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锦绣 >

第134章

明末锦绣-第134章

小说: 明末锦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江阴城外的清军大营,满清征南大将军博洛正在观看火光四起的江阴城。

    “终于攻下这座城了,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县城就耽误我大军两个多月的时间。”

    这时候从北门来了一匹快马,来到博洛面前,马上骑士没等马停就跳下马来,看到博洛上前跪到。

    “大将军,北门明军大船又回来了,汉军旗的红衣大炮全部被炸毁,恭顺王孔有德阵亡。”

    “什么这么重要的消息你们这帮狗奴才为何不早报”

    那个传令兵低头说道:“还有。。还有。。。”

    “还有什么快说,耽误我的事我扒了你的皮”

    “贝勒尼堪也一起阵亡”

    博洛听到这个消息目瞪口呆,这是从入关以来第一次有满清皇族战死。这可让博洛怎么向豫亲王多铎交代。

    博洛足足愣了十多分钟,边上的护军统领杜尔德怕博洛气出癔症,在边上轻轻的叫道:“大将军大将军”

    这个时候博洛缓过神来,问道:“那伙明军呢”

    “他们已经上船去了,看样子是奔下游去了”

    无气可出的博洛咬牙说道:“传令下去,江阴周围二十里全部屠灭,给贝勒尼堪报仇”

    这边不管博洛气急败坏,颜青山这时已经离开江阴二十里。现在已经看不到火光冲天的江阴城。钱勇这些人奋战了一天一夜,一个个人困马乏,现在正在甲板上酣睡。

    颜青山知道他们这是累得,让人不要打扰他们,同时注意不要发出响动。

    船队在半路上救出那艘搁浅的军舰,五艘船向长江口的崇明岛而去。

    现在崇明岛成为一个大难民营,从江阴来的三万多人,还有嘉定的五万多人,聚集在崇明县城外。

    崇明知县陆光这几日可是忙得脚打后脑勺,整个崇明全县才不到两万人,这几日就涌进了将近十万人,并且那些大海船还在每日不停的往岛上运人。现在岛上已经人满为患,其他的倒好说,就是这粮食缺口甚大。陆光求爷爷告奶奶的苦求当地大户,才筹够这八万多人的三日的粮食,如果三日后在没有粮食运来,到时候出什么事真不好说了。

    陆光看到颜青山的五艘大船靠岸,赶紧上船找到颜青山,让他解决粮食问题。

    谁知道颜青山双手一翻,不管。

    看到颜青山的样子陆光好悬没气死,当时都是这家伙花言巧语的哄骗自己,现在岛上这么多人这家伙却说不管了。陆光那能善罢甘休,上前抓住颜青山的袖子,非让他拿出个说法。

    颜青山现在也正在气头上,仗打的不顺利,本来自己就生气上火。现在这个臭老九还来烦自己,颜青山叫来几个水手把这个县令扔出去。

    被赶出船舱的陆光不禁心中气苦,早知道这样当时不如上吊好了,现在自己死也死不起,自己死了城外万百姓怎么办

    正在陆光在死与不死之间挣扎,边上的家人喊道:“老爷,你看,又来了十几艘大船”

    陆光听到抬眼观看,天边出现十几艘大船的船影,看样子不比面前的这五艘大船小。这个时候船上的颜青山也接到消息,出了船舱观看。

    颜青山哈哈大笑:“你这个吊颈县令,这不救星来了,这是楚王的船队。上边一定有粮食,你着什么急。”

    听到颜青山这么说,陆光放下心来。赶紧和颜青山赶到码头上迎接楚王船队。

    这些真是楚王朱宏三派来的增援船队,船上不止拉着粮食,还有五千陆军补充钱勇的损失。

    在钱勇赵国栋走后,朱宏三也有点后悔,三千五百人是有点少,对上清军不一定有把握。所以在接到颜青山的信使后,朱宏三在派出船队的同时,派出了第二批增援部队,这次是五千人,还有大量的武器装备一同北上。

