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

第293章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第293章

小说: 大明:从洪武末年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禄看到顾明这幅模样,双眼也不由的有些泛红,他难过道:“我明白你的心情,咱俩在一个马勺里搅了十几年了,亮哥儿也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他出事了,我也难过,可咱不能冲动啊,冲动解决不了那些杂碎。”
  顾明嚎啕大哭中说道:“可那是亮儿啊,他从小那么乖,那么听话,读书练武,从不嫌夏热冬寒,怎么就…怎么就…”
  “我知道,我知道。”
  薛禄说着,侧了侧头把他将要夺眶而出的眼泪压了回去,说道:“我已经快马向陛下禀报了,你放心,陛下和国公他们肯定会给亮哥儿讨回公道的,一定会让鞑靼付出代价的,肯定会的。”
  ……
  城内顾明的府宅中,太子妃和朱玉英第一时间也前来看望,顾明的媳妇和朱玉英是比较熟悉的,在拜见过太子妃后,拉着朱玉英便哭诉了起来。
  朱玉英听的几度垂泪。
  她也是有儿子的,她无法想象若是有一天三月出了什么意外,她会不会一下子坚持不住。
  更何况顾亮这个孩子,她曾听甄武数次称赞过。
  好好的一个孩子,养大成人又培养的那般优秀,突然变成这样,任谁也接受不了。
  顾明媳妇一边抹着眼泪,还指了指一旁的儿媳妇道:“可怜我的亮儿,他媳妇刚刚查出身孕,他还不知道消息,就这么走了,这以后可让我们怎么熬啊。”
  朱玉英看向苏半落,她忍着伤感说道:“亮哥儿走了,你如今怀着亮哥儿唯一的骨肉,平日里切记多小心一些,可莫再让亮哥儿的骨肉出了意外。”
  苏半落眼圈红红的,用力的点了点头。
  之后,朱玉英和太子妃又是一阵宽慰。
  一直过了一个时辰,朱玉英和太子妃见顾明媳妇情绪稳定了一些后,才提出告辞。
  等到她们离去时,太子妃没让顾明媳妇起身送客,由苏半落陪着朱玉英两人出去。
  可当苏半落把朱玉英她们送走后,正当苏半落返回之际。
  大门不远处,一个不知道等了多久的江湖人,冲着她高喊道:“你…你若想逃,我可舍命助你。”
  苏半落一愣,她柔情的摸了摸肚子,随后脸色变寒走了过去:“听拙夫说起过,前段时间有江湖人向他挑战,是你?”
  江湖人点了点头。
  苏半落眼中闪过厉芒道:“若不是我此刻怀有身孕,不愿让腹中孩儿沾染戾气,我苏半落势必杀你。”
  江湖人神色一僵,大抵没有料到印象当中那个笑颜如花的女子,竟也有这般狠厉的一面,或者亦没有想到再次与苏半落说话,得到的却是必杀的话语。
  他神色暗澹了下去。
  随后苏半落干净利索的转身离去,嘴中话音再响:“我夫君顶天立地大好男儿,上可保家卫国,下可安民立世,岂是你等能够比拟的,可他却因我之故,还需应付你们这等自负侠义的愚昧小人,实在是可悲之事,若能回到过往,我苏半落宁肯毁了这张容颜以示天下,我与拙夫情深似海,来保他闲暇时的一丝宁静,又岂需你等来救?!”
  江湖人发懵的看着苏半落决绝的身影,在门房大少奶奶的称呼下,走进了高门宅院里。
  他突然嗤笑了一声。
  午后。
  他的身影出现在了军营外,他跪在营地大门外,意欲投军效力。
  ……
  鞑靼袭杀大明使团的消息,如同旋风一样吹到了京城。
  朱棣勃然大怒,如今大明海面平静,无海上来敌之忧,南方安南已纳入国土,东北奴儿干都司也越来越多的部落诚心归附。
  可以说,由东到西,自库页岛到西藏,长约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由北至南,自蒙古草原到交趾,长约一万零九百四十里,这么漫长的一个疆域线,除了北边的蒙古草原外,再无任何一个敢犯大明的势力。
  何为声威,四邦臣服!
