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第3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如是从丫环手中拿过一个暖炉塞到钱谦益手中:“老爷,早朝在卯时,现在还有一个多时辰呢,这个手炉你拿着暖手”
“我一个官员拿个手炉干什么,不拿”
“老爷,你放在轿中不拿出来不就成了”
钱谦益没办法,只好将手炉拿住。
这个时候门外管家进来说道:“老爷夫人,官轿准备好了”
钱谦益点点头在家人的簇拥下出了门,刚要上轿就看到钱遗爱衣冠不整的出来送行,一看就是还没睡醒。
看到儿子这个样子钱谦益就气不打一出来:“哼你看看你这个样子,你身为京官,明天以后也要去参加早朝的,这个样子成何体统”
被老子教训钱遗爱也不敢说话,只有低头不知声。
钱谦益不搭理儿子,上了自己的八抬绿呢大轿去上朝。
钱谦益的家住在西门外的莫愁湖边,这个点出来城门还没开呢,但是老钱是谁,守门的城门官远远的看到钱府的灯笼赶快打开城门。
明代官员出行规矩极多,官轿前的差役们,抗两块“回避”、“肃静”牌子,边走边在前面吆喝,鸣锣开道,鸣锣的次数代表了官职的高低。县官出行,鸣锣七下,谓之“打七棒锣”;道府官员出行,鸣锣九下;提督、巡抚出行,鸣锣十一下;钱谦益这样的阁老出行,则要打十三棒锣。
鸣锣丝毫不差,不能乱敲。因而民众听到几声鸣锣,就知道今日出行的是几品官员。听到鸣锣声,沿途民众都会自觉退让或下跪迎接。退让不及冲撞了仪仗,就是藐视朝廷,轻则打板,重则砍头。即使官员之间,也不例外。官小的乘轿出行,路上遇到官职高的,都要停下来避到路边,他本人还要迎着上级的大轿挺身长跪,待大官的轿马过去后,方可重新上道。这叫“避轿制度”。而本朝皇帝朱宏三为了收买官员的人心,规定就是藩王看到阁老的轿子也要避轿。
钱谦益住在城外,要经过大半个南京城,再加上今天是大起,自然能碰到许多官员。钱谦益看到那些官员一个个规规矩矩的出了轿子给自己行礼,心中虚荣感爆棚,心想这才是人生。
钱谦益来到午门前这里已经聚集很多人了,钱谦益下轿来到自己的位置,和佟养甲付文龙等几个同僚寒暄着。
钱谦益看了看周围马明远并没有来,向佟养甲问道:“马阁老怎么还没到”
佟养甲哼了一声,说道:“人家现在是首辅,自然要最后到”
佟养甲话音刚落,就看远处马府的官轿到了,身材高大的马明远下了轿,满面红光的和周围的同僚寒暄着。
明代上朝时间为卯时,即天刚刚破晓之时。这时午门大开,百官入朝由午门进入。午门有五道门,去过午门的朋友应该知道午门号称前三后五,从前面看似乎只有三道门,实际上还有两道不易被人发现的左,右掖门。其中中间的那道门为御道,只有皇帝能从此出入,御道两边的左,右两阙供当值的将军,校尉等保卫依仗人员进出。文武两班官员分别由左,右掖门进入。午门上的楼名“五凤”设立钟鼓,由宦官掌管。早朝规定,楼上敲第三通鼓。开二门,官军旗校先进入摆列还依仗。待鸣钟之后,列好队伍的文武官员由左,右掖门进入。
文武官员进入午门之后,先要在金水桥南按照品级站好队伍,等待鸣鞭,按次序过桥,来到奉天门丹陛之前,此时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两队相对而立,站在御道两旁。等待皇帝到来。今天因为奉天殿还没修好,皇帝的座位只能设在奉天门廊内正中,称之为金台。待乐起,皇帝御门安坐,此时再鸣鞭,鸿胪寺唱“入班”左右两班走进御道,行一拜三叩头礼节。之后便进入奏事环节。