    朱宏三还怕陆海军不能统一行动,派出了李植这位新任广东按察使北上负责统领全局。

    现在李植对朱宏三可以说实心塌地,朱宏三是有一些道德上的污点,但是作为一个君主实在没话说。监国的同时就给李植升官,从五品道台直接升到三品按察使,同时还将海军大权交给李植。

    这次给李植的职务是南直隶派遣军督师,要知道现在朱宏三手下领兵的文臣就两个,一个是李植,还有一个是南洋总督付文龙,这怎能不让李植感恩戴德。

    李植乘坐的是造船厂新造的大船,这次造船厂又生产出两艘八百吨的大军舰,全被朱宏三派到南直隶,弄得南洋的付文龙很是不高兴。

    李植等船靠岸后,下船看到颜青山和钱勇在码头迎接自己,边上还有一个不认识的七品官,应该是地方官。

    颜青山、钱勇二人上前拱手;“欢迎李按察使。”

    李植点点头,说道:“二位将军,我带来监国旨意”

    颜、钱二人纷纷收拾衣服躬身听令。

    命令很简单,命令李植担任南直隶派遣军督师,统领南直隶及浙江军民政务;钱勇为陆军统领;颜青山为汉军统领;接受李植全权领导。

    宣读命令后,李植笑道:“二位将军劳苦功高,以后我们就要一起工作了。”

    颜、钱二人连说不敢。

    “颜将军,我这次带来新造的一千六百料战船两艘,一千料海船四艘,现在请颜将军去接受。钱将军,监国殿下给你送来五千补充兵,请去接受吧”

    李植知道这二人一个是楚王的老丈人,一个是楚王的亲信,所以说话都很客气。

    颜青山不管哪个,有船就好,马上笑着去接受。钱勇没动地方,低头说道:“督师大人,钱勇在江阴损兵折将,请督师大人处罚”

    “钱将军,监国在我走以前和我说过,打仗就要死人,没有人不犯错误,只要犯了错误改好就可以了。还有本人对你们只有管辖权,实在没有任免权,钱将军的要求本人实在爱莫能助啊。”

    钱勇听到朱宏三原谅自己,冲南跪下,说道:“楚王千岁,四宝一定不辜负楚王重望”

    李植笑着扶起钱勇,说道:“钱将军快起来,还是去接受你的队伍吧,接下来咱们的工作还很多。”

    钱勇答应一声去接受自己的新兵。

    边上的陆光看到李植这位大人处理完事情,赶紧上前见礼。

    “大人,下官崇明县令陆光。”

    同是读书人,李植对陆光的神色明显和颜钱二人不同,李植也拱手道:“陆大人,本官广东按察使李植。”

    按察使是一省高官,比陆光这个下县县令高出了十二三级,陆光赶紧拱手道:“见过臬台大人”

    “陆大人,现在南京弘光蒙难,楚王在广东监国,你可否奉楚王号令”

    陆光那敢不答应,不说别的,如果不答应,就是城外那万难民就够自己喝一壶的。

    陆光赶紧拱手说道:“楚王顺应民心,在家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正是我等效忠的对象。”

    看到陆光投诚,李植赶紧扶陆光起来,笑道:“既然这样,我与陆大人就是同殿为臣了,不知道陆大人有什么事吗”

    陆光一听这么说,赶紧跪下说道:“李大人,那个颜青山根本就是骗子,他哄骗下官答应把难民运到岛上,下官找他去要粮食他却让人把下官扔了出来。现在全岛共有万难民,而粮食只够吃三天,三天后断粮就要发生大事啊,请李大人给下官做主。”

    李植听陆光在这诉苦,笑道:“陆大人不要着急,这次本官从广东带来了五万石粮食,够十万人吃半个月了,现在粮食就在长江中的大船上,请陆大人安排人手卸货吧”:



    第二百五十三章 人口迁移计划

    

