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姜阁老的面子不放在眼里,看来也不把太子放在眼里了”
张家玉这下上纲上线,已经对王得仁动了杀机。太子是储君,是国本,对太子不敬放在那个朝代都是砍脑袋的大罪。
金声桓听张家玉这么说再也不敢为王得仁申辩,他和王得仁是兄弟,但是王得仁不是他儿子,刚才为他说那句话已经得罪张家玉,现在可犯不上再得罪下去。
姜曰广不知道张家玉为何上来就对金声桓、王得仁开炮,他搞不清这是皇帝的意思还是张家玉个人的意思,不过金声桓平时对姜曰广很是尊敬,三节六供那次也没少了,现在不救他不太好意思。
“张大人,九江郡王不知道太子到来,所以没来请安也是情理之中,等回城我会和他说的,让他去太子府上请罪”姜曰广说完看了看金声桓,心想还是让他先走吧,张家玉不知道想干什么,现在南昌之围刚解,别再生出祸端。
“太子殿下,现在城外兵荒马乱,城里也被烧成一片白地,只有南昌郡王府邸还算完好,这几日就请太子殿下屈驾于南昌郡王府可好”姜曰广想到金声桓儿子金道明和太子是亲戚,正好让金声桓护送太子进城,省的他在这着了张家玉的道。
朱海倒没什么,正好可以进城去看看那个没见过面的表姐马如云。
“老师,各位先生,既然如此本宫就和王叔进城了”朱海说完跟随金声桓出去,接了向蓉儿进城。
姜曰广等朱海出去,对坐在最下首的张家玉问道:“张元子,你今天这是干什么是不是想要把金声桓和王得仁再次逼反”
张家玉别看对金声桓气势汹汹,对上姜曰广他可不敢有半点不敬。
“姜阁老,余大人、刘大人,我这都是为了大明江山啊几位大人想想,如果放任金王二人在如此跋扈下去,是不是又是一个江北四镇到关键时候反水可就悔之晚矣啊”:
第四百四十七章 替罪羊
刚才张家玉没进屋的时候屋中三人就在讨论这个问题,现在听张家玉提起,巡抚刘思赉说道:“老师,张大人说的极对啊,这帮丘八不读书不知忠君爱国,不敲打他们将来怕有反复啊”
余应桂以前带兵打过仗,知道这些当兵的丘八毫无礼义廉耻,可是像张家玉这样毫无理由的打压也不太赞同。
“两位大人说的我也同意,可是现在正是用人之时,如果打压狠了难免金王二人生出二心啊”
余应桂说的也正是中国古代的千古难题,军阀割据问题。中国从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家就成了知识分子的信仰,而接受儒家教育后的知识分子也以大一统、忠君思想为己任,这种思想也客观上保证了皇权持续性,所以汉武帝后的皇帝为了切身的利益都在全力推行儒家教育。儒家终于在隋朝达到了高峰,儒家思想彻底成为国家选拔官员的国家准则,也为中国没有像欧洲那样成为几百个分裂的小国家做出了贡献。
可是经过科举选拔上来的官员有千般好处,就有一样不行,军事能力不足,而一个国家为了长治久安没有武力作保证是不可想象的。唐代用的是节度使制度,就是在全国一些关键部位设立节度使,在辖区内军事人事财政一把抓。这样固然战斗力强了,如果中原王朝衰落了各个节度使立刻成了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唐代的安史之乱和唐后期的军阀割据就是如此。
到了宋代吸取唐代的教训,把精锐的军队全都集中到首都,形成强干虚支的情形,这个当然好了,武将手中都没有可用的兵,可是这样下来边关无一宁日,宋代除了宋太祖以外,就没有那个皇帝打过几个漂亮仗。