  朱棣尚还没去寻鞑靼的麻烦,鞑靼却先来招惹他了。
  好!
  那他也不用再客气了。
  随即,朱棣召见了甄武,朱能,张玉,朱高煦等一众武将前来,他把消息告诉众人后,只冷冷的问了一句。
  “你们怎么看?”
  几人对视一眼。
  甄武向前一步,用一种无比坚决的声音,干净利索的吐出一个字:“战!”
  其实这点也无需再考虑,郑和西洋回来后,带回了海量的珍宝,这些珍宝可以从大明无数的富绅之家换取海量的粮草,足以应付一场浩大的战争,而不伤及国内丝毫。
  而且这些年朱棣虽说没有出兵北征,可他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无不是在为北征所做准备,平定安南以及郑和下西洋暂且不说,长期经营东北的奴儿干都司及西北的哈密卫,如今已见成效,完全从东西两翼对整个北方草原形成了钳制之势。
  东北的奴儿干都司不用多说,曾是甄武前去开拓的,从东面的濒临大海的库页岛到西面的斡难河,从北面的外兴安岭到南面的图门江,并与辽东都司接壤,无数部落归附设立卫所,如今已有四百之数。
  而西域等地自朱元章时期就一直在进行安抚招揽,先后与哈密,别里八失、吐鲁番、柳城等政权确立宗藩关系,等到朱棣登基后,延续朱元章的政策,精心经营下使几者关系更为亲密,尤其位于西域要道的哈密,先是封其首领为忠顺王,之后设立哈密卫,进而以点破面,先后在西域设立赤斤蒙古卫、罕东卫、罕东左卫,安定卫,曲先卫等军事机构,并派驻汉民进驻。
  就好似雄鸡展翅。
  而历史中强盛的汉唐已经告诉了大明,针对及限制北方游牧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东北,西北两个方向实现战略大包围。
  如今战略已经实现,草原此刻就像是大明怀抱中的一盘菜,朱棣只需要考虑怎么吃下它。
  只要吃下草原。
  朱棣便能达成汉武,唐宗之功业,若是再加上朱棣的经略西南,南下西洋,大明势必远迈汉唐。
  ……
  第二天朱棣在朝堂上,便以决然的姿态宣布亲率大军北征,此次预计出动大军五十万人马,涉及北方大部分卫所。
  等到朝会散了后,满朝文武都忙碌了起来。
  粮草,武器,重炮,火铳等等战略物资开始向着北平运输而去。
  而此番出征的将领,朱棣仿佛早就有了腹桉。
  中军主将赵国公甄武,副将安远伯柳升。
  左哨主将淇国公丘松,副将安平侯李远。
  右哨主将阳武侯薛禄,副将兴和伯顾明。
  左掖主将成国公朱能,副将清远侯王友。
  右掖主将成阳侯张武,副将宁阳侯陈懋。
  朱棣看着这个名单,心中突然有些澎湃,这一次他选的全是军中的中流砥柱,而且全都是三四十岁的善战之将。
  他此刻有着绝对的信心,这一战彻底打瘫草原上所有的势力。
  等到那个时候,他们就可以一股脑的把草原各部大火乱炖,一直炖的稀烂,炖到草原再无侵犯北境之能。
  时间过得很快。
  在忙碌的战前准备下,一转眼就到了来年二月份。
  ……
  这一日,朱棣自南京重新回到了北平城,也再次回到了他无比熟悉的燕王府,他慢步走在府中,看着种种物是人非的景色和院落,饶是他坚毅无比,可心中依旧突然难过的想哭。
  他本以为已经澹忘了徐妙云的离去,可此刻走在王府的走廊中,思念却汹涌的袭来,让他不由得一阵的恍忽。
  仿佛徐妙云依旧在某个院落嬉笑。
  亦或者又在寝殿训斥着儿女。
  她会等到他过去后,轻轻的迎上来,温柔的笑道:“王爷回来了。”
  也会开心亦或者嗔怨的和他诉说着各种家长里短。
  可这样的日子,终究一去不复返了。
  朱棣避开众人的目光,轻轻的擦拭了一下泪水,随后掉头又从王府出来,带着朱高煦,朱高燧和甄武向着昌平而去。
  一直到一座山的山脚下。
  朱棣深呼吸着寒冷的空气,凝视着这座山川,良久他开口道:“这座山叫做土黄山,我嫌名字难听,改成了天寿山。”
  甄武一愣,朱高煦二人则都不解其意。