朱宏三知道今天要大起,所以昨晚上睡得很早,现在精神头很不错,再加上现在春寒料峭,想困也困不了。朱宏三身边站着太子朱海,这种大起作为国家储君自然要站在皇帝身边。
朱宏三来到御座上做好,看了看台阶下的几百个文武官员。大起规定只要在京师的七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以前在北京最多时有将近两千人参加,那真是浩浩荡荡。不过现在朱宏三刚占领南京,手下并没有那么多官员,所以今天到场的只有三百多人。
其实这种规模宏大的早朝只是个形式,这种好几百上千人的会议能商量出什么国策来。主要政策在前几日皇帝都已经和内阁商讨完毕,今天只是走个过场。
不过正因为是形式,才要装模作样。朱宏三说了声“叫”代表朝会开始,下面自然有嗓音洪亮的小太监的将皇帝的意思传达下去。而大臣要有意见,先要咳嗽一声,然后出班说出来,由小太监一个个传给皇帝听。
朱宏三也对这种缓慢的办事效率深恶痛疾,但是没办法,这些都是朱元璋所定,不遵守就是不孝。
朱宏三恨不得这种形式一步完事,可是这时偏偏有人出来有本上奏。
站出来的正是内阁次辅佟养甲。
佟养甲出班奏道:“皇帝陛下,既然和满清准备和谈,臣主管军事,臣保举一人出任和谈正使”
佟养甲是出了名的主战派,今天站出来保举和谈人选实在让人跌掉眼镜。
马明远没想到佟养甲能先站出来,他本来要保举自己人的,这种功劳那能让佟养甲捞去。
马明远也不客道,出班说道:“陛下,臣保举礼部郎中蒋文运出任和谈正使”
蒋文运身为礼部官员,再加上是崇祯十年进士,和马明远是同年,保举他正是合情合理。并且马明远早已经和皇帝商量好了,已经内定这个蒋文运为兼任礼部侍郎、和谈正使,哪想到跳出来个佟养甲打乱了自己的计划。
朱宏三想了想不如听听佟养甲说些什么。
“佟先生,你保举的是何人”
“回陛下,臣保举福建布政使佟图昌”
马明远一听佟养甲保举自己侄子,好悬没气死,讥讽道:“佟大人,你还真是举贤不避亲啊你怎么不毛遂自荐保举自己呢”
佟养甲笑道:“陛下,元辅,佟图昌是臣的侄子不假,但是他在福建策反李成栋立有奇功,我相信他一定能圆满的完成皇帝陛下交办的任务”:
第五百九十一章 人选
神武二年的第一次早朝正在举行,不过地点因为奉天殿的焚毁,改在了奉天门这里。;奉天门的门廊距离奉天殿广场足有五十多米,隔着二十七级台阶,高高在上的朱宏三实在听不清下面马明远和佟养甲在争论什么。本来这种大朝会由小太监传话,借以保持皇帝的神秘性,可是朱宏三偏偏是个急性子,那能等着了小太监往来传话的一问一答。
朱宏三挠了挠头,说道:“这样吧,这件事等午朝时再说,相关人等退朝后都去文华殿”
小太监将朱宏三的意思传到后,马明远和佟养甲躬身退回本班。
今天除了这件事外,朱宏三本来想定一下内阁空着的两个职位问题,这可是大事。
朱宏三说道:“各位爱卿,现在内阁缺少两个职位,大家商议一下拿出个人选”陈子壮倒霉获罪缺了一个职位,还一个就是刘大霖在年后以年老体衰为由,辞官回了广东。不过这都是托词,大家都知道刘大霖看到陈子壮的下场,知道马明远下一步就要清理广东派,所以提前一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马明远作为首辅当然有发言权,听皇帝这么说后站出来说道:“回陛下,臣推荐财政部尚书王云昌和翰林学士朱大典入阁”
王云昌是马明远的人,马明远推荐他合乎情理,但是朱大典没想到马明远竟然能推荐自己,这个人情可是大了。要知道马明远作为首辅,在人选问题上很有发言权的。
