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青山笑道:“在咱们这还能缺了水手”说完招呼了几十人让他们去操船。
就这样也是快要晚上了才全部上船起行,朱宏三也上了传和朱媺娖相会。
看到朱宏三领进来一个黑大个朱媺娖吓了一跳。
朱宏三说道:“公主,这是八夫人颜婉儿。”然后对着颜婉儿说道:“婉儿,这你你姐姐,记住,她比你小你也要叫姐姐,先入门为大。”
颜婉儿说道:“知道。”说完上前施礼说道:“婉儿拜见姐姐。”
这一出弄得朱媺娖哭笑不得,连忙起来扶起颜婉儿,说道:“妹妹起身,以后咱们一同伺候老爷。”
朱宏三老脸一红,说道:“那个船上房间有限,以后咱们三人在一间屋子住。”
说完朱宏三起身关上门,说道:“大家睡吧。”晚上和这两位夫人又是一番大战。
第二天起来船队已经过了南四湖,从夏村镇又进入人工开凿的河道。
朱宏三还是老样子,吃晚饭后出来陪冯若舒看风景。
冯若舒看着朱宏三笑道:“主公真是生冷不忌啊。”
朱宏三叹了一口气说道:“没办法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
冯若舒说道:“主公是不是看上了他们这一千多水手”
冯老头太清楚朱宏三的为人了,昨天朱宏义找到他没有对山寨大开杀戒,冯若舒就知道朱宏三有所图。
毕竟朱宏三的警卫连战斗力太强,山寨里说是两千多人,但是能出战的也就不到一千人的青壮。
昨天听说这山大王是海盗颜思齐的后人更是明白,朱宏三这是打着水师的目的。
不过朱宏三有一点真是让冯若舒佩服,为了收服这帮海盗竟然牺牲色相,那个女子奇丑无比都能和他洞房。这要换冯若舒自己打死也不会干的。
冯若舒心中还说呢:“要干大事的人果然和自己不一样啊。看来自己只能是个凡夫俗子了。”
朱宏三看冯若舒表情就知道他在笑话自己。心中骂道:“你个老不死怎么知道大长腿的好处。婉儿是难看点,但是在床的狂野真是让人欲仙欲死。”
朱宏三一行现在有船只十九艘,人员快三千人了。这在运河上真是浩浩荡荡。什么盗匪看到都逃得远远的。
所以一路毫无惊险的来到宿迁,从这运河就进入黄河河道,一直南下经过洪泽湖到淮安。
朱宏三为了赶时间没有在宿迁停留,直接通过,这样终于在四月初十来到淮安。
朱宏三站在船头上说道:“终于到淮安了,希望能赶得上。”
冯若舒说道:“应该能赶上,咱们从通州出发基本上没有停留,才在二十天时间走了两千里路。我估计现在京师的消息刚刚传到淮安。”
淮安古称淮阴,也就是韩信的老家。淮安自古人杰地灵,出过很多名人。像汉代的韩信,三国时代的陈琳、陈登,宋朝的女将军梁红玉,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都是淮安人。
淮安还是明清两代的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
朱宏三等到船靠上码头,对着钱礼德说道:“钱胖子,到你了。下去找到马家店铺打听一下福王和其他几个王爷的情况,还有北京的消息传没传到这。”
钱礼德答应一声带人下去安排。
这个时候颜婉儿出了船舱,他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城市,开心的说道:“老爷,我能不能下船去玩一会儿,我第一次来淮安。”
朱宏三想了想,点头说道:“可以,带上卫兵,不要打架。”
颜婉儿欢呼一声,招呼了几个湖匪下船野去了。
冯若舒哼了一声,说道:“主公,既然这女子已经给你当妾,就要守妇道。你怎么还能让她出去见人”
