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锦绣 >

第448章

明末锦绣-第448章

小说: 明末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姜曰广点头说道:“好,听说东城贤良寺边上金鱼胡同有一个粤菜馆子不错,今晚上戌时愚兄在那等你”

    “好,请放心,不见不散”

    姜曰广和李植商量完毕就出了皇宫,沿着皇城去了东厂胡同,瞿式耜关押在这里。

    东厂胡同这里就是让所有大小官员闻风丧胆的东厂所在,不过东厂只是外人乱叫的,东厂的全称是东缉事厂,首领太监的正式名称是“钦差提督东厂官校办事太监”,俗称厂督或者督主,现在这一任厂公正是朱宏三身边的大太监李承恩。不过老李每天都要陪在皇帝身边,所以这里做主的是李承恩的干儿子,副厂督李淦。

    东厂这里紧靠皇城,并且还是杀人的地方,自然没有什么闲人跑这里闲逛,所以守门的几个番子还算清闲。

    今天守门的番子闲着没事在门房喝茶,正看到从胡同口转出来一顶绿呢八抬大轿,朝廷有制度,这种大轿除了正一品官员和几个公爵才能使用,整个北京城就那么几个。

    番子知道今天来了大人物,不过东厂这里不是内阁、不是千步廊,这种大员跑这里来干什么番子虽然起疑,但是不敢耽搁,赶紧出来跪倒两边,为首一个档头磕头说道:“敢问那位大人到访我们东厂”

    姜曰广出身东林党,和太监掌管的东厂天然对立,听那个档头这么说哼了一声,挑帘子走了出来,问道:“李淦呢让他出来见老夫”

    那个档头虽然不认的姜曰广,但是老姜身上穿的四爪大红蟒袍还是认得,这种穿着,再加上绿呢大轿,这个老头的身份呼之欲出啊

    别看东厂对犯事儿官员下手狠辣,但是对阁老还是不敢放肆的。姜曰广可能对付不了李承恩和钱礼德这种大特务头子,但是要收拾你一个小小档头还是很容易的。

    那个档头赶紧磕头:“请阁老稍后,小的这就进去请我家副厂督出来”

    姜曰广哼了一声,站在门口等候,一会儿的功夫里面出来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太监,正是李承恩的大干儿子,李淦。

    李淦可认得姜曰广,赶紧上前请安说道:“原来是姜阁老来了,奴才这里有礼了”

    姜曰广也不想和他废话,直接站在门口说道:“李公公,老夫今天是来接瞿式耜出狱的”

    李淦听姜曰广这么说楞了一下,他这边还没接到圣旨,没皇帝的命令他哪敢放钦犯出狱

    李淦眼睛转了转问道:“姜大人,奴才并没接到消息,实在不敢放瞿大人出狱啊”

    “老夫刚从皇帝那里来,陛下已经下了圣旨,放瞿式耜和张同敞出狱,你这里应该还没接到消息”

    李淦听姜曰广这么说松了口气,既然姜老头这么说必定是有皇帝的圣旨,这就好办了。李淦虽然不怕姜曰广,但是姜老头是内阁阁老,管的还是都察院、御史台,真把姜老头惹急眼了还真不好办。

    “姜大人,你看我们这里真没接到皇爷的圣旨,可能内监那边慢了些,要不这样,姜大人先请移步进里面等候一下,奴才这就派人去内监去催一下,等圣旨到了也好放瞿大人出来姜大人你看,奴才只是一个小小的管事太监,请姜大人不要让奴才难办可好”

    姜曰广一听也是这么回事,自己来的有些急了,可能圣旨还没到,反正自己没进过东厂,不如进去等一下也没什么。

    姜曰广听完后点了点头,抬脚就进了东厂大门。李淦赶紧先派人去内监催圣旨,然后跟在姜曰广后面陪同进去。

    东厂虽然名称吓人,但是外表只是一处普通衙门,和遍布京城的大小衙门没什么两样,门口的柱子上挂着一个长达两米的招牌,上面写着“钦办东缉事厂”。走进去正面就是一个牌楼,足有三米高,上面写着四个金色大字,流芳百世,听说这四个字是当年朱棣写的,不知是不是真的。