崇明县令陆光听到粮食危机解决,很是高兴,自己终于不用上吊了。

    李植这次带来二十艘大海船,除了运来的援军和武器弹药,剩下的装的都是粮食和食盐。现在广东的粮食都是由越南输入,这次李植带来的五万石大米就是由越南上船直接运到崇明的。

    至于食盐也是永安州新建盐场的第一批产出。朱宏三到广东后就开始着手炼制水泥,这东西原理很简单,就是不知道配方。

    朱宏三以前在乡镇工作的时候到知道配方,但是到这个时代已经二十多年了,原本的记忆都已经模糊,只知道用石灰石、石膏,在加一些炉渣煅烧。朱宏三弄了几次不成功,也就没心情捣鼓,交给砖窑那帮工匠自己弄。

    没想到在今年三月的时候终于弄出来合格的水泥,朱宏三到场看了看,这帮工匠弄出来的东西你要说它是水泥也行,不过凝结后的强度还不如后世的水泥。朱宏三给工匠大量的奖励,命令大量生产这种赝品水泥。

    水泥的生产直接的后果就是食盐的大降价。在各个盐场用水泥扩大晒盐场后,产量直线上升,成本大量下降。现在广东精盐的价格每石不到十两银子,要知道就在福建,每石私盐还要二十两银子,如果是官盐的话还要贵上一倍。

    这次李植带来大量粮食的同时也拉上了大量的精盐,在南直隶这种白色的精盐基本和白银等价,有的地方可以直接当银子用。

    接下来的几天李植从广东带来的官员开始投入工作,这些人都有大量处理流民的经验。首先城外的难民被分为十个区,每个区一万人。每十人到十五人编成一个保甲,选出甲长负责。每个难民区之间用道路隔开,每一百人一个公共卫生间、一个浴室,杜绝疾病的流行。

    同时在难民中征调一千人青壮,组成护卫队,以维持难民区的治安。最后组织青壮以工代赈,在沿江建成大量炮台。毕竟崇明这地方地处长江入海口,就在满清的腹心,一定做好防御设施。

    李植也没闲着,他的到来带来了朱宏三最新的计划,那就是大量迁移人口到广东。现在广东工业发达,劳动力缺口严重。而现在南直隶兵荒马乱,这个时候不给满清放放血都对不起朱元璋。

    李植命令陆军改变以前那种据城死守的政策,变为游击战。利用自己一方水战的优势,寻找满清防守薄弱的地点上岸裹挟人口,做到一击而退,不和满清大队人马纠缠。海军负责在长江一线争取完全消灭满清的水上实力。

    在李植到后的第五天,第一批运往广东的难民开始起运,第一批一万人,分别乘坐二十艘海船南下。海上行程大概十天就可到达广东,到广东再有其他船只分别转运到琼州府、永安州、鸿基港等地。

    李植果然是个能吏,朱宏三没有看错他。在未来的一年里,李植有计划的向广东输送难民一百多万人。同时在南直隶和浙江一带大量杀伤清军,最后清政府没办法只有启用洪承畴。

    北京的多尔衮看到南方一片战乱,而豫亲王多铎忙于四处灭火,没办法于闰六月派洪承畴取代多铎,授予“招抚江南各省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

    洪承畴到任后采取两手准备,第一是在长江狭窄处设置横江铁链,阻止明军船队溯江而上,第二是沿长江和大海坚壁清野,二十里内不得居住。对待先前造反的百姓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策略,及一系列减轻百姓负担、刺激经济发展的措施。在洪承畴的有效措施下,南直隶和浙江的抵抗运动慢慢被镇压下去。再加上崇明岛实在地方狭小,李植请示朱宏三后将指挥部移到浙江舟山群岛的定海县,在这继续组织抗清。