朱宏三笑了笑说道:“年轻人,想玩就玩吧。再说婉儿这样谁能看出来她是女子。”
冯若舒很是不满意,皱着眉头不说话。
朱宏三说道:“先生咱们也下去吧,咱们要在淮安待上很长时间。住在船上实在难受,咱们找个客栈住吧。”
这个要求倒是说道冯若舒心中了,他点点头表示同意。
朱宏三领着朱宏义先下船,在淮安城里找了个何家老店,用了二百两银子包下整个客栈。然后让人通知船上人来客栈居住。其他普通人没办法只能在船上住了。
等到都安顿好,钱礼德回来了,带来了城里第一手消息。
原来三月二十九,即在北京失守十天之后,消息就传到了淮安。四月初八,淮安巡抚路振飞根据塘报向当地官绅宣布了京师失守的重大变故。
南京六部等高级官员虽然很快得到了北京陷落的消息,却由于对崇祯帝和他三个儿子的下落不明,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淓以及周王、恒王都因逃难泊居于淮安城西湖咀。
凤阳总督马士英接到消息后就去了南京,听说马士英打算拥立潞王。但是现在城里传什么都有。
各个王爷也是拿出大笔钱财四处收买官员,唯一的例外就是福王朱由菘。倒不是他不想活动,实在是没钱。
听到钱礼德的汇报后,朱宏三说道:“看来咱们来的时间刚刚好,先生可有兴趣去看看福王”
冯若舒说道:“正有此意。”:
第一百三十三章 福王
朱宏三带上冯若舒和朱宏义,出门给冯若舒雇了一顶轿子,让轿夫带他们来到城西的西湖咀。
西湖咀距离城里二里,建在洪泽湖边上,因为这地方风景秀丽而得名。
朱宏三打听清楚几个藩王住的地方,直接来到福王朱由崧所住的西院。
朱宏三在门前就看到这个院子残破不堪,大门上的漆都掉了,房屋上的瓦都少了一半。看着要多凄凉有多凄凉。
朱宏义上去叫门,一会儿一个穿着浑身补丁的人打开院门,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朱宏三一听声音就知道这是个太监,忙拱手到:“请问这是福王的下塌处吗”
那个宦官说道:“是啊,你们是那位”
朱宏三说道:“请通禀福王殿下,我是湖广楚藩宗室朱宏三,听到皇叔再此,特来拜望。”
那个宦官说道:“请稍等。”然后关门进去禀报。
一会儿中门大开,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小胖子出现门口,听他说道:“那位是我的皇侄”
原来这个小胖子就是朱由菘,看着挺一般,个子不高,满脸憨厚。和后世说的一夜毙二童女的昏君不太像啊。
朱宏三上前跪倒,说道:“可是福王皇叔,小侄奉国中尉朱宏三拜上。”
人家是福王,大明的亲王。这在以前都不带拿眼皮夹朱宏三的,但是人都有马高镫短。现在这个福王朱由崧正是走背运的时候。
崇祯十四年的时候,李自成率军击破洛阳,把老福王朱常洵一锅炖了。朱由崧和嫡母福王妃邹氏、舅舅邹存义,福王府的部分官吏及仆佣合计二百余人侥幸逃脱,避难于孟县。
当时的河南巡抚高名衡向崇祯汇报说,朱由崧尚无子女,母子俩相依为命,形状十分可怜。
崇祯听说后,马上专门派了官员、太监去收敛自己亲叔叔老福王的尸体,给他料理后事,又命人携带银两前往河南接济、慰问朱由崧母子。同年九月,朱由崧母子返回洛阳。
崇祯十六年,朱由崧在洛阳袭封福王位。洛阳再次被李自成军攻陷后,他一路逃到了河南卫辉府的潞王朱常淓处。
在此期间朱由崧生活无着,只能靠潞王朱常淓的接济度日,以后河南全境都被李自成占领,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又一起逃到了淮安西湖咀。