    过了牌楼就是东厂的正堂,普通衙门正堂除了影壁外就是主官的座位,后面悬挂的是“明镜高悬”、“正大光明”等词语,但是东厂正堂这里不是,对着影壁就是一个岳飞的画像,上面四个大字“忠义千秋”。

    姜曰广这还是第一次进东厂,以前听过东厂里面的布置,但是亲眼看到臭名昭著的东厂竟然挂着岳飞的画像,不免讥讽道:“李大人,你们东厂真是不负这四个字啊”

    李淦也是内书堂出来的,如何听不懂姜曰广的话,但是李淦也惹不起内阁阁老,这帮老家伙一个个身后站着大势力,别说他一个人小小的东厂副厂督,就是自己干爹李承恩都要小心应付。

    李淦装作没听懂,嘿嘿笑道:“是啊,这正是我们东厂的写照,对皇爷忠、对百官义”

    听李淦这么说姜曰广心中冷笑,你们这帮厂卫还对百官义那瞿式耜和张同敞是怎么关进去的

    东厂正堂是审案子的,自然不能接待姜曰广,李淦将姜曰广让到二堂,在这里设茶陪坐。

    东厂这里就在东安门外,距离皇宫不远,李淦派去的小太监很快就回来了。

    那个小太监来到李淦面前说道:“干爹,老祖宗有话,皇爷是有圣旨让出瞿式耜二人,只是圣旨上面不止瞿式耜和张同敞二人,还有其他要处理的犯人,所以内监将圣旨发到邢部了,老祖宗说了,让咱们先放了瞿式耜和张同敞二人”

    听真有这么一回事,李淦长出一口气,赶紧站起来躬身说道:“好,请姜阁老稍后,奴才这就去将二位大人请出来”

    东厂的诏狱没有锦衣卫诏狱大,很快瞿张二人就被押了上来,不过看样子这二人并没有吃苦,只是神情有些萎靡,还有身上的囚衣都破败不堪。

    瞿式耜师徒这是第二次进诏狱,以前在南京就蹲了两年诏狱,现在又在北京蹲了三个月,真是要将诏狱牢底坐穿啊

    瞿式耜这三个月想了很多,他十分后悔当年在广西投降朱宏三,当时不如殉节好了,也好过现在受辱。

    当李淦来提他们二人时,瞿式耜以为那个昏君终于要对自己下手,但是跟着李淦却来到东厂二堂,进屋正看到正中坐着姜曰广。

    姜曰广比瞿式耜大七岁,并且姜曰广还是瞿式耜老师钱谦益的密友,所以瞿式耜还是很尊重姜曰广的。

    瞿式耜看到姜曰广坐在哪里,赶紧躬身问道:“燕及公,您怎么来了”

    姜曰广看瞿式耜这么狼狈,站起来搀扶瞿式耜说道:“起田,老夫来接你们出狱的,陛下开恩放你们出来了”

    瞿式耜听昏君朱宏三放自己出来,脱口而出问道:“那个昏。。”君字还没出来,就被姜曰广打断道:“起田,得皇帝恩重,你和别山的案子结了,皇帝还任命起田为两江总督,别山接任你的江苏巡抚”

    瞿式耜听姜曰广这么说一时间还没缓过来,刚才还在监狱中等死,哪想到半个时辰不到自己就成了封疆大吏了。

    姜曰广看到瞿式耜愣在那里,也不打算在东厂这里细说,毕竟这里都是东厂的人,万一有什么不得当的话落到皇帝耳中,那就大事不好了。

    “起田,别山,你们先和老夫回府吧,梳洗一下”姜曰广说完拱手对李淦说道:“这次多谢李公公了老夫告辞了”姜曰广说完拉着瞿式耜、张同敞二人出了东厂。:



    第八百零三章 接班人

    

谢谢书友“红为斌”“可乐加点冰”的捧场

    走出东厂大门,瞿式耜和张同敞真恍如隔世一般,虽然以二人政治犯的身份,东厂并没有对他们用刑,但是那里是监狱,不是自己家,就是每日等着什么时候死的心态也能让人崩溃。

    瞿式耜站在东厂大门躬身对姜曰广说道:“燕及公,多谢你出手相救,我们师徒也不打算在当官了,我要回常熟种田为生,别山也要回江陵。”