朱大典出生于万历九年,到今年已经六十七了。明代官员规定七十退休,朱大典这样的人差不多应该回家养老了。但是浙党实在无人,浙党年轻干部有很多,能和朝廷上这些大佬相抗衡还没几个,所以朱大典没办法只好在好友的相劝下出来做官。
朱大典今天听到马明远推荐自己入阁,实在是意外之喜,没想到自己六十七还能过一次阁老的瘾。朱大典虽然都活明白了,但是入阁的诱惑太大,听马明远说完他赶紧竖起耳朵听皇帝怎么安排。
佟养甲在边上听马明远推荐朱大典,心中大骂马明远滑头,这完全是看在浙党势大,打着收买人心的目的。不过佟养甲并没有想反对马明远,收买浙党是皇帝定下的既定方针,佟养甲也没想要和皇帝对着干,所以佟养甲也没反对朱大典入阁,但是另一个人人选就不好说了。
佟养甲出班说道:“陛下,臣以为王云昌还不能入阁,臣推荐后勤部尚书龚大成”
马明远看到佟养甲不要脸推荐自己的老丈人,讥讽道:“佟大人,刚推荐完侄子又推荐岳父,你儿子是不是也要弄一个官职当当”佟养甲的儿子是后宫二位董妃的同母异父的兄弟,今年刚满十岁,不过就这样也挂了一个锦衣卫百户的虚衔。
佟养甲哈哈一笑说道:“犬子现在还小,将来成年后自然要为陛下效力”
“哼,佟养甲你说王大人不配入阁,难道龚大成一个举人出身就配了吗”马明远不想和佟养甲扯别的,直接说道了点子上,你龚大成只是个举人,还想入阁
“马大人,英雄不问出身,龚大人可是从蒲圻县就跟随陛下,这十多年来劳苦功高,敢问一下王大人从何时跟随陛下的”佟养甲说出这句话完全就是摆资历,当年朱宏三刚逃出武昌,在蒲圻为了救钱礼德阴差阳错的将县令龚大成一家抓了来,龚大成也就成了第五位跟随朱宏三的文人官员,这个资历可是不得了,看看前面的那四位,两个阁老两个总督,只有龚大成现在还是个尚书。
“佟大人,资历再高是个废物有什么用王大人跟随本官在广东推行银行新政,还有设立各地的税务司,这个功劳还不够入阁吗”
朱宏三坐在上面听着下面这两人嘴枪舌剑,但是经由小太监传话听得没了那份气势。
“好了,二位先生不要争了,反正今天是大朝会,廷推吧”
明朝规定,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後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这大概算是最古老的民主选举政策吧参与廷推之人员,计有六部尚书、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掌道御史等官员。
皇帝命令下来,有小太监准备一个瓷瓶,然后发给有资格的大臣一张黄色纸条,上面可以书写名字,然后投入瓷瓶。
在现场中有资格廷推的一共三十六人,不过马党和浙党占了大多数,佟养甲那面只有六个名额,龚大成这次看着希望渺茫。
事实也正是如此,结果出来后正是朱大典和王云昌二人入选。朱大典听到结果后老心脏砰砰跳,没想到到老还能过一把入阁的瘾。王云昌也差不多,他早就知道今天十有能入阁,但是真听到这个消息心中还是很激动的,从今以后终于穿上蟒袍了,在皇帝面前也有了座位。
廷推很费时间,朱宏三看了看天时已经上午九点多了。现在还在正月,虽然地处南京,但是还是很冷的。朱宏三对李承恩挥了挥手,李承恩站出来说道:“退朝”皇帝的命令下来,广场上的官员如同潮水一般退去,当然并不是放假回家,他们还要接着上班处理政务。
朱宏三带着太子朱海回到文华殿,先烤了烤火暖暖身子。过了一会儿李承恩进屋说道:“皇爷,小爷,几位阁老都来了”
朱宏三点点头,还要商量北上和谈的人选问题。其实朱宏三和马明远都已经沟通过,已经定下人选,哪知道佟养甲还有别的人选,而朱宏三也想听听佟养甲怎么想的,毕竟前半个月他还是反对最激烈的一个。