到这朱由崧生活更是艰难,潞王跑出来的时候也没带多少银子,自然也不能接济这个皇侄。
加上现在传来消息京师被攻破,崇祯和三个儿子都没跑出来。南京正在商量从他们几个王爷中挑一个继承大统。这样潞王更不能管朱由崧了。
现在朱由崧两天没吃饭了,能典卖的都已经卖光了。听到一个皇侄来拜见自己,肯定能给自己点银子解燃眉之急。所以才亲自出门迎接。
朱由崧扶起朱宏三,让到院子里。进到院中朱宏三一看这个惨啊。现在跟在朱由崧身边的只有五六个人。穿的像叫花子一样。
进到屋中坐定,朱由崧问道:“皇侄啊,有没有吃的,叔叔我都饿了两天了。”
朱宏三知道朱由崧现在挺惨,没想到饭都吃不上了。连忙安排朱宏义出去买东西吃。
一会儿朱宏义买来吃的,在这城外也没啥好吃的。就是几只烧鸡,两个肘子,十几个馒头。
朱由崧一看吃的如同恶狗扑食,冲了上去,拿起一只烧鸡啃了起来。其他朱由崧的随从也上前纷纷吃了起来。
看来这帮饿死鬼真是饿了挺多天,这么些东西不到十分钟就吃完了。
朱由崧起来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让皇侄见笑了,叔叔实在饿完了。”
朱宏三说道:“自己人那能笑话叔叔,不过小侄请问叔叔怎么落得这般田地”
朱由崧听到朱宏三这么问,不禁落泪,将自己这几年的所遭所遇详细的讲了一遍。
朱宏三耐着性子听完,叹了口气说道:“没想到叔叔这么命苦。”
朱由崧问道:“皇侄你怎么也流落到淮安了”
朱宏三说道:“当年武昌城破后,小侄和乱民向南逃去。在路上被湖广马家看中,招了上门女婿。这次来淮安是因为要去北京接我妻舅南下,路过淮安,听说皇叔在这才来拜望。”
朱由崧点点头说:“看来你是比我命好很多,最起码能吃饱饭。”
这时朱宏三边上的冯若舒说道:“福王殿下难道想就这样了此残生吗”
朱由崧本来以为这个老头是师爷之类的,没想到问自己这句话。所以看着朱宏三不知道什么意思。
朱宏三说道:“皇叔,这位就是我的妻舅,大理寺正卿冯大人。”
朱由崧听到这个立刻站了起来,行礼道:“不知冯大人来了,小王有礼啊。”
冯老头点点头,说道:“现在京师蒙难,皇帝陛下和几个皇子没有消息。国不可一日无君,殿下没想过继承大统吗”
朱由崧心想:“皇帝谁不想当可是现在没自己什么事。”朱由崧说道:“大人不知,听说南京他们已经决定要立潞王皇叔为新君了。”
冯若舒站了起来,说道:“糊涂,自古有兄终弟及的,那有叔叔接侄子皇位的。以皇位正统来说只有福王才是合理人选。
南京这帮人不合伦序纲常,放着陛下的亲堂兄弟不立,去立陛下的叔叔,虽然都是万历皇帝所出,但这样做置天启、崇祯二帝于何地”
当时有条件有资格继承大宝的人选大致有四位。其中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三位藩王与崇祯同属一脉,都是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祖父万历皇帝神宗朱翊钧所出,还有一位是万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
但是前三位藩王中,惠王朱常润、桂王朱常瀛的辈分要大崇祯一辈,是万历皇帝的儿子,且两人当时身在广西;而潞王朱常淓则干脆就不是万历这一脉所出,乃是万历的侄子,辈分也一样大崇祯一辈。
不过由于他和福王朱由崧,还有另两位旧藩周王、恒王当时都在淮安,因此就条件看,勉强也算是一个人选。
朱由崧那里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自己人轻言微,没人替自己说话。但是朱由崧这点心眼还是有的,看到冯若舒有倾向自己的意思,连忙站起来问道:“请冯大人教我,我应该怎么办”