    瞿式耜现在是彻底心灰意冷了,当年在崇祯时期瞿式耜就被师父钱谦益连累,被免官回家。好容易等到崇祯死了,自己老师上台,为瞿式耜谋了一个广西巡抚的差事,但是还没上任呢弘光朝就亡了。

    瞿式耜没办法去投了朱由榔,可是朱由榔朝堂上也是斗争不断,但是当时朝政在瞿式耜和吕大器的维持下还能坚持。谁知道就在广西边上出了一个朱宏三,这个昏君对朱由榔这个堂叔比清军还狠,最后更是将朱由榔撵到云贵。

    瞿式耜被朱宏三俘虏后原本想一死,但是那知道朱宏三这个昏君抓住瞿式耜的弱点,用家国大义胁迫他再次出山当官。这次瞿式耜以为终于不用在掺和朝堂的党争了,毕竟他不是中央官员而是地方官。但是哪想到朱宏三这里党争比朱由榔那边还厉害,朱由榔还只是分为楚党和东林党,朱宏三这边大的政治派别就有四个,其中楚党还分为三个小团体,浙党还分为浙东派和浙北派。

    再加上瞿式耜经过这次苏州事件,发现朱宏三这个皇帝和他的老祖宗朱元璋根本就是一路人,残忍无情。这种君主还是早早离开为妙,所以瞿式耜在牢中就打定主意,只要自己能活着出去,马上辞官,再也不趟这里的浑水了。

    姜曰广看瞿式耜这么坚决,知道他下定决心了,但是姜曰广根本不能让瞿式耜就这么辞官。现在东林党属于青黄不接,在内阁只有姜曰广这么一个人苦撑,各部中也只有一两个侍郎是东林出身。地方中的封疆大吏倒是有几个,但是不是年纪太大就是资历不够,所以姜曰广是将瞿式耜当成自己接班人来看待的。

    现在看到接班人要撂挑子不干活,姜曰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说道:“好了,现在不要说这些,先回去梳洗一下吧”

    姜曰广让家人去了胡同口,找了两顶小轿,然后拉着瞿式耜和张同敞回了自己家。

    姜曰广的府邸很大,作为一品大员姜曰广每月的俸禄就有一千银元,每年上万个银元,这还不算一些冬夏补贴,所以姜曰广就算不受贿小日子过的也很好。

    姜曰广的儿子姜襄在金声桓江西反正时就和父亲一起跟随朱宏三,也算的上是抗日干部,所以全国胜利后论功行赏,姜襄被选官去了四川,当了重庆的知府。所以姜府上除了丫环仆人外,只有姜曰广老妻在。

    瞿式耜和张同敞进府后先拜见了姜曰广的老妻,然后在仆人的服侍下梳洗完毕,换上一套新的衣服。

    姜曰广在书房等候瞿式耜师徒,看这二人坐定后姜曰广问道:“起田,你真的想要辞官回家吗”

    瞿式耜听姜曰广问起,叹了口气说道:“燕及公,在下原本朱宏三这个昏君能刷新吏治,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但是看看现在朝中被奸党控制,地方到处一片乌烟瘴气,民间都以金钱为目的,到处都是礼乐崩坏这个社会已经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了,所以在下要辞官”

    姜曰广也是儒学大家,自然知道传统的儒家认为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可是偏偏在明代中期出现了王阳明这个圣人,王阳明的心学提倡解放思想,个性独立。当然这种思想没有错误,错就错在这种思想大流行的时候赶上明末大乱世。

    在王阳明以前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的时候,儒家于客观实在没有实际意义,因而仅是“想”,而不是“做”。但是王阳明的出现,让一些读书人发现原来传统儒学并不只是能“想”,反而“做”的可以更好。