接着到了明代,朱元璋吸取唐代和宋代,弄出来一个卫所制度。可是老朱只是个农民,他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政治制度。卫所制度在明朝中期就已经不和适宜,没办法只有在弄出一个募兵制,可是这样又回到了唐代的老路,将领手中有权,时间久了难免不生出二心。不过大明的士大夫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就是不让军人读书。在这帮臭老九眼中,不读书就不会威胁到他们,你再能打没有我们发的红头文件也屁用不是,再加上明代后期确实出现几个具有帅才的文人,比如孙承宗、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人,所以这一套还算能用的下去。
可是到了南明朝事情完全变了,江北四镇竟然能带兵威胁知识分子,还能左右皇帝的废立,这可是让牛逼了好几百年的知识分子感到深深的恐惧。
所以今天张家玉说出害怕江北四镇之祸重演的话,屋中其他三人都深以为然。
张家玉看到三人都听进去了,赶紧接着说道:“三位大人,南昌被金王二人焚毁,大半个城被烧成白地,几十万人流离失所,这件事皇帝可是震怒,现在没有派下锦衣卫查办,正是害怕耽误北伐大事可是南昌之事将来必定会有个说法,虽然南昌大火和三位大人半点关系没有,可是三位大人身为金王二人的上级,这连带责任还是有的,怕是阁老也脱不了关系”
张家玉的话如同魔鬼的低语一样蛊惑者三人,是啊,虽然大火是那两个王八蛋点的,可是自己也逃不了关系。想到这刚升为江西巡抚的刘思赉说道:“张大人,你有什么好计策吗”
“嘿嘿,其实皇帝陛下也知道当时南昌事态紧急,可是烧死了十几万人这种大事必定需要一个人背黑锅,三位大人自然不可能了,南昌郡王是马阁老的亲戚,自然也不能动,算来算去也只有王得仁无根无势,并且王得仁出身反贼,屠城这种事干的多了,这件事不如让他来背如何”
姜曰广三人也不是什么吃斋念佛的老太太,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当然爱干,牺牲王得仁一个,幸福大家一群人,这种买卖太合算了。
姜曰广看看余应桂、刘思赉二人没说话就知道他们也同意了。姜曰广站了起来说道:“张大人,城里的事情还有许多,我们责任重大,就不在你这久留了,明天请张大人安排好新军之后入城一趟,我等要商量一下下一步怎么办”
姜曰广说完起身带着余刘二人出门回城了。张家玉送完回来后心中暗笑:事情成了。这三人回府后必定给皇帝上表,将屎盆子都扣在王得仁头上,到时候王得仁人头落地,江西这边就剩金声桓一人孤掌难鸣,皇帝陛下终于不用担心军阀尾大不掉了。
就在张家玉四人商量用谁背黑锅的同时,南昌郡王金声桓还不知道自己差一点儿就成了替罪羊,这时正在和朱海愉快的交谈着。
金声桓作为一个老狐狸,几句话就知道朱海是一个温厚之人,比他那坏的流脓父亲强的太多,金声桓也十分喜欢这个阳光大侄子朱海。
“太子殿下也算是我等行伍之人,殿下感觉当兵怎么样”
“以前我深居宫中,真的不知道当兵原来如此艰难,我们一个班的战友就剩我们两个,其他全都死在满清鞑子的箭雨之下”
金声桓没想到朱宏三这么狠决,为了锻炼儿子竟然让他直接到第一线参军,这要是有个闪失怎么办金声桓不知道朱海被弄到前线也是阴差阳错,朱宏三就是再不是人也不能让自己的亲儿子去送死。
“殿下,刚才在屋中你们都聊什么了我没在屋里不知道”
朱海笑了笑说道:“没聊什么,姜先生以为我是私自跑出来的,正在屋中对我说教”朱海虽然仁厚,但也不是傻子,刚才在屋中那几个臭老九明摆着要算计金声桓和王得仁,作为张家玉好学生的朱海那能和一个刚见一面的王叔说这些。