冯若舒笑了笑说道:“现在天下大乱,只有兵权才是决定力量。”
朱由崧苦笑道:“我以前是藩王,那有权利结识领兵的大将”
冯若舒说道:“这个简单,现在凤阳监军是卢九德,听说卢太监以前服侍过老福王。殿下可以给他去一封信,让他联络江北三位总兵,高杰、黄得功、刘良佐。这样殿下不就有兵了吗”
朱由崧一听大喜,想了想然后说道:“可是我现在啥也没有,怎么收服这些总兵。”
冯若舒说道:“简单,殿下就说事成后可以让他们有专征之权,这样三镇总兵还不愿为殿下效死力吗”
冯若舒这个计策太毒,专征之权就是可以自己决定想打那个就打那个。这个可是比历史上给了江北四镇征税和任命官吏的权利还要厉害。
朱宏三看了看冯若舒这个老货,心中说道:“文人的心都是怎么长得,心怎么这么黑啊,小爷和他一比就是吃斋念佛的老太太。
这个计策一出,不用满清南下了,南明自己都能窝里反打起来。”
冯若舒这是怕朱由崧上台后整合三镇,到时候朱宏三在广东就不好发展了,当然,冯若舒不知道满清能入关。:
第一百三十四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
朱宏三知道冯若舒这是为自己打算,因为冯老头也不知道朱由崧是个什么人。
朱宏三知道朱由崧也就是个中人之资,他这样的皇帝要放在太平年间可能还能做出点事,但是在乱世就是个费。
不过朱宏三也没说啥,毕竟冯老头是为了自己好。
朱宏三看到要说的话都说了,自己留在这花子窝也没啥意思,说道:“那皇侄就祝愿皇叔能登大宝。”
说完朱宏三拿出一叠银票,说道:“皇叔,小侄没有啥能帮你的,这是一万两银子。小侄知道叔叔要干大事请,用银子的地方多,这些是小侄一片心意。”
朱由崧真是非常感动,自己流亡这几年,看惯了亲戚的嘴脸。第一次有像朱宏三这样雪中送炭的。
朱由崧站起来说道:“贤侄,叔叔现在答应你,只要叔叔大事办成,你就是楚王。冯大人就是大学士。”
朱宏三说道:“那小侄就先谢谢皇叔了。小侄告辞。”说完起来和冯若舒离开。朱由崧自然按照冯若舒安排派人去找卢九德不提。
出来朱宏三和冯若舒走了一会儿,欣赏了一下洪泽湖的风光。朱宏三说道:“先生,现在咱们应该做的完成了,剩下的就看老天安排了。”
冯若舒点点头,说道:“下面就没事了,咱们在淮安等着消息。正好老夫从没来过淮安,主公有兴趣陪老夫一同浏览一下这个淮阴侯故里吗”
朱宏三笑道:“正好小子有空,舅父大人请。”
就在朱宏三和冯若舒二人在这游览洪泽湖风光,远在浦口的马士英和史可法二人正在商量大明王朝下一个皇帝的人选。
史可法之所以要来浦口和马士英商量,并非因为马士英和他关系好或者官位高,也不是因为马士英见识过人,而是因为马士英督下有着几镇总兵率领的大批部队,手里抓着枪秆子。
而福、潞两位热门候选藩王又恰恰在他治地内,因此无论想立谁做皇帝,都必须要和他达成一致,在这个时候,可说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种对形势的最基本认识,史可法还是有的,而且说做就做,马上约见马士英,在浦口与之密谈。从此点看,史可法比之钱谦益之流,政治眼光还是高了不少。
而马士英此刻的态度颇亲东林党,也有心要立个大功,于是两人很快达成了一致意见,秘密商定出一个两不得罪的折中方案,即放弃福王和潞王,拥立桂王朱常瀛。
竒_書_蛧_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