    当然这种思想是进步的,但是王阳明忘了一点,这个社会上能做事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是停留在“想”这个阶段上。所以在王阳明的“心学”占据统治地位后,以前那种传统儒学彻底被驱除出朝廷,这也是明朝后期党争不断的根本原因,大家都知道“想”“做”要统一,但是个人能力有限,我不会“做”你为什么要“做”再加上心学倡导个性独立,你张居正怎么了不也和我们一样一个鼻子两个眼睛你皇帝怎么了不也是一日三餐

    当长幼尊卑没有后,在地方体现的就是道德沦丧,地方的知识分子以穿奇装异服为潮流,地主乡绅以金钱万能为己任在朝廷就是一帮没能力的小人看不上有能力的能人,同时因为心学的影响,看不上你老子就要骂你,管你是什么皇帝首辅最后发展到就是以张居正的权威,都不敢压制言论,这样的朝廷还能有好吗关于心学的反面意义小生有空单独发一个帖子说一下,这里就不详细的说了

    瞿式耜师从东林大佬钱谦益,学的正是心学那一套,不过瞿式耜比其他东林党人要强上不少,瞿式耜有多年为官的经验,他知道只说不干是不行的,所以才能在被俘后被朱宏三蛊惑,为了家国天下再次出山,推行这个阻力很大的新政。

    可是朱宏三干了什么竟然在朝中楚党的诬陷下,不经过调查,没有任何证据就将瞿式耜抓了起来,这实在让实干家瞿式耜太伤心了。

    姜曰广听瞿式耜这么说叹了口气说道:“起田,老夫知道你心中苦闷,但是我们东林现在朝中无人可用了,老夫今年六十九了,明年就要致仕了,你说老夫一走谁还能支起东林这个摊子呢”

    明代官员七十致仕,但是主要要看皇帝的意思,皇帝就是想用你也没办法,严嵩就是七十六了还在干首辅的差事。但是姜曰广知道自己不是严嵩,并没有皇帝的圣眷,再加上朝中楚党在边上虎视眈眈,只要明年时间一到,马明远必定将自己排挤出内阁,到时候在找接班人就晚了。

    “燕及公,为何非挑上在下云贵总督吕大器、直隶总督侯恂、四川总督何腾蛟、还有燕及公的弟子湖广总督刘思赉,这些不都够资格入阁吗”

    “起田,侯恂的年纪和我差不多,今年六十八了,还能干几年何腾蛟当年在湖广首鼠两端,根本不被陛下信任,他根本不能入阁吕大器倒是年纪资历都够,但是别忘了吕俨若是四川遂宁人,和冯自用是乡党,这样的人如何让东林其他人信服啊至于刘思赉,他年纪太轻,今年只有五十二岁,在你致仕后他接任你还差不多,现在太早了”

    瞿式耜这么一想还真是这样,东林党在地方上看着势力很大,全国十个总督东林党就占了四个,这还没算上巡抚布政使呢,可是这些人数虽多,但是够资格入阁的真就是自己这么一个。

    这个时候瞿式耜在心中做激烈的斗争,到底是留不留呢留下将来一定要和楚党交手,楚党势大,自己很可能得不到善终。但是不留呢入阁的吸引太大了,儒家讲究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修身瞿式耜做到了,平天下瞿式耜自问还没那个能力,那就只剩治国了

    姜曰广看到瞿式耜犹豫,知道他心中在担心什么。姜曰广为官数十年,真是人老奸马老猾,他知道瞿式耜想要辞官并不是什么意气用事,其实自己得不到重用才是主因。现在入阁这个文臣最高荣誉放在他面前,不动心那是假的。只是现在还没表态,那一定是担心抗衡不了楚党。

    姜曰广对瞿式耜说道:“起田,可是担心马明远的报复这个你放心,内阁中并不是马明远一家独大,还有李植站在咱们这边。就是楚党他们中间也不是铁板一块,还有佟养甲、冯自用、付文龙在牵制马明远,你放心好了更何况还有陛下呢”

    瞿式耜在朱宏三集团没当过中央官员,但是也听过朱宏三集团中一团烂泥,对比朱由榔那边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瞿式耜听姜曰广说陛下还要收拾马明远,这个就不清楚了

    “燕及公,刚才你说陛下对马明远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