  朱棣嘴角弯出一个笑意,仿佛在看着徐妙云一样:“工部寻了好多的地方,我最终还是选定了这里,我要在这里建造一座皇陵,把她安置在此,她曾经说过,这边的风景独好,想必若是晓得可以长眠与此,定然是无比开心的。”
  朱高煦二人顿时明白了过来,原来朱棣是在思念徐妙云。
  而甄武此刻正抬头仔细的看着天寿山。
  他不由得暗自摇头,怪不得他刚开始看不出来什么,此地与后世明十三陵简直是天差地别,导致他哪怕曾去过明十三陵,也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这时候朱棣幽幽的声音再次响起,语气柔弱的仿佛当年朱棣得知朱允炆要针对他时一样,他问道:“当初建文意欲削我爵位时,我曾问过皇后,我若被贬为了庶人,被迁云南等地,她会不会后悔嫁给我这么一个喜欢争强好胜的皇子,你们猜皇后怎么答我的?”
  甄武装傻没听到,这话他可不敢接。
  朱高煦挠了挠头,正寻思怎么回话,朱棣的声音便又响了起来。
  “她道,便是贬到了尘埃里,她也不会有一丁点悔意,后来靖难时,每逢战事受挫,我想到她都在北平看着我,我心中便升起了无数的信念,可如今我将再次出征,却再不见她为我备衣等候。”
  说完,朱棣长长的叹了口气,再次陷入了沉默。
  一直过了良久。
  等到山中的晚风吹拂而来。
  朱棣好像才把心中因为思念引起的伤感情绪消耗殆尽,当他回过身时,已经再次变回了那个雄才大略的永乐帝。
  这让甄武有些恍忽,还以为刚才朱棣的伤感和软弱,只是一个幻觉。
  “走吧。”
  朱棣催马前行:“等兵马齐备后,咱们爷几个,带着咱大明的雄师,踏平这片草原!”
  他的声音朗朗的响在天地中。
  好像可以经久回响几百年,让后人也不由得心向往之。
  ……


第410章 …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交锋
  众所周知,兵种之间是存在一定克制关系的。
  手持长枪盾牌,配备强弓强弩的步兵,克制以速度灵活著称的轻骑,而轻骑克制相对笨拙的重骑,重骑反过头来则又往往能够在穿插之间大破步兵方阵。
  中原大地多年的战争史,应运而生的一个个兵种之间的克制关系,早就已经成为了一张双方都知晓的明牌。
  但鞑靼因为资源和人数的关系,做不到配备齐整各个兵种,不过也因祸得福,他们生存在草原上的缘故,让他们整个民族只要翻身上马便会变为一个个轻骑的好战士。
  蒙古轻骑盛名已久。
  朱棣在面对这种情况下,自然把笨拙的重骑抛出这次战斗的序列,以轻骑加步兵组成了整个大军。
  然而,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鞑靼轻骑如果不想打,以大明人数较少的轻骑加步兵,也不容易拦截,这也是中原面对草原游牧民族自古以来的弊端,除非有足够海量的步兵,进行灵活的包抄堵截。
  可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之处,海量的兵员大明不缺,可海量合格的,能够克制轻骑的精锐步兵却并没有那么多。
  步兵在面对来去如风的鞑靼轻骑时,能够克制且逼退轻骑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除了长枪盾牌外,最重要的便是所配备的弓弩。
  鞑靼轻骑因为是在马上的缘故,他们的射程往往只有五十步至八十步,而大明如今精锐步卒的弓箭考核标准便是一百二十步,就连其他各式弩箭,蹶张弩,划车弩等,最低的要求都是八十步。
  如此情况下,当不动如山的步卒方阵,对上鞑靼轻骑后,双方箭矢如雨,鞑靼轻骑占不到一点便宜,只能被打的掉头逃窜。
  但是弓弩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用的,尤其是准头,这需要进行长期训练才行,可大明哪里有那么多各项考核都标准的精锐士卒?