    北方大量劳动人口涌入广东,为朱宏三带来充足的劳动力。这时朱宏三的工业已经发展到瓶颈,靠着人力和水力已经不能接着发展。广东一省才不到一千万人口,这还是这几年北方被流寇祸害,大量湖广、江西的流民涌入为广东带来大量劳动力。

    本来明代两广就不是经济发达地区,广东大发展是清末的事情了。这次北方一百万人口解决了朱宏三的大问题。朱宏三在琼州昌化县、越南的鸿基港分别设立两个工业基地。昌化主要负者炼钢、球墨铸铁的生产,而鸿基港主要是煤工业。这两个地方生产出半成品后再运到东莞进行深加工。

    这个时候广东的沿珠江经济带终于建成,以东莞开发区、广州新城区、顺德造船厂等区域为主,整个珠江经济带集中了整个广东三分之二的人口,全广东的九成的工业。可以说现在的广东在整体实力上已经超过欧洲列强。

    就在朱宏三对自己的发展成果沾沾自喜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马尼拉却发生一场惨案。

    现在菲律宾还是在西班牙的统治下,西班牙总督除了对当地进行政治统治、经济剥削和军事占领外,更重要的是进行了传播教化,目的是使菲律宾人在宗教方面信仰天主教,在教育上接受西班牙教育。结果除去信仰回教的毛洛族,菲律宾人大都该信了天主教。

    但有一个特殊的地方,菲律宾华人很难接受这种教化,他们大多信仰佛教,无法接受突然的信仰转变,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而且又习惯了以天朝自居,不易接受外来文化,更不用说是要放弃自己的文化,这通常是被看作“背叛”老祖宗的举动,是要遭天谴的。况且这些初期华人来到菲律宾只是为了谋生,并不打算久居,因此也就不会理会西班牙的这种教化。

    为了顺利推行教化,西班牙人推出法令,不允许华人与菲律宾人杂居,而且还以纳税优待和就业便利吸引华人。为了取得与菲民杂居权利以及方便谋生,一部分华人改信天主教。但这也只是少数,西班牙对华人的教化以失败告终。由此西班牙将在菲额华人视为眼中钉,为后来西班牙在菲进行排华运动埋下了引线。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土著菲人对华人存在着敌视情绪。华人看不起土著菲人,认为他们是未开化的、没文化的人,而菲人在西班牙的教化下也接受了西班牙对华人的仇视态度:



    第二百五十四章 南洋总督

    

首先,是民间经济利益冲突。,从西班牙统治吕宋开始,华人已经在马尼拉以及其它西班牙人居住的地区的贸易中占有很大地位,近乎垄断。十八世纪后期,土著菲人开始侵犯华人在马尼拉的经济地位。马尼拉以前被华人垄断的行业开始出现菲律宾人,双方的竞争尤为激烈。由于华人的竞争力量减弱,菲律宾人的经济力量迅速发展。

    其次,便是族群间经济地位的竞争。民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可以看成是零星的个体间的竞争,能够引起排华事件,如果竞争扩大到更大的族群范围,就成为华人族群和其他族群经济地位的竞争,会导致持续性的排华运动。

    在大明弘光元年五月十五,这个华人都要庆祝的节日。与华人积怨已久的土著人,在西班牙人的纵容下,冲入中国城大开杀戒。屠杀持续了两个月,当地华商、华工两万多人被杀,无数妇女被强奸,华人的资产被抢劫。

    在弘光元年八月,这个消息才传到南洋总督付文龙手中。付文龙接到消息大惊,赶紧坐上第一班客船回到东莞,面见监国楚王朱宏三。

    付文龙现在心情很激动,不为别的,正是吕宋传来的这个消息。

    付文龙现在是南洋总督,这是个新官职。朱宏三给他的关防上刻的是大明总督南洋、安南等处提督军务、粮饷、管理地方政务兼巡抚事,这个官职看着很是牛逼,可能除了洪承畴当年的六省督师以外就数付文龙管理的地盘大了。

    可是付文龙自己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这个南洋总督现在只是个空壳子。南洋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