金声桓看朱海没说啥,自己也不好深问,只有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一会儿的功夫就来到南昌北门的永和门,这地方是主战场,虽然没有德胜门那边尸横遍野但是也差不多。永和门外面尸体堆成的山也快要触及城头了,看样子广东新军再晚来半日,永和门这边也要危险。
朱海第一步经过的是清军围城大营,现在清军已经退去,里面已经没有人,但是被抓来的壮丁炮灰还有一些,他们的家园被烧,亲人被杀,现在战事结束完全不知道该去哪,只有盲目的在清军大营中游荡。如果碰到有穿清军服色的伤兵这些人就上去厮打,朱海就亲眼看到一个蒙古伤兵被一个老太太生生咬掉耳朵。
这些炮灰因为粮食都被清军抢去,身上根本没有吃的,只能在废弃的营房中寻找,看到什么吃什么。
向蓉儿跟在朱海身后,看到这些人可怜,同时想起了自己和爹爹向老三流亡的惨状,伸手从背包中拿出半袋油茶,这是新军必备的行军干粮,这一袋可以供一个人食用三天。向蓉儿刚才在屋中饿了,吃了一点还剩半袋,现在正好丢给这些人。
向蓉儿丢出这半袋吃的原本是好意,可是那个可怜的女人刚捡起来,就被身边的一个身强力壮的男人抢去,然后解开袋子大嚼。其他周围很多人没有吃的,看到向蓉儿有粮食,纷纷投来不满好意的目光。
金声桓看到这些饥民慢慢的靠上来就知道要糟,自己出来只带了五百亲兵,现在清军大营中还有十几万饥民,这要都冲上来自己老命不保。
金声桓赶紧命令自己的亲兵队长金二加快行军,甩开饥民。
这些大营中的饥民已经饿了好多天,哪里有力气追赶奔马,很快就被甩开。
金声桓不知道向蓉儿和朱海什么关系,也不敢责骂,只好回过头来耐心的说道:“这位小友,在饥民中千万不要给食物,弄不好咱们都要丢了性命”
“可是他们没吃饭,官府也不管管吗”
金声桓听向蓉儿问的天真,苦笑着说道:“南昌城里也缺少粮食,更别说这些被抓来当炮灰的农民了,清军抓他们本来就是让他们死的,那还能为他们准备粮食”
向蓉儿吓得小嘴一张,问道:“这些人都要被杀死吗这。。。这足足有十几万人,怎能杀的光啊”
“这位小姐你不知道,清军为了攻城,在德胜门那边用尸体聚成山型,然后在上面骑马攻城,如果不是你们来救援的及时,南昌已经破了”
向蓉儿穿的广东新军军装,但是她那里能瞒过金声桓这种老色鬼,向蓉儿被金声桓说破后脸一红,刚要问尸山是什么样。这个时候马队已经冲过清军大营,永和门外那个足有十米高的大尸体堆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朱海和向蓉儿参加过上午的决战,他们以为被新军的火炮打死就算最惨的了,没想到今天才知道,原来世间还有如此残忍之事。:
第四百四十八章 吃醋
只见永和门外一座十几米高的尸体堆,上面已经被土包铺平,看样子可以行马了。
朱海以为碰到清军伤兵,赶紧骑马过去,一看小河沟里哪里还有什么水,都是鲜血在流淌,鲜血中泡着一节节的肠子。
向蓉儿本来就刚受伤,现在被这么一吓更是昏迷过去。朱海叹了口气,抱着向蓉儿二人共骑一马,进入永和门。
现在永和门已经打开,城里的地方官雇了一批人出来收拾城外的尸体,虽然九月份天气不热,可是十几万人不掩埋也是要闹瘟疫的。这些人用牛车一车车将尸体拉走,或焚烧或掩埋。
经过永和门进入南昌城,虽然城里也被王得仁放火烧成一片白地,但是也比城外顺眼的多,最起码城中的居民不会用通红的眼睛看着你。
朱海看到城里一片白地,还以为是清军攻城时放火烧的,向金声桓问道:“清军攻势这么猛烈,城里也被烧成一片白地城里死了很多人吧”
金声桓也不敢说这是王得仁为了消灭驻防八旗放的一把火,只有点点头算是默认朱海说的。