  本来是真没有。
  但挡不住中原民族会发展创新啊!
  一个新的远程兵种应运而生,那就是神机营。
  这种管式火器对比弓弩有着两个非常明显的优势,第一点训练简单,只需要简单的训练就能够让士卒掌握,第二点就是节省气力。
  这么一来,朱棣的想要集结五十万大军,拥有大量的可以克制鞑靼骑兵的步卒便再也不是奢望。
  而且火器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已经有了良好的改善,其中最为出色的忠武铳射程可达二百多步,远超军中的二角意弓,划车弩等,渐渐的已经有了替代弓弩地位的趋势。
  至于火器的缺点…
  弹速慢暂时还没得到很好的提升,但是填装复杂,却又在三段击上进行了使用方式上的革新。
  军卒们依旧分为三排,第一排只需要射击,然后把空枪递给第二排,第二排则把空枪传给第三排,同时把第三排填充好的火器交给第一排射击。
  这样朱棣只需要把第一排军卒的射击准头练出来就可以,而且还能达到不间断射击的效果。
  有时候甄武甚至在怀疑朱棣是一个穿越者。
  因为朱棣眼光太准确了,不管是对海洋的重视,还是大力的发展火器,在后世看来都是非常正确的国策,而且还是必定能够让后世都受益无穷的国策。
  只要这两条持之以恒的发展下去。
  未来中原大地不管面对世界上什么样的变化,都能傲立峰顶。
  可…
  总有后人不争气啊。
  甄武想到这点忍不住的叹息,毕竟大明神机营的创建,清一色的火器装备,加上士卒的熟练应用,要比西班牙的火枪兵早一百年左右啊。
  作为世界上最先使用火器的国度。
  在未来竟然被人用火器欺负的丧权辱国,何等的可笑。
  ……
  二月初十。
  风清日和,尘埃不兴,朱棣自德胜门出,率军北上伐虏,兵甲车马之盛,极尽强盛之威,军鼓之声,响彻天地之间。
  一路上大军过怀来,宣府,再至兴和。
  路上朱棣的心情逐渐的好转,有时还给随军文员介绍当初元顺帝是从何处北遁,哪处驿站或石碑是为故元或辽金所造,亦或者兴致勃勃介绍万全城为他当年督筑而成,得意下还环顾文武豪气高问:“如此险关,何人和破。”
  甄武听到这话,都懒得再想一下堡宗了。
  而随军文员感受到朱棣此战自信的心情,一个个哪怕是第一次随军北征,一时间也都放下了忐忑的心境。
  甚至被朱棣特意叫来记录此战详细的金幼孜等人,还有心情游山玩水了起来,不是骑马逐兔,便是观山看景,没有一点大战当前的紧张。
  这搞得甄武都有点嫉妒了,于是有一日在金幼孜好不容易猎了条兔子后,甄武没好气的直接给他抢了。
  抢完后,甄武还恬不知耻的说道:“记得把我抢你兔子的事,记录下来。”
  金幼孜连忙摇了摇头道:“不会不会,这兔子就当孝敬国公的。”
  可谁知道这让甄武更不高兴了。
  “你费什么话。”甄武瞪眼道:“让你记录,伱就记录,别让我再打你一顿。”
  额。
  金幼孜有点发懵。
  甄武想了想,解释了一句道:“青史留名啊。”
  金幼孜顿时笑了出来道:“以国公之前的功绩,早已青史留名,何须这般。”
  “你懂啥,我甄武的形象,在史书中不得鲜活一点?!”说罢,甄武拎着抢来的兔子,趁着大军在兴和休整,快马去往了薛禄和顾明处。
  右哨营地中,不出甄武所料,顾明在夜里点燃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