他们家族的人。
“杀了,统统都杀了”“咳咳”见李世民越说越不靠谱,李黄山禁不住轻轻咳嗽起来。他是李家宗室出身,这样做并不会被李世民认为是大逆不道。
被李黄山的咳嗽声所惊醒,李世民收敛了起来,默不作声,大殿里陷入了一阵尴尬的沉默气氛中。
良久之后,李世民才开口道:“诸位卿家认为此事该如何解决”
李黄山开口道:自然要赈济才行。
李世民问道:“粮草从何而来”
次辅王元化道:“京城的粮仓没有多余的粮食,仅有的那些不能动用,”
包括李世民在内殿内几人都微微点头,这是老成谋国之言。
京都粮仓内的粮食在供应京城之外,结余的一些必须留做应急之用,地方上再是困难,也不能动用这部分粮草。京师的安稳才是最为重要的。
杨息止道:京中多富户,无论世家还是门阀大多有囤积粮草的习惯,朝廷可以出面向他们购粮。
李黄山点点头道:“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陛下以为如何”
李世民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