金声桓的住处就在永和门里,靠近江西贡院附近,因为背靠东湖,南昌大火倒没受什么损失。
来到府前家丁看到老爷回来松了口气,大家都知道南昌城破后都难逃一死,现在没事了自然十分开心。
金声桓不管家丁的请安,叫过来一个人,让他进去通知,所有家人都出来到大门口迎接太子。
那个家丁还不知道怎么回事,问道:“老爷,太子那个太子”
金声桓低声骂道:“你个混蛋东西,还能以后那个太子,自然是神武皇帝的太子,快去让少爷和少夫人,还有几个孩子都出来迎接”金声桓还没有大老婆,其他几个小妾不过是他的泄欲工具,根本没有出来见人的资格。
金道明本来都准备好了,就等到城破杀了父亲的小妾,然后带上自己的老婆孩子逃跑,可是没想到最后一刻援军来了,不用死了当然心情不错,现在正在后院和两个儿子嘻戏。这时候门口的家丁跑了进来,叫道:“少爷,老爷回来了,让少爷你带着少夫人和两个小少爷出去迎接什么太子”
金道明一愣,太子那个太子
屋中的马如云一听从屋中出来,说道:“可能是我表弟朱海到了,相公快和我出去看看”
按照大明礼仪,迎接储君要穿上正式衣服或者官服才能出去,可是现在整个南明都是草台班子,那有什么衣服,夫妻二人只有整理一下衣服出去迎接。
朱海在门口坐在马上,看到府门大开,里面出来一大群人,为首的那个中年男子和金声桓长得十分相像,应该是金声桓的世子金道明,边上一个年轻女子长得身高马大,身高足有一米七。朱海揉揉眼睛,这个女子长得好像自己母亲马小芳。
看到这个像马小芳的女子,朱海不禁叫了声“娘”
这个女子正是马小芳嫡亲侄女马如云,马如云和马小芳相差五岁,但是相貌和马小芳有七八分相像,也难怪朱海认错。
马如云听朱海叫自己,笑道:“表弟,我不是姑姑,我是你表姐如云”
朱海再一细看,真不是自己的老娘马小芳,虽然马如云和马小芳十分像,但是还有所不同的。
金声桓看到自己的家人都出来,赶紧领着家人跪地磕头,叫道:“臣南昌郡王金声桓,带领全家拜见太子殿下,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朱海赶紧上前扶起金声桓和自己表姐马如云,说道:“王叔快快请起,表姐请起,都是自家人,不用多礼”
马如云嫁给金道明快十年了,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娘家人。现在看到人高马大的朱海,音容相貌和自己的父亲马济远差不多,马如云不禁眼睛湿润了。
马如云擦了擦眼睛,赶紧把躲在自己身后的儿子拽了出来。
“你躲什么,快来见过太子舅舅”
在马如云的心中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让自己的儿子和未来的皇帝保持一个好关系尤其重要,毕竟自己也会死的,现在让儿子在太子面前混个脸熟将来什么事都好说。
金道明的大儿子今年五岁,躲在母亲的后面偷眼看着这个年轻的舅舅。
朱海一看这个小孩长得十分可爱,问道:“这是表姐的大公子吧,很是可爱”
马如云赶紧从后面保姆怀中抱过来二儿子,说道:“大的是老大,叫大宝,这个是小的,叫二宝,大名还没取,要等到他们的外公看到,让外公给取”
在马如云心中自己家那是一等一的,自己的父亲和二叔那是一等一的大文人,自己夫家上三代就没有个读书的人,能起什么好名字,还是等到自己父亲来吧。
金道明以前做不了夫人的主,现在归顺朱宏三,马家更是权势滔天,更不敢逆了夫人的心意,所以金大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