朱宏三带着太子来到前殿,几位内阁总理大臣赶紧起身行礼。朱宏三看了看新入阁的朱大典和王云昌,说道:“朱爱卿和王爱卿要多多配合首辅工作”二人听皇帝这么说赶紧站起来表决心,表示一定不负皇帝隆恩,为大明朝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云云。
朱宏三知道这帮臭老九说得好听,也没放心上,接着说道:“朱爱卿以前当过巡抚,还当过漕运总督,就管着工部吧,付爱卿管吏部吧,王爱卿出身财政部,这户部的差事交给你了”
付文龙听让自己管吏部,心中大喜,这倒不是说工部不重要,现在国家百废待兴,到处都要大兴土木,工部也是个有油水的部门,但是在重要那能和管干部任免的吏部相比。朱大典倒无所谓,他也知道自己初来乍到,能入阁就烧高香了,至于管什么都可以。
看着几位内阁阁老见面完毕,朱宏三接着说道:“今天让大家来是议一下和谈的人选问题,佟爱卿,你为何又改变主意了”
听皇帝问自己佟养甲赶紧站起来说道:“陛下,臣一直不主张和谈,但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臣是陛下的臣子,陛下定下了大方向臣就要执行”佟养甲这顿马屁拍的朱宏三十分高兴,朱宏三就喜欢这样的干部,有意见可以提,有的商量,但是大方向定下来后就要无条件执行。
佟养甲跟随朱宏三十几年,自然知道这位皇帝的脾气秉性。看到皇帝高兴,佟养甲接着说道:“臣推荐佟图昌,并没有私心,佟图昌此人精明狡猾,福建一事就是在他斡旋下才成功的。而这次北京和谈,艰险程度不次于福建,所以臣才推荐有经验的佟图昌出任和谈正使”
佟养甲这席话真说道朱宏三心中去了,现在自己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和满清和谈一定要成功。正因为重要这个人选问题就成了重中之重,没有能力不行,没有胆色不行,没有手段更不行。马明远提出的那个蒋文运只是当过知县,能力胆色都有,但是手段照比佟图昌可是差了许多。
而佟图昌和佟养甲叔侄漂流江湖十几年,练就了一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这个正使还真是挺适合佟图昌。
但是让朱宏三不放心的是佟养甲,朱宏三可是知道这个佟养甲奸滑的很,他倒不是害怕佟图昌趁机投敌,而是害怕佟养甲有什么手段将和谈一事搅黄。如果和谈不成功,朱宏三就要独立面对上百万清军的进攻,这可是朱宏三不愿面对的。
其实现在朱宏三的总体实力和满清差不多,朱宏三占据的是最富庶的江南,而满清凭借的是人口和地域面积,所以单独对上满清朱宏三还是不惧的。但是不要忘了朱宏三身边还有一个桂王朱由榔,朱宏三害怕的是朱由榔借着自己和满清死拼之际占自己的便宜,如果满清和朱由榔联起手来对付自己那可是大事不好。
想了半天朱宏三也拿不定主意,不如两个人都见见,看看他们怎么说。
“这样吧,和谈人选之事先等一等,宣福建布政使佟图昌进京述职,朕听听他怎么说”:
第五百九十二章 噩耗连连
就在朱宏三占领南京大事庆祝之际,北方的多尔衮却迎来了他的政治危机。
多尔衮在顺治四年九月份在多铎出征后,多尔衮亲自带着满汉军队二十多万出征山西的姜瓖。
姜瓖本来是前明的总兵,多尔衮原本以为按照前明军队的战斗力,自己